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厦门大学:修订间差异

坐标24°25′48″N 118°5′24″E / 24.43000°N 118.09000°E / 24.43000; 118.0900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Antigng-bot留言 | 贡献
format
无编辑摘要
第31行: 第31行:
}}
}}


'''厦门大学'''([[闽南方言拼音方案]]:{{Lang|nan|Êbbńg duâ'óh}})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也是中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同时也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ref >{{cite web|url=http://learning.sohu.com/20081031/n260356495.shtml | language= | title=网友总结中国大学之最:厦门大学最美丽 |publisher= 搜狐教育|date=2008年10月31日 |accessdate= }}</ref>
'''厦门大学'''([[闽南方言拼音方案]]:{{Lang|nan|Êbbńg duâ'óh}})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也是中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同时也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ref >{{cite web|url=http://learning.sohu.com/20081031/n260356495.shtml | language= | title=网友总结中国大学之最:厦门大学最美丽 |publisher= 搜狐教育|date=2008年10月31日 |accessdate= }}</ref>廈門大學與[[台灣大學]]皆是位於閩南文化區的著名大學,前者規模略大。


== 历史 ==
== 历史 ==

2015年12月19日 (六) 11:35的版本

24°25′48″N 118°5′24″E / 24.43000°N 118.09000°E / 24.43000; 118.09000

厦门大学
Xiamen University
File:Xdxh.jpg
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创办时间1921年
 中華民國十年
学校标识码4135010384
学校类型私立(1921年至1937年)
公立(1937年至今)
校长朱崇实
职工人數2,431人
学生人數38,211人
校址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
本部: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海韵校区:思明区曾厝垵西路
翔安校区翔安区翔安南路
 中国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校区:龙海市南滨大道300号

 马来西亚分校
吉隆坡在建 2015年招生
校區市区(本部、海韵校区)
城乡(漳州校区、翔安校区)
海外(马来西亚分校)
总面积7868(524.5公顷
电话+86-592-2181579
代表色
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電話號碼+86-592-2181579
網站http://www.xmu.edu.cn/
厦门大学全景
位置
地图

厦门大学闽南方言拼音方案Êbbńg duâ'óh)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也是中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同时也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1]廈門大學與台灣大學皆是位於閩南文化區的著名大學,前者規模略大。

历史

私立时期

创校初期

厦门大学本部校园,前景和中景为学生宿舍区,画面中部远处主楼为嘉庚楼群。
上弦场,2012年6月
王清明游泳馆

1921年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1919年8月,在上海聘任全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复黄琬叶渊邓萃英等10人为筹备员。

1920年10月,在上海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会议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郑贞文为教务长、何公敢为总务长。

1921年4月6日,私立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举行开学仪式,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侨创办的大学宣告成立。初创时,学校设有师范商学两部,师范部下分文、理两科,学制预科两年、本科四年。考虑到福建中学毕业生水准较低,经征得陈嘉庚同意,全数先招预科生,计商学部40名、理科40名,共120名。 课程设置根据师资条件,第一学期先设文法、作文、读文、文字学、英语会话、英文作文、英文文法、英文读法、发文、日文、伦理学、论理学、经济学历史代数三角化学等十七门课。厦大刚成立时教职员不上二十人,学生实到人数仅九十八人。

1921年5月3日,邓萃英向陈嘉庚提出辞职,辞去厦门大学校长一职。同年7月4日,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

自1921年秋季起,林文庆决定改师范学部改为教育学部,并增设文、理两学部,全校共设文、理、商、教育四个学部。1922年2月,私立厦门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陈嘉庚为永久董事,陈敬贤(陈嘉庚胞弟)为董事,林文庆为当然董事。

1922年7月,学校增设工学、新闻两学部,同时在厦门福州上海北京广州新加坡马尼拉等七处招收新生152人,其中女生2人,是为厦大男女同校之始。

1923年,因厦门大学学校当局处事不当,导致罢课学潮,后校当局又庇护殴伤学生的肇事者,并无故开除多位学生及教授。1924年6月,厦门大学三百多师生因学潮离校迁上海,成立了“大厦大学筹备处”。“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既表示是由厦大嬗变而来,又寓光大华夏之意。大夏大学是1951年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的主要前身之一。

学校在林文庆校长的主持下,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校训,致力于行政与学科建设,为进一步消除第一次学潮的影响,研究解决学校的发展问题,学校当局重金礼聘知名教授学者,规定:教授月薪最高可达400元,讲师200元,助教可达150元。一时群贤毕至、名流云集。林语堂于1926年5月到厦大,9月就任厦大文科主任,继而,林请来了鲁迅、 《北京晨报》副刊主编孙伏园、研究中国古史权威学者顾颉刚、中西交通史权威学者张星烺、国学大师沈兼士罗常培等,使小小的私立厦门大学一时朝气蓬勃,颇有北大南迁之景象。

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1930年2月,厦门大学遵照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将“科”改为“学院”,将“预设”改为“附设高级中学”,并重新修订《组织大纲》,调整院系设置。至1930年6月,全校共设5学院、21学系。

1935年5月10日,重新组建校董会,陈嘉庚仍为永久董事,林文庆为当然董事,汪精卫孙科宋子文王世杰孔祥熙黄奕柱曾江水为名誉董事,陈延谦李俊承黄廷元黄伯权洪朝焕为校董事。

改为国立

1937年7月1日,经陈嘉庚函请,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更名为国立厦门大学

1937年7月6日,著名電機工程專家、清华大学教授萨本栋博士任厦门大学校长。

内迁长汀

长汀厦门大学旧址——长汀县文庙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新任校长萨本栋立即带领师生迁往鼓浪屿。但他知道,鼓浪屿也不能久留。为保证教学不致中断,经与福建省主席陈仪协商,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内迁往闽西山城长汀

1937年12月20日起,厦大停课,24日开始迁移。

1938年1月17日,学校在长汀复课,时在校生数仅为198人。

在长汀办学的八年中,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成就巨大。学校延聘许多优秀学者,在校生达到了1044人,学系从9个发展到15个。厦大学生一方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组织成立“国立厦门大学学生救国服务团”等团体;另一方面勤勉学习,发奋攻读,务期求得真正学问。

1940年8月至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均名列第一,蝉联冠军。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誉为“南方之强”。

1944年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雷立克美国地质地理学家葛德石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李约瑟博士等先后来校考察和学术访问,称赞“厦门大学为加尔各答以东最好的大学”。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称之为“东南最高学府”、“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

1940年4月6日(国外定为5月6日),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宣告成立。

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

厦门复校

1946年4月6日,汪德耀校长发表《25周年校庆致校友书》,提出“兼容并包”及“学术思想自由”的办学主张,表明厦大的办学已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1946年,增设海洋学系。

1947年,增设国际贸易系。

1948年7月,将机电工程学系分为机械、电机2个系,理学院也因之分设理学院和工学院。由此,全校扩展到5个学院18个学系,学校形成了学科比较齐全,具有文、理、工的综合性大学。

1949年至今

1949年10月17日,厦门政权易手,中共接管厦门,厦门市军管会于10月20日委派军代表吴强肖枫接管厦门大学,组建厦大党支部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被定位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其中工学院航空系并入组建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院电机、土木、机械系各一部分并入浙江大学,电机、机械系大部并入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土木、建筑系大部并入同济大学;水利专业并入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理学院海洋系中的物理组并入山东大学;航务专科并入组建大连海运学院(今大连海事大学);农学院并入组建福建农学院(今福建农林大学);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俄语专业并入南京大学

1953年,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1954年,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教育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

1957年,参与创建内蒙古大学

1959年,海洋系剩余全部并入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

1960年,化学系、物理系大批骨干教师,电子物理组技术物理一组、电子物理组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全部并入组建福州大学

1962年厦门大学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3年9月,经中央批准,厦门大学改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69年12月6日,教育部军管组等四单位通知,将厦大下放福建省管理。

1978年2月,厦门大学恢复为教育部部属全国重点大学。

1995年7月,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1996年,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审定立项建设,有8个学科项目被列为“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2001年2月,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200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

2001年7月,厦门大学“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

2002年,厦门大学成为首批开办EMBA学位的十所一类大学之一,而后又率先在全国开办EMBA教学中心,如厦门大学EMBA河南教学中心

2002年2月,成立软件学院,为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委批准的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

2002年10月,厦门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立项审核。

2003年9月,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正式启用。(当年入学的本科生是漳州校区的第一批学生) 同年厦大成为副部级高校。

2004年,厦门大学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2004年7月,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

2005年,创建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简称厦大WISE。同年4月,创建马来西亚研究所。

2005年11月,在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取得“优”的评价。

2007年,创建能源研究院。

2008年7月,厦门大学和厦门市签订共建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协议。

2011年4月6日,厦门大学90周年校庆,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

2011年6月,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设全面开工。

2012年9月,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完成初步建设并启用,8所学院和机构入驻。

2013年1月25日,马来西亚高教部向中国厦门大学递交在马开设分校正式邀请书。厦门大学为中国首所在海外建立分校的大学[2]

2014年7月3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吉隆坡奠基[3]

校园环境

校本部建南楼群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2012年7月
厦门大学逸夫楼

厦门大学校园包括校本部、漳州校区海韵校区翔安校区(在建)。

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依山傍海,和漳州校区隔海相望,占地近2500亩,校园中心是芙蓉湖。本部保存有大量的南洋风格的建筑,具有中西合壁的特征,现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园呈狭长形,顺着海岸线延绵数公里,途经校园的巴士车站依次是厦大站,厦大西村站,厦大医院站,厦大白城站,胡里山炮台站,厦大艺术学院站(原名仕站),珍珠湾站以及厦大学生公寓站,一共8站。校园内地形复杂,植被茂盛,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海韵园区是校本部的一部分,位于厦门岛南端珍珠湾附近,紧邻厦门软件园。软件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位于该园区内。园区内有教学楼一栋,行政办公楼一栋,实验楼一栋和科研楼两栋。自现有建筑往学生公寓方向的区域,为海韵园区二期。由于拆迁工作复杂,目前的建设出于半停顿状态。未来完工之后,整个园区将通过海滨东区与校本部相连。

漳州校区位于漳州龙海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内,占地2568亩左右,与本部一海之隔,相距仅3.5海里,其建筑风格与本部一脉相承,整体规划更加科学合理。2012年7月,漳州校区停止使用,2012年9月及以后入学的厦大学生将依据专业的不同入住本部或翔安校区,原漳州校区场地、宿舍及其教学楼将并入嘉庚学院。

翔安校区以发展医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等应用科学为主,最终的办学规模为3万人。翔安校区将成为应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南方基地和对外开展合作办学的基地。2012年9月第一批师生将入驻翔安校区。

校舍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60多万册(含电子图书150多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5亿元,仪器设备总值9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主接点之一。

上弦场

上弦场是位于厦门大学校本部南部的一个体育场。

上弦场建于1954年,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建造。其北侧的建南楼群也于同期建造。建造完工后的上弦场面积为32200平方米(包括看台),可以容纳观众2万人,造价12万元。[4] 上弦场依地势而建,利用运动场与北侧建于山岗上的建安楼群的高度差,将山坡剥砌成25级看台。由于运动场与看台均为半月形,虞愚教授受陈嘉庚之请命名时,予名“上弦场”,并题写“上弦场”三字石刻于此。[4]

上弦场位于山脚,建南楼群立于山岗,面朝大海,在楼群上可以俯瞰上弦场和大海。厦门大学内的足球赛经常在上弦场举行。上弦场是厦门大学内的著名景点之一。

2006年,厦门大学对上弦场进行了改造。改造之后,上弦场总面积约36000平方米,内有400米塑胶田径场,五人制塑胶足球场三个和一些运动器械。[5]

历任校领导

在建中的翔安校区,2011年12月

历任校长

序号 校长姓名 就任 卸任
1 邓萃英 1920年12月 1921年5月
2 林文庆 1921年6月 1937年7月
3 萨本栋 1937年7月 1945年8月
4 汪德耀 1945年9月 1949年10月
5 王亚南 1950年5月 1969年11月
6 曾鸣  1978年4月 1982年2月
7 田昭武 1982年2月 1989年9月
8 林祖赓 1990年7月 1999年4月
9 陈传鸿 1999年4月 2003年5月
10 朱崇实 2003年5月 现任

历任校党委书记

序号 书记姓名 就任 卸任
1 张玉麟 1952年7月 1954年12月
2 陆维特 1955年1月 1969年1月
3 于英川 1972年7月 1973年1月
4 曾鸣 1973年2月 1984年8月
5 未力工 1984年9月 1986年7月
6 吴宣恭 1986年7月 1989年9月
7 王洛林 1989年9月 1994年4月
8 叶品樵 1994年4月 1996年6月
9 陈传鸿 1996年6月 1999年4月
10 王豪杰 1999年4月 2006年12月
11 朱之文 2006年12月 2011年9月
12 杨振斌 2012年4月 2014年11月
13 张彦 2014年11月

机构设置

院系设置

学生与教师

廈門大學學生宿舍樓

厦门大学现有在校生40000余人(本科生20314人,硕士生17312人,博士生2956人),其中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700余人。[1]

迄今为止,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4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50多人。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60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22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2.4%(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801人,占69.2%。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1人(其中双聘院士10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36人(其中“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3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1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2]

廈門大學學生在建南大礼堂内举行音乐会

在厦门大学工作过的知名教授:鲁迅林语堂顾颉刚萨本栋王亚南潘懋元卢嘉锡万惠霖田昭武蔡启瑞王洛林陈培爱邓子基易中天葛家澍葛文勋劉樹杞

文化传统

校训

廈門大學校園一景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自强不息”引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嘉庚先生选定的校训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

校徽

校徽图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确定和沿用的。

其特定的内涵,简要说明如下:

  1. 外圆圈内上方为繁体字“廈門大學”,下方是拉丁文的“厦门大学”; Amoie 即為閩南話的廈門。
  2. 内圆圈内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旧哲学中的三才,即所称天然中之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原素;
  3. 内圆圈的城及城门的图案为厦门之表记(大厦之门),并指学府门户大开;
  4. 内圆圈的“止于至善”四字为本大学进行之目标,也就是陈嘉庚先生当年确立的厦门大学校训。

校歌

厦门大学校歌由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作曲,著名学者、著作家郑贞文作词。

厦门大学校歌
作曲:赵元任; 作词:郑贞文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驾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校庆

厦门大学的校庆日是每年的4月6日,是日全校停课半天[6]

厦门大学在其发展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校友扶持的足迹,厦大的发展凝聚了海内外校友的心血,这在国内高教界是众所周知。厦大的早期建筑多是陈嘉庚、李光前等爱国华侨捐资兴建的。这种善举在厦大形成一种风尚。2001年,由爱国华侨和厦大校友捐资兴建的嘉庚楼群及嘉庚广场落成。目前在厦大有12种奖学金由校友提供基金。每年4月6日校庆,各地校友会均集会庆祝。

知名校友

厦门大学西校门

参考文献

  1. ^ 网友总结中国大学之最:厦门大学最美丽. 搜狐教育. 2008年10月31日. 
  2. ^ 马来西亚高教部向中国厦门大学递交在马开设分校正式邀请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 2013年1月25日 [2014-07-06] (简体中文). 
  3.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吉隆坡奠基. 中国新闻网. 2014年7月3日 [2014-07-06] (简体中文). 
  4. ^ 4.0 4.1 厦大校史资料·第八辑:厦大建筑概述(1921-1990)
  5. ^ 我校上弦场改造工程竣工,厦门大学新闻网
  6. ^ 关于校庆停课半天的通知

参看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