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R·埃利希
外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保羅·艾瑞希)
保罗·R·埃利希 | |
---|---|
出生 | (1932-05-29) 1932年5月29日(92歲) 美国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
居住地 | 美国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 |
教育程度 | 賓夕法尼亞大學(AB) 堪薩斯大學(MA、PhD) |
知名于 | 《人口炸彈(英语:The Population Bomb)》 |
配偶 | 安妮·H·埃里希(英语:Anne H. Ehrlich)(1954年结婚) |
儿女 | 1名 |
奖项 | 克拉福德獎(1990年) 海因茨獎(英语:Heinz Awards)(1995年;與安妮·埃里希) 泰勒環境成就獎(1998年) 皇家學會院士(2012年)[1]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昆蟲學、人口研究(英语:Population study) |
机构 | 史丹佛大學 |
论文 | The Morphology, Phylogeny and Higher Classification of the Butterflies (Lepidoptera: Papilionoidea)(1957年) |
博士導師 | 查尔斯·D·米切纳 |
保罗·拉尔夫·埃利希(英語:Paul Ralph Ehrlich,1932年5月29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美国生态学家,斯坦福大学生物学教授。他是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专门研究蝴蝶。他也是主题区域人口过剩的研究者和作家。埃利希是斯坦福大学保护生物学中心主任。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哲学学会、美国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成员。
学术研究
[编辑]埃利希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小组研究了沼泽贝母自然种群。他在生物地理学领域亦有贡献,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990年获克拉福德奖。
国际 | |
---|---|
各地 | |
学术 | |
其他 |
- ^ Professor Paul R. Ehrlich ForMem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Royal Society, retrieved September 26, 2012.
分类:
隐藏分类:
- 自2013年10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
- 自2013年10月所有无来源的生者传记条目
- 自2013年10月需要校對的頁面
- 自2013年10月扩充中的条目
- 含有多个问题的条目
- 含有hCards的条目
- 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相同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da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ANTI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KB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ibri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NB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ATHS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G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OR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ZBMATH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