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不要訴諸法律威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Wikipedia:NLT
其他解決爭議的方案優於法律訴訟

不要在維基百科上發布法律威脅英语Legal threat。這裡的法律威脅指的是針對維基百科或編輯者發出將採取法律行動(訴訟等)或其他政府程序(舉報、告發等)的威脅,但不包括維基百科內任何解決爭議的程序。發現法律威脅時應在維基百科:管理员布告板/其他不当行为或其他地方向管理員(如wikipedia-zh-admin@lists.wikimedia.org)報告。

您不應該發布法律威脅,而是應該嘗試依照維基百科解決爭議的程序來處理。如果您的問題涉及維基百科本身,您應該聯絡維基媒體基金會

使用者之間若因維基百科站內相關活動產生法律糾紛,並獲通報至站內,便可能構成管理員裁量是否以封鎖帳號等方式處理之理由。由於存在利益衝突,陷入法律糾紛的編輯者不應編輯與糾紛有關的條目,相關使用者亦應停止無建設性之不良互動。

什麼不是法律威脅

著作權

禮貌地報告侵权問題不是法律威脅。如果您是該內容的擁有者,歡迎您告訴我們該使用方式是否符合授權,您可以根據維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疑似侵權的程序報告、透過電子郵件聯絡我們、或聯絡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指定代表

誹謗

討論某個內容是否構成誹謗不是法律威脅。維基百科的誹謗方針是一旦確認是誹謗內容就立即刪除,如果您是被誹謗的對象,請透過 info-zh@wikimedia.org 聯絡我們。

生者傳記

禮貌地請求根據生者傳記方針移除隱私或有關在世人物的無來源或少來源的爭議內容不是法律威脅,應謹慎檢查該請求是否符合生者傳記方針,並善意提醒當事人停止進行法律威脅。如果您是條目記述對象,請透過 info-zh@wikimedia.org 聯絡我們。

有償編輯

禮貌地讓有償編輯的使用者了解維基媒體基金會使用條款的要求並請求其批露,以及提醒其關於祕密廣告的相關法律並不是法律威脅。

理解法律威脅

最重要的是不要發表他人能合理認為是法律威脅的言論,例如:如果您持續斷言其他編輯的評論是誹謗或中傷,即使不是您的本意,反覆發表類似言論都足以被認定為法律威脅,為了避免誤會,請避免使用指控性的詞彙,例如改成使用「條目中對於我的介紹是虛假的,我要求更正」。

設立方針的理由

雖然您可以在法院提出訴訟,但維基百科不是進行法律糾紛的地方。在維基百科上發布法律威脅除了不文明,亦會引起其他嚴重問題:

  • 這會造成寒蟬效應,妨礙他人自由參與編輯。參與編輯自由對保證維基百科的中立是絕對重要,若沒有這自由,社群恐將產生任由爭端出現恫嚇脅迫等行為的風險,使到編者自我審查內容,從而造成我們的條目出現系統性偏差
  • 讓社群的氣氛變差、彼此缺乏信任,並損害我們以此為基礎迅速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 社群與曾做出法律威脅的使用者會留下糟糕的經歷。

您首先應循爭議解決程序來解決問題,這很多時能避免訴諸法律來解決問題。請您在選擇採取法律行動之前,確認已經嘗試所有可能的合理步驟友善解決問題,而相關的爭端調解程序卻仍未解決您的問題。

法律威脅的結論

維基百科社群普遍認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有能力改變自己,讓人相信您是真誠地收回自己在憤怒或誤判時所發表的言論,就值得被原諒

為了保護維基百科的用戶及社群,本方針暫時禁止發布法律威脅的編輯者參與維基百科,編輯者不僅僅是因為「這是法律威脅」而被封鎖,而是因為封鎖可以:

  1. 減少不良情況升級的範圍,
  2. 減少維基百科上的壓力及管理人員的負擔,
  3. 減少對條目和編輯環境的干擾,
  4. 防止在尋求他人協助後,又將對方變為法律上的對造

如果已經解決衝突(或有共識測試衝突是否已被解決),並且沒有其他理由需要繼續封鎖,那麼編輯者就應該被解封。

本方針目的是防止在維基百科上發布法律威脅,而不是阻止有問題的內容被修復,管理員可以鼓勵當事人提出條目中具體的問題,或建議他們閱讀維基百科:联络我们/条目记述对象

由於在使用者討論頁上反覆進行法律威脅所能造成的擾亂及寒蟬效應範圍有限,社群應考慮發起適當討論,否則不應未經進一步警告便禁止編輯他們的討論頁。在社群對相關使用者進行善意溝通後,管理人員可依事態發展適當裁處,持續或無理取鬧的不當申訴將導致使用者被禁止編輯他們的討論頁。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