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滑稽戏: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9.5
 
(未显示23个用户的3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 滑稽戏
|名称 = 滑稽戏
|序号 = 1118
|序号 = 1118
第7行: 第7行:
|申报地区或单位 = [[上海滑稽剧团]]、 [[江苏省]][[苏州市]]
|申报地区或单位 = [[上海滑稽剧团]]、 [[江苏省]][[苏州市]]
|登录时间 = 2011年
|登录时间 = 2011年
|省区市1 = 上海
|省区市2 = 江苏
}}
}}
'''滑稽戏'''({{Sha|p1=hhuakjixi|ipa=[ɦuᴀ̏ʔtɕi᷅ɕi᷅]|ref=1}})是[[中国]]地方戏种,起源于[[苏州]],现主要流行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多以[[上海话]]作为表现语言,同时大量模仿[[吴语]][[太湖片]]方言,偶尔也有对[[北方话]][[粤语]]等其他方言的模仿。表演形式上类似于北方的[[相声]]和[[小品]]。
'''滑稽戏'''({{Sha|p1=hhuakjixi|ipa=[ɦuᴀ̏ʔtɕi᷅ɕi᷅]|ref=1}})是[[中国]][[地方戏]],现主要流行于[[上海]]、[[苏州]]及其周边地区。多以[[上海话]]作为表现语言,同时大量模仿[[吴语]][[太湖片]],偶尔也有对[[北方话]][[粤语]]等其他[[方言]]的模仿。表演形式上类似于[[中国北方]]的[[相声]]和[[小品]]。


滑稽戏产生[[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因为方言隔阂,只流行于上海、江江的许多地区。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脚戏”。
滑稽戏产生[[中国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因为方言隔阂,滑稽戏只流行于上海、江、江的许多地区。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脚戏”。

==历史==
滑稽戏起源于清中后期,最早发展自街头卖报人,为吸引顾客,自编自演,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读报,被称为“说朝报”。此后,商贩、艺人等也都开始运用,不但宣传自家生意,也有对社会及官府的讽刺内容,被称为“[[小热昏]]”。发展至民国初,出现在传统剧目中间插演的“趣剧”。1924年,苏州艺人[[王無能]]以单人演出的形式首创“独角戏”。抗战时期,在独角戏的基础上,融合传统剧目,使滑稽戏逐渐独立为一个剧种。<ref name='we'>{{cite book |author1=吴晓林 |title=江苏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 |date=2015-11 |isbn=978-7-5651-2367-2}}</ref>{{rp|24}}


==剧目分类==
==剧目分类==
第16行: 第21行:
*第一类是根据独脚戏的“段子”改编而成的,如《三毛学生意》、《七十二家房客》等
*第一类是根据独脚戏的“段子”改编而成的,如《三毛学生意》、《七十二家房客》等
*第二类是由文明戏移植而来,如《济公》等
*第二类是由文明戏移植而来,如《济公》等
*第三类是解放初期,由话剧、戏曲、电影改编而来,如《炼印》、《好好先生》等
*第三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由话剧、戏曲、电影改编而来,如《炼印》、《好好先生》等
*第四类是根据国外戏剧作品改编而成
*第四类是根据国外戏剧作品改编而成
*第五类即为新近创作出的剧目,如《老娘舅》、《开心公寓》等
*第五类即为20世紀末、21世紀初创作出的剧目,如《老娘舅》、《开心公寓》等


==特点==
==特点==
音乐沿用独角戏的“九腔十八调”,贴合表演;表演中,演员动作夸张,言语诙谐、幽默,而且表演融合“说”、“”、“做”、“唱”等多种表演方式,总体显得丰富多彩。
音乐沿用独角戏的“九腔十八调”,贴合表演;表演中,演员动作夸张,言语诙谐、幽默,而且表演融合“说”、“”、“做”、“唱”等多种表演方式,总体显得丰富多彩。滑稽戏在舞台、人物、道具的造型、设计上多采用非常规样式,力求使滑稽效果最大化


==文化==
==著名的滑稽演员==
滑稽戏以滑稽为核心,吸取了传统剧种内滑稽的元素,以自创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加以展现。滑稽戏在表演中,也大多包含讽刺社会现象的意义,具有显而易见的社会价值。此外,滑稽戏使用吴方言演出,戏中常有对吴地风俗民情的描画,对于传承和发扬吴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ref name='we'></ref>{{rp|29}}
*[[王无能]]
*[[江笑笑]]
*[[刘春山]]
*[[严顺开]]
*[[杨华生]]
*[[周柏春]]
*[[姚慕双]]
*[[王汝刚]]
*[[翁双杰]]
*[[周立波]]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舞台剧受文化冲击较大,加上核心演员与青年演员传承断档,使得滑稽戏市场明显萎缩,又加剧了后继无人的情境。<ref name='we'></ref>{{rp|30}}
==参考资料==
{{Reflist}}


==外部连接==
==滑稽剧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有7家专业滑稽剧团<ref>{{cite news|title=上海国际艺术节|滑稽戏诞辰110周年,7家滑稽剧团展演|url=https://m.thepaper.cn/wifiKey_detail.jsp?contid=1805593&from=wifiKey|publisher=澎湃新闻|date=2017-09-26|accessdate=2024-06-04|archive-date=2024-06-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604191634/https://m.thepaper.cn/wifiKey_detail.jsp?contid=1805593&from=wifiKey|dead-url=no}}</ref><ref>{{cite news|title=上海和滑稽戏 一座城市和一个剧种|url=https://news.12371.cn/2013/01/15/ARTI1358230462902910_all.shtml|publisher=共产党员网|date=2013-01-15|accessdate=2024-06-04|archive-date=2024-06-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604191628/https://news.12371.cn/2013/01/15/ARTI1358230462902910_all.shtml|dead-url=no}}</ref>,: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人滑)和上海青年滑稽剧团(青滑)于2018年合并成立[[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
*[http://www.ccnt.com.cn/show/jieshao/huajixi.htm 滑稽戏]
*[[上海滑稽剧团]](上滑)
*[[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
*[[苏州市滑稽剧团]](苏滑)
*[[无锡市滑稽剧团]](锡滑)
*[[常州市滑稽剧团]](常滑)
*[[杭州市滑稽剧团]](杭滑)


=== 上海 ===
[[Category:滑稽戏| ]]
{{globalize|章节|area=[[上海]]|time=2020-07-22}}
[[Category:戲劇類型]]
; 第一代 (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Category:幽默]]
[[王无能]],[[江笑笑]],[[刘春山]] (三大开山鼻祖),何双呆,沈笑亭,程笑亭,范哈哈,鲍乐乐,赵希希
[[Category:中國戲劇]]


; 第二代 (活跃于20世纪中)
[[wuu:滑稽戏]]
[[杨华生]],绿杨兄妹 和 [[姚慕双]] (师从何双呆)、[[周柏春]]兄弟(黄金搭档)以及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 (与杨华生)并称 “四大笑星” ,[[袁一灵]](师从赵希希),文彬彬

; 第三代 (活跃于1949年后)
“双字辈” (姚慕双的弟子):拜师者多以“双”字入艺名:沈双亮、[[吴双艺]]、[[王双庆]]、[[童双春]]、[[翁双杰]]、张双勤、[[王双柏]]、郑双麟、钱双恩、何双龙、沈双华、李双俊等;而女弟子的“双”则以复姓体现:申屠、诸葛、欧阳、上官等;加上姚慕双嫡传的子女姚祺儿、姚勇儿、姚祯儿、姚斌儿等儿字辈;以及同属姚周系但未以“双”字冠名的[[李青]]、王辉荃、钱吟梅、方艳华等

其他:[[严顺开]]、[[王汝刚]](师从杨华生)、龚伯康(师从袁一灵)、[[毛猛达]]、[[陈国庆 (滑稽戏演员)|陈国庆]]、[[嫩娘]]、[[李九松]]、筱声咪、孙明等

; 第四代 (师从第三代,活跃于21世纪)
[[舒悦]] (师从王汝刚)、[[周立波 (演员)|周立波]]、(师从严顺开,但也同时师从周柏春)、[[钱程]]

==參見==
*[[獨角戲]]

==参考资料==
{{Reflist|2}}

==外部链接==
*[http://www.ccnt.com.cn/show/jieshao/huajixi.htm 滑稽戏] {{Wayback|url=http://www.ccnt.com.cn/show/jieshao/huajixi.htm |date=20120712162512 }}
{{中国各地戏剧}}
[[Category:上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ategory:江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ategory:滑稽戏|*]]
[[Category:苏州艺术]]
[[Category:幽默]]

2024年9月27日 (五) 16:28的最新版本

滑稽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滑稽剧团江苏省苏州市
分类传统戏剧
序号1118
编号项目Ⅳ—156
登录2011年

滑稽戏上海话拼音:hhuakjixi,发音[ɦuᴀ̏ʔtɕi᷅ɕi᷅][1])是中国地方戏种,现主要流行于上海苏州及其周边地区。多以上海话作为表现语言,同时大量模仿吴语太湖片,偶尔也有对北方话粤语等其他方言的模仿。表演形式上,类似于中国北方相声小品

滑稽戏产生于中国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因为方言隔阂,滑稽戏只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的许多地区。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脚戏”。

历史

[编辑]

滑稽戏起源于清中后期,最早发展自街头卖报人,为吸引顾客,自编自演,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读报,被称为“说朝报”。此后,商贩、艺人等也都开始运用,不但宣传自家生意,也有对社会及官府的讽刺内容,被称为“小热昏”。发展至民国初,出现在传统剧目中间插演的“趣剧”。1924年,苏州艺人王無能以单人演出的形式首创“独角戏”。抗战时期,在独角戏的基础上,融合传统剧目,使滑稽戏逐渐独立为一个剧种。[2]:24

剧目分类

[编辑]

滑稽戏的剧目共分五类。

  • 第一类是根据独脚戏的“段子”改编而成的,如《三毛学生意》、《七十二家房客》等
  • 第二类是由文明戏移植而来,如《济公》等
  • 第三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由话剧、戏曲、电影改编而来,如《炼印》、《好好先生》等
  • 第四类是根据国外戏剧作品改编而成
  • 第五类即为20世紀末、21世紀初创作出的剧目,如《老娘舅》、《开心公寓》等

特点

[编辑]

音乐沿用独角戏的“九腔十八调”,贴合表演;表演中,演员动作夸张,言语诙谐、幽默,而且表演融合“说”、“噱”、“做”、“唱”等多种表演方式,总体显得丰富多彩。滑稽戏在舞台、人物、道具的造型、设计上多采用非常规样式,力求使滑稽效果最大化。

文化

[编辑]

滑稽戏以滑稽为核心,吸取了传统剧种内滑稽的元素,以自创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加以展现。滑稽戏在表演中,也大多包含讽刺社会现象的意义,具有显而易见的社会价值。此外,滑稽戏使用吴方言演出,戏中常有对吴地风俗民情的描画,对于传承和发扬吴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2]:29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舞台剧受文化冲击较大,加上核心演员与青年演员传承断档,使得滑稽戏市场明显萎缩,又加剧了后继无人的情境。[2]:30

滑稽剧团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有7家专业滑稽剧团[3][4],: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人滑)和上海青年滑稽剧团(青滑)于2018年合并成立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

上海

[编辑]
第一代 (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王无能江笑笑刘春山 (三大开山鼻祖),何双呆,沈笑亭,程笑亭,范哈哈,鲍乐乐,赵希希

第二代 (活跃于20世纪中)

杨华生,绿杨兄妹 和 姚慕双 (师从何双呆)、周柏春兄弟(黄金搭档)以及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 (与杨华生)并称 “四大笑星” ,袁一灵(师从赵希希),文彬彬

第三代 (活跃于1949年后)

“双字辈” (姚慕双的弟子):拜师者多以“双”字入艺名:沈双亮、吴双艺王双庆童双春翁双杰、张双勤、王双柏、郑双麟、钱双恩、何双龙、沈双华、李双俊等;而女弟子的“双”则以复姓体现:申屠、诸葛、欧阳、上官等;加上姚慕双嫡传的子女姚祺儿、姚勇儿、姚祯儿、姚斌儿等儿字辈;以及同属姚周系但未以“双”字冠名的李青、王辉荃、钱吟梅、方艳华等

其他:严顺开王汝刚(师从杨华生)、龚伯康(师从袁一灵)、毛猛达陈国庆嫩娘李九松、筱声咪、孙明等

第四代 (师从第三代,活跃于21世纪)

舒悦 (师从王汝刚)、周立波、(师从严顺开,但也同时师从周柏春)、钱程

參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钱乃荣、许宝华、汤珍珠. 《上海话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326-2248-1. 
  2. ^ 2.0 2.1 2.2 吴晓林. 江苏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 2015-11. ISBN 978-7-5651-2367-2. 
  3. ^ 上海国际艺术节|滑稽戏诞辰110周年,7家滑稽剧团展演. 澎湃新闻. 2017-09-26 [202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4). 
  4. ^ 上海和滑稽戏 一座城市和一个剧种. 共产党员网. 2013-01-15 [202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