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說文解字》解釋為:「敬也。從心,中聲。」《玉篇》解釋為:「直也。」《增韻》解釋為:「內盡其心,而不欺也。」《疏》:「中心曰忠。中下從心,謂言出於心,皆有忠實也。」《六書精蘊》解釋為:「竭誠也。」《傳》:「事上竭誠也。」

「忠」後來成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原指為人誠懇厚道、盡心盡力,盡力做好本分的事。有忠誠無私、忠於他人、忠於國家君主等多種含義。如「志慮忠純」,「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盡心於人曰忠,不欺於己曰信」。宋代以後,「忠」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到成為臣民絕對服從於君主的一種片面的道德義務,認為忠是美德,是維護國家政權(君主制度)穩定的力量;並認為如果國家動盪,受苦都是老百姓。

參考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