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焗雞: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小 机器人: 尚未清空的已重定向分类(Cat:鸡肉制品与鸡肉菜肴→Cat:雞肉菜餚) |
||
(未显示15个用户的24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盐焗鸡'''是一道[[客家]]菜,起源於[[清朝]][[惠州]]鹽商收入豐厚,廚師將剩餘的熟雞插入鹽堆中密封保存,粵語稱為「焗」,吃時才洗去表面鹽分。轉至民間,則以適量鹽醃,為'''客家鹹雞''',轉至廣州,廚師用[[玉扣紙]]或[[草紙]]包住醃過的雞再以鹽密封焗熟,今人稱此為'''古法鹽焗雞'''。 |
|||
'''盐焗鸡'''是[[中國]][[广东]]特色[[客家]]菜肴。是在早年间客家人迁徙中流传下来的腌制鸡的方法,腌制过后的鸡可在常温下保持数日不坏。 |
|||
[[File:Saltchicken.jpg|thumb|鹽焗雞]] |
|||
1940年代,一位鹽商在廣州城隍附近開了一家[[寧昌飯店]],因为鹽焗雞耗时较长,为应付客人,首创将雞浸熟撕碎的'''東江鹽焗雞'''<ref>《中国名菜谱 第5辑》 第二商业部饮食业管理局编 第33页</ref>。 |
|||
宰鸡后除去内脏后凉干,在雞腔內抹涂鹽和[[沙薑]],用草纸将整只鸡严实包好,埋进炒过的热[[食盐|盐]]堆中,用文火闷焗着半小时左右至熟,取出后将其拆撕成丝肉片,因有沙薑風味,故有'''沙薑鹽焗雞'''之名。 |
|||
在1980年,臺灣廚師黃淑惠介紹了一種簡化式:首先準備好雞的餡料,不過用米飯紙或羊皮紙把雞包起來,然後再烘烤;她建議用煮沸的或蒸的方式準備雞,然後把熟雞燒在鍋裡直到它的皮焦,然後完成。 |
|||
另一種做法不使用热[[盐]]堆,将嫩母鸡宰杀后不切块接着用食盐或「鹽焗雞粉」涂满鸡身,食盐根据自己口味把握,腌制10小时以上,大火蒸30分钟,就可以切块食用了(现代条件可以使用保鲜膜包裹后冷藏)。而吃不完的部分,则可以留着下一餐继续吃,因为被食盐腌制后的鸡保鲜时间比较长。 |
|||
==参考文献== |
|||
{{Food-and-drink-stub}} |
|||
{{reflist}} |
|||
⚫ | |||
⚫ | |||
*{{cite book |author=陳紀臨;方曉嵐 |title= 《追源.尋根客家菜: 特級校對飲食哲學的傳承和實踐》 |publisher= 萬里 |year= 2011 |isbn= 978-962-14-4456-1}} |
|||
[[category:廣東小菜]] |
|||
[[Category:雞肉料理]] |
|||
{{客家民系}} |
|||
⚫ | |||
⚫ |
2024年6月18日 (二) 03:30的最新版本
盐焗鸡是一道客家菜,起源於清朝惠州鹽商收入豐厚,廚師將剩餘的熟雞插入鹽堆中密封保存,粵語稱為「焗」,吃時才洗去表面鹽分。轉至民間,則以適量鹽醃,為客家鹹雞,轉至廣州,廚師用玉扣紙或草紙包住醃過的雞再以鹽密封焗熟,今人稱此為古法鹽焗雞。
1940年代,一位鹽商在廣州城隍附近開了一家寧昌飯店,因为鹽焗雞耗时较长,为应付客人,首创将雞浸熟撕碎的東江鹽焗雞[1]。
宰鸡后除去内脏后凉干,在雞腔內抹涂鹽和沙薑,用草纸将整只鸡严实包好,埋进炒过的热盐堆中,用文火闷焗着半小时左右至熟,取出后将其拆撕成丝肉片,因有沙薑風味,故有沙薑鹽焗雞之名。
在1980年,臺灣廚師黃淑惠介紹了一種簡化式:首先準備好雞的餡料,不過用米飯紙或羊皮紙把雞包起來,然後再烘烤;她建議用煮沸的或蒸的方式準備雞,然後把熟雞燒在鍋裡直到它的皮焦,然後完成。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国名菜谱 第5辑》 第二商业部饮食业管理局编 第33页
- 陳紀臨;方曉嵐. 《追源.尋根客家菜: 特級校對飲食哲學的傳承和實踐》. 萬里. 2011. ISBN 978-962-14-4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