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係管治一個有組織社區嘅系統或者一班人,通常係一個

世界各國嘅政府制度
議會制 政府首腦由立法機關選舉或提名,並向立法機關負責
  儀式性君主嘅君主立憲制
  儀式性總統嘅議會共和制

總統制 政府首腦(總統)由人民直選,獨立於立法機關
  總統共和制

混合制
  半總統制:行政總統獨立於立法機關;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向立法機關負責
  議會獨立共和制:政府首腦(總統或執政團)由立法機關選舉,但唔向佢負責

  神權共和制:最高領袖擁有重要嘅行政同立法權力
  半君主立憲制:君主擁有重要嘅行政或立法權力
  絕對君主制:君主擁有無限權力
  一黨制:憲法規定權力同單一政黨掛鈎
  軍政府:軍事領導人組成嘅委員會控制政府;憲法規定被暫停
  臨時政府:現行政權冇憲法定義嘅基礎
  附屬領地同冇政府嘅地方

注意:呢張圖表示嘅係de jure(法律上)嘅政府制度,唔係de facto(事實上)嘅民主程度。

廣義嚟講,政府通常由立法行政司法組成。政府係執行組織政策嘅方法,亦係決定政策嘅機制。喺好多國家,政府都有一份憲法,講明佢哋嘅管治原則同理念。

雖然所有類型嘅組織都有管治,但「政府」呢個詞通常特別用嚟形容大約200個獨立國家政府政府機構

而家公認嘅主要政治制度類型包括民主極權主義政權,同埋介乎兩者之間嘅威權主義政權,仲有各種混合政權。現代分類系統仲將君主制列為獨立類型或者主要三種制度嘅混合體。歷史上常見嘅政府形式包括君主制、貴族制財閥制寡頭制、民主制、神權政治暴政。呢啲形式唔一定係互相排斥,混合政府都好常見。任何政府哲學嘅主要方面就係點樣獲得政治權力,主要有兩種形式:選舉繼承制

用法・定義・語源

編輯

廣辭苑就咁講:「喺英美系嘅國家,『政府』係指立法、司法同行政嘅總稱,但係喺德國系嘅國家同日本,就淨係指內閣同佢轄下嘅行政機構。」[1]

廣義嚟講,「政府」係指立法、司法同行政呢啲機關全部,即係成個國家嘅管治機構[2][3]。相反,狹義嚟講就淨係指負責行政嘅內閣同佢管轄嘅行政機關[2][3]。(喺採用德國系制度同內閣制嘅國家)最狹義嘅解釋就係同內閣一個意思[4][3]

即係話,喺美國、英國呢啲英美法系嘅國家,「政府」係用廣義嘅意思。但係喺德國、日本呢啲大陸法系嘅國家[註 1],就會用狹義嘅意思[5]

語源等等

英文嘅 government 最終係源自柏拉圖用「國家嘅船」呢個比喻證明嘅希臘文動詞 κυβερνάω [kubernáo](意思係「掌舵」)[6]。雖然都係 government 呢個字,但係喺英國通常淨係指行政府,而喺美國就因為佢哋嘅憲法將立法、行政同司法三權分立咗,所以聯邦政府唔單止包括行政部,仲有立法部同司法部,用法就有啲唔同[4]

粵文嘅「政府」呢個詞,據話係出自《宋史》嘅歐陽脩傳:「在其政府、與韓琦同心輔政。」(喺佢嘅政府度,同韓琦一條心輔助國政。)[5][7]

分類・種類

編輯

喺眾多分類方法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呢啲分類,又或者係單一政府/多數黨政府呢啲分類都算係相對容易嘅。但係如果要將焦點放喺共和制、立憲民主制⋯⋯等等呢啲政治體制嘅分類上面,就會遇到唔少困難。

下面我會解釋呢啲困難,然後喺#代表性政府形態同分類嗰節講解啲比較容易分類嘅方法。

聚焦政治體制分類嘅困難

編輯

喺政治學裏面,搞出一套政體(即係國家政治形態)嘅類型同分類,一直以嚟都係個長期目標。因為政治系統嘅類型根本就唔係咁容易搞清楚㗎。喺政治學入面,尤其係比較政治學國際關係論呢兩個範疇特別重要。

睇落好似好容易就可以將政府形態分類,因為每個政府都會向外宣稱佢哋有個「官方形態」㗎嘛。譬如話「美國係聯邦共和制國家,以前嘅蘇聯就係社會主義共和國」咁。但係政府自己講嘅嘢唔一定客觀,正如Kopstein同Lichbach所講,要定義政體真係好難搞㗎。好似有人話「選舉係民主嘅特徵」咁,但係以前蘇聯搞嘅選舉根本就唔係「自由公平」嘅,只係喺一黨制之下搞嘅咋。由呢個例子可以睇到,就算有選舉,都唔可以就咁話佢係「民主政府」㗎。

搞清楚政府形態咁難,其中一個原因係好多政治體系都係由社會經濟運動推動出嚟㗎。而呢啲運動又往往係由特定嘅政黨帶入政府入面。每個社會經濟運動都有佢嘅政治意識形態。如果推動呢啲運動嘅人上到台,又或者政黨同某種政府形態關係密切嘅話,呢啲運動都可能會成為政府形態嘅一部分。

仲有一個令人更加難理解嘅地方,就係同政治意識形態有關嘅統治形態,有時唔同人會有唔同睇法。就算有啲比較理性同專業嘅定義,都可能會被人話係「扭曲或者偏見」。呢個就係現代政治學嘅本質問題嚟㗎喇。好似喺美國,「保守主義」嘅意思同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用嘅意思就好唔同。就好似2011年Ribuffo所講:「而家美國人叫做『保守主義』嘅嘢,喺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叫做自由主義或者新自由主義㗎。」自從1950年代開始,美國保守主義就同共和黨綁埋一齊。但係喺

種族隔離時代,好多

南方民主黨人反而先至係保守派。呢啲人喺

保守聯盟度扮演咗好重要嘅角色,仲喺1937年到1963年間控制咗聯邦國會添。

世界上所有國家都至少有兩個(甚至更多)特質組成嘅統治機構去管治㗎。(例如美國唔係一個真正嘅資本主義社會,因為政府實際上都有提供社會服務俾市民)加上,對於政府類型嘅意見都係五花八門(例如有人話美國與其話係民主國家,不如話係金權國家,因為佢哋相信美國係被財富控制㗎)。任何政府都總會有啲灰色地帶㗎。就連最自由民主國家都會限制某啲政治活動,而最專制嘅獨裁國家都要組織廣泛嘅支持基礎㗎。所以話要將每個政府分類、整理同細分都係好困難㗎。

政府嘅辯證法形態

編輯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喺佢嘅對話錄入面提出咗「國制五分類」。呢五種分別係貴族制(賢能政治)、榮譽制(名譽政治)、寡頭制、民主制同僭主制(獨裁政治)。柏拉圖仲將每種國制配咗個人嚟代表,例如專制嘅人就代表僭主政治啦。呢五種國制由上到下係越嚟越差㗎。

喺《理想國》入面,柏拉圖同蘇格拉底傾咗好耐,講佢同Glaucon同Adeimantus一齊建立嘅城市。佢哋最後諗到四種國制,呢四種都係實際存在,而且會互相變質㗎。即係榮譽制、寡頭制、民主制同僭主制啦。

代表性嘅政府形態同分類

編輯
内文:政治體制
 
各國嘅政治體制。
共和制
  總統同議會分開嘅大權力(總統制
  總統同議會都有權力(半總統制
  總統要依靠議會嘅權力(議會內閣制
  得個儀式性總統,或者冇總統(好似議會內閣制咁)
  憲法規定嘅一黨制(好似社會主義共和國咁)

君主制
  立憲君主制,君主只係儀式性,冇實權
  立憲君主制,但係君主有少少權力
  絕對君主制,君主有大權力

其他
  軍事政權等憲法停咗嘅國家
  臨時政府等政治體制唔清楚嘅國家
  無政府地區

政府可以根據唔同標準嚟分類。

政治體制

編輯

政治體制基本上分做民主主義同非民主主義兩種。到咗20世紀,非民主主義入面出現咗極權主義。去到60年代,胡安·林茨提出咗一個概念,話有啲非民主主義政體自由度高啲,叫做威權主義。咁樣,非民主主義就分做極權主義同威權主義兩種。不過因為極少政府會畀人歸類做極權主義,所以非民主主義同威權主義基本上就係同一樣嘢。威權主義體制仲可以再細分做四種:君主掌實權同世襲嘅絕對君主制文人強人獨裁嘅個人支配體制、一個支配黨掌實權嘅一黨獨裁制,同埋軍方控制政權嘅軍事獨裁

仲有,有君主嘅政體叫做君主制,冇君主嘅叫做共和制。君主制再分做兩種:君主有絕對權力嘅絕對君主制,同埋君主嘅權力受憲法限制或者基本上冇政治實權嘅立憲君主制

除此之外,如果發生政變或者革命推翻咗舊政府,通常會成立臨時政府(暫時政府)嚟防止權力真空。呢啲暫時政府會搞選舉,然後交畀正式政府,恢復合法性。如果戰爭或者內戰搞到政府冇咗,之後又冇辦法建立新政府,就會變成無政府狀態。例如索馬里喺1991年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政權倒咗之後,就冇新政權,變成咗無政府狀態。雖然2005年喺肯尼亞成立咗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但佢冇辦法控制國內。直到2012年哈桑·謝赫·馬哈茂德政權上台,統一政府先至重新出現,無政府狀態持續咗超過20年。

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

編輯
 
世界嘅國界同地方政府第一層邊界
 
聯邦(綠色) 同單一國家 (藍色)。

處理成個國家事務嘅政府叫做中央政府,負責統籌國家內部一個地區事務嘅政府就叫做地方政府。喺日本,日本政府就係中央政府,地方公共團體就係地方政府。國家分做兩種:得一個中央政府嘅單一國家同埋由幾個邦組成嘅聯邦國家,呢兩種嘅政府權力同結構都唔同。單一國家入面,中央政府掌握主權,再將部分權力分畀各個地方政府。相反,聯邦國家就係聯邦成員嘅政府有權力,再將部分權力畀中央政府。因為咁,聯邦國家嘅形態令到好多權力都喺地方政府(州)度,中央政府(聯邦政府)嘅權力就相對細啲。每個國家嘅地方政府都分幾個層級,日本就分做都道府縣市町村兩層。

民主政府嘅幾種形態

編輯

民主主義國家入面,廣義嘅「政府」權力分做立法、司法、行政呢三權,各個權力之間互相制衡,防止權力集中同亂嚟。相反,威權主義體制嘅國家就完全冇三權分立,就算有都係得個形式,通常都係一個政治權力控制晒三權。

作為行政機關嘅「政府」,同立法機關議會)嘅權力比例,即係權力分立嘅程度,主要分做三種。如果內閣要議會信任先至可以存在,就叫做議會內閣制。喺呢種情況下,政府首腦即係首相由民主選出嚟嘅議會揀,議會都可以將首相趕走。如果立法機關同行政機關嘅權力完全分開,選民直接揀政府首腦即係總統,議會就除咗特殊情況之外冇辦法將總統趕走,呢種就叫做總統制。介乎議會內閣制同總統制之間嘅就叫做半總統制,呢種制度入面總統由選民直接揀,首相就由議會揀。半總統制有兩種:一種係總統可以趕走首相,另一種就係總統冇權趕走首相。呢三種入面,總統制嘅權力分立程度最高,議會內閣制就最低。

喺議會內閣制國家嘅行政機關入面,首相閣員等參與內閣嘅議員所屬政黨叫做執政黨。政權可以係單一政黨組成,都可以係幾個政黨聯合組成聯合政府。政權仲可以根據參與嘅執政黨同議員人數分做幾種形態。通常喺議會要佔優勢就要過半數,但係都有政黨未過半數就掌權嘅情況,呢種叫做少數黨政府英文版。相反,過半數嘅政黨或者政黨聯盟組成嘅政權就叫做多數黨政府英文版。少數黨政府如果遇到反對派組大聯盟,就好難通過法案,所以好不穩定。就算係多數黨政府,如果參與政權嘅政黨遠超過維持政權所需嘅議席數,咁執政黨之間可能會出現分歧,有啲政黨會退出聯盟,都會令到政權不穩定。相反,如果係單一政黨過半數,或者聯合政府冇請多餘嘅政黨加入,政權就會比較穩定。

政府嘅功能

編輯

政府唔單止訂立法律同規則,仲要喺佢嘅管轄範圍內執行呢啲法規,同埋為社會成員提供各種公共服務[8]

個人搞唔掂嘅公共問題通常會變成政策問題,要政府出手搞公共政策嚟解決[9]。因為咁,各個省廳就會因應唔同嘅政策範疇而設立,負責執行有關政策[10]。喺民主國家,當有問題被認出嚟,社會要求解決嘅聲音越嚟越大,政府入面嘅各個部門就會開始分析同設計法案[11]。喺日本,大部分法案都係由行政部門整嘅,但係都有啲係由議員提出嘅議員立法[12]。法案要經過立法機關即係國會審議,一旦通過就正式成為法律,可以執行[13]。負責嘅部門會發出政令、部門規則同各種通知,將政策傳達畀下級機構同前線[14]。政府執行政策嘅方法有好多種,有啲係直接提供公共服務,好似防衛警察醫院教育咁;有啲係透過法案嚟直接規管;有啲係畀補助金、政策性貸款或者減稅嚟鼓勵民間參與;有啲係提供資訊畀民間更容易行動;相反,有啲係透過徵稅或者罰款嚟限制或者禁止民間嘅行為。政府會將呢啲方法混合使用,以達到政策目標[15]

歷史

編輯

古代國家嘅政府通常係由國王同佢手下嘅世襲貴族同臣子組成,但係政府嘅功能只限於軍事、外交、審判、治水大路修建等少數幾個範疇。中世紀歐洲嘅封建制度下,國內分成好多諸侯領地,中央政府嘅命令都傳唔到好遠。到咗17世紀歐洲建立咗絕對王權,有咗常備軍同行政機構,政府功能先開始擴大。但係維持呢啲嘢要徵重稅,最後引發咗法國大革命。之後主流嘅自由主義就想將政府功能縮細返[16]

19世紀嗰陣,主流係自由主義國家論提倡嘅消極國家觀。佢哋認為政府嘅權力應該縮到最細,淨係負責國防同維持治安呢啲必要嘅嘢。呢種政府叫做小政府,又叫做平民政府[17]。同時,19世紀開始,各國政府入面出現咗近代官僚制度。呢個制度要求官員要通過考試先可以做,佢哋會喺一個金字塔形嘅組織入面,跟住明確嘅規則同文件指示去做嘢[18]。19世紀中期之後,好多民間搞唔掂嘅問題出現咗,好似衛生問題、貧富懸殊、勞工問題咁。政府要出手解決呢啲問題,所以政府功能開始擴大。到咗20世紀,發達國家選舉權擴大咗,國家開始要保障國民嘅生存權,提供各種社會保障,變成福利國家。因為咁,政府嘅規模同權力大幅擴大,要收好多稅同使好多錢嘅大政府成為主流。喺呢啲國家,官僚仲可以影響立法,即係所謂嘅行政國家化[19]。但係到咗1970年代,發達國家嘅經濟開始停滯,大政府變得難以維持。於是大家又想透過行政改革等方法將政府功能縮細,重新追求小政府[20]

政府喺經濟入面嘅功能

編輯

政府喺經濟入面嘅角色可以分成三種:調節資源分配(提供公共財公共服務)、收入再分配累進稅制社會保障),同埋穩定經濟[21]

公共財有兩個特點:唔會因為多咗人用就冇得用,同埋唔可以排斥人用。只要提供咗,所有人都可以受惠,亦都唔可以阻止人用,所以好難向使用者收費。因為咁,市場通常唔會提供呢啲嘢,要由政府嚟提供。但係有啲有公共財性質嘅嘢都可以由私人提供,邊啲公共財由政府提供就要睇情況[22]。不過,政府嘅經濟活動因為冇乜競爭,所以通常會比私人企業效率低、成本高。20世紀尾開始,全世界都有將公營企業私有化,縮細政府活動嘅趨勢[23]

政府嘅活動包括收入(財政收入)同支出(財政支出)兩方面,兩樣都會大大影響成個經濟嘅資源分配同收入分配[24]。政府嘅支出包括政府消費,即係教育、福利服務,同埋公共投資,即係起馬路、海港等公共設施[25]

政府嘅財源有三個:1)、2)國債、3)鑄幣稅[26]。政府收入最主要嘅就係稅收,政府會徵收各種稅款嚟搞錢做嘢[24]經濟學家岩田規久男話:「政府嘅工作除咗公共工程之外,大部分都係消費。稅同國債嘅分別就係而家交稅定係第日交稅,冇其他分別。」[27]

政府嘅規模同質素

編輯

喺所有國家嘅經濟入面,政府開支所佔嘅比例都係非常之大,而且由二十世紀後半開始一直持續上升。到咗二零一零年代,G7嘅國家嘅政府開支大概佔咗GDP嘅百分之三十五到五十[28]。講到政府職員佔全勞動人口嘅比例,喺2017年嘅時候,大多數國家都係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不過都有啲例外嘅,好似挪威咁就超過咗百分之三十,而日本就相反,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加埋都只係得百分之五咋[29]

講到日本嘅情況,由1960年代尾開始,國家公務員嘅數目就維持喺九十萬人左右冇變過。反而係都道府縣同市町村呢啲地方政府嘅職員數目就不斷增加。但係到咗1980年左右就開始冇再增加,2000年之後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嘅職員數都大幅減少咗[30]。特別係入咗2000年代之後,以前一直維持穩定嘅國家公務員數目,因為2004年國立大學法人化同2007年郵政民營化嘅關係,一下子減少咗大約四十一萬人。搞到本來已經好低嘅全勞動人口入面嘅公務員比例就更加低咗[31]

腳注

編輯
  1. 不過要留意,雖然大陸法嘅源頭德國都有意圖轉用英美法,戰後嘅日本憲法都係以英美法為目標。呢啲可以喺警察制度同司法制度見到。咁樣就係採用咗重視地方自治權嘅英美法。仲有,「地方政府」呢個叫法都係因為呢種重視地方自治嘅英美法背景而衍生出嚟嘅[4]

轆仕

編輯


疏仕

編輯
  1. 廣辭苑第7版「政府」條目
  2. 2.0 2.1 日本國語大辭典第二版編輯委員會 2001,頁 1246-1247.
  3. 3.0 3.1 3.2 小松進.
  4. 4.0 4.1 4.2 內田 1994,頁 567-568.
  5. 5.0 5.1 新村 2018,頁 1616.
  6.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 Dictionary of Arts, Sciences, Literature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ompany. 1911.
  7. 諸橋 1967,頁 488.
  8. 「はじめての行政学」p8-9 伊藤正次・出雲明子・手塚洋輔著 有斐閣 2016年10月10日初版第1刷発行
  9. 「入門 公共政策学」p5 秋吉貴雄 中公新書 2017年6月25日発行
  10. 「入門 公共政策学」p9 秋吉貴雄 中公新書 2017年6月25日発行
  11. 「入門 公共政策学」p67 秋吉貴雄 中公新書 2017年6月25日発行
  12. 「入門 公共政策学」p92 秋吉貴雄 中公新書 2017年6月25日発行
  13. 「入門 公共政策学」p130 秋吉貴雄 中公新書 2017年6月25日発行
  14. 「入門 公共政策学」p132-134 秋吉貴雄 中公新書 2017年6月25日発行
  15. 「入門 公共政策学」p76-82 秋吉貴雄 中公新書 2017年6月25日発行
  16. 「はじめての行政学」p23-24 伊藤正次・出雲明子・手塚洋輔著 有斐閣 2016年10月10日初版第1刷発行
  17. 「はじめての行政学」p24 伊藤正次・出雲明子・手塚洋輔著 有斐閣 2016年10月10日初版第1刷発行
  18. 「はじめての行政学」p27-29 伊藤正次・出雲明子・手塚洋輔著 有斐閣 2016年10月10日初版第1刷発行
  19. 「はじめての行政学」p29-30 伊藤正次・出雲明子・手塚洋輔著 有斐閣 2016年10月10日初版第1刷発行
  20. 「政治学・行政学の基礎知識 第3版」p228-231 堀江湛編 一藝社 2014年9月30日第3版第1刷
  21. 大和総研 『最新版 入門の入門 経済のしくみ-見る・読む・わかる』 日本実業出版社・第4版、2002年、134-135頁。
  22. 「はじめての経済学(下)」p27-30 伊藤元重 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 2004年4月15日1版1刷
  23. 「はじめての経済学(下)」p38-40 伊藤元重 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 2004年4月15日1版1刷
  24. 24.0 24.1 伊藤元重 『はじめての経済学〈下〉』 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日経文庫〉、2004年、33頁。
  25. 伊藤元重 『はじめての経済学〈下〉』 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日経文庫〉、2004年、33-34頁。
  26. オピニオン 政治経済 国の借金は減っている アベノミクスに増税は必要ない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7年9月29號,.教育×WASEDA ONLINE 2014年12月22日
  27. 岩田規久男 『経済学的思考のすすめ』 筑摩書房、2011年、178-179頁。
  28. 「行政學 新版」p340-344 曽我謙悟 有斐閣  2022年5月15日新版第1刷發行
  29. 「行政學 新版」p345-346 曽我謙悟 有斐閣  2022年5月15日新版第1刷發行
  30. 「行政學 新版」p360-362 曽我謙悟 有斐閣  2022年5月15日新版第1刷發行
  31. 「行政學 新版」p376 曽我謙悟 有斐閣  2022年5月15日新版第1刷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