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日报
《东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以及之后的东北行政区)创办的一份日报,1945年11月1日创刊,1954年8月31日停刊,其后在其基础上创办了《辽宁日报》。《东北日报》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也是中共创办的第一份大区级报纸。[1]
东北日报 | |
---|---|
类型 | 日报 |
版式 | 大报 |
持有者 | 中共中央东北局 |
创刊日 | 1945年11月1日 |
停刊日 | 1954年8月31日 |
语言 | 中文 |
历史
编辑1945年9月底,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成立,由彭真担任东北局书记,彭真派李常青筹办《东北日报》。当时东北局提出“二万干部、十万兵、一张报纸”的口号,其中“一张报纸”即是指《东北日报》。1945年11月1日,《东北日报》在沈阳正式创刊,为四开四版的小型报纸,头条消息为《国共商谈获重要成就 毛泽东飞返延安》。创刊号由于校对疏忽,错把社址山海关印成了“海关山”,创刊时间错印成“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十日”。报头最初由吕正操题写,1946年4月28日改为毛泽东专门题写的报头。[1]
《东北日报》创刊初期,面临了一系列困难:受制于国民政府与苏联方面的协议,中共无法在沈阳公开办报,创办初期的《东北日报》自然也无法公开活动,报社地址不能公开,只能在报纸上自称在“山海关”发行,报社办公地点对外也只能挂“文化社”、“辽宁省教材编审处”等牌子掩人耳目,以尽量避免苏军和国民党等势力的干扰。[2]发行范围限于沈阳市内和邻近地区。印刷厂设在驻沈阳的冀热辽军区司令部大院的敷岛小学堂,经上级协助交涉,苏联红军沈阳警备司令部拨给了柏内洋行仓库里的10卡车新闻纸和油墨。由于1945年11月中旬国军攻占了山海关,出刊第17期时才被迫把社址改为沈阳。另外,早期的《东北日报》只能以关内中共解放区的报纸作为消息来源,时效性往往大打折扣;之后报社有了自己的电台,报纸上才能及时登出新华社的电讯。[1][2]
早期《东北日报》主要负责人如下:
随着时局变化,《东北日报》先后进行了四次战略转移。1945年11月23日,应苏军的要求,《东北日报》跟随东北局撤出沈阳,此时在沈阳出完第21期。到达本溪后于12月5日复刊。在本溪办到1946年2月2日,共出了40期日报和8期号外。在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办报从1946年2月7日起,到4月22日止。1946年3月,《东北日报》副刊创刊,并吸纳了萧军、刘白羽、周立波、丁玲、艾青等一大批从延安来到东北解放区工作的作家以及穆青、范敬宜等著名记者,一时成为东北文坛的主要阵地之一。[3]漫画家华君武也在《东北日报》发表了大量讽刺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漫画,国民党特务组织因此以“侮蔑领袖”的罪名将其列入暗杀名单。[4]1946年4月28日《东北日报》在长春复刊,并开始使用毛泽东的题字作报头。1946年5月28日在哈尔滨复刊。1946年12月18日更换毛泽东亲自写的新报头。[5]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中共军队完全占领东北,《东北日报》于1948年12月12日迁回沈阳。[2]1954年8月31日,《东北日报》随着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大行政区的撤销而停刊,次日《辽宁日报》在原《东北日报》的基础上创刊,成为中共辽宁省委机关报。[6]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杨耀伟. 《东北日报》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J]. 新闻与写作, 2012(5): 76-78.
- ^ 2.0 2.1 2.2 李园园. 《东北日报》为东北人民传递八载时事政情. 共产党员, 2014(21): 54-55.
- ^ 彭博.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日报》副刊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 ^ 李小萌. 华君武:漫画一生 战斗一生. 人民网. 2014-07-25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中文(简体)).
- ^ 《东北日报简史》,辽宁日报社,1988版
- ^ 李文淑. 《辽宁日报》三个报头的来历[J]. 兰台世界, 2008(11):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