跳至內容

討論: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屬於維基百科自然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統百科全書條目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本模板屬於傳統百科全書條目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傳統百科全書條目的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工作組圖標
本條目收錄於《精細化工辭典
元素專題 (獲評初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元素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化學元素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極高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磷的發現者是?

[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聊天

的條目中說化學史上的第一個發現者是17世紀的德國人,而在鬼火的條目中引述了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證明南宋以前的中國人即已知道磷的存在。有沒有哪位朋友能解說一下這其中的奧妙?--百楽兔08:05 2006年3月6日 (UTC)

知道存在和發現是兩回事。發現是要得到純淨的才行,知道的話只需要明白這是一種物質的發光現象就可以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35 2006年3月6日 (UTC)
矛盾在於《老學庵筆記》記載:「予年十餘歲時,見郊野間鬼火至多,麥苗稻穗之杪往往出火,色正青,俄復不見。蓋是時去兵亂未久,所謂人血為磷者,信不妄也。」這一段話說明當時中國人已知磷會『出火,色正青』,所以才推論人血中也含有磷。如果中國人知道的磷和德國人提煉發現的磷不同,那中國人所指的磷是什麼呢?--百楽兔03:24 2006年3月7日 (UTC)
以前中國人所說的磷指磷火或磷石,後來將Phosphorus就翻譯成「磷」,陸游還沒有元素的概念。--方洪漸 04:18 2006年3月7日 (UTC)
元素的概念自古有之,只是其分類並不是像現代元素周期表那麼基本而科學。而且古代中國比西方世界早數百年煉銅、煉鐵、搞合金,即便德國人提煉磷的時候其元素概念也還不夠嚴謹。回歸正題,如果中國人所說的磷是指磷石,磷石是混合物還是化合物呢?--百楽兔04:43 2006年3月7日 (UTC)
是鈣、錳、鎂、鐵等多種磷酸鹽的混合物,骨骼在長期暴露空氣中,其中的磷酸鈣會在暗處發綠光,磷石也有同樣的現象,古代人所說的「磷」可能就是指含有這種能發光的物質,沒有記錄說古代曾經提煉出純磷,因為磷在空氣中極不穩定,30℃就會自燃。我不清楚古代是否有純磷的文獻記載,不過以前的煉丹術士經常折騰各種物質,不知誰見過有沒有這方面的資料?--方洪漸 07:11 2006年3月7日 (UTC)
化學家好像沒有成功提煉過純淨的,以及因半衰期太短無法製備足夠超鈾元素。難道就當這些都是沒發現過?--Hello World! () 11:56 2006年3月9日 (UTC)
如果你有足夠的資料能證實中國人發現了磷,可以自己添加到磷的條目中去。雖然化學家「無法製備足夠超鈾元素」,但已經能證實這種物質存在,以及其性質,否則可能不能說「發現」了這種物質,不知古代「發現」磷的過程是否和發現鈁相似?--方洪漸 02:03 2006年3月10日 (UTC)
磷酸鈣等物質應該是化合物,需透過化學方法來分離其組成成份。但如果是混合物的話,尤其是固體混合物,有些透過物理方法即能分離其成份。所以如果磷石是混合物的話,說不定往地上一摔,一小粒純磷就摔出來了。這樣算不算「發現」呢?這是我當初的想法。不過既然磷石是化合物,那我們就探討下一個問題。
如果中國人所說的磷是指磷石,而磷石是磷酸鈣等磷酸鹽類的化合物,那麼這些磷酸鹽化合物仍具有『出火,色正青』等磷的特性嗎?這一點可能就只能請教專家了。不過基本上,化合物和原物質的特性差異會很大。所以即便磷酸鈣會在發綠光,但不代表是因為『出火,色正青』。--百楽兔08:32 2006年3月15日 (UTC)

別爭了,鬼火的成分是化合物膦(PH3)和聯膦(P2H4),中國古籍記載的不是元素磷(P)。Arnomba 2007年5月30日 (三) 01:22 (UTC)[回覆]

請大家幫幫忙集思廣益~關於磷的用法

[編輯]

這是一項中華台灣高雄師範大學高級中學校內化學教學與學習示範演飾, 它需要運用高中化學一二年級綱要的知識與概念,需要有創意和魔術般的小實驗來展示, 以下是我們的初步想法:

   江湖術士
   首先,兩個演飾者,一站一坐,站者將白磷粉灑在坐者頭上,然後搓揉使其自燃,

藉由發煙得到類似於發功的視覺效果,然後結束動作後,坐者倒向一旁,好像發功過 度的結果,站者要露出疑惑的表情,以為沒出差錯,然後站者手套裏再拿一塊磷塊, 不能讓觀眾看到,也使其自燃,以製造發功過剩的效果,然後在一位在旁守候的救火 員,提着水桶出場,於是站者把手套脫下,丟進水桶,結果引起水火共容現象。由於 全實驗只達到趣味和魔術性的效果,其實內容的化學建構概念不足,創意也沒什麼深 度,所以請各位大大提供的原實驗的修改或者甚至是完全更新穎的概念。謝謝!!!

[編輯]

查了一下,的化學元素名是用希臘文命名的,這跟@蘇州宇文宙武:的說法,「統一用拉丁文命名」,好像有出入。請編輯一同討論,是否應該將磷的外文標注為拉丁文,感謝。--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5年4月24日 (五) 09:06 (UTC)[回覆]

詞源確實是希臘文,但正式命名還是用拉丁文(希臘文用拉丁字母麼?),不要告訴我你不懂兩者的區別。——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24日 (五) 09:17 (UTC)[回覆]
@蘇州宇文宙武:用拉丁字母拼寫,跟這個詞源自拉丁文,或是這個詞是拉丁文,在意義上不同。中文用拉丁字母拼寫,不會因此變成拉丁文。--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5年4月24日 (五) 10:3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14日 (五) 07:4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