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歐姓: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回退2001:B400:E437:FE83:715:A90F:36F5:7605 (讨论)做出的 1 次编辑,到由2001:B400:E487:B058:F856:90F:FFF5:DD3做出的前一个修订版本
标签撤销
内容扩充
 
(未显示11个用户的1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original research|date=2014年6月2日}}
{{original research|time=2014-06-02}}
{{Refimprove|time=2014-06-02T03:54:34+00:00}}
{{Refimprove|time=2014-06-02T03:54:34+00:00}}
{{姓氏
{{姓氏
第21行: 第21行:
}}
}}


'''歐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與[[欧阳]]、[[欧候]]、[[區姓|区]]同出於一個源頭。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61位。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三十四位姓氏,欧氏在台湾排名七十二位,在粤、湘、川地区影响较大。当今欧姓族群约占全国人口0.09%,总人口约113万。欧姓族群与古代的[[越族]],[[俚人]]漢化有密切的關係。
'''歐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與[[欧阳]]、[[欧候]]、[[區姓]]同出於一個源頭。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61位。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三十四位姓氏,欧氏在台湾排名七十二位,在粤、湘、川地区影响较大。当今欧姓族群约占全国人口0.09%,总人口约113万。欧姓族群与古代的[[越族]],[[俚人]]漢化有密切的關係。


==起源==
==起源==
欧姓源于[[姒姓]],最早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夏朝]]。据《姓氏考略》载: 夏朝皇帝[[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册封于[[会稽]],以守[[大禹]]的祭祀。无余的后人后来建立[[越国]],为诸侯国,另一支则流落在欧餘山地区,成为欧冶氏。[[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时局动荡,[[越国]]加入到争霸序列中去。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中灭越。十九年后越王[[勾践]]复国,通过[[卧薪尝胆]],于473年灭掉[[吴国]]。自此,越国实力大增。至勾践第六世孙无疆为越王时对[[楚国|楚]]用兵,反被楚灭,无疆阵亡。楚灭越后改越地为[[江东郡]],越余部分为许多小国散处于滨海地区,臣服于楚。无疆的次子蹄被楚王封于乌程欧餘山的南部,世以山南为阳,称欧阳亭侯。无疆的子孙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ref>'''《姓氏考略》''' 作者:陈廷炜(清)</ref>到[[汉景帝]]时,[[西汉]]有欧姓一富商,乐善好施,深得皇帝赏识,赐姓为区,自此在欧姓族群中又分支出了区姓。故区姓、欧姓、欧阳姓源皆为同宗一脉,概不通婚。<ref>[http://www.chinajiapu.com/view/Jpyj_View.asp?id=103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Wayback|url=http://www.chinajiapu.com/view/Jpyj_View.asp?id=103 |date=20140606205729 }}:来源:中国家谱网 作者:姓氏研究</ref>
欧姓源于[[姒姓]],最早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夏朝]]。据《姓氏考略》载: 夏朝皇帝[[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册封于[[会稽]],以守[[大禹]]的祭祀。无余的后人后来建立[[越国]],为诸侯国,另一支则流落在欧餘山地区,成为欧冶氏。[[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时局动荡,[[越国]]加入到争霸序列中去。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中灭越。十九年后越王[[勾践]]复国,通过[[卧薪尝胆]],于473年灭掉[[吴国]]。自此,越国实力大增。至勾践第六世孙无疆为越王时对[[楚国|楚]]用兵,反被楚灭,无疆阵亡。楚灭越后改越地为[[江东郡]],越余部分为许多小国散处于滨海地区,臣服于楚。无疆的次子蹄被楚王封于乌程欧餘山的南部,世以山南为阳,称欧阳亭侯。无疆的子孙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ref>'''《姓氏考略》''' 作者:陈廷炜(清)</ref>到[[汉景帝]]时,[[西汉]]有欧姓一富商,乐善好施,深得皇帝赏识,赐姓为区,自此在欧姓族群中又分支出了[[区姓]]。故区姓、欧姓、欧阳姓源皆为同宗一脉,概不通婚。<ref>[http://www.chinajiapu.com/view/Jpyj_View.asp?id=103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Wayback|url=http://www.chinajiapu.com/view/Jpyj_View.asp?id=103 |date=20140606205729 }}:来源:中国家谱网 作者:姓氏研究</ref>


==历史沿迁==
==历史沿迁==
第34行: 第34行:


===明清-当代===
===明清-当代===
[[明朝|明末]][[清朝|清初]],闽粤之欧姓赴台谋生,欧姓族群开始进入[[台湾]],进而播迁[[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台湾欧姓现多居住在台湾的[[高雄市]][[三民区]]、[[高雄县]][[苓雅区]]、[[臺北市]]、[[澎湖县]][[馬公市|马公]]、[[湖西乡|湖西]]、[[新北市]]及[[雲林縣]][[斗南镇|斗南]]等地区。<ref>[http://www.ptxw.com/whpd/xhws/20090720/X99065851.shtml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之欧姓]来源:莆田新闻网</ref>自[[清朝|清末]]至[[当代]],欧姓族群呈上升趋势,约占全国人口0.09%,总人口约113万,排名第134位。集中分布于,[[广东]]、[[湖南]]、[[四川]],约占整个欧氏族群60%。其次分布于[[贵州]]、[[重庆]]、[[广西]]、[[福建]]、[[台湾]]、[[海南]]、[[云南]],约占整个族群29%。其中[[广东]]约占全部欧氏族群32%,为欧氏族群第一大省。<ref>[http://www.dzhzp.hk/news_view.php?id=792 欧姓起源]来源:大中华家谱网</ref>
[[明朝|明末]][[清朝|清初]],闽粤之欧姓赴台谋生,欧姓族群开始进入[[台湾]],进而播迁[[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台湾欧姓现多居住在台湾的[[高雄市]][[三民区]]、[[高雄县]][[苓雅区]]、[[臺北市]]、[[澎湖县]][[馬公市|马公]]、[[湖西乡|湖西]]、[[新北市]]及[[雲林縣]][[斗南镇|斗南]]等地区。<ref>[http://www.ptxw.com/whpd/xhws/20090720/X99065851.shtml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之欧姓] {{Wayback|url=http://www.ptxw.com/whpd/xhws/20090720/X99065851.shtml |date=20140606223827 }}来源:莆田新闻网</ref>自[[清朝|清末]]至[[当代]],欧姓族群呈上升趋势,约占全国人口0.09%,总人口约113万,排名第134位。集中分布于,[[广东]]、[[湖南]]、[[四川]],约占整个欧氏族群60%。其次分布于[[贵州]]、[[重庆]]、[[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省|海南]]、[[云南]],约占整个族群29%。其中[[广东]]约占全部欧氏族群32%,为欧氏族群第一大省。<ref>[http://www.dzhzp.hk/news_view.php?id=792 欧姓起源] {{Wayback|url=http://www.dzhzp.hk/news_view.php?id=792 |date=20160310005820 }}来源:大中华家谱网</ref>


歐陽姓的台灣人多改為歐姓,因當時日本政府不喜歡台灣人的姓名在四字以上,以便區別日人與台人,復由於歐陽一姓中之陽字,認應避諱日本之太陽旗,乃強迫歐陽姓氏的台灣人改為單姓歐。後來抗戰時金門新加坡被日軍佔據,兩地的歐陽氏也同樣被改姓。
歐陽姓的台灣人多改為歐姓,因當時日本政府不喜歡台灣人的姓名在四字以上,以便區別日人與台人,復由於歐陽一姓中之陽字,認應避諱日本之太陽旗,乃強迫歐陽姓氏的台灣人改為單姓歐。後來抗戰時金門新加坡被日軍佔據,兩地的歐陽氏也同樣被改姓。
<ref name="歐陽">{{Cite web|url=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0665|title=本"姓"難移 歐陽後代爭復姓|language=zh-tw|author=李開菊|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07-08-28|accessdate=2015-01-27}}</ref>
<ref name="歐陽">{{Cite web|url=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0665|title=本"姓"難移 歐陽後代爭復姓|language=zh-tw|author=李開菊|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07-08-28|accessdate=2015-01-27|archive-date=2015-01-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28132215/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0665|dead-url=no}}</ref>


==分布状况==
==分布状况==
欧姓族群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山西]]、[[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台湾]]等地,尤以[[广东]]、[[湖南]]居多;[[东南亚]]一带和[[欧美]]等国均有欧姓人聚居。
欧姓族群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山西]]、[[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省|海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台湾]]等地,尤以[[广东]]、[[湖南]]居多;[[东南亚]]一带和[[欧美]]等国均有欧姓人聚居。


==郡望==
==郡望==
第69行: 第69行:
*[[学士堂]]
*[[学士堂]]
*[[立三堂]]
*[[立三堂]]

==欧氏名人==
*[[歐冶子]]: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越國人
*[[欧宏练]]:五代十国时楚国将领
*[[欧庆]]:北宋官吏
*[[欧普祥]]: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称欧道人
*[[歐大任]]:明代文學家
*[[欧道江]]:明代教育家
*[[欧辉]]:明代廉吏
*[[欧敬竹]]:明末节烈之士,明亡后,自杀殉国。
*[[歐廣源]]:中共廣東省委原副書記、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歐偉倫]]:香港足球運動員
*[[歐嘉慧]]:香港演員
*[[歐倩怡]]:香港歌手
*[[歐錦棠]]:香港演員
*[[歐鎧淳]]:香港游泳運動員
*[[歐文龍]]:澳門前運輸工務司司長
*[[歐漢聲]]:台灣[[歌手]]、[[節目主持人]]、[[演員]]
*[[歐鴻鍊]]:前[[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歐詠芝]]:香港壁球運動員
*[[歐宗成]]:低能垃圾毛怪,出沒於雲林縣斗六市


==註釋==
==註釋==
{{reflist}}
{{reflist}}

== 延伸阅读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Category:歐姓| ]]
[[Category:歐姓| ]]
[[Category:漢|O歐]]
[[Category:漢姓|O歐]]
{{台灣首一百個姓氏}}
{{百家姓列表}}{{台灣首一百個姓氏}}
[[Category:姓氏]]
[[Category:姓氏小作品]]

2024年8月24日 (六) 22:44的最新版本

姓氏
百家姓》第361位
45: 广
46:
47:

堂号  余庆堂
郡望  平阳郡

歐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與欧阳姓欧候姓區姓同出於一個源頭。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61位。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三十四位姓氏,欧氏在台湾排名七十二位,在粤、湘、川地区影响较大。当今欧姓族群约占全国人口0.09%,总人口约113万。欧姓族群与古代的越族俚人漢化有密切的關係。

起源

[编辑]

欧姓源于姒姓,最早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夏朝。据《姓氏考略》载: 夏朝皇帝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册封于会稽,以守大禹的祭祀。无余的后人后来建立越国,为诸侯国,另一支则流落在欧餘山地区,成为欧冶氏。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时局动荡,越国加入到争霸序列中去。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夫椒之战中灭越。十九年后越王勾践复国,通过卧薪尝胆,于473年灭掉吴国。自此,越国实力大增。至勾践第六世孙无疆为越王时对用兵,反被楚灭,无疆阵亡。楚灭越后改越地为江东郡,越余部分为许多小国散处于滨海地区,臣服于楚。无疆的次子蹄被楚王封于乌程欧餘山的南部,世以山南为阳,称欧阳亭侯。无疆的子孙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1]汉景帝时,西汉有欧姓一富商,乐善好施,深得皇帝赏识,赐姓为区,自此在欧姓族群中又分支出了区姓。故区姓、欧姓、欧阳姓源皆为同宗一脉,概不通婚。[2]

历史沿迁

[编辑]

先秦-唐宋

[编辑]

时期,欧姓主要活跃于越国故地(浙江)沿海一带。时,欧姓族群开始向江苏江西福建一带迁徙。时期,中原地区两次大规模移民,欧姓族群进入福建湖南两广地区。宋朝时,欧姓族群大约2万人,占当时人口的0.03%,全国姓氏排名在二百名以后。欧姓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福建、一带。欧姓族最多的是湖南,约占当时欧姓族群的43%。

宋、元、明

[编辑]

的时期,欧姓族群开始大量向南迁徙,由此形成了以湖南为中心,向两广流动的新布局。在此期间,由于南越人大量汉化,欧姓族群的增长率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率。明朝时,欧姓族群大约7万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0.08%,排在一百五十位以后。此时欧姓人口集中分布于湖南两广,其次分布于四川江都等地。其中湖南仍为欧姓第一大省,约占欧姓族群的28%。

明清-当代

[编辑]

明末清初,闽粤之欧姓赴台谋生,欧姓族群开始进入台湾,进而播迁东南亚欧美各国。台湾欧姓现多居住在台湾的高雄市三民区高雄县苓雅区臺北市澎湖县马公湖西新北市雲林縣斗南等地区。[3]清末当代,欧姓族群呈上升趋势,约占全国人口0.09%,总人口约113万,排名第134位。集中分布于,广东湖南四川,约占整个欧氏族群60%。其次分布于贵州重庆广西福建台湾海南云南,约占整个族群29%。其中广东约占全部欧氏族群32%,为欧氏族群第一大省。[4]

歐陽姓的台灣人多改為歐姓,因當時日本政府不喜歡台灣人的姓名在四字以上,以便區別日人與台人,復由於歐陽一姓中之陽字,認應避諱日本之太陽旗,乃強迫歐陽姓氏的台灣人改為單姓歐。後來抗戰時金門新加坡被日軍佔據,兩地的歐陽氏也同樣被改姓。 [5]

分布状况

[编辑]

欧姓族群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山西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台湾等地,尤以广东湖南居多;东南亚一带和欧美等国均有欧姓人聚居。

郡望

[编辑]

堂号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姓氏考略》 作者:陈廷炜(清)
  2. ^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源:中国家谱网 作者:姓氏研究
  3. ^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之欧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源:莆田新闻网
  4. ^ 欧姓起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源:大中华家谱网
  5. ^ 李開菊. 本"姓"難移 歐陽後代爭復姓. 《自由時報》. 2007-08-28 [2015-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8) (中文(臺灣)).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百家姓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歐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