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
社会阶层
白丁在中國古代指“没有功名、没有官职或文盲的平民”,如《隋书李敏传》:“(隋文帝)谓公主曰:‘李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指“隶属军队指挥而没有军籍的民间壮丁”[1]。他們身著樸素白色上衣因此稱之为白丁(另有因封建等级制度家门上不准安装门钉,故称白丁的说法)。
白丁 | |
諺文 | 백정 |
---|---|
汉字 | 白丁 |
文观部式 | Baekjeong |
马-赖式 | Paekchŏng |
從朝鲜王朝開始「白丁」便是沒有自由之人。七般公賤指的是官婢、妓生、吏族、驛卒、獄卒、犯罪逃亡者,八般私賤則指巫女、皮革鞋製品的工匠、使令(宮庭樂師)、僧侶、賣藝之人、男寺黨、舉史(表演唱歌跳舞的賣藝之人)以及白丁。
1423年開始、朝鮮世宗為了緩和對屠夫的差別待遇將他們稱為“白丁”,地位較高的是良民。[2]這樣子的階級差別意識之下,漸漸地“白丁”一詞便成中下階層的代名詞。一部分白丁來自圖們江以南的女真人与契丹人,另一部分是政治犯。他们生活在都市与村庄以外边鄙地区,以数十戶至数百戶聚居。
他们本来只可從事屠宰業者、肉販与柳器匠,后来规制放鬆,充当官家的劊子手,甚至從事农业。但最多还是与屠牛有关的工作(他们本身对农业兴趣不大)。因為他們沒戶籍,可免於官府的徵稅和徭役,反而成為朝鮮時代後期可有資本蓄積的階級。
解放運動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上原善広『コリアン部落』ミリオン出版、2006年
- 金永大『朝鮮の被差別民衆』解放出版社、1988年
- 金仲燮『衡平運動 朝鮮の被差別民・白丁その歴史とたたかい』部落解放・人権研究所、2003年
- 近世朝鮮の身分制度(梁永厚)
- 関西大学人権問題研究室紀要(上)19号pp367–432,(中)21号pp33–64,(下)23号pp57–114
- 賎民の文化史序説いくつもの日本5巻,pp161–190(岩波書店2003)
- リーダーシップの役割:朝鮮の白丁の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