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九齡

今本(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
文出維基大典

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高宗儀鳳三年生。七歲知屬文,十三以書干廣州刺史王方慶,方慶歎曰︰「是必致遠。」會張說嶺南,一見厚遇之。擢進士,始調校書郎,以道侔伊呂科策高第,為左拾遺。俄遷左補闕。改司勳員外郎。

時張說為宰相,親重之,與通譜系,常曰︰「後出詞人之冠也。」遷中書舍人內供奉,封曲江男,改太常少卿,出為冀州刺史。以母不肯去鄉里,表換洪州都督。徙桂州。始說知集賢院,嘗薦九齡可備顧問。

說卒,玄宗思其言,召為祕書少監、集賢院學士,知院事。會賜渤海詔,而書命無足為者,乃召九齡為之。遷工部侍郎,知制誥。數乞歸養,詔不許,以其弟九皋九章嶺南刺史,歲時聽給驛省家。遷中書侍郎,以母喪解,毀不勝哀,奪哀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明年,遷中書令李林甫無學術,見九齡文雅,為帝知,內忌之。會帝欲以涼州都督牛仙客為尚書,九齡執︰「不可。」帝不悅。翌日,林甫進曰︰「仙客,宰相材也。九齡文吏,拘古義,失大體。」九齡既戾帝旨,固內懼,恐遂為林甫所危,因帝賜白羽扇,乃獻賦自況。帝雖優答,然卒以尚書右丞相罷政事,而用仙客。嘗薦周子諒,坐貶荊州長史。九齡以直道黜,不戚戚嬰望,惟文史自娛,朝廷許其勝流。久之,封始興縣伯,請還展墓,開元二十八年病卒,年六十三,諡曰文獻。有集二十卷。

九齡體弱,有醞藉。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帶,而後乘馬。九齡獨常使人持之,因設笏囊。後帝每用人,必曰︰「風度能若九齡乎?」開元後,天下稱曰曲江公而不名云。

初,安祿山為范陽偏校入奏,氣驕蹇,九齡謂侍中裴光庭曰:「乱幽州者,必此胡也。」後安失機戰敗,節度張守珪奏斬之,執如京師。九齡判云:「穰苴出軍,必誅莊賈;孫武行令,亦斬宮嬪。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上特舍之。九齡復奏曰:「祿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請因罪戮之,冀絕後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誤害忠良。」終放歸藩。後玄宗奔蜀,思其先覺,為泣下,遣使就韶州致祭,厚幣恤其家。建中元年,德宗賢其風烈,復贈司徒。

[]
  • 《唐書·張九齡傳》
美辭妙篇,具錄於維基文庫︰張九齡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