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交响乐团: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小 →top |
||
(未显示3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 |||
第13行: | 第13行: | ||
}} |
}} |
||
'''芝加哥交响乐团'''({{lang-en| |
'''芝加哥交响乐团'''({{lang-en|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简称'''CSO''')是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一支[[管弦乐团]]。它是[[美国五大管弦乐团]]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水准最高的乐团之一{{efn|2008年12月,英國《[[留聲機 (雜誌)|留聲機]]》雜誌邀集11位音樂評論人進行票選,劃定了全球「廿強」的管弦樂團,此樂團名列其中<ref>{{Cite web|title=The World's Greatest Orchestras|url=https://www.gramophone.co.uk/features/article/the-world-s-greatest-orchestras|accessdate=2020-12-24|author=|date=2010-03-23|format=|publisher=|languag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12002432/https://www.gramophone.co.uk/features/article/the-world-s-greatest-orchestras|archivedate=2020-11-12}}</ref>。}}。 |
||
== 背景 == |
== 背景 == |
||
乐团的成立者{{Link-en|希奥多·汤玛斯|Theodore Thomas (conductor)}}在1891年到1905年亲自担任乐团音乐总监。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1905到1942年)则由{{Link-en|弗里德里克·斯托克|Frederick Stock}}接掌,但这段时间的录音却很少。而后是{{Link-en|德斯雷·迪福|Désiré Defauw}}(1943年到1947年),{{Link-en|阿尔图·罗津斯基|Artur Rodziński}}(1947年到1948年)和[[拉斐尔·库贝利克]](1950年到1953年)。1950年,乐团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以追求准确著称的[[弗里兹·莱纳]],乐团的成员虽然怕他,但莱纳却为乐团带到世界一流水准。1963年莱纳逝世后,法国人{{Link-en|让·马蒂农|Jean Martinon}}1963年到1969年上任。再后则是[[乔治·索尔蒂]],他任职到1991年并一直保持着乐团的水准。1991年[[丹尼尔·巴伦博姆]]入选成为继任者,直到2006年。2010年5月5日,[[里卡多·穆蒂]]就任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第十任音乐总监。 |
乐团的成立者{{Link-en|希奥多·汤玛斯|Theodore Thomas (conductor)}}在1891年到1905年亲自担任乐团音乐总监。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1905到1942年)则由{{Link-en|弗里德里克·斯托克|Frederick Stock}}接掌,但这段时间的录音却很少。而后是{{Link-en|德斯雷·迪福|Désiré Defauw}}(1943年到1947年),{{Link-en|阿尔图·罗津斯基|Artur Rodziński}}(1947年到1948年)和[[拉斐尔·库贝利克]](1950年到1953年)。1950年,乐团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以追求准确著称的[[弗里兹·莱纳]],乐团的成员虽然怕他,但莱纳却为乐团带到世界一流水准。1963年莱纳逝世后,法国人{{Link-en|让·马蒂农|Jean Martinon}}1963年到1969年上任。再后则是[[乔治·索尔蒂]],他任职到1991年并一直保持着乐团的水准。1991年[[丹尼尔·巴伦博姆]]入选成为继任者,直到2006年。2010年5月5日,[[里卡多·穆蒂]]就任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第十任音乐总监。 |
||
乐团的老家是芝加哥乐团大厅(有时也以其成立者希奥多·汤玛斯名之)。1904年竣工,1966年翻修,但声学效果反而下降。因此乐厅的声学条件并不适合录音,所以乐团大都在麦地纳教堂进行录音的。1997年再度完成新一轮的翻修,力求再现本来的声效。声音的宽度和亮度提高了,但乐手却抱怨 |
乐团的老家是芝加哥乐团大厅(有时也以其成立者希奥多·汤玛斯名之)。1904年竣工,1966年翻修,但声学效果反而下降。因此乐厅的声学条件并不适合录音,所以乐团大都在麦地纳教堂进行录音的。1997年再度完成新一轮的翻修,力求再现本来的声效。声音的宽度和亮度提高了,但乐手却抱怨,原因是他们互相之间呼应不了。 |
||
== 著名成员 == |
== 著名成员 == |
||
第39行: | 第39行: | ||
{{美国五大管弦乐团}} |
{{美国五大管弦乐团}} |
||
{{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
|||
{{Authority control}} |
{{Authority control}} |
||
第44行: | 第45行: | ||
[[分类:美國管弦樂團]] |
[[分类:美國管弦樂團]] |
||
[[分类:芝加哥藝術]] |
[[分类:芝加哥藝術]] |
||
[[Category:交响乐团]] |
2023年11月30日 (四) 07:28的最新版本
芝加哥交響樂團 | |
---|---|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 |
管弦樂團 | |
前稱 | Chicago Orchestra, Theodore Thomas Orchestra |
建立 | 1891年 |
音樂廳 | 美国芝加哥交響中心 |
音乐总监 | 里卡多·穆蒂 |
網站 | www |
芝加哥交响乐团(英語: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简称CSO)是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一支管弦乐团。它是美国五大管弦乐团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水准最高的乐团之一[a]。
背景
[编辑]乐团的成立者希奥多·汤玛斯在1891年到1905年亲自担任乐团音乐总监。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1905到1942年)则由弗里德里克·斯托克接掌,但这段时间的录音却很少。而后是德斯雷·迪福(1943年到1947年),阿尔图·罗津斯基(1947年到1948年)和拉斐尔·库贝利克(1950年到1953年)。1950年,乐团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以追求准确著称的弗里兹·莱纳,乐团的成员虽然怕他,但莱纳却为乐团带到世界一流水准。1963年莱纳逝世后,法国人让·马蒂农1963年到1969年上任。再后则是乔治·索尔蒂,他任职到1991年并一直保持着乐团的水准。1991年丹尼尔·巴伦博姆入选成为继任者,直到2006年。2010年5月5日,里卡多·穆蒂就任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第十任音乐总监。
乐团的老家是芝加哥乐团大厅(有时也以其成立者希奥多·汤玛斯名之)。1904年竣工,1966年翻修,但声学效果反而下降。因此乐厅的声学条件并不适合录音,所以乐团大都在麦地纳教堂进行录音的。1997年再度完成新一轮的翻修,力求再现本来的声效。声音的宽度和亮度提高了,但乐手却抱怨,原因是他们互相之间呼应不了。
著名成员
[编辑]- 阿尔道夫·赫瑟特,小号演奏家
注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參照
- ^ The World's Greatest Orchestras. 2010-03-23 [202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