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汗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iliaria
胸部、颈部和肩膀上的典型红斑,由汗疹引起
类型sweat gland disease[*]疾病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家庭醫學
ICD-11EE02
ICD-10L74.0-L74.3
ICD-9-CM705.1
DiseasesDB31431
MedlinePlus[1]
eMedicinederm/266
MeSHD008883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汗疹(miliaria)又称fèi粟疹[1]粟粒疹[2],俗稱痱子、熱痱,是因為高溫悶熱環境下,出過多而且蒸發不暢,導致汗管開口暫時性阻塞(常因不透氣衣物),汗管破裂,汗液外溢滲入周圍組織所引起的淺表性炎症反應;因此任何造成大量排汗的原因皆可誘發汗疹。

汗疹一般可分成紅痱、白痱和膿痱,較常發生於兒童身上,通常在熱天發病,天氣涼爽時常可自動痊愈,少部分則留下斑點。治療方式通常在患部擦痱子粉或痱子水,有繼發感染者可用抗生素。

分型

[编辑]

多見於盛夏酷暑的季節,兒童及肥胖的人較容易得,病變主要分布在頭面、頸項、胸腹、腰背或肘及膕窩,常見有三型:

  • 晶形汗疹:阻塞位置在表皮與角質細胞間;常在頸部軀幹發生針尖至針帽大的淺表性小水疱,璧薄微亮,輕擦易破,乾後有細小鱗屑。
  • 紅色汗疹:阻塞位置在表皮層,偶發於真皮層,為最常見的類型;常呈圓而尖形針頭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輕度紅暈,自覺輕微燒灼和刺癢感。
  • 深層汗疹:阻塞位置在表皮層以下。
  • 膿疱汗疹:痱頂有針頭大淺表性小膿疱,膿疱內通常無菌。

中醫學觀點

[编辑]

痱瘡,又名痱子、疿瘡、汗疹、疿汗疹。出自《聖濟總錄》:“痱瘡,蓋熱盛汗出,陽氣發泄而腠理疏,反以寒水洗浴,則熱氣內鬱於皮腠之間,輕則為痱,重則為痤也。”

若因搔抓而繼發感染則稱為“痱毒”。

治法

[编辑]

清暑滌濕、解毒止癢。《外科正宗》:“痤疿者,密如撒粟,尖如芒刺,癢痛如常,渾身草刺。此因熱體見風,毛竅所閉,宜服消風散,洗用苦參湯,甚者皮損匝匝成瘡,以鵝黃散,軟絹帛蘸藥撲之。”

参考

[编辑]
  1. ^ . 术语在线. [2022-02-27]. (原始内容 (html)存档于2022-02-18) (cn). 
  2. ^ 存档副本.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ICD-第 ICD-密码 ICD-描述
01 L74 汗腺病
02 L74.0 Miliaria rubra
03 L74.1 Miliaria cristallina
04 L74.2 Miliaria profunda
Miliaria tropica
05 L74.3 Miliaria,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