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孝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王娘 (北齐文襄帝)

高孝珩(6世紀—577年),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縣)人,追尊齊神武帝高歡之孙,追尊齐文襄帝高澄第二子。封廣寧王[1],歷位司州牧、尚書令、錄尚書[2]、司空、司徒[3][4]、大將軍[5]、大司馬。

生平

[编辑]

高孝珩愛賞人物,學涉經史,好綴文,有伎藝。曾經於廳事壁自畫一蒼鷹,看見的人皆以為是真的,又作朝士圖,亦為當時之妙絕。

當後主高緯自晉州兵敗投奔鄴時,詔王公議於含光殿。高孝珩以大敵既深,事藉機變。建議使任城王高湝領幽州道兵入土門,揚聲攻打贈州;獨孤永業領洛州兵赴潼關,揚聲攻打長安;高孝珩本人請領京畿兵出滏口,鼓行逆戰。敵軍聞南北有兵,自然潰散。又請出宮人珍寶賜將士,但是高緯不能用。幼主高恆即位,以高孝珩為太宰。

高孝珩與呼延族莫多婁敬顯尉相願同謀,當時是正月五日,高孝珩定計於千秋門斬高阿那肱,尉相願在內以禁兵呼應,呼延族與莫多婁敬顯自遊豫園勒兵而出,立高孝珩为帝。既而高阿那肱從別宅取便路入宮,事敗不果。高孝珩乃求出師拒西軍,謂高阿那肱、韓長鸞、陳德信等云:「朝廷不賜遣擊賊,豈不畏孝珩反耶?孝珩破宇文邕,遂至長安,反時何與國家事。以今日之急,猶作如此猜疑。」高、韓恐其生變,調高孝珩出為滄州刺史。

至滄州,以五千人會任城王高湝於信都,共為匡復計謀。北周齊王宇文憲來攻伐,兵弱而不能敵北周軍。高孝珩怒曰:「由高阿那肱小人,吾道窮矣!」

齊叛臣乞扶令和以桕刺高孝珩墜馬,家奴白澤以身扞之,高孝珩猶傷數處,遂被虜。齊王宇文憲問高孝珩齊亡的因由,高孝珩自陳國難,辭淚俱下,俯仰有節。宇文憲為之改容,親為洗創傅藥,禮遇甚厚。高孝珩獨自歎曰:「李穆叔言齊氏二十八年,今果然矣。自神武皇帝以外,吾諸父兄弟無一人得至四十者,命也。嗣君無獨見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釜鉞,展我心力耳。」

至長安,依例授開府、縣侯。北周武帝宇文邕在雲陽,宴請北齊君臣,自彈胡琵琶,命令高孝珩吹笛。高孝珩推辭曰:「亡國之音,不足聽也。」武帝執意命之,舉笛裁至高孝珩口,高孝珩淚下嗚咽,周武帝乃止。其年十月,重病時奏請歸葬山東,周武帝恩准。死後令還葬鄴。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齊書·卷11》,出自李百药北齊書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52》,出自李延壽北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北齊書補·廢帝紀》:〔乾明元年三月〕壬申,封文襄第二字孝珩爲廣甯王,第三子長恭爲蘭陵王。
  2. ^ 《北齊書補·後主紀》:〔天統四年〕三月乙巳,太上皇帝詔以司徒、東平王儼為大將軍,南陽王綽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徐顯秀為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廣甯王孝珩為尚書令。……冬十月辛巳,以尚書令、廣甯王孝珩為錄尚書
  3. ^ 《北齊書補·後主紀》:〔武平元年〕夏六月乙酉,以廣甯王孝珩為司空。……冬十月辛巳,以司空、廣甯王孝珩為司徒
  4. ^ 《北齊書補·後主紀》:〔武平二年十一月〕丙寅,以徐州行臺、廣寧王孝珩錄尚書事。庚午,以錄尚書事、廣寧王孝珩為司徒。
  5. ^ 《北齊書補·後主紀》:〔武平三年〕八月庚寅,廢皇后斛律氏為庶人。乙太宰、任城王湝為右丞相,太師、馮翊王潤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大司馬,廣甯王孝珩為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