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修订间差异
→溫度:改錯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7个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 | |||
第8行: | 第8行: | ||
}} |
}} |
||
{{portal|化學|Nuvola apps edu science.svg|}} |
{{portal|化學|Nuvola apps edu science.svg|}} |
||
'''溶解度'''({{Lang-en|Solubility}})是指定溫、定壓時,每單位[[饱和 (化学)|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质|溶質]]的量<ref name=":0">{{Cite book|title=基礎化學|last=吳|first=德鵬|last2=林|first2=勝立|last3=徐|first3=英珠|last4=張|first4=明娟|last5=陳|first5=秀真|last6=曾|first6=玉亨|last7=楊|first7=淑芬|publisher=|year=2016|isbn=|location=[[桃園市]]| |
'''溶解度'''({{Lang-en|Solubility}})是指定溫、定壓時,每單位[[饱和 (化学)|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质|溶質]]的量<ref name=":0">{{Cite book|title=基礎化學|last=吳|first=德鵬|last2=林|first2=勝立|last3=徐|first3=英珠|last4=張|first4=明娟|last5=陳|first5=秀真|last6=曾|first6=玉亨|last7=楊|first7=淑芬|publisher=|year=2016|isbn=|location=[[桃園市]]|pages=1-27}}</ref>;也就是一种物质能够被[[溶解]]的最大程度或飽和溶液的濃度<ref name=":1">{{Cite web|url=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senior/chemistry/tp_sc/content1/number1/5/5-4.htm|title=溶解度|accessdate=2017-07-14|author=|date=|publisher=教育部教育雲|archive-date=2019-06-1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616064004/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senior/chemistry/tp_sc/content1/number1/5/5-4.htm}}</ref>。通常用[[體積莫耳濃度]]、[[质量百分浓度|質量百分濃度]]或「每100公克溶劑能溶解的溶質重」表示之<ref>{{cite web|title=溶解度-九年级化学教案|url=http://www.diyifanwen.com/jiaoan/jiunianjihuaxuejiaoan/132917076313291773271811.htm|language=zh-cn|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617054525/https://m.diyifanwen.com/jiaoan/jiunianjihuaxuejiaoan/132917076313291773271811.htm|archive-date=2021-02-07|access-date=2013-02-15|publisher=第一范文网}}</ref>。溶解度主要取决于[[溶质]]在[[溶剂|溶劑]]中的溶解[[溶度积|平衡常数]](溶度積)<!-- 原文「溶解度主要取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常数。」有誤,溶液不一定是水。 -->、[[温度|溫度]]、[[极性|極性]]、和[[壓力|-{zh-hans:压强; zh-hk:壓強; zh-tw:壓力}-]]。相同溶質在不同溶劑下的溶解度不盡相同;相同溶劑在不同溶質下的溶解度不盡相同;即便是相同的溶質和溶液,在不同的環境因素下溶解度也不盡相同<ref name=":1" />。 |
||
當溶質分子進入溶液時,因為[[分子]]可以自由移動,有些分子會碰撞到未溶解的晶體表面,並被吸引回到晶體表面析出,此即為結晶或沉澱。在分子不斷溶解和結晶的過程中,當溶解速率和結晶速率相等時,稱為[[溶解平衡]]。達到溶解平衡的溶液稱為[[饱和 (化学)|飽和溶液]],此時溶質的濃度定義為溶解度<ref name=":0" />。濃度低於溶解度的溶液稱為未飽和溶液;在某些特殊環境下,會產生濃度大於溶解度的溶液,稱為[[过饱和|過飽和溶液]]<ref name=":1" />。 |
當溶質分子進入溶液時,因為[[分子]]可以自由移動,有些分子會碰撞到未溶解的晶體表面,並被吸引回到晶體表面析出,此即為結晶或沉澱。在分子不斷溶解和結晶的過程中,當溶解速率和結晶速率相等時,稱為[[溶解平衡]]。達到溶解平衡的溶液稱為[[饱和 (化学)|飽和溶液]],此時溶質的濃度定義為溶解度<ref name=":0" />。濃度低於溶解度的溶液稱為未飽和溶液;在某些特殊環境下,會產生濃度大於溶解度的溶液,稱為[[过饱和|過飽和溶液]]<ref name=":1" />。 |
||
如果一种溶质對溶液的溶解度很高,就说这种物质是可溶的;如果溶解度不高,称这种物质是微溶的;如果溶解度極低,则称这种物质是不溶或难溶的。在中國大陸,將每100mL[[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在0.01~1[[克]]之间的为微溶,1~10克为可溶,10克以上为易溶<ref>{{Cite book|title=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last=王|first=晶|last2=鄭|first2=長龍|publisher=人民教育出版社|year=2012|isbn=|location=[[北京]]|pages=36}}</ref>。 |
如果一种溶质對溶液的溶解度很高,就说这种物质是可溶的;如果溶解度不高,称这种物质是微溶的;如果溶解度極低,则称这种物质是不溶或难溶的。在中國大陸,温度为20摄氏度时,將每100mL[[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在0.01~1[[克]]之间的为微溶,1~10克为可溶,10克以上为易溶<ref>{{Cite book|title=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last=王|first=晶|last2=鄭|first2=長龍|publisher=人民教育出版社|year=2012|isbn=|location=[[北京]]|pages=36}}</ref>。 |
||
== 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 |
== 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 |
||
第52行: | 第52行: | ||
=== 原子半徑 === |
=== 原子半徑 === |
||
{{See also|稀有气体}} |
{{See also|稀有气体}} |
||
稀有氣體間的吸引力主要為[[范德华力|凡德瓦力]]。由於[[極化性]]的增加以及電離能的減少,此力會與[[原子半径|原子半徑]]呈正相關。因此,隨著原子序增加,稀有氣體原子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增加。如[[氦]]極難溶於水,但[[氙]]能很好地溶于水中<ref>{{en}}{{cite journal|title=Clathrate hydrates of hydrogen and neon|author=Dyadin, Yuri A. |
稀有氣體間的吸引力主要為[[范德华力|凡德瓦力]]。由於[[極化性]]的增加以及電離能的減少,此力會與[[原子半径|原子半徑]]呈正相關。因此,隨著原子序增加,稀有氣體原子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增加。如[[氦]]極難溶於水,但[[氙]]能很好地溶于水中<ref>{{en}}{{cite journal|title=Clathrate hydrates of hydrogen and neon|author=Dyadin, Yuri A.|display-authors=etal|journal=Mendeleev Communications|issue=5|doi=10.1070/MC1999v009n05ABEH001104|year=1999|volume=9|pages=209–210}}</ref>。 |
||
== 相關條目 == |
== 相關條目 == |
||
⚫ | |||
* [[溶度积|溶度積]] |
* [[溶度积|溶度積]] |
||
*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 (LogP)]] |
*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 (LogP)]] |
||
⚫ | |||
* [[互溶]] |
* [[互溶]] |
||
* [[溶液百分比浓度]] |
* [[溶液百分比浓度]] |
||
* [[溶解性表]] |
|||
== 參考資料 == |
== 參考資料 == |
||
第66行: | 第68行: | ||
{{Authority control}} |
{{Authority control}} |
||
⚫ | |||
[[Category:物理性质]] |
|||
[[Category:溶液]] |
[[Category:溶液]] |
||
⚫ | |||
[[Category:潜水物理学]] |
[[Category:潜水物理学]] |
2024年6月17日 (一) 05:53的最新版本
溶解度(英語:Solubility)是指定溫、定壓時,每單位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量[1];也就是一种物质能够被溶解的最大程度或飽和溶液的濃度[2]。通常用體積莫耳濃度、質量百分濃度或「每100公克溶劑能溶解的溶質重」表示之[3]。溶解度主要取决于溶质在溶劑中的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積)、溫度、極性、和压强。相同溶質在不同溶劑下的溶解度不盡相同;相同溶劑在不同溶質下的溶解度不盡相同;即便是相同的溶質和溶液,在不同的環境因素下溶解度也不盡相同[2]。
當溶質分子進入溶液時,因為分子可以自由移動,有些分子會碰撞到未溶解的晶體表面,並被吸引回到晶體表面析出,此即為結晶或沉澱。在分子不斷溶解和結晶的過程中,當溶解速率和結晶速率相等時,稱為溶解平衡。達到溶解平衡的溶液稱為飽和溶液,此時溶質的濃度定義為溶解度[1]。濃度低於溶解度的溶液稱為未飽和溶液;在某些特殊環境下,會產生濃度大於溶解度的溶液,稱為過飽和溶液[2]。
如果一种溶质對溶液的溶解度很高,就说这种物质是可溶的;如果溶解度不高,称这种物质是微溶的;如果溶解度極低,则称这种物质是不溶或难溶的。在中國大陸,温度为20摄氏度时,將每100mL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在0.01~1克之间的为微溶,1~10克为可溶,10克以上为易溶[4]。
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编辑]極性
[编辑]因為共價鍵原子間的電負度差異,使各原子對鍵結電子對的吸引力不盡相同。而當所有的吸引力造成的極矩無法平衡時,會稱分子具有極性[5]。極性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可以被概括为「相似相溶」:极性溶剂能够溶解离子化合物以及能离解的共价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则只能够溶解非极性的共价化合物。這是因為極性分子和極性溶劑可以以靜電力結合互溶,而非極性分子和非極性溶劑則以凡德瓦力相互作用力形成紊亂的分子混合物[6]。常見的範例包括:
- 食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能在水中溶解,却不能在乙醇中溶解。
- 油脂,是一種非极性的共价化合物,他不能在水中溶解,卻反而在乙醇中溶解[1]。
- 若將不能互溶的水及非极性溶剂放在一起,它们不会形成均一的混合物,反而會分离为两层,或形成看起来像牛奶一样的乳浊液。
溫度
[编辑]根據勒沙特列原理,溶解為吸熱反應時,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加[5],常見的例子包括:
- 大部分的鹽類
溶解為放熱反應時,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例如:
右圖是一張常見固體鹽類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係圖,可以見到溶解為放熱反應的硫酸铈斜率為負,溶解為吸熱反應的硝酸鋇斜率為正。實驗上調配飽和溶液時,常常使用此等溶解度-溫度圖來判斷距離飽和點的距離;在關係曲線上方的數據點為過飽和溶液,在關係曲線上的點為飽和溶液,在關係曲線下方的點為未飽和溶液。
關係曲線中途折断的,表示在相应于转折点的温度时,溶液组成发生了变化。例如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在305.4K有一个转折点,表示在305.4K由脱水转化成[7]。
压强
[编辑]固體和液體
[编辑]對固體和液體而言,理想溶液下,壓力對溶解度的關係可以用數學式表達為:
其中符號表示混合溶劑中的第種溶質,為其莫耳數,表示壓力,是其已溶部分的偏莫耳體積,是其未溶部分的偏莫耳體積,是理想氣體常數,表示一特定溫度[8]。通常,壓力對固體溶質、液體溶質的影響甚小,可以忽略[1]。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此一性質極為重要,例如在礦業中,硫酸鈣(溶解度隨著壓力降低)或會引起油田和油井沉澱結垢,久而久之可能導致生產率降低[9]。
氣體
[编辑]對氣體而言,依據亨利定律,壓强對溶解度的關係可以用數學式表達為:
為一不受溫度影響之係數,是該氣體分壓, 為該氣體的體積莫耳濃度[10]。亨利定律常見的應用包括:
原子半徑
[编辑]稀有氣體間的吸引力主要為凡德瓦力。由於極化性的增加以及電離能的減少,此力會與原子半徑呈正相關。因此,隨著原子序增加,稀有氣體原子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增加。如氦極難溶於水,但氙能很好地溶于水中[11]。
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1.3 吳, 德鵬; 林, 勝立; 徐, 英珠; 張, 明娟; 陳, 秀真; 曾, 玉亨; 楊, 淑芬. 基礎化學. 桃園市. 2016: 1–27.
- ^ 2.0 2.1 2.2 溶解度. 教育部教育雲.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 ^ 溶解度-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一范文网.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中国大陆)).
- ^ 王, 晶; 鄭, 長龍.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36.
- ^ 5.0 5.1 Mortimer, Charles E. 吳, 惠平 , 编. 大學化學. 台北: 科技圖書. 1995. ISBN 9576552362.
- ^ 林秀蓁; 陳藹然. 電負度(Electronegativity)、溶解度(Solubility)、酸的強度(Acidity). 2012-12-30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 ^ 南京大學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組. 溶解度、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chemlabs.nju.edu.cn. [2017-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 E.M. Gutman. Mechanochemistry of Solid Surface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1994.
- ^ 陈大钧. 油田水的防垢和除垢技术. 西南石油大學. 2007 [2017-07-14].[永久失效連結]
- ^ G.W. Greenwood. The Solubility of Gas Bubbl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969, 4 (4): 320–322. Bibcode:1969JMatS...4..320G. doi:10.1007/BF00550401.
- ^ (英文)Dyadin, Yuri A.; et al. Clathrate hydrates of hydrogen and neon. Mendeleev Communications. 1999, 9 (5): 209–210. doi:10.1070/MC1999v009n05ABEH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