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委罗内塞
保罗·委罗内塞 | |
---|---|
出生 | 1528年 威尼斯共和国维罗纳 |
逝世 | 1588年4月19日 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 |
国籍 | 威尼斯共和国 |
知名于 | 绘画 |
运动 | 文艺复兴、风格主义、威尼斯画派 |
保罗·委罗内塞(義大利語:Paolo Veronese,義大利語:[ˈpaːolo veroˈneːze, -eːse],(1528年—1588年4月19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
生平
委罗内塞出生于维罗纳,本名保罗• 卡利亚里(Paolo Caliari),父亲是一名石匠,[1]他因为出生地而获得“委罗内塞”绰号,并以此而闻名。他和提香、丁托列托组成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画派中的“三杰”。
委罗内塞少年时师从当地一位画家,很快他就已经可以独立作画了,1544年,他已经出师,在帕尔马以风格主义画风出名,[2]但他迅速地发展出自己颜色丰富的独特画风。[3]
1548年,他移居曼托瓦,在为当地教堂绘制了壁画,然后定居到威尼斯,1565年,他和导师的女儿结婚,后来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4]1588年委罗内塞在威尼斯逝世,埋葬在曾经工作了数十年的圣巴斯弟盎堂[5],他的墓位于圣所左侧[6]。
作品
1552年,委罗内塞为威尼斯的圣方济各堂绘制了《圣家族》。1553年,委罗内塞接受威尼斯共和国掌政的十人团委托,装饰威尼斯总督宫的十人团大厅(Sala del Consiglio dei Dieci)和三巨头厅,其中描绘朱诺向威尼斯献礼,撒下各种珍贵的礼物。
委罗内塞又为圣巴斯弟盎教堂绘制了天顶画《以斯帖的历史》,为此获得公爵和圣马可图书馆授予的大师称号。[7] 但他的这些作品实际是米开朗基罗的画作中主题的精致的缩小。[8]在1555年到1570年之间,委罗内塞分三个阶段,装饰圣巴斯弟盎堂内部的各个部分,包括中央走道和祭台墙壁的绘画、天顶画和壁画。委罗内塞还装饰了一部分祭衣间和咏经席,并完成了管风琴装饰和一幅大型祭台壁饰[6]。
委罗内塞在圣巴斯弟盎堂的画作 | ||||
---|---|---|---|---|
圣母子与圣徒 | 末底改的胜利 | 瓦实提受罚 | 圣巴斯弟盎殉道 | 圣巴斯弟盎射箭 |
圣母领报(1558) | 圣老楞佐殉道(c. 1565) | 圣巴斯弟盎殉道(1558) | 圣马尔谷殉道(c. 1565) | 圣巴斯弟盎谴责戴克里先(1558) |
以斯帖加冕 | 圣母加冕 | 圣母献耶稣于圣殿 (1560) | 伯赛大池的神迹 | 风琴装饰 |
圣玛窦 | 圣马尔谷 | 圣路加 | 圣若望 | 天花板 |
从1556年到1570年,他致力于绘制《西门家中的筵席》,[9]其间还受委托为新建立的巴巴罗别墅装饰,他将壁画和家族肖像融合起来,在天顶画上绘制蓝天和任务,造成三维的视觉效果。[10]绘画和建筑效果的结合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功。[11]
1562年至1563年,为本笃会的圣乔治修道院饭堂画的大型作品《加纳婚宴》,几乎有10米长,包括了一百多位人物,其中有提香、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自己[10]
1565年至1570年,他创作的《降服亚历山大大帝的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全家》,将建筑安排和画面平行,协调不同的色块,使画面更加生动,表现了画家的装饰才能。[12]
上述画面都是将主题安排在水平轴上,没有强烈的运动感,但表现了鲜明的光和色彩。[4]这种表现手法反映了他本人内心舒适与安宁的心态。
1573年,他为圣若望及保禄大殿绘制了《利未家中的筵席》,是为了顶替被火灾焚毁的提香的作品《最后晚餐》,画作有12米长5米高,是一幅扩展了的“最后晚餐”。[13]但画面色彩鲜明,光线充足,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和他们之间的互动。[14]
他这幅画原名“最后晚餐”,因此立刻招致宗教裁判所的审判,不过当时罗马天主教的改革运动已经影响到威尼斯,7月,他被要求详细说明画中的细节[15]只是警告性的而不是惩罚性的,委罗内塞解释说:“画家有如同诗人甚至疯子一样的自由诠释能力。”最终没有要求他重新画而只是将画名改变了事。[16]
此外他还创作过一些祭坛画,他在威尼斯有一个家庭工作室,包括他弟弟和两个儿子都在其中工作,他还有几位学生,这个画室在他逝世后仍然继续工作。[17].
法国批评家戈蒂埃于1860年写道:“委罗内塞是最伟大的使用颜色的专家,甚至比提香、鲁本斯和伦勃朗都要伟大,因为他可以用自然的色调表现光线,现在的学院还用明暗的对比法。”
德拉克罗瓦写道:“委罗内塞不用强烈的对比表现光线,我们现在还被教育在阴影中表现强烈的色调是不可能的。”
英国皇家美术院馆长高文在《卢浮宫的绘画》一书中写道:“委罗内塞的光线充足的室外场景激发了整个19世纪,这种改革无法描述,他是现代绘画的奠基者,印象派画家认为他的方式是自然主义的,有人认为是更精细和美丽的美术革新,但结果如何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18]
注释
- ^ Rearick, W. R.: The Art of Paolo Veronese 1528-1588, page 20.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1988. His earliest known painting is signed "P. Caliari F.," the first known instance in which he used this surname, which he seems to have adopted, since his parents appear not to have had one.
- ^ Rearick, page 20, 1988.
- ^ Bussagli, Marco: "The XVI Century", Italian Art, page 206. Giunti Gruppo Editoriale, 2000.
- ^ 4.0 4.1 Rearick, page 13, 1988.
- ^ Hutton, Edward. Venice and Venetia 4th. 1954: 141. ISBN 1444649922.
- ^ 6.0 6.1 Church of St Sebastiano. VeneziaSi. [10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3日).
- ^ Dunkerton, Jill, et al.: Durer to Veronese: Sixteenth- Century Painting in the National Gallery, page 125. National Gallery Publications, 1999.
- ^ Rearick, page 50, 1998.
- ^ Rearick, page 75, 1988.
- ^ 10.0 10.1 Rearick, page 10, 1998.
- ^ Bussagli, page 207, 2000.
- ^ Dunkerton, et al., page 111, 1999.
- ^ Dunkerton, et al., page 30, 1999.
- ^ Rearick, page 14, 1988.
- ^ Rearick, page 104, 1988.
- ^ Rearick, page 104, 1988. Transcript of the hear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Bernasconi, Cesare. Painting Studi sopra la storia della pittura italiana dei secoli xiv e xv e della scuola pittorica veronese dai medi tempi fino tutto il secolo xviii. Googlebooks. 1864: pp 337–338, 343.
- ^ Gowing, Lawrence: Paintings in the Louvre, page 262. Stewart, Tabori & Chang, 1987.
参考文献
- Freedberg, Sydney J. Pelican History of Art , 编. Painting in Italy, 1500-1600. Penguin Books Ltd. 1993: p5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