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聯繫邦: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9.2
第50行: 第50行:


==过去的联系国==
==过去的联系国==
根据1967年《[[联系国家法]]》,[[英国|联合王国]]和六个[[西印度群岛]]联系国之间存在正式联系。这些殖民地是前英国殖民地在加勒比地区:[[安提瓜]](1967-1981),[[多米尼]](1967-1978),[[格林纳达]](1967-1974),[[克里斯托弗-尼斯-安圭拉]](1967-1983),[[圣卢西亚]](1967-1979)和[[圣文森特]](1969-1979)。根据这一安排,每个国家都有内部自治,但英国仍负责对外关系和国防。<ref>{{Cite journal|title=Associated Statehood—A New Form of Decolonisation|author=|url=https://www.cambridge.org/core/product/identifier/S0020589300018182/type/journal_article|last=Broderick|first=Margaret|date=1968-04|journal=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issue=2|doi=10.1093/iclqaj/17.2.368|volume=17|pages=368–403|language=en|issn=0020-5893|jstor=757111}}</ref>联合国从未确定这些联系国是否实现了《联合国宪章》和大会决议所指的充分自治。在联系国地位建立后的几年内,除前[[圣克里斯托弗-尼维斯-安圭拉]]联盟内的[[安圭拉]]外,所有六个前联系国都要求并获得了完全独立,该联盟在独立前与联系国分离,仍然是联合王国的附属领土。苏联解体前不久,苏联自治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宣布自己为主权国家和国际法主体。鞑靼斯坦和最近成立的俄罗斯联邦于1994年缔结了一项条约,其中规定鞑靼斯坦与后者"有联系"(而不是作为条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该协议,鞑靼斯坦将某些权力(如一些外交关系和国防)授予了俄罗斯。2002年对鞑靼斯坦宪法的修改被一些评论员认为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关系,而鞑靼斯坦现在基本上就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ref>{{Cite web |url=https://digitalcommons.macalester.edu/cgi/viewcontent.cgi?referer=https%3A%2F%2Ffanyv88.com%3A443%2Fhttps%2Fwww.google.com%2F&httpsredir=1&article=1000&context=russ_honors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20-09-17 |archive-date=2020-05-0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1043837/https://digitalcommons.macalester.edu/cgi/viewcontent.cgi?referer=https%3A%2F%2Ffanyv88.com%3A443%2Fhttps%2Fwww.google.com%2F&httpsredir=1&article=1000&context=russ_honors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url=https://www.files.ethz.ch/isn/450/doc_452_290_en.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20-04-05 |archive-date=2020-08-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26022831/https://www.files.ethz.ch/isn/450/doc_452_290_en.pdf |dead-url=no }}</ref><ref>{{Cite book|url=https://books.google.com/?id=7ydo7Idyqj0C&pg=PA40&lpg=PA40&dq=russia+tatarstan+2000+federal+subject+agreement#v=onepage&q=russia+tatarstan+2000+federal+subject+agreement&f=false|title=Of Khans and Kremlins: Tatarstan and the Future of Ethno-federalism in Russia|first=Katherine E.|last=Graney|date=21 October 2009|publisher=Lexington Books|via=Google Books|isbn=9780739126356}}</ref><ref>{{Cite web|url=https://warontherocks.com/2018/01/moscows-fight-against-federalism-fear-and-loathing-in-russias-catalonia/|title=Fear and Loathing in Russia's Catalonia: Moscow's Fight Against Federalism|date=31 January 2018|website=War on the Rocks|accessdate=2020-04-05|archive-date=2020-04-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11024111/https://warontherocks.com/2018/01/moscows-fight-against-federalism-fear-and-loathing-in-russias-catalonia/|dead-url=no}}</ref><ref>{{Cite web|url=https://www.rferl.org/a/1098984.html|title=Tatarstan: Status Under Scrutiny As Lawmakers Change Constitution|website=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accessdate=2020-04-05|archive-date=2020-04-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11024116/https://www.rferl.org/a/1098984.html|dead-url=no}}</ref>
根据1967年《[[联系国家法]]》,[[英国|联合王国]]和六个[[西印度群岛]]联系国之间存在正式联系。这些殖民地是前英国殖民地在加勒比地区:[[安提瓜和巴布达]](1967-1981),[[多米尼]](1967-1978),[[格林纳达]](1967-1974),[[克里斯多福-尼斯-安圭拉]](1967-1983),[[圣卢西亚]](1967-1979)和[[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69-1979)。根据这一安排,每个国家都有内部自治,但英国仍负责对外关系和国防。<ref>{{Cite journal|title=Associated Statehood—A New Form of Decolonisation|author=|url=https://www.cambridge.org/core/product/identifier/S0020589300018182/type/journal_article|last=Broderick|first=Margaret|date=1968-04|journal=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issue=2|doi=10.1093/iclqaj/17.2.368|volume=17|pages=368–403|language=en|issn=0020-5893|jstor=757111}}</ref>联合国从未确定这些联系国是否实现了《联合国宪章》和大会决议所指的充分自治。在联系国地位建立后的几年内,除前[[圣克里斯托弗-尼维斯-安圭拉]]联盟内的[[安圭拉]]外,所有六个前联系国都要求并获得了完全独立,该联盟在独立前与联系国分离,仍然是联合王国的附属领土。苏联解体前不久,苏联自治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宣布自己为主权国家和国际法主体。鞑靼斯坦和最近成立的俄罗斯联邦于1994年缔结了一项条约,其中规定鞑靼斯坦与后者"有联系"(而不是作为条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该协议,鞑靼斯坦将某些权力(如一些外交关系和国防)授予了俄罗斯。2002年对鞑靼斯坦宪法的修改被一些评论员认为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关系,而鞑靼斯坦现在基本上就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ref>{{Cite web |url=https://digitalcommons.macalester.edu/cgi/viewcontent.cgi?referer=https%3A%2F%2Ffanyv88.com%3A443%2Fhttps%2Fwww.google.com%2F&httpsredir=1&article=1000&context=russ_honors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20-09-17 |archive-date=2020-05-0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1043837/https://digitalcommons.macalester.edu/cgi/viewcontent.cgi?referer=https%3A%2F%2Ffanyv88.com%3A443%2Fhttps%2Fwww.google.com%2F&httpsredir=1&article=1000&context=russ_honors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url=https://www.files.ethz.ch/isn/450/doc_452_290_en.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20-04-05 |archive-date=2020-08-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26022831/https://www.files.ethz.ch/isn/450/doc_452_290_en.pdf |dead-url=no }}</ref><ref>{{Cite book|url=https://books.google.com/?id=7ydo7Idyqj0C&pg=PA40&lpg=PA40&dq=russia+tatarstan+2000+federal+subject+agreement#v=onepage&q=russia+tatarstan+2000+federal+subject+agreement&f=false|title=Of Khans and Kremlins: Tatarstan and the Future of Ethno-federalism in Russia|first=Katherine E.|last=Graney|date=21 October 2009|publisher=Lexington Books|via=Google Books|isbn=9780739126356}}</ref><ref>{{Cite web|url=https://warontherocks.com/2018/01/moscows-fight-against-federalism-fear-and-loathing-in-russias-catalonia/|title=Fear and Loathing in Russia's Catalonia: Moscow's Fight Against Federalism|date=31 January 2018|website=War on the Rocks|accessdate=2020-04-05|archive-date=2020-04-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11024111/https://warontherocks.com/2018/01/moscows-fight-against-federalism-fear-and-loathing-in-russias-catalonia/|dead-url=no}}</ref><ref>{{Cite web|url=https://www.rferl.org/a/1098984.html|title=Tatarstan: Status Under Scrutiny As Lawmakers Change Constitution|website=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accessdate=2020-04-05|archive-date=2020-04-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11024116/https://www.rferl.org/a/1098984.html|dead-url=no}}</ref>


== 现存的聯繫邦==
== 现存的聯繫邦==

2022年12月21日 (三) 11:48的版本

联系国(英語:Associated state)是指一個主權國家在一定程度上与另一个较大的主權國家有着一种自由的合作夥伴關係之特殊政治關係,也称為自由聯合关系。「自由聯合」关系由《自由联系条约》或《聯繫邦法》規範其相关的国家。相關國家是具有一定程度國家地位的政治領土,與(通常較大的)國家之間正式自由關係中的次要夥伴,其中沒有採用其他特定術語,例如保護國。通常聯繫邦由其較大的自由联合国代為負責國防或外交事務。

聯合國 自由聯合國 代理關係 關聯級別 國際地位
 庫克群島  新西兰 1965年8月4日 新西兰在外交事务和国防事务中代表库克群岛行事,但仅在库克群岛政府及其建议和同意要求时才这样做。[1][2][3] 不是联合国会员国。 1992年,联合国承认其在外交关系上独立。
 马绍尔群岛  美国 1986年10月21日 美国根据《自由联系条约》为这些地区的公民提供国防、资金赠款和使用美国社会服务的机会。[4] 联合国会员国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美国 1986年11月3日 美国根据《自由联系条约》为这些地区的公民提供国防,资金赠款和使用美国社会服务的机会。[5] 联合国会员国
 纽埃  新西兰 1974年10月19日 新西兰在外交和国防事务上代表纽埃行事,但只有在纽埃政府要求并征得其意见和同意的情况下,新西兰才能这样做。[6][7] 不是联合国会员国。 1994年,联合国承认其在外交关系上独立。
 帛琉  美国 1994年10月1日 美国根据《自由联系条约》为这些地区的公民提供国防,资金赠款和使用美国社会服务的机会。[8] 联合国会员国

过去的联系国

根据1967年《联系国家法》,联合王国和六个西印度群岛联系国之间存在正式联系。这些殖民地是前英国殖民地在加勒比地区:安提瓜和巴布达(1967-1981),多米尼克(1967-1978),格林纳达(1967-1974),聖克里斯多福-尼維斯-安圭拉(1967-1983),圣卢西亚(1967-1979)和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69-1979)。根据这一安排,每个国家都有内部自治,但英国仍负责对外关系和国防。[9]联合国从未确定这些联系国是否实现了《联合国宪章》和大会决议所指的充分自治。在联系国地位建立后的几年内,除前圣克里斯托弗-尼维斯-安圭拉联盟内的安圭拉外,所有六个前联系国都要求并获得了完全独立,该联盟在独立前与联系国分离,仍然是联合王国的附属领土。苏联解体前不久,苏联自治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宣布自己为主权国家和国际法主体。鞑靼斯坦和最近成立的俄罗斯联邦于1994年缔结了一项条约,其中规定鞑靼斯坦与后者"有联系"(而不是作为条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该协议,鞑靼斯坦将某些权力(如一些外交关系和国防)授予了俄罗斯。2002年对鞑靼斯坦宪法的修改被一些评论员认为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关系,而鞑靼斯坦现在基本上就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0][11][12][13][14]

现存的聯繫邦

新西兰的聯繫邦

母国 聯繫邦 现况
 新西兰  庫克群島 库克群岛居民具有新西兰公民身份,可以自由进出新西兰,而库克群岛与新西兰之间则以自由联合(Free Association)的型态合作,库克群岛国家元首查爾斯三世國王,并且透过选举决定自己的政府。政府拥有完整的自治权利,但在外部事务上,则是由新西兰来监督其外交与国防方面的事务。
 纽埃 纽埃政府认为必须以某种方式与新西兰自由联合,引用1974年纽埃独立宣言规定,新西兰有义务提供前殖民地纽埃必要的经济与行政协助。目前已有约20,000名纽埃人居住于新西兰,纽埃每年还接受新西兰约800万纽币(500万美元)的金援,平均岛上每人每年可领到约5000纽币的补助。根据两国自由联合协议,纽埃人同时是新西兰公民,并持有新西兰护照

美国的聯繫邦

母国 聯繫邦 现况
 美国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美国为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提供国防保护,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获得内政、外交自主权,但国防仍由美国负责(密克罗尼西亚公民也可加入美军)。
 马绍尔群岛 与美国达成自由联合关系。美国提供马绍尔群岛的国防、资金和社会服务。马绍尔群岛采用美元作为货币。马绍尔群岛军事防卫任务交由美国执行,国民也可参加美国军队。另外,马绍尔群岛国民也可自由进出美国和在美居住、就业和就学,无需签证(但犯事者可被美国驱逐)。马绍尔群岛的对外邮政由美国邮政负责,邮资也根据美国标准,寄往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美国各州属地和军事外交驻地的邮件均按国内邮资计算。
 帛琉 帕劳享有内政自治权并得与他国政府、区域暨国际组织签订条约及协定,涉外事务需与美咨商,国防亦由美军掌管,美国并有权派遣核子军舰及军机至帕劳领域,美无义务承认或否认在帕劳部署核武

建議的聯繫國

托克劳(新西兰的附属领土)于2006年2月举行全民投票,以确定是希望继续作为新西兰领土,还是成为第三个与新西兰自由联合的国家(继库克群岛和纽埃之后)。虽然大多数选民选择自由联合,但投票没有达到批准所需的三分之二门槛。2007年10月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的重复全民投票也产生了类似的结果,拟议的自由联合会议以16票之差未通过。[15]根据阿布哈兹和德涅斯特河沿岸(自称受限承认的共和国,脱离前苏联的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的前苏联自治共和国)的声明说,两国都打算在承认独立后成为俄罗斯联邦的联系国。德涅斯特河沿岸于2006年9月举行全民公决,其中脱离摩尔多瓦和与俄罗斯的“未来自由联合”以97%的微弱优势获得通过,尽管全民公决的结果在国际上没有得到承认。由总督埃迪·卡尔沃领导的关岛非合并领土政府目前正在就关岛未来的政治地位进行全民投票,自由联合遵循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和帕劳的模式,作为可能的选择之一。[16][17]

俄罗斯的聯繫邦

母国 聯繫邦 现况
 俄羅斯  德涅斯特河沿岸 2006年的全民公投,97%的选票支持该地區独立并在未来加入俄罗斯联邦,94%的选民反对放弃独立成为摩尔多瓦的一部分。2014年3月,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米哈伊尔·博拉(Mikhail Burla)向俄罗斯国家杜马(国会下议院)主席谢尔盖·纳雷什金提出了请求,要求加入俄罗斯联邦。
 南奥塞梯 俄罗斯于2008年俄格战争后首先承认南奧塞提亞并建交。2016年5月30日,南奥塞梯共和国将在2017年4月就加入俄联邦的问题举行全民公投,总统列昂尼德∙季比洛夫与议会主席阿纳托利·比比洛夫已于26日签署了相关声明。南奧塞提亞的官員表示,他們將允許俄羅斯在當地設立軍事基地,在幾年內,南奥塞梯將與俄羅斯自治共和國北奥塞梯合併,成為俄羅斯的一部份。[18]
 阿布哈茲 2008年8月,在南奥塞梯战争爆发之后,阿布哈茲在俄罗斯军队的帮助下驱逐了領土上的所有格鲁吉亚军事力量,完全控制了宣称的全部領土并再次宣示它的独立地位。但是这个国家不为联合国与国际上多数国家承认。[19][20]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不同的是,未来不寻求和俄罗斯联邦进行政治上的合并,但会维持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武裝份子佔領該地VICE新聞其後製作了一段23分鐘長的YouTube報導[21],追蹤和調查一名來自西伯利亞布里亞特共和國俄軍士兵巴托·頓巴耶夫(Бато Дамбаев[22])的社交網站相片,發現此俄軍士兵曾隨軍從俄羅斯進入烏克蘭國境,後改穿親俄份子的軍服,於傑巴利采韋一帶上載自拍照片。報導指這次調查證明了俄軍正規部隊在烏克蘭衝突中進行了積極的干預,並認為俄軍的參與是親俄份子能夠支持至今的關鍵[23]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俄总统签署关于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个别地区居住的乌克兰公民和无国籍人士获得的护照等文件的总统令,完全符合国际法。俄罗斯总统普京18日签署命令,下令在实现政治调解前,承认乌克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个地区的乌克兰公民和无国籍人士获得的护照等文件。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普京总统有关临时性承认顿巴斯两共和国护照的命令完全出于人道考虑。[24]
 克里米亞共和國 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亞半岛成为乌克兰的一部份。许多半岛居民对此不满。岛上还驻有俄羅斯海軍黑海舰队,当时情况相当紧张,有爆發战争的可能。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在选举中失利后,情况开始减缓。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亞半岛宣布独立,後來在俄罗斯的調解下决定成为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俄罗斯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部份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2014年3月7日,俄羅斯聯邦的國會正式通過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並重新加入俄羅斯聯邦的請求[25]。與此同日,最大反對黨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主席根納季·安德烈耶維奇·久加諾夫在國營電視臺發表聲明,支持克里米亞成爲隸屬俄羅斯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26]此公投未获得亲西方的烏克蘭臨時政府的承认[27]。俄罗斯修订宪法,将克里米亚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尔市作为联邦主体写入条文;同日克里米亚议会也通过新宪法,规定克里米亚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内的民主法制国家和平等的联邦主体[28]
 鞑靼斯坦共和国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政局剧烈动荡,联盟面临解体,1990年8月30日,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主权宣言,改国名为韃靼斯坦共和國,希望脱离苏联和俄罗斯独立,宣布除国防外,其他一切权利归共和国所有。1991年苏联解体后,鞑靼境内分离主义势力膨胀,希望脱离俄罗斯联邦的势力于1992年3月21日发动了一场全民公投,结果希望独立的人占全共和国选民的61.4%。为了制止民族分离运动,時任俄罗斯总统鮑里斯·叶利钦发动车臣战争,试图以武力制止分离运动,俄羅斯聯邦政府与鞑靼斯坦共和國政府签署第一个双边分权条约,以条约形式和平划分利益和权限范围,制约地方分离主义倾向的过度蔓延。1994年2月15日,俄罗斯联邦政府与鞑靼斯坦共和国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鞑靼斯坦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关于划分管辖范围和相互授权的条约》,条约规定,鞑靼斯坦共和国作为主权国家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可以参加国际关系和对外经济关系,在税收、财政等方面享有特权。这个条约给予鞑靼斯坦超出俄罗斯宪法规定的权力,实际上鞑靼斯坦成为留在俄罗斯联邦内的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权的国家。2017年7月24日,签订于1994年的双边条约到期。这使得俄罗斯境内最后的一个共和国失去其特殊地位。

其他类似的聯繫邦

聯繫邦/自治地方 母国 现况
 安道尔  法國
 西班牙
安道尔宪法规定,安道尔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首相为政府首脑。安道尔没有军队和自卫队,只存在警察,所以国防由法国和西班牙一起负责。安道尔親王有两位,分别是法国总统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天主教乌格尔教区主教。
 基里巴斯  澳大利亞
 新西兰
基里巴斯历史上曾经是澳大利亚的托管地,与澳大利亚联邦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
 不丹  印度 印度独立后于1949年8月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在对外事务上受印度指导。印度不仅可以作为其保护国有权干涉其外交,亦在其国内有驻军。不丹在印度同意下加入联合国,1972年第四代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继承王位,继续奉行和印度的密切關係。
 列支敦斯登 瑞士 瑞士联邦 列支敦士登是一个夹在瑞士奥地利之间的双重内陆国,其国防外交受到瑞士的影响和必要的协助。
 摩納哥 法國 法兰西共和国 摩纳哥地处法国南部,除了靠地中海的南部海岸线之外,全境北、西、东三面皆由法国包围,主要是由摩纳哥旧城和随后建立起来的周遭地区组成。1918年7月,签署了一份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在摩纳哥提供有限的保护。这条约被写入《凡尔赛和约》,建立了摩纳哥的政策应该按照法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进行调整。1919年同法国签订的条约规定,一旦国家元首逝世而没有男性后裔,摩纳哥将并入法国。两国于2002年另立新条约,当摩纳哥国家元首无人继承,摩纳哥仍然为独立国家,法国亦继续提供防卫。
 瑙鲁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 自2005年起,瑙鲁接受澳大利亚政府的援助,并建立一个拘留所处理非法进入澳大利亚的难民以作为回报。瑙鲁并没有自己的军队,但在非正式的协议之下,瑙鲁国防由澳大利亚负责,而民间亦有自己管辖的警察部队。
 萨摩亚 新西兰 新西兰 新西兰以国联联合国名义托管西萨摩亚,直到它1962年1月1日独立。西萨摩亚是波利尼西亚岛国中第一个在20世纪独立的国家。现在新西兰仍然对萨摩亚有一定程度上的援助和支持。
 圣马力诺 義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 圣马力诺与意大利的关系十分密切,早在1897年,两国就签有“友好睦邻条约”,1971年签订“友好睦邻条约”的补充协定,将意大利与圣马力诺的“保护性友谊”加强为“永久性友谊”。
 梵蒂冈 義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 梵蒂冈的军事防御主要由意大利军队负责。尽管瑞士近卫队负责教宗的人身安全,但并不属于梵蒂冈城的军队。根據《拉特蘭條約》規定,失去梵蒂岡國籍且未取得其他國籍之人士,將自動取得義大利國籍。[29]
 索馬利蘭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因法理上作为索马里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索马里兰共和国目前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但与埃塞俄比亚有非正式的官方往来,埃、索二国境内均设有对方的领事机构。由于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发生战争,使得后者失去出海口,索馬利蘭就成为埃塞俄比亚的重要出口通道。这两个国家签订了条约以使得埃塞俄比亚可以有偿利用伯拉瑪出口和进口货物。 [30][31]作為內陸國家的埃塞俄比亚通過索马里兰的海岸線發展海上貿易關系,參見索馬里蘭外交
 邦特蘭 索马里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 正式名称為索馬里邦特蘭国。位於索馬利亞東北部,是索马里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联邦成员国。当地於1998年7月發表自治宣言,並在努加爾州地區的加罗韦建立了自治政府,目前和索马里联邦政府基于宪法和自治宪法规定邦特兰的国防外交财政等由联邦政府管辖,而其他业务由邦特兰联邦成员自治。
 托克勞 新西兰 新西蘭王國 1889年成為英國保護國,1916年併入「吉爾伯特埃利斯群島」(Gilbert and Ellice Islands)。自1926年开始,托克劳被划归至新西兰管辖之下,1948年英國將托克劳主權劃歸紐西蘭。
 纳希切万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共和国裡的自治共和國,位於外高加索南部,是阿塞拜疆的外飞地,北邻亚美尼亚,南部和伊朗接壤,一小部分国土和土耳其相邻。面积5500平方公里,人口约44万(2015年),首都为納希契凡。该共和国国防外交均由阿塞拜疆中央政府掌理。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最高议会发表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声明,承认自称独立、未被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TRNC)并呼吁阿塞拜疆这样做。 虽然同情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但阿塞拜疆没有效仿,因为这样做可能促使塞浦路斯共和国承认承认自称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 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密切关系可能引发了这种认可。[32][33]
 阿尔察赫共和国 亞美尼亞 亚美尼亚共和国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普遍被國際承認為亞塞拜疆的一部分,[34]1991年12月10日,在一場遭到當地亞塞拜然人抵制的公民投票中,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亞美尼亞人同意創建一個獨立的國家。雙方都不滿意一個留在亞塞拜然內而加強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權的蘇維埃提案,隨後一場全面性的戰爭在亞塞拜然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之間爆發,而後者獲得來看亞美尼亞的支援。[35][36][37][38]依據亞美尼亞前總統列翁·特爾-彼得羅相的說法,卡拉巴赫的領導權達到最大化,而且「他們認為他們可以得到更多。」[39][40][41]
 北賽普勒斯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目前只得到联合国会员国土耳其共和国的外交承认[42],并互设大使馆;阿塞拜疆共和国自治共和国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较早前也宣佈承认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但未设立正式外交机构,亦不是主权国家。
 格陵兰 丹麦 丹麦王国 格陵蘭於2008年11月25日舉行自治公投,公投在全島80個市鎮和村落舉行,當地午夜左右,公布開票結果,投票率71.96%,75.54%贊成自治,23.57%反對。公投案以超過75%選民支持大比數獲得通過,公投通過後,格陵蘭自治地位從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成為國際法下的獨立政治实体,自行管理自身的內政、司法與資源分配運用,但其國防、外交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管轄,作為邁向完全獨立進程中一個臨時的階段。
 賴索托 南非 南非共和国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莱索托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非常依赖于南非,且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友好的。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莱索托和南非政府签订多项经济合作条约及协定,由南非对莱索托进行援助。
 北马里亚纳群岛  美国 1962年舉行與關島(原住民同為查莫羅人)合併公投,但遭關島否決。1975年与美国就未来政治地位进行谈判,1976年同美国签署《盟约》(Covenant)。根據该盟约,北马里亚纳在政治上同美国合并,享有一定的内政自主权,但外交、国防由美国负责。1977年11月舉行首次正副總督和議會選舉,1978年1月自治邦宪法实施。1986年11月美国总统宣布北马里亚纳为美国屬土,原有居民和以後當地出生者皆為美國公民。30年來,北馬利安納一直是全美國民治地區最後一個沒有國會議席的地區,只有自費設立的「駐華盛頓代表」一職,負責在首都華盛頓特區進行游說和聯絡工作。2008年美國通過法律,自2009年為北馬利安納設立一席無投票權代表,使北馬利安納與其他美國屬地看齊。
 巴勒斯坦  以色列 1994年5月4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1994年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1994年到1995年,以色列国防军撤出了69%的加沙地区和90%以上的约旦河西岸地区[43],但約旦河沿岸及邊境仍由以色列控制,以色列仍維持保安部隊。2005年,以色列进一步从加沙撤军,但是依然控制加沙的海岸线以及加沙与埃及之间的一个狭长区域。自從1988年《獨立宣言》發表至今,巴勒斯坦仍舊是一個尚未完全獨立的國家,擁有自己的保安部隊,亦可發出護照及獨自參加國際體育賽事,目前歐洲議會已承認其國家地位,但仍將哈瑪斯列為恐怖組織。[44]
 關島  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於1950年關島組織法英语Guam Organic Act of 1950關島成為美國非合併領土,確立島上平民政府架構,並賦予美國公民權,關島政府於1968年以前為聯邦政府指派,關島總督選舉法英语Guam Elective Governor Act施行後則改為民選。[45]:242因關島並非美國一州,故關島居民無法票選總統,關島國會代表在國會亦無投票權。但仍得就政黨提名總統候選人為投票。[46]
 波多黎各  美国 1917年,美国给予波多黎各人“美国公民”的地位。[47][48] 由美国负责波多黎各的国防,波多黎各人可以服兵役。波多黎各人成为美国自治领地之后,波多黎各岛民以美国公民身份却没有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权参议院无波多黎各人,众议院也只有几个波多黎各人。[47][48][49]1952年,波多黎各颁布《波多黎各宪法》,美国承认,并且给予“自决和独立权”。[47][48]
 罗贾瓦  俄羅斯
 叙利亚
自治區第一個庫德區之外的駐外代表處英语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Democratic Federation of Northern Syria莫斯科設立,發展“與莫斯科的全面夥伴關係”。[50]這將促進外界對於自治區主權、庫德人的國際外交,以及將來可能獨立的支持。[51]

其他可比较的关系

另一种情况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政治单位或政治实体拥有权力。附属领土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一个地区有自己的政治制度,而且往往是内部自治,但没有全面主权。在松散的联合形式中,一些主权国家将一些权力让给其他国家,通常是在外交和国防方面。

目前让渡给其他主权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实体

聯繫國 自由聯合國 代理關係 關聯級別 國際地位
 安道尔  西班牙
 法國
1278年 保卫安道尔的责任在于西班牙和法国。[52]安道尔大公法国总统加泰罗尼亚天主教乌赫尔教区主教共同担任。因此是西班牙和法国共有公国。 联合国会员国
 基里巴斯  澳大利亞
 新西兰
1979年 基里巴斯没有军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供国防。[53] 联合国会员国
 列支敦斯登  瑞士
1923 虽然国家元首在其国际关系中代表列支敦士登,但瑞士对列支敦士登的大部分外交关系负有责任。列支敦士登没有单独的军事防御。[54] 联合国会员国
 摩納哥  法國 1861年 法国同意捍卫摩纳哥的独立和主权,摩纳哥政府同意根据法国的利益行使其主权权利,1919年《凡尔赛条约》重申了这一点。[55] 联合国会员国
 瑙鲁  澳大利亞 1968年 瑙鲁没有军队。澳大利亚非正式地对其辩护负责。[56] 联合国会员国
 萨摩亚  新西兰 1914年 萨摩亚没有正规的军队。新西兰根据非正式协定提供保护。[57] 联合国会员国
 圣马力诺  義大利 1939年 保卫圣马力诺的责任在于意大利政府。[58] 联合国会员国
 梵蒂冈  瑞士
 義大利
1506年和1929年 根据《拉特兰条约》,任何失去梵蒂冈国籍且没有其他国籍的人,都会自动成为意大利公民。梵蒂冈城的军事防御由意大利提供,它使用教皇朱利叶斯二世创立的瑞士教皇卫队作为教皇的保镖。[59] 联合国观察员国

历史上将权力让渡给其他主权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实体

冰岛,前身是丹麦王国的一部分,于1918年成为名义上主权国家。它与丹麦王室保持个体结合,并继续与丹麦保持共同的外交政策,直到1944年冰岛从丹麦完全独立。[60]不丹曾是英属印度的保护国,在1949年的一项条约中同意允许从英帝国最近成立的印度以相对松散的联系形式指导其对外关系,这导致不丹有时被描述为“受保护国家”。 [61][62] 这种关系在2007年的一项条约中进行了更新,其中要求不丹接受印度外交政策指导的条款被撤销。[63]

作为现代受保护状态的微型国家

基于主权和善意保护的自由关系的存在可以看作是微型国家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根据杜米尼斯基(2014年)提出的微型国家的定义:"微型国家是现代受保护国家,即主权国家,它们能够单方面将主权的某些属性赋予大国,以换取对其政治和经济可行性的良性保护,不受地理或人口限制。采用这种方法允许将微状态与小国和自治或依赖关系分开。被理解为现代保护国家的微国家包括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摩纳哥梵蒂冈城安道尔纽埃库克群岛帕劳之国家。

参考文献

  1. ^ CIA. The Cook Islands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ly 2010). 
  2. ^ Government of New Zealand. Cook Islands Constitution Act 1964. New Zealand Parliamentary Counsel Office. [2015-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1). 
  3. ^ Government of New Zealand. Cook Islands Constitution Commencement Order 1965. New Zealand Parliamentary Counsel Office. [2015-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8). 
  4. ^ CIA. Marshall Islands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10). 
  5. ^ CIA. FSM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10). 
  6. ^ CIA. Niue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10). 
  7. ^ Government of New Zealand. Niue Constitution Act 1974. New Zealand Parliamentary Counsel Office. [2015-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5). 
  8. ^ CIA. Palau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10). 
  9. ^ Broderick, Margaret. Associated Statehood—A New Form of Decolonisatio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1968-04, 17 (2): 368–403. ISSN 0020-5893. JSTOR 757111. doi:10.1093/iclqaj/17.2.368 (英语). 
  10. ^ 存档副本.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11. ^ 存档副本 (PDF).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26). 
  12. ^ Graney, Katherine E. Of Khans and Kremlins: Tatarstan and the Future of Ethno-federalism in Russia. Lexington Books. 21 October 2009. ISBN 9780739126356 –通过Google Books. 
  13. ^ Fear and Loathing in Russia's Catalonia: Moscow's Fight Against Federalism. War on the Rocks. 31 January 2018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14. ^ Tatarstan: Status Under Scrutiny As Lawmakers Change Constitution.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15. ^ Gregory, Angela. Tokelau votes to remain dependent territory of New Zealand. The New Zealand Herald. 25 October 2007 [16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May 2017). 
  16. ^ Post, Kevin Kerrigan and Gaynor D. Daleno | The Guam Daily. GovGuam hopes for favorable decision on plebiscite. The Guam Daily Post.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7). 
  17. ^ Press, Jennifer Sinco Kelleher, The Associated. Guam pushes for native-only vote on US relationship. Navy Times. 12 October 2018. 
  18. ^ 南歐希夏官員:俄將併吞我們,中華日報
  19. ^ Civil.Ge | Parliament Sets Up S.Ossetia Provisional Administration. old.civil.ge. [201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20. ^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 Georgia’s South Ossetia Conflict: Make Haste Slowl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08-20.
  21. ^ YouTube上的Selfie Soldiers: Russia Checks in to Ukraine
  22. ^ Бато Дамбаев|ВКонтакте. vk.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1). 
  23. ^ Simon Ostrovsky. Russia Denies That Its Soldiers Are in Ukraine, But We Tracked One There Using His Selfies. VICE News. 2015-06-16 [2015-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2). 
  24. ^ 克宫:普京有关临时性承认顿巴斯两共和国护照的命令是出于人道考虑. sputniknews.cn. [201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中文(简体)). 
  25. ^ Совет Федерации готов поддержать решение Крыма о вхождении в РФ. www.kianews.com.ua. [201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7). 
  26. ^ Г.А.Зюганов на «России-1»: Нелегитимная власть в Киеве, оппоненты преследуются, казнятся, расстреливаются… Поэтому решение Крыма о проведении референдума абсолютно легитимно. www.kprf.ru. [201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8). 
  27. ^ 烏克蘭臨時政府呼吁国际社会不要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28. ^ 克里米亚通过共和国宪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民网。
  29. ^ Patti Lateranensi. vatican.va. [2013年11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13日) (意大利语). 
  30. ^ Ker-Lindsay, James. The Foreign Policy of Counter Secession: Preventing the Recognition of Contested Stat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53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there are three other territories that have unilaterally declared independence and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having met the Montevideo criteria for statehood but have not been recognized by any states: Transnistria, Nagorny Karabakh, and Somaliland. 
  31. ^ BBC Country Profiles: Regions and territories: Somalilan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09-09-14.
  32. ^ iExplore.com - Cyprus Overview. [2019-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5). 
  33. ^ Europe, the US, Turkey and Azerbaijan recognize the "unrecognized" Turkish Republic of Northern Cyprus. 政府新闻社. 2006-09-22 [2006-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34. ^ General Assembly adopts resolution reaffirming territorial integrity of Azerbaijan, demanding withdrawal of all Armenian forces. United Nations. 14 March 2008 [30 Aug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5). 
  35. ^ Human Rights Watch. Playing the "Communal Card". Communal Violence and Human Righ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early 1992 full-scale fighting broke out between Nagorno-Karabakh Armenians and Azerbaijani authorities." / "...Karabakh Armenian forces—often with the support of forces from the Republic of Armenia—conducted large-scale operations..." / "Because 1993 witnessed unrelenting Karabakh Armenian offensives against the Azerbaijani provinces surrounding Nagorno-Karabakh..." / "Since late 1993, the conflict has also clearly become internationalized: in addition to Azerbaijani and Karabakh Armenian forces, troops from the Republic of Armenia participate on the Karabakh side in fighting inside Azerbaijan and in Nagorno-Karabakh."
  36. ^ Human Rights Watch.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1992 the conflict grew far more lethal as both sides—the Azerbaijani National Army and free-lance militias fighting along with it, and ethnic Armenians and mercenaries fighting in the Popular Liberation Army of Artsakh—began."
  37. ^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Nagorno-Karabakh Searching for a Solution. Foreword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12-02.: "Nagorno-Karabakh’s armed forces have not only fortified their region, but have also occupied a large swath of surrounding Azeri territory in the hopes of linking the enclave to Armenia."
  38. ^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Sovereignty after Empire. Self-Determination Movement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Hopes and Disappointments: Case Studie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12-01. "Meanwhile, the conflict over Nagorno-Karabakh was gradually transforming into a full-scale war between Azeri and Karabakh irregulars, the latter receiving support from Armenia." / "Azerbaijan's objective advantage in terms of human and economic potential has so far been offset by the superior fighting skills and discipline of Nagorno-Karabakh's forces. After a series of offensives, retreats, and counteroffensives, Nagorno-Karabakh now controls a sizable portion of Azerbaijan proper ... including the Lachin corridor."
  39. ^ By Giving Karabakh Lands to Azerbaijan, Conflict Would Have Ended in ’97, Says Ter-Petrosian. Asbarez. Asbarez. April 19, 2011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1). 
  40. ^ Ter-Petrosyan on the BBC: Karabakh conflict could have been resolved by giving certain territories to Azerbaijan. ArmeniaNow. ArmeniaNow. April 19, 2011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9). 
  41. ^ Первый президент Армении о распаде СССР и Карабахе. BBC. BBC. April 18, 2011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3). 
  42. ^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Europe Review 2003/04: The Economic and Business Report. Kogan Page Publishers. 1 November 2003: 79 [2018-08-19]. ISBN 978-0-7494-406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The Turkish Cypriot-dominated north is the Turkish Republic of Northern Cyprus' which elects its own government and is recognised only by Turkey. 
  43. ^ 新华网 - 背景资料:巴以和谈进程.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8). 
  44. ^ 歐洲議會決策 2017/154 恐怖組織名單. 2017年1月27日 [2019年2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23日) (英语). 
  45. ^ Rogers, Robert F. Destiny's Landfall: A History of Gua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5. 
  46. ^ Curry, Tom. Nominating, but not voting for president: Clinton-Obama struggle spotlights Guam, American Samoa, Puerto Rico. NBC新聞. 2008-05-28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5). 
  47. ^ 47.0 47.1 47.2 波多黎各公投支持成为美国第51州. 凤凰网. [2012-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9) (中文(中国大陆)). 
  48. ^ 48.0 48.1 48.2 波多黎各公投决定加入美国 或不受欢迎. 凤凰网. [2012-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9) (中文(中国大陆)). 
  49. ^ 波多黎各举行公投 逾6成民众选择成美国第51州. 网易. [2012-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3) (中文(中国大陆)). 
  50. ^ Rojava's first representation office outside Kurdistan opens in Moscow. Nationalia.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9). 
  51. ^ 存档副本.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9). 
  52. ^ CIA. Andorra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ly 2010). 
  53. ^ Kiribati at the CIA's page. CIA. [2012-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7). 
  54. ^ CIA. Liechtenstein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ly 2010). 
  55. ^ CIA. Monaco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10). 
  56. ^ CIA. Nauru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10). 
  57. ^ CIA. Samoa at the CIA's page. 3 November 2012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1). 
  58. ^ CIA. San Marino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10). 
  59. ^ CIA. Holy See (Vatican City)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10). 
  60. ^ Gaebler, Ralph; Shea, Alison. Sources of State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Law: Second Revised Edition. 6 June 2014. ISBN 9789004272224. 
  61. ^ Indo-Bhutan Friendship Treaty (PDF). [2020-04-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3-25).  (30.6 KiB))
  62. ^ How Bhutan Came to Not Be a Part of India. The Wire.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63. ^ Whelpton, John. Nepal and Bhutan in 2007: Seeking an Elusive Consensus. Asian Survey. 2008-02-01, 48 (1) [2022-09-13]. ISSN 0004-4687. doi:10.1525/as.2008.48.1.1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3) (英语).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