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5月25日) |
战争与军事 |
---|
间谍(英语:spy)是指潜入敌对势力或竞争对手从事秘密刺探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工作的人,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古代亦称作细作[1]。打入敌方组织内部并取得公开合法身份的称为卧底。根据业务领域不同,间谍可分为军事间谍与工业间谍(或称商业间谍、经济间谍);根据秘密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情报间谍(刺探情报)、行动间谍(颠覆、破坏、宣传煽动等)、联络间谍(策反勾连)等。间谍为多方势力同时服务,称为“多重间谍”或“多面谍”。反间谍,也称“反谍(报)”、防谍、肃伪。
法律意义上,间谍一般指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勾连策划、配合的活动。境内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经济间谍活动不构成刑事法律概念的“间谍”。 [2]
历史
[编辑]很多关于间谍的事件都被保存至历史内。而古代的著作例如:中国的《孙子兵法》,和著名的印度军事专家考底利耶。《孙子兵法》还将间谍分成乡间(又称因间,敌人的同乡)、内间(敌国的官吏)、反间(收买敌人的间谍)、死间(向敌人散布谣言,事败后,间谍必死)、生间(能活著回来的间谍)。
考底利耶的学徒,旃陀罗笈多,即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开国君主,熟用了暗杀和间谍活动等技巧,并将这些技巧写在《政事论》里。此外,希伯来人和古埃及人也有研究和使用到间谍的策略。在日本封建历史上,君主们亦会使用忍者来收集敌军的情报。到了近代,例如在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下,间谍更是扮演著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至于现代的间谍手法,当然会比以前的更加精彩。
国共内战后期,胡宗南发现熊向晖是中共派来的间谍[3],却不敢向上层报告,只好把他送出国念书[4],使其不但圆满完成使命,更能全身而退,还得敌手资助出洋留学,最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界的高级官员。在古今中外间谍史都是绝无仅有之特例,也是生间的代表作。[5]
于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极度地使用间谍,以收集关于核武器的秘密情报。但在现时,间谍手法则是用来对付那些,被视为是“恐怖份子”的毒品走私交易。在这三十年里,美国不断地提高自己国家的间谍技巧,来盗取与控制敌方的情报。随著现代的技术迅速发展,举个例子,像尼克松总统使用窃听器一事(俗称水门事件),和里根总统运用梯队系统和Carnivore手法来防范敌人的间谍入侵,包括监视所有电子通讯仪器(例如手机、语音讯箱和电邮等等)。另外,苏联声称自己拥有最先进的网络间谍,并能潜入敌人的保安地区,也因而引起了许多丑闻。
1960年代,海峡两岸亦曾进行过为数不少的谍战,而两岸之间直到至少2011年都仍然互派间谍,如2011年台湾方面的罗贤哲少将便被揭发为大陆间谍,其潜伏达八年之久,也是迄今为止,台湾所查出最高职位的间谍,引起台湾朝野震撼。
简介
[编辑]定义
[编辑]间谍活动是为某政府效力的一部分。换言之,政府是支持间谍活动的。“间谍”一词很容易被人联想成:某一个主权国家监视著自己的敌国。最早开始,间谍是用来刺探军事方面的国家机密,但现今则蔓延至公司方面(俗称商业间谍)。现时,有不少国家都会惯常地派出间谍去监视自己的敌人和盟友,但他们从不将这些资料透露给大众。另外,经常运用间谍的国家,往往都会去组织一个或多个特别的公司或团体来掩护其行动,例如:国际私人军事保安组织(SCG International Risk)。1990年的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将动词“间谍”下了一个定议,意为:“……收集、传送或泄漏关于国防的情报”。
名词“情报人员”,即间谍,也就是专门被雇来做这种事的人。他代表军队、警察或情报机构里面其中一员。他们专门去收集、融合和分析取回来的情报,以方便给政府提供对策。大体来说,情报人员往往会潜入对方的国家,然后收集和运行情报。这就成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间谍。这类间谍被称为“鼹鼠”(mole)或“投诚者”(defector)。
风险
[编辑]间谍活动的风险总是在变化,举一个例子,譬如一名间谍在其他的国家内,违反了当地的法规,就会被人以间谍罪名放逐、囚禁,或甚至被处死。如果在自己的国家里犯了法,则会被以叛国的罪名囚禁,同样有机会被处死(罗森堡即属一例)。另外,有一位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名叫阿尔德里奇·艾姆斯,他因将情报偷卖给苏联的克格勃,而被联邦调查局拘捕,更会有可能面对终身监禁。虽然拥有外交豁免权,但他仍被人视为“不受欢迎的人”,然后被带往机场。艾姆斯的妻子害怕如果丈夫不遵守这些条件的话,可能会被判终身监禁。所以,艾姆斯选择遵守,而最终则被监禁五年。弗朗西斯·莱德蒙德,同样也是一位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因为窥探中国的情报而被监禁了19年,更死在那里。[来源请求]
于英国居住的前苏联克格勃上校利特维年科遭遇历史上最昂贵的投毒[6]——价值三千万欧元的钋-210,创造了另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7]
一些从事间谍活动的警察亦被称作“卧底”或“边缘人”,其人身及心理方面的风险程度亦很高。因为此项任务通常由年轻的警员担当数月,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搜集犯罪集团的证据,而任务成功的前提往往是必须取得对方的信任方可实现,当事人亦会牺牲自己的亲情,爱情,友情,甚至一些警方卧底因为需要博取对方信任,拥有极大地大无畏精神,以身试法进行贩毒,吸毒,军火买卖或伤害他人身体的非法活动,对于他们的自身健康和心理状态产生严重的后果和负担,当任务一经成功,这种牺牲自我保全大多数警队同僚的方式往往会得到警队内部乃至政府方面的嘉奖,甚至丰厚到足以直接退休的程度,但只要失败一次,其生命亦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
谍报资源
[编辑]相关技术
[编辑]技术情报方面的经费往往超过了人员费用。
随身物品
[编辑]此条目需要更新。 (2022年11月3日) |
- 易容皮箱(必要时易容化妆混入人群逃匿)[来源请求]
- 录音设备(小型录音机、录音笔、MP3等)
- 监听设备
- 卫星电话
- 随身武器(通常为9毫米手枪,另有贝瑞塔或科特12毫米手枪,附雷射笔小型手电筒和消音器,短刀;亦有有大型武器,通常是狙击步枪、狙击枪或是经过改造的中远程步枪,由专人携带给予之。[来源请求]甚至有仿成公事包的枪存在。)
- 火药装置(不常携带,除为破坏敌方装置,否则仅带迷你型以随身自保)[来源请求]
- 万用钥匙(开锁用)
- 摄录设备(如名片型侦摄机、微型相机)
各地情报机构
[编辑]- 苏联
- 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 KGB)
- 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格鲁乌)
- 俄罗斯
- 联邦安全局
-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格鲁乌)
- 以色列
- 以色列情报及特殊使命局(即:摩萨德)(The Mossad)
- 中华民国
- 国家安全局(NSB)
- 军事情报局(MIB)
- 法务部调查局(MJIB)
-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大陆事务部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国家安全保卫部(SSD)
谍报作品
[编辑]近代影视作品中,警队与黑帮的卧底题材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因为剧情往往比较刺激,受到影迷的热捧,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电影《007》系列,美国电影好莱坞《不可能的任务》系列,《金牌特务系列》,《TF2》香港电影《门徒》、《无间道》系列和《使徒行者》系列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左传·宣公八年》:“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唐陆德明释文:“谍,徒协反,间也,今谓之细作。”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六条“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 ^ 沈醉《军统内幕》:“1947年秋冬间,我曾去西安见过胡,保密局行动处处长叶翔之正在西安搜捕中共地下党组织……发现胡宗南的秘书和他的西北通讯社的负责人当中有中共党员,已经活动了多年……胡对此的确大吃一惊。这个死要面子的人,听说自己的亲信中居然有了共产党,脸都气得发青。他立刻决定将所有涉及他部下的几个人都由他自行处理,要叶翔之不必过问,连向蒋介石报告时也应当把这几个人另外列出来,千万不能让蒋介石知道。”
- ^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
- ^ 台湾中共史专家陈永发则认为熊向晖的作用是被夸大的。胡宗南攻打延安时,熊本人已经在美国。国军失利的主因还是在于胡宗南指挥不力,兵力分散,陈同意胡宗南的能力顶多就是当个师长。(详见2014年王世杰院长讲座“毛泽东为什么感谢日本侵略:论抗战中之国共关系”)
- ^ 专家解析俄叛逃特工离奇死亡之谜. [200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5).
- ^ 俄叛逃特工体内钋价近三千万欧元 可毒死百余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人民网
- ^ 回去你的國家:黎巴嫩遣返330位敘利亞難民,「自願返鄉」的深沉無奈. 转角国际 udn Global. [2024-05-1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