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水自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菖蒲是一种可以帮助水净化的植物

水自净水自净作用水自净能力Water Self-Purification),是指水体依靠自身能力净化污染的现象。

水体本身都具有一定的环境自净能力污染物排入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可使污染物浓度递减,水体逐渐净化。其中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类型净化,彼此之间可相互影响[1]

分类

[编辑]

物理净化

[编辑]

主要发生于河口和内湾[2]。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等而使浓度降低。污水排入水域,浓度高的污水被比较洁净的水所稀释;其次,污染物质在水流推动下,发生平流输送;同时,污水排入河流,水流中产生污染物浓度差异:高浓度水流便向低浓度水流方向扩散[3]。水体中易沉降的浮游污染物质,在水域流动不显著的地方开始沉降,直至河底。污染物质沉降使河水污染浓度降低,但使河床底质的污染物增加[4]

化学净化

[编辑]

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吸附凝聚等,使污染浓度降低[5]。流动的水体依靠表层波动将大气中的氧气不断融入、使水中污染物与氧发生氧化反应。例如,某些重金属离子(铅、锌、磷、汞等)可由氧化或硫化而生成难溶物质,在水中沉降、析出[6]。水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对污染物质均有去除作用,例如,某些元素在一定酸性环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可随水迁移而稀释;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某些元素可形成难溶化合物而沉降[7]。天然水中含有各种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这些物质多呈微粒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和凝聚污染物,使其随水流迁移或沉降,从而起净化作用[8]

生物净化

[编辑]

也称生物化学净化,以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最为重要。有机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域后,消耗水中溶解氧,发生腐败性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9]腐生微生物利用有机物为养料而进行繁殖,使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细茵(原生动物的食料),一部分则转化为无机物[10]。水中有机物逐步转化为无机物和高等生物,即可使水体净化。如果水中的溶解氧耗尽,则有机物分解由好氧分解转为厌氧分解,水便变黑、发臭[5],水质恶化、自净效果逐渐消失[11]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编辑部.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228. 
  2. ^ 李宏. 高新科技的开发(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 青苹果数据中心. 2013-12-11: 59–60. GGKEY:SKUR847SEL2. 
  3. ^ 胡晓林; 龚莉; 百卷本《经济全书》编辑工作委员会. 经济全书. 人民出版社. 1994: 61. 
  4. ^ 刘少康. 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2: 129–130. ISBN 978-7-302-06105-2. 
  5. ^ 5.0 5.1 刘昌明. 今日水世界.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0: 191. ISBN 978-7-81029-782-0. 
  6. ^ 王祥荣. 生态与环境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119. ISBN 978-7-81050-555-0. 
  7. ^ 地球化学. 科学出版社. 1983: 211. 
  8. ^ 张钟宪. 环境与绿色化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5: 72–73. ISBN 978-7-302-09894-2. 
  9. ^ 环境污染与生物净化 水・土壤・植物. 科学出版社. 1976: 350. 
  10. ^ 张兰英; 刘娜; 孙立波. 现代环境微生物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5: 30–. ISBN 978-7-302-10644-9. 
  11. ^ 余文涛; 袁清林; 毛文永. 中国的环境保护. 科学出版社. 1987: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