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襄(4世紀—357年)[1]景國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縣西)羌族酋長五胡十六國時期諸侯軍閥,是姚弋仲的第五子,也是後秦開國君主姚萇之兄。

生平

編輯

雄武羌將

編輯

姚襄父親姚弋仲是南安羌酋長,在後趙前趙後歸降後趙並接受其官爵。而姚襄雄健威武,多才多藝,觀察入微且善於安撫人心,故獲得部眾愛戴和敬重,眾人並因此請求姚弋仲立姚襄為繼承人。姚弋仲起初以姚襄不是長子,並不允許,然請求的百姓很多,姚弋仲才開始給姚襄帶兵。

永和六年(350年),冉閔殺後趙皇帝石鑒,建立冉魏。隨後後趙新興王石祗就於襄國即位為後趙帝,並以姚襄為使持節、驃騎將軍、護烏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永和七年(351年),姚襄奉父命領二萬八千騎兵營救正遭冉閔圍攻的石祗,姚弋仲並於出發前作訓誡:「冉閔背棄仁義,屠滅石氏。我受了人家的優厚待遇,就應為其復仇,我卻因年老患病而不能親身去做;你才能比冉閔高出十倍,若果不能擒殺他回來,就不要再來見我了!」姚襄雖然聯同前燕石琨及襄國守軍大敗冉閔,暫時解了襄國的危機,卻因無法擒得冉閔,遭姚弋仲以一百杖作處罰。

歸降東晉

編輯

同年,後趙為冉魏所滅,姚襄隨其父向東晉投降,獲晉廷任命為為持節、平北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并州刺史、平鄉縣公。次年(352年)姚弋仲去世,死前命諸子在其死後歸降晉室,作晉的忠臣。姚襄接手統率父親部眾,不發佈父親去世的消息,並攻下陽平(今山東莘城)、元城(今河北大名縣)及發干(今山東聊城市東昌府區),駐於碻磝津(今山東省茌平縣西南古益河上);但不久卻敗給前秦,南走至滎陽(今河南滎陽市)才發喪,後在滎陽與洛陽之間的麻田與前秦軍作戰時,座騎中箭死亡,因姚萇贈馬及援軍趕到才免於被擒。此時姚襄才以五個弟弟為人質,歸降東晉。東晉以姚襄駐屯譙城(今安徽亳州),而姚襄隨後單人匹馬渡過淮河,於壽春(今安徽壽縣)面見豫州刺史謝尚,當時謝尚對其名氣亦有所聽聞,於是撤去衞士,以代表高雅的幅巾接見他。二人一見如故,又因姚襄博學及善於談論,很得江東人士敬重。

同年,姚襄與謝尚一同進攻據守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的後趙豫州牧張遇,但遭前秦丞相苻雄等擊敗,謝尚因大敗而退守淮南,得姚襄棄輜重而護送至芍陂,故此將善後工作都委託給姚襄。謝尚因戰敗而受貶降,及後更被調回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市),而當時駐屯歷陽(今安徽和縣)的姚襄亦以當時佔據北方的前秦及前燕皆強盛,無意北伐,反在淮河兩岸大興屯田,訓練將士,不過當時主政的殷浩就要北伐,更忌憚姚襄兵力強盛,不但囚禁姚襄送去當質子的弟弟,更屢次派刺客行刺姚襄,但刺客不能下手,反告訴姚襄實情。後殷浩再暗中派魏憬率兵襲殺他,但魏憬反被姚襄所殺,於是令殷浩更加厭惡姚襄,遷姚襄到梁國蠡臺,表授他為梁國內史。

叛晉自立

編輯

永和九年(353年),殷浩北伐,以姚襄為前軀,而當時姚襄已決心叛離東晉,於是算好殷浩快來到時就假意命部眾乘夜逃遁,其實暗中設伏伏擊殷浩。殷浩聽聞姚襄部眾逃遁,追至山桑(今安徽蒙城縣北)就被姚襄伏兵擊敗,被逼退守譙城,而姚襄就俘殺萬多人,盡收其輜重,南據淮南郡一帶。不久姚襄北屯盱眙(今江蘇盱眙縣),在當地收納流民,令部眾增至七萬人,並分置地方官員,鼓勵農事生產,又遣使到建康狀告殷浩,並作道歉。永和十年(354年),姚襄向前燕歸降。

永和十一年(355年),姚襄因應部眾要求北歸,於是自稱大將軍、大單于,北攻晉冠軍將軍高季,卻為高季所敗。姚襄撫恤散敗的兵眾,重新集結力量,及後乘高季去世而據有許昌。次年,姚襄進攻當時據有洛陽的周成,但用了一個多月都不能攻下,當時長史王亮就勸他放棄進攻,免得被他人有機可乘,危及自己。不過姚襄沒有聽從。然而,桓溫不久就發動北伐,征伐姚襄,姚襄被逼放棄圍城而抵抗桓溫,並在伊水以北的樹林中設下精兵,並聲稱自願歸降,請桓溫稍為退兵。然而桓溫沒有答應,並親身督戰,組以兵陣進攻沿河岸抵抗的姚襄軍,姚襄兵敗而北逃至北芒山。姚襄隨後西逃,桓溫因追不到而放棄。姚襄逃到平陽(今山西臨汾市)時得時為前秦并州刺史的舊部尹赤叛秦歸附,於是據守襄陵(今山西襄汾縣);同據并州的張平因而攻打姚襄,姚襄雖不敵,但與張平結為兄弟,換取兩者和平。

敗死關中

編輯

昇平元年(357年),姚襄謀取關中,先移鎮北屈(今山西吉縣),後進屯杏城(今陝西黃陵縣西南),命姚蘭進攻敷城(今陝西富縣)、姚益王欽盧聯結關中一帶的羌胡外族,共收得胡漢共五萬多戶。不過姚襄就與時據關中的前秦軍發生衝突,前秦帝苻生苻黃眉苻堅鄧羌進攻,姚襄堅守不戰。但鄧羌就在其軍壘門外列陣,激得姚襄不聽僧人智通的勸言,親自率眾出戰,最終被鄧羌詐敗誘至三原(今陝西三原縣)。姚襄遭受到鄧羌及苻黃眉的合擊,所乘駿馬「黧眉騧」倒地,姚襄為前秦軍所擒斬,享年二十七歲。其弟姚萇率餘眾投降。苻生後以公爵之禮葬姚襄。

後來,姚萇稱後秦帝時,追姚襄為魏武王

性格特徵

編輯
  • 姚襄深得人心,如在他大敗給桓溫而北逃時,就有五千多人於當晚拋下妻兒去追隨他。前後幾次敗仗,百姓只要知道他在哪裏就奔赴投靠。當時謠傳姚襄重傷而死,被桓溫俘虜的百姓沒有不痛哭流涕的。姚襄部屬楊亮後來歸降桓溫,桓溫向楊亮詢問姚襄的為人,楊亮的評價是:「神明器宇,孫策之儔,而雄武過之。」

評論

編輯
  • 楊亮:「神明器宇,孫策之儔,而雄武過之。」
  • 姚萇:「吾不如亡兄有四:身長八尺五寸,臂垂過膝,人望而畏之,一也;當十萬之眾,與天下爭衡,望麾而進,前無橫陣,二也;溫古知今,講論道藝,駕馭英雄,收羅儁異,三也;統率大眾,履險若夷,上下咸允,人盡死力,四也。所以得建立功業,策任群賢者,正望算略中一片耳。」
  • 呂思勉:「其(姚襄)才略或在苻健之上。然寄居晉地,四面追敵,不如健之入關,有施展之地矣。」[2]

後代

編輯

墓葬爭論

編輯

2009年12月27日,河南有關方面宣佈在安陽發現曹操墓。這一發現,引發許多質疑。 西安市委黨校歷史教授胡覺照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安陽「曹操墓」實則五胡十六國時期軍閥姚襄墓穴。[3]

註釋

編輯
  1. ^ 《晉書·卷一一六》載:「襄敗,為堅所殺,時年二十七,是歲晉昇平元年(357年)也。」以此推姚襄生年當為331年;同卷載其弟姚萇「太元十八年(393年)死,時年六十四,在位八年」,推姚萇生年為330年,姚萇竟比兄長早出生,疑「時年二十七」當「時年三十七」之誤,姚襄或當出生於321年。
  2. ^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一九〇至一九一頁
  3. ^ 历史专家:安阳“曹操墓”应为军阀姚襄墓. 鳳凰網. 2010-01-11 [201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4). 

延伸閱讀

編輯

[]

 晉書·卷116》,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