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
X | ||||||||||||||||||
---|---|---|---|---|---|---|---|---|---|---|---|---|---|---|---|---|---|---|
不同品種的X,不同的形式和顏色(紫色,綠色,紅色,白色和黃色),顯示X多樣性。
| ||||||||||||||||||
保护状况 | ||||||||||||||||||
科學分類 | ||||||||||||||||||
| ||||||||||||||||||
二名法 | ||||||||||||||||||
Solanum melongena L. | ||||||||||||||||||
平均地區產量 (kg/英畝)
|
茄(学名:Solanum melongena)常称X,吴越人沿用宋代叫法稱爲X,廣東人稱為X,客家人稱之為吊菜,是X科X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長條形,圆形,椭圆,梨形等各种。根据品种的不同,食用方法多样。
起源和演化
最早产于东南亚,在印度和孟加拉國從有刺或苦澀的野生野茄经过驯化后传向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其第二驯化中心。现在的栽培种主要为圆茄子和长茄子。[1]世界各国多有栽培,但以亚洲产量最多。
形态
一年生草本至半灌木,高60~100cm。主根長圓錐形,白黃色,須根多數。幼枝,葉、花梗及花萼均被星狀絨毛。莖直立,綠色或紫黑色,根部木質化,上部分枝。單葉互生,卵形至矩圓狀卵形,長8~18cm,寬5~11cm,頂端鈍,基部偏斜,葉緣常波狀淺裂,上面深綠色,下面綠色;葉脈黑紫色,上面略凸,下面凸出,網脈明顯;葉柄長2~5cm,棒圓形,深紫色。能孕花單生,花柄長約1~1.8cm,花後下垂,不孕花生於蠍尾狀花序上,與能孕花並出;花萼鐘狀,直徑約2.5cm,有小皮刺,裂片披針形;花冠輻狀,直徑2.5~3cm,裂片三角形,長約1cm;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喉部,花藥長7.5cm,子房圓形。漿果較大,長圓形或圓柱狀,紫色或白色,因品種而異,萼宿存,並隨果長大而膨大。
分类与品种
紫长茄子 紫圆茄子 绿茄子 一般市面多為 屏東長茄、麻芝長茄
利用价值
每100g茄子所含成分表: | |
水分 | 92.8% - 94.2% |
蛋白质 | 1.0g |
脂肪 | 0.1g |
碳水化合物 | 3.5g |
粗纤维 | 1.9g |
钙 | 55毫克 |
磷 | 2毫克 |
铁 | 0.4毫克 |
胡萝卜素 | 180微克 |
维生素A | 30微克 |
维生素B1 | 0.03毫克 |
维生素B2 | 0.03毫克 |
维生素C | 7毫克 |
烟酸 | 0.4毫克 |
其它 | 微量 |
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茄子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蛋白质。此外,还含磷、钙、钾等微量元素和胆碱、胡芦巴碱、水苏碱、龙葵碱等多种生物碱。尤其是紫色茄子中维生素含量更高。
食用
食用方法多样,炒、烧、煎、蒸、拌、炝皆可。茄子富含維生素P,表皮和茄肉相連的地方,含量更豐富;茄皮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化合物,烹調時,不建議去皮。
- 传统菜肴有:茄盒、蒜泥拌茄子、酱爆茄子、肉片烧茄子、油焖糖醋茄子、鱼香茄子、椒盐茄饼、油焖茄子等。
- 地方名菜有,北京的“炒茄丝”、山西的“酱包茄子”、湖南的“怪味茄子”、广东的“鱼香茄子”、四川的“茄子海参”等。
药用
- 中医认为,茄子味甘性凉,有清热活血、止痛消肿等功效,主治肠风下血、热毒疮痛、皮肤溃疡。《食经》说茄子“主充皮肤、益气力、脚气。”《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但需要注意的是,茄子性寒,虚寒者不宜多食。
-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茄子中含有维生素P,可增强细胞间的粘着能力,有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可柔软血管壁,常吃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
主要蟲害
一般於農業方面,茄子是比較好種植的,然而其害蟲也不少,如:
来源
-
茄子的花蕾
-
茄子花
-
未熟的小茄子
-
茄子葉
-
日本茄子
-
日本茄子花
-
長條形茄子與植株
-
茄子果实
-
三種類型的茄子
-
紫色茄子
-
泰国茄子花
-
泰国茄子花,葉上普遍有白斑
-
长条茄子
參考文獻
- 《台灣蔬果實用百科第一輯》,薛聰賢 著,薛聰賢出版社,2001年
外部連結
- 茄 Qie 藥用植物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體中文)(英文)
- 茄子 圖/文:小魚(小魚雜貨) (繁體中文)
- 茄褐變之原因及防止方法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