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lfredo ougaowen留言 | 贡献2017年2月3日 (五) 08:38 稱謂演變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中心主义四夷

南蠻中國古代北方或中原一帶的人對南部一些部族的称呼。[1]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中,西戎东夷北狄、南蛮合称四夷

南蠻一詞最早載於周代,楚王直呼自己為「蠻夷」:「我蠻夷也 不與中國(中原)之號諡」[2]。諸夏也不承認其為「華夏」或「中國」。周天子命楚人說「鎮爾南方夷越之國,無侵中國」。晉人和鄭人皆稱其為「荊蠻」[3]

學者盧美松在〈閩臺古代種族淵源〉說「蠻」是自稱,有「民、人」之意。而更直接的意思是自稱為「蛇」,其音緩讀則為「彌麟」、「冥靈」,如沈瑩《臨海水土志》:「山夷自呼為『彌麟』」,以及《莊子》:「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4]

稱謂演變

夏朝時稱卉服島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國。

商朝時稱蠻、庸、、髳、微、

周朝時稱「北蠻」百越北夷庸、百濮、巴、蜀、僬僥。

先秦時稱北蠻、百越、庸、百濮、巴、蜀、僬僥、卉服島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國。

元朝時期,原南宋國的領土範圍被稱之為“蠻子國”[5]

明清戰爭時期,曾效忠於大順的清軍將領李成棟及其部下亦稱南方人為「蠻子」:「丁每遇一人,輒呼蠻子獻寶」[6]

而日本文化中的「南蠻」,當初與中文「南蠻」的意思相同,但自15世紀與歐洲進行貿易(詳見南蠻貿易)後,則指歐洲、東南亞地區為主。

注釋

  1. ^ 尔雅·释地》:“九夷、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郭璞注:“六蛮在南。”
  2. ^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3. ^ 劉寶才《先秦史》,五南圖書出版,第330頁
  4. ^ 簡榮聰. 〈臺閩文化的歷史觀(下)〉. 《臺灣源流》 (台灣: 臺灣省各姓淵源硏究學會). 2001-03, (第21期) (中文(臺灣)). 
  5. ^ 《中国历史文物》编辑部,《中國歷史文物》(第1-6期),2008年,第26頁
  6. ^ 《嘉定乙酉紀事》:「丁每遇一人,輒呼蠻子獻寶,其入悉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獻不多,輒砍三刀。至物盡則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