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呢篇文講嘅唔係民粹主義

民主即係由人民統治國家嘅意思,相對寡頭政治獨裁政治。基本上一個民主嘅政府會有公平而普及嘅選舉,人民會有基本人權自由等等。

截至2006年世界各國民主程度:藍色代表算係民主;綠色代表聲稱民主但又唔容許反對聲音;紅色代表冇話過自己係民主

直接民主入面,人民可以直接授權審議同決定立法。喺代議民主入面,人民透過選舉去揀選政府官員去做呢啲嘢。邊個算係「人民」嘅一部分,以及權力點樣喺人民之間共享或者委派,都隨著時間嘅推移而改變,而且喺唔同國家嘅變化速度都唔同。民主嘅特徵通常包括集會自由結社自由私有財產宗教自由同埋言論自由公民身份被治者同意投票權、免受政府無理咁剝奪生命權自由嘅自由,仲有少數族裔權益

民主嘅概念隨著時間嘅推移而有相當大嘅演變。縱觀歷史,我哋可以搵到直接民主嘅證據,喺呢種制度下,社區透過公民大會作出決定。今日,民主嘅主要形式係代議民主,公民選出政府官員代表佢哋執政,例如議會制或者總統制民主。大多數民主國家喺大多數情況下都應用多數決[1][2]但係喺某啲情況下會應用相對多數決絕對多數決(例如憲法)或者共識民主(例如瑞士)。呢啲規則服務於包容性同更廣泛認受性嘅關鍵目的,尤其係喺敏感議題上——平衡多數主義——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呢啲規則喺憲法層面優先。喺自由民主嘅常見變體中,多數嘅權力喺代議民主嘅框架內行使,但係憲法最高法院會限制多數並保護少數——通常係透過保障所有人享有某些個人權利,例如言論自由或結社自由。 [3][4]

「民主」呢個詞語出現喺公元前 5 世紀嘅希臘城邦,尤其係古典時代嘅雅典,意思係「人民嘅統治」,同貴族政治ἀριστοκρατία, aristokratía),即「精英嘅統治」相對。[5] 西方民主,同古代嘅民主唔同,普遍認為起源於城邦,例如古典時代嘅雅典同羅馬共和國,喺呢啲城邦觀察到唔同程度嘅自由男性人口嘅選舉權。喺幾乎所有古代同現代歷史上嘅民主政府中,民主公民身份最初都只限於精英階層,後來先擴展到所有成年公民。喺大多數現代民主國家,呢個目標係透過 19 世紀同 20 世紀嘅選舉權運動實現嘅。

民主同權力並非掌握喺一個國家嘅一般人口手中嘅政府形式形成對比,例如威權主義體制。世界輿論強烈支持民主嘅政府體制。[6]根據V-Dem 民主指數經濟學人民主指數,截至 2022 年,全球只有唔夠一半嘅人口生活喺民主國家。[7][8]

特徵

編輯

雖然普遍認為民主嘅定義係投票,[9] [4] 但係對於民主嘅精確定義並冇共識。[10] 卡爾·波普爾話民主嘅「古典」觀點,簡單嚟講,就係「民主係人民嘅統治,而人民有權統治」嘅理論。[11] 一項研究發現,英文入面用嚟描述民主嘅形容詞有成2,234個。[12]

民主原則體現喺所有合資格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埋可以平等咁參與立法過程。[13]例如,喺代議民主制入面,理論上每一票嘅權重都一樣,而合資格公民嘅自由受到合法權利同自由嘅保障,呢啲權利同自由通常都 enshrine 喺憲法入面,[14][15]而「民主」嘅其他用法可能包含直接民主,即係公民直接就議題投票。根據聯合國,民主「提供咗一個尊重人權同基本自由嘅環境,喺呢個環境入面,人民可以自由表達佢哋嘅意願」。[16]

有一種理論認為,民主需要三個基本原則:向上控制(主權 reside 喺最低層級嘅權力機構)、政治平等,同埋社會規範,個人同機構只會考慮符合向上控制同政治平等呢兩個原則嘅行為先至可以接受。[17]評論員經常將法律平等政治自由法治[18]認定係一個良好運作嘅民主制度嘅基本特徵。[10]

喺一啲國家,尤其係英國西敏制嘅發源地),主要原則係議會至上,同時維持司法獨立[19][20]印度,議會至上受制於印度憲法,其中包括司法覆核[21]雖然「民主」一詞通常用於政治國家,但呢啲原則都有可能應用於私人組織,例如會所、社團同公司

民主制度可以用好多唔同嘅決策方法,但多數決係主要形式。如果冇補償機制,例如對個人或群體權利嘅法律保障,政治少數群體可能會受到「多數人暴政」嘅壓迫。多數決涉及一種競爭性嘅方式,同共識式民主相反,產生咗選舉,同埋通常係審議,必須喺實質上同程序上都「公平」,即係公正公平,嘅需求。喺一啲國家,政治表達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被認為係重要嘅,可以確保選民獲得充分嘅資訊,令佢哋能夠根據自身嘅利益同信念投票。[22][23]

亦有人認為,民主嘅一個基本特徵係所有選民都有能力自由同充分咁參與社會生活。[24]由於強調社會契約同所有選民嘅集體意志嘅概念,民主亦可以被描述為一種政治集體主義嘅形式,因為佢嘅定義係一種所有合資格公民喺立法方面都有平等發言權嘅政府形式。[25]

共和國雖然因為被治者同意嘅共同原則而經常同民主聯繫埋一齊,但唔一定係民主國家,因為共和主義並冇具體說明人民「如何」統治。[26]傳統上,「共和國」一詞既包含民主,亦包含貴族政治[27][28]喺現代意義上,共和國體制係一種冇君主嘅政府形式。因此,民主國家可以係共和國,或者好似英國咁嘅君主立憲制

定義同現況

編輯
 
經濟學人信息社發佈2012年全球民主指數示意圖。
完全民主:
  9.00-10.00
  8.00-8.99
部分民主:
  7.00-7.99
  6.00-6.99
混合政權:
  5.00-5.99
  4.00-4.99
獨裁政權:
  3.00-3.99
  2.00-2.99
  0.00-1.99
無資料:
 

條件

編輯

經濟條件

編輯

經濟發展程度越高越有利民主發展,識字率提高、生活安定而理性,利益團體發達多元社會、中產階級提高,但唔係絕對。

社會條件

編輯

實行民主政治仰賴民主社會,社會階層化低,民主度較高。

文化條件

編輯

權威文化難以民主,理性、平權、容忍同妥協嘅文化民主較易生根。

政治條件

編輯

國家政治精英嘅風範易產生風動草偃嘅效果。 [29]

反對者

編輯

無政府主義反對包括民主在內嘅國家概念,認為佢哋註定係腐敗同具有強制性。好多無政府共產主義者同無政府工團主義者傾向支持一種冇等級制度同強迫制度嘅直接民主制。不過,無政府主義者之間對此亦存在爭論。

一啲無政府主義者反對某啲,甚至係全部嘅民主形式,Benjamin Tucker話:「統治係邪惡嘅,換成多數統治都唔會好得去邊……投票係咩?或多或少佢只係一張代表刺刀、警棍、同子彈嘅紙啫。」[30]Pierre-Joseph Proudhon話:「民主只不過係多數人暴政,係所有暴政之中最可惡嘅,因為佢唔係建基於信仰嘅權威上、唔係建基於種族嘅出身上、亦唔係建基於天份同財富嘅價值上。佢只不過係建基於一啲假借人民之名匿喺幕後嘅人上。」[31]

除咗無政府主義之外,君主專制威權主義都反對民主。

非經典用法

編輯

喺當今世界嘅政治語言上,「民主」普遍被當係褒義詞,論述者會自行演譯其意思——可能同上述嗰啲傳統解釋南轅北轍;幾乎個個政治勢力,都話自己推崇嗰套制度係上乘版本嘅民主,敵人主張嘅為低劣嘅民主種類或者根本唔係民主。[32]

參考

編輯
  1. "Definition of DEMOCRACY". Merriam-Webster. 喺5 July 2018搵到.
  2. Locke, John. Two Treatises on Government: a Translation into Modern English. Quote: "There is no practical alternative to majority political rule – i.e., to taking the consent of the majority as the act of the whole and binding every individual. It would be next to impossible to obtain the consent of every individual before acting collectively ... No rational people could desire and constitute a society that had to dissolve straightaway because the majority was unable to make the final decision and the society was incapable of acting as one body."There is no practical alternative to majority political rule %E2%80%93 i.e., to taking the consent of the majority as the act of the whole and binding every individual." Google Books.
  3. 牛津英語詞典: "democracy".
  4. 4.0 4.1 Watkins, Frederick (1970). "Democracy".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第7卷 (第Expo '70 hardcover版). William Benton. pp. 215–23. ISBN 978-0-85229-135-1.
  5. Wilson, N.G. (2006).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Greece. New York: Routledge. p. 511. ISBN 978-0-415-97334-2.
  6. Anderson, Christopher J.; Bol, Damien; Ananda, Aurelia (2021). "Humanity's Attitudes about Democracy and Political Leader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85 (4): 957–986. doi:10.1093/poq/nfab056. ISSN 0033-362X. PMC 8754486. PMID 35035302.
  7. V-Dem Institute DEMOCRACY REPORT 2022: Autocratization Changing Nature? 第 6、13、18 頁:「獨裁政權正在崛起,佔世界人口 70%,即 54 億人。」
  8. Economic Intelligence Unit Democracy Index, 2022, p. 4: "According to our measure of democracy, less than half (45.7%)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now live in a democracy of some sort, a significant decline from 2020 (49.4%)."
  9.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Oxford嘅參照
  10. 10.0 10.1 Staff writer (22 August 2007).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some". 濟學人. 經濟學人集團. 民主可以被視為一套制度化,並最終保護自由嘅實踐同原則。即使對精確定義嘅共識仍然難以捉摸,但今日大多數觀察家都會同意,至少,民主嘅基本特徵包括基於多數人統治同被統治者同意嘅政府、自由公正選舉嘅存在、對少數群體嘅保護同尊重基本人權。民主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當程序同政治多元化為前提。
  11. Popper, Karl (23 April 1988).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revisited", 經濟學人2016年重印)。
  12. Gagnon, Jean-Paul (1 June 2018). "2,234 Descriptions of Democracy". Democratic Theory. 5 (1): 92–113. doi:10.3167/dt.2018.050107. ISSN 2332-8894. S2CID 149825810.
  13. "direct democracy | Definition, History, & Fact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喺2 February 2022搵到.
  14. Dahl, Robert A.; Shapiro, Ian; Cheibub, José Antônio (2003). The democracy sourcebook.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ISBN 978-0-262-54147-3. 詳細資料。
  15. Hénaff, Marcel; Strong, Tracy B. (2001). Public space and democracy.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ISBN 978-0-8166-3388-3.
  16. Nations, United. "Democracy". United Nations. 喺2023-08-17搵到.
  17. Kimber, Richard (September 1989). "On democracy". 堪的納維亞政治研究. 12 (3): 201, 199–219. doi:10.1111/j.1467-9477.1989.tb00090.x. 全文。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17 October 2016.
  18. Diamond, Larry; Morlino, Leonardo (2005).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Democracy. JHU Press. ISBN 978-0-8018-8287-6 –透過Google Books.
  19.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Kopstein2014嘅參照
  20. "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 UK Parliament. 喺18 August 2014搵到; "Independence". Courts and Tribunals Judiciary. 喺9 November 2014搵到.
  21. Daily Express News (2 August 2013). "All-party meet vows to uphold Parliament supremacy". 印度快報. Express Publications (Madurai) Limited. 原著喺27 March 2016歸檔. 喺18 August 2013搵到.
  22. Barak, Aharon (2006). The Judge in a Democrac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91-12017-1 –透過Google Books.
  23. Kelsen, Hans (October 1955). "Foundations of democracy". Ethics. 66 (1): 1–101. doi:10.1086/291036. JSTOR 2378551. S2CID 144699481.
  24. Nussbaum, Martha (2000). Women and human development: the capabilities approach.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00385-8.
  25. Snyder, Richard; Samuels, David (2006), "Devaluing the vote in Latin America", 出自 Diamond, Larry; Plattner, Marc F. (編), Electoral systems and democrac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 168, ISBN 978-0-8018-8475-7.
  26. R. R. PalmerThe Age of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Political History of Europe and America, 1760–1800 (1959)
  27. Montesquieu, Spirit of Law, Bk. II, ch. 2–3.
  28. Everdell, William R. (2000) [1983]. The end of kings: a history of republics and republicans (第2版).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978-0-226-22482-4.
  29. http://www.npf.org.tw/1/6563。 Archive.is歸檔,歸檔日期2016-12-12
  30. Eltzbacher, Paul. Anarchism. Plainview, NY: Books for Libraries Press, 1960, p. 129.
  31. Proudhon, Pierre-Joseph. Demokratie und Republik, S. 10.
  32. Welle (www.dw.com), Deutsche。座评论:全过程民主是现代版"皇帝的新衣" | DW | 06.12.2021DW.COM (中國中文)。喺2021-12-07搵到

出面網頁

編輯

睇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