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四部叢刊本)/卷第四
荀子 卷第四 唐 楊倞 注 景上海涵芬樓藏黎氏景宋刊本
|
荀子卷第四
登仕郎守大理評事揚 倞
儒效篇第八〈效功也〉
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
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屏蔽及繼屬續〉
〈也屬之欲反〉履天下之籍〈籍謂天下之圖籍也〉聽天下之斷偃
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稱貪焉〈偃然猶安然固有之謂如〉
〈固合有此位也〉殺管叔虚殷國而天下不稱戾焉〈虚讀〉
〈爲墟戾暴也墟殷國謂殺武庚遷殷頑民于洛邑朝歌爲墟也〉兼制天下立七十
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稱偏
焉〈左氏傳成鱄對魏獻子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與此數〉
〈略同言四十人蓋舉成數又曰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周室管蔡郕霍魯衛毛耼郜雍曹滕畢原鄷郇〉
〈文之昭也䢴晉應韓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𦙍也餘國名淺學難盡詳究〉教誨開導
成王使諭於道而能揜迹於文武〈開導謂開通導逹揜〉
〈襲也〉周公歸周〈周公所封畿内之國亦名周春秋周公黒肩蓋其後也言周公自歸其國也〉反
籍於成王而天下不輟事周然而周公北
面而朝之〈待其固安之後北面為臣明攝政非為已也〉天子也者不可
以少當也〈不可少頃當此位也〉不可以假攝為也〈周公所以少頃假攝天子〉
〈之位蓋權宜以安周室也〉能則天下歸之不能則天下去之
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
天下之離周也成王冠成人周公歸周反
籍焉明不滅主之義也周公無天下矣郷
有天下今無天下非擅也〈郷讀為向下同擅與禪同言非禪譲與成〉
〈王也〉成王郷無天下今有天下非奪也變勢
次序節然也〈節期也權變次序之期如此也〉故以枝代主而非
越也〈枝枝子周公武王之弟故曰枝主成王也〉以弟誅兄而非暴也
〈謂殺管叔管叔周公之兄也〉君臣易位而非不順也〈時不得不然故易位〉
〈非為不順〉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業明枝主之義
抑亦變化矣天下厭然猶一也〈厭然順從之貌一渉反〉
非聖人莫之能為夫是謂大儒之效
秦昭王問孫卿子曰儒無益於人之國〈漢宣〉
〈帝名詢劉向編録故以荀卿爲孫卿也〉孫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
禮義謹乎臣子而致貴其上者也〈謹乎臣子謂使不敢〉
〈為非致極也〉人主用之則勢在本朝而宜〈言儒者得權勢在本〉
〈朝則事皆合宜也〉不用則退編百姓而慤必為順下
矣〈必不為勃亂也〉雖窮困凍餧必不以邪道為貪無
置錐之地而明於持社稷之大義嗚呼而
莫之能應然而通乎財萬物養百姓之經
紀〈嗚呼嘆辭也財與裁同雖嘆其莫已知無應之者而亦不怠惰困弃常通於裁萬物養百姓之綱紀也〉勢
在人上則王公之材也〈在人之上謂為人君也〉在人下則
社禝之臣國君之寳也雖隱於窮閻漏屋
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窮閻窮僻之處閻里門也漏屋敝屋漏雨者也〉
仲尼将為魯司寇〈魯司寇也〉沈猶氏不敢朝飲
其羊公愼氏出其妻慎潰氏踰境而徙〈皆魯〉
〈人家語曰沈猶氏常朝飲其羊以詐市人公慎氏妻淫不制慎潰氏奢侈踰法魯之粥六畜者飾之以詣賈〉魯
之粥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之也〈豫賈定為〉
〈高價也粥牛馬者不敢高價言仲尼必先正其身以待物故得從化如此賈讀為價〉居於闕黨
闕黨之子弟罔不分有親者取多〈居謂孔子閒居闕黨〉
〈之子弟罔不分均有無於分均之中有父母者取其多也〉孝弟以化之也〈由孔子以孝弟〉
〈化之〉儒者在夲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
之為人下如是矣王曰然則其為人上何
如孫卿曰其為人上也廣大矣志意定乎
内禮節脩乎朝法則度量正乎官忠信愛
利形乎下〈官百官形見也〉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
天下不為也此君子義信乎人矣通於四
海則天下應之如讙〈以君義通於四海故應之如讙讙喧也言聲齊應之也〉
是何也則貴名白而天下治也〈貴名謂儒名可貴白明顯〉故
近者歌謳而樂之逺者竭蹶而趨之〈竭蹶顚倒也逺〉
〈者顚倒趨之如不及然〉四海之内若一家通逹之屬莫不
從服夫是之謂人師〈通逹之屬謂舟車所至人力所通之處也師長也言儒者之功〉
〈如此故可以為人師長也〉詩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
服此之謂也〈詩大雅文王有聲之篇引此以明天下皆歸之也〉夫其為人
下也如彼其為人上也如此何謂其無益
於人之國也昭王曰善
先王之道仁人隆也比中而行之〈先王之道謂儒學仁〉
〈人之所崇高也以其比類中道而行之不為詭異之説不高不下使賢不肖皆可及也〉曷謂中曰禮
義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
以道也〈重説先王之道非隂陽山川怪異之事是人所行之道也〉君子之所道
也君子之所謂賢者非能徧能人之所能
之謂也君子之所謂知者非能徧知人之
所知之謂也君子之所謂辨者非能徧辨
人之所辨之謂也君子之所謂察者非能徧
察人之所察之謂也有所正矣〈苟得其正不必徧能或曰正當〉
〈為止言止於禮義也〉相高下視墝𦘺序五種君子不如
農人〈相視也高下原隰也墝薄田也五種黍稷豆麥麻序謂不失次序各當土冝也〉通財貨相
美惡辨貴賤君子不如賈人〈視貨物之美惡辨其貴賤也賈與估〉
〈同〉設䂓矩陳繩墨便備用君子不如工人
〈便備用謂精巧便於備用〉不䘏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薦
撙以相恥怍君子不若惠施鄧析也〈薦藉也謂相蹈〉
〈藉撙抑皆謂相陵駕也怍慙也〉若夫謫徳而定次〈謫與商同古字商度其徳而定位次〉
〈本或亦多作譎譎與决同謂斷決其徳故下亦有決徳而定次也〉量能而授官使
賢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任使各當其才〉
萬物得其宜事變得其應慎墨不得進其
談惠施鄧析不敢竄其察〈竄隠匿也言二子之察無〉
〈所逃匿君子皆識也〉言必治當事必當務是然後君
子之所長也凡事行有益於治者立之
〈行下孟反〉無益於理者廢之夫是之謂中事几知
説有益於理者為之無益於理者舎之夫
是之謂中説行事失中謂之姦事知説失中
謂之姦道姦事姦道治世之所弃而亂世之
所從服也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充實也施讀曰移易謂使〉
〈實者虚虚者實〉堅白同異之分隔也〈以堅白同異之言相分别隔異同異已解〉
〈上也〉是聦耳之所不能聽也明目之所不能見
也辯士之所不能言也雖有聖人之知未
能僂指也〈僂疾也言雖聖人亦不可疾速指陳僂力主反公羊傳曰夫人不僂何休曰僂疾也齊人〉
〈言也〉不知無害為君子知之無損為小人工匠
不知無害為巧君子不知無害為治〈君子卿大夫也〉
王公好之則亂法百姓好之則亂事〈事謂作業〉而
狂惑戇陋之人乃始率其羣徒辨其談説
明其辟稱老身長子不知惡也〈戇愚也辟音譬稱尺證反身老〉
〈子長言終身不知惡之也〉夫是之謂上愚〈有偏僻之見非昧然無知然亦不免於愚故曰上愚〉
曾不如好相鷄狗之可以為名也〈有惠施鄧析之名尚不如〉
〈相鷄狗之名也〉詩曰為為蜮則不可得有靦面目
視人罔極作此好歌以極反側此之謂也
〈詩小雅何人斯之篇毛云蜮短狐也靦姡也鄭云使汝為蜮也則汝誠不可得見也姡然有面目女乃人也人相視無有〉
〈極時終必與女相見也引此以喻狂惑之人也〉
我欲賤而貴愚而知貧而富可乎曰其唯
學乎彼學者行之曰士也〈彼為儒學者能行則為士也士者脩立之〉
〈稱〉敦慕焉君子也〈敦厚慕之〉知之聖人也〈知之謂通於學也於〉
〈事皆通則與聖人無異也〉上為聖人下為士君子孰禁我
哉〈為學之後則誰能禁我使不為聖人士君子也〉郷也混然涂之人也
俄而並乎堯禹豈不賤而貴矣哉〈混然無所知之貎並〉
〈比也郷音向涂與途同〉郷也效門室之辨混然曾不能決
也〈效白辨别也向者明白門室之别異猶不能決言所知淺也〉俄而原仁義分是
非圖回天下於掌上而辨白黒豈不愚而
知矣哉〈原夲也謂知仁義之本圖謀也囘轉也言圖謀運轉天下之事如在掌上也〉郷也
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舉在此豈
不貧而富矣哉〈胥靡刑徒人也胥相靡繫也謂鏁相聮相繫漢書所謂鋃鐺者〉
〈也舉皆也顔師古曰聮繫使相隨而服役之猶今囚徒以鏁連枷也〉今有人於此㞕然
藏千溢之寳雖行貣而食人謂之富矣〈㞕然〉
〈雜碎衆多之貌行貣行乞也貣士得反〉彼寳也者衣之不可衣也
〈下衣於既反言已為衣則不可衣箸〉食之不可食也賣之不可僂
售也〈僂疾〉然而人謂之富何也豈不大富之
器誠在此也〈喻學者雖未得衣食亦猶藏千金之寳也〉是杅杅亦當
人已豈不貧而富矣哉〈杅杅即于于也自足之貌莊子曰聽居居視于于也〉
故君子無爵而貴無禄而富不言而信不
怒而威窮處而榮獨居而樂豈不至尊至
富至重至嚴之情舉積此哉〈舉皆也此此儒學也其情皆在〉
〈此故人尊貴敬之〉故曰貴名不可以比周爭也不可
以夸誕有也不可以勢重脅也必將誠此
然後就也〈貴名人所貴儒學之名此身也〉爭之則失讓之則至
遵道則積夸誕則虚〈遵道則自委積夸誕則尤益空虚也〉故君
子務脩其内而讓之於外務積徳於身而
處之以遵道如是則貴名起如日月天下
應之如雷霆〈衆應之聲如雷〉故曰君子隠而顯微
而明辭讓而勝詩曰鶴鳴于九臯聲聞于
天此之謂也〈詩小雅鶴鳴之篇毛云臯澤也言身隠而名箸也鄭云臯澤中水溢岀所爲坎〉
〈自外數至九喻深逺也〉鄙夫反是比周而譽俞少鄙爭
而名俞辱煩勞以求安利其身而俞危〈俞讀〉
〈為愈〉詩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
于已斯亡此之謂也〈詩小雅角弓之篇引此以明不責已而怨人〉
故不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猶力之少而任
重也粹折無適也〈舍除也粹讀為碎除碎折之外無所之適言必碎折〉
身不肖而誣賢是猶傴身而好升高也指
其頂者愈衆〈傴傴僂也傴身之人而強昇高則頭頂尤低屈故指而笑者愈衆〉故
明主譎徳而序位所以為不亂也忠臣誠
能然後敢受職所以為不窮也分不亂於
上能不窮於下治辨之極也〈不亂謂皆當其序不窮謂通於其職〉
〈列也言儒為治辨之極也〉詩曰平平左右亦是率從是言
上下之交不相亂也〈詩小雅采菽之篇毛云平平辯治也交謂上下相交〉
〈接也〉以從俗為善以貨財為寳以養生為已
至道是民徳也〈養生為已至道謂莊生之徒民徳言不知禮義也〉行法至
堅不以私欲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
行法至堅好脩正其所聞以橋飾其情性
〈行法謂行有法度行下孟反橋與矯同〉其言多當矣而未諭也其
行多當矣而未安也其知慮多當矣而未周
密也〈未喻謂未盡曉其義未安謂未得如天性安行之也周密謂盡善也〉上則能大
其所隆下則能開道不已若者如是則可
謂篤厚君子矣脩百王之法若辨白黒應
當世之變若數一二〈如數一二之易〉行禮要節而安
之若生四枝〈要邀也節節文也言安於禮節若身之生四枝不以造作為也要一遙反及下〉
〈要時同〉要時立功之巧若詔四時〈邀時立功之巧謂不失機權若〉
〈天告四時使成萬物也〉平正和民之善億萬之衆而博若
一人如是則可謂聖人矣〈雖博雜衆多如理一人之少也〉井
井兮其有理也〈井井兮良易之貌理有條理也〉嚴嚴兮其能敬
已也〈嚴嚴兮有威重之貌能敬已不可以干非禮也嚴或為儼〉分分兮其有終
始也〈事各當其分即無雜亂故能有終始分扶問反〉猒猒兮其能長久
也〈猒足也亂生於不足故知足然後能長久也〉樂樂兮其執道不殆也
〈殆危也〉炤炤兮其用知之明也〈炤炤明見之貌炤與照同〉脩脩兮
其用統類之行也〈脩脩整齊之貌統類綱紀也言事不乖悖也〉綏綏兮
其有文章也〈綏綏安泰之貌綏或為葳蕤之貌〉熈熈兮其樂人
之臧也〈熈熈和樂之貌〉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隱隱憂戚〉
〈貌恐人之行事不當理此以上皆論大儒之徳也〉如是則可謂聖人矣此其
道出乎一曷謂一曰執神而固〈執持精神堅固〉曷謂
神曰盡善挾洽之謂神萬物莫足以傾之
之謂固〈挾讀為浹浹周洽也〉神固之謂聖人聖人也者
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
是矣〈管樞要也是是儒學〉故詩書禮樂之歸是矣詩言
是其志也〈是儒之志〉書言是其事也禮言是其
行也樂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微謂〉
〈儒之微㫖一字為襃貶微其文隠其義之類是也〉故風之所以為不逐者
取是以節之也〈風國風逐流蕩也國風所以不隨荒暴之君而流蕩者取聖人之儒道以〉
〈節之也詩序曰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人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小雅之所
以為小者取是而文之也〈雅正也文飾也〉大雅之所以
為大者取是而光之也〈雅正也文飾也〉頌之所以為
至者取是而通之也〈至謂盛徳之極〉天下之道畢是
矣郷是者臧倍是者亡郷是如不臧倍是
如不亡者自古及今未甞有也〈是皆謂儒也郷讀曰向〉
客有道曰孔子曰周公其盛乎〈言其徳盛〉身貴
而愈恭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戒備也言勝敵〉
〈而益戒備荀卿之時有客説孔子之言如此〉應之曰是殆非周公之
行非孔子之言也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
成王而及武王履天子之籍負扆而坐〈户牖〉
〈之間謂之扆〉諸侯趨走堂下當是時也夫又誰為
恭矣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
十三人焉周之子孫苟不狂惑者莫不為
天下之顯諸侯孰謂周公儉哉武王之誅
紂也行之日以兵忌〈武王發兵以兵家所忌之日〉東面而迎
太歲〈迎謂逆太歲尸子曰武王伐紂魚辛諫曰歲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從〉至汜而汎至
懷而壞〈汜水名懐地名書曰覃懐底績孔安國曰覃懐近河地名謂至汜而適遇水汎漲而至懐又河水汎〉
〈溢也吕氏春秋曰武王伐紂天雨日夜不休汜音〉至共頭而山隧〈共河内縣名共頭蓋共縣之山〉
〈名隧謂山石崩摧也隧讀為墜共音恭〉霍叔懼曰出三日而五災至無
乃不可乎〈霍叔武王弟也出行也周居豐鎬軍出三日未當至共蓋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境土已〉
〈近於洛矣或曰至汜之後三日也〉周公曰刳比干而囚箕子飛廉惡
來知政夫又惡有不可焉〈比干紂賢臣箕子紂諸父箕國名子爵也飛廉〉
〈惡來皆紂之嬖臣飛廉善走惡來有力也〉遂選馬而進〈選𥳑擇也〉朝食於戚
暮宿乎百泉〈杜元凱云戚衛邑在頓丘衛縣西百泉蓋近朝歌地名左氏傳曰晉人敗范氏于百〉
〈泉〉厭且於牧之野〈厭掩也夜掩於且謂未明已前也厭於申反〉鼓之而
紂卒易郷〈倒戈而攻後也郷讀曰向〉遂乗殷人而誅紂〈乗乗其倒〉
〈戈之勢〉蓋殺者非周人因殷人也〈非周人殺之因殷倒戈之勢自殺之〉故
無首虜之獲無蹈難之賞〈周人無立功受賞者〉反而定
三革偃五兵〈定息偃仆也皆不用之義三革犀也兕也牛也考功記曰凾人為甲犀甲七屬兕甲〉
〈六屬合甲五屬穀梁傳曰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范寗云五兵矛㦸龯楯弓矢國語説齊定三革偃五刃韋昭云三〉
〈革甲胄盾也五刃刀劒矛㦸矢也〉合天下立聲樂〈合天下謂合㑹天下諸侯歸一統也〉於
是武象起而韶護廢矣〈武象周武王克殷之後樂名武亦周頌篇名詩序曰〉
〈武奏大武也禮記曰下管象朱干玉戚以冕而舞大武韶護殷樂名左氏傳曰吳季札見舞韶護者蓋殷時兼用舜樂武〉
〈王廢之也〉四海之内莫不變心易慮以化順之故
外闔不閇〈闔門扇也〉跨天下而無蘄〈跨越也蘄求也越天下而無求言自〉
〈足也亦人皆與之不待求也〉當是時也夫又誰為戒矣哉〈太平〉
〈如此復誰備戒〉
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無輿馬則無所
見其能〈造父周穆王之御者〉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無
弧矢則無所見其巧〈羿有窮之君逐夏太康而遂篡位者〉大儒
者善調一天下者也無百里之地則無所
見其功輿固馬選矣而不能以至逺一日
而千里則非造父也弓調矢直矣而不能
以射逺中微則非羿也〈善射者既能及逺又中微細之物也〉用百
里之地而不能以調一天下制強暴則非
大儒也彼大儒者雖隠於窮閻漏屋無置
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之爭名在一大夫
之位則一君不能獨畜一國不能獨容成
名況乎諸侯莫不願得以為臣〈已解非十二子篇〉用
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國莫能與之爭勝笞
捶暴國齊一天下而莫能傾也是大儒之
徴也〈傾危也徵驗也〉其言有類其行有禮〈類善也謂比類於善不為〉
〈狂妄之言〉其舉事無悔其持險應變曲當〈險危也其〉
〈持危應變皆曲得其宜當丁浪反〉與時遷徙與世偃仰〈隨時設教〉千
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其道一謂皆歸於治〉
〈也故禹湯文武事跡不同其於為治一也稽考也考成也〉其窮也俗儒笑之其
通也英傑化之嵬𤨏逃之〈倍千人曰英倍萬人曰傑言英傑之士則〉
〈慕而化之狂怪之人則畏而逃去之也〉邪説畏之衆人愧之〈衆人初皆非其所為〉
〈成功之後故自媿也媿或爲貴〉通則一天下窮則獨立貴名〈儒名〉
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汙非
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故有俗人
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辨儒者之異也〉
有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
也逢衣淺帶解果其冠〈逢大也淺帶博帶也韓詩外傳作逢衣博〉
〈帶言帶博則約束衣服者淺故曰淺帶解果未詳或曰解果陿隘也左思魏都賦曰風俗以韰倮為嫿韰音下〉
〈介反倮音果嫿音獲靜好也或曰説苑涥于髠謂齊王曰臣笑鄰國之祠田以一壺酒三鮒魚祝曰蟹螺者宜〉
〈禾汙邪者百車蟹螺蓋髙地也今冠蓋亦比之謂強爲儒服而無其實也〉略法先王而足
亂世術〈略粗也粗法先王之遺言不知大體故足以亂世法韓詩外傳作略法先王而不足於亂世〉
繆學雜舉不知法後王而一制度不知隆
禮義而殺詩書〈後王後世之王夫隨當時之政而立制度是一也若妄引上古不合於時〉
〈制度亂矣故仲尼脩春秋盡用周法韓詩外傳作不知法先王也〉其衣冠行偽己
同於世俗矣然而不知惡者〈衣冠即上所云逢衣淺帶之比行偽〉
〈謂行僞而堅行下孟反〉其言議談説已無所以異於墨
子矣然而明不能分别呼先王以欺愚者
而求衣食焉〈呼謂稱舉〉得委積足以揜其口則
揚揚如也〈揚揚得意之貌〉隨其長子事其便辟舉其
上客�然若終身之虜而不敢有他志是
俗儒者也〈長子謂君之世子也便辟謂左右小臣親信者也便婢延反辟讀曰嬖舉其上客謂襃美〉
〈其上客冀得其助也�字書無所見蓋環繞囚拘之貌莊子曰睆然在纆之中〉法後王一制
度隆禮義而殺詩書其言行巳有大法矣
然而明不能齊〈雖有大體其所見之明猶未能齊言行使無纎介之差〉法敎之所
不及聞見之所未至則知不能類也〈有所未知則不〉
〈能取比類而通之也禮記雖先王夫之有可以義起是能類者矣〉知之曰知之不知曰
不知内不自以誣外外不自以欺内〈不自欺人〉以
是尊賢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有雅〉
〈徳之儒也〉法先王統禮義一制度以淺持博以
古持今以一持萬〈以淺持博謂見其淺則可以執持博也先王當為後王以古持今當〉
〈為以今持古皆傳冩誤也〉苟仁義之類也雖在鳥獸之中
若别白黒〈善類在鳥獸之中猶别況在人矣〉倚物怪變所未甞
聞也所未甞見也卒然起一方則舉統類
而應之無所儗㤰〈倚竒也韓詩外傳作竒物怪變卒千忽反儗讀為疑㤰與怍同〉
〈竒物怪變卒然而起人所難處者大儒知其統類故舉以應之無所疑滯慙怍也〉張法而度之
則晻然若合符節是大儒者也〈既無所疑怍故開張其法〉
〈以測度之則晻然如合符節言不差錯也度大各反晻與暗同符節相合之物也周禮門關用符節蓋以全竹為之割之〉
〈為兩各執其一合之爲驗也〉故人主用俗人則萬乗之國亡
〈不義而好利故土也〉用俗儒則萬乗之國存〈僅存〉用雅儒
則千乗之國安用大儒則百里之地久〈小國多患〉
〈難用大儒然後可以長久也〉而後三年天下為一諸侯為臣
〈長久之業既成又三年脩徳化則可以一天下臣諸侯蓋殷湯周文皆化行之後三年而王也〉用萬乗之
國則舉錯而定一朝而伯〈錯讀為措伯讀為霸言一朝而霸也〉不
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
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行
之明也〈行之則通明於事也〉明之爲聖人〈通明於事則為聖人〉聖人也
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釐無他
道焉已乎行之矣〈當丁浪反已止也言聖人無他在止於行其所學者也〉故聞
之而不見雖博必謬〈雖博聞必有謬誤也〉見之而不知
雖識必妄〈見而不知雖能記識必昧於指意謂若制氏然也〉知之而不行
雖敦必困〈苟不能行雖所知多厚必至困躓也〉不聞不見則雖當
非仁也〈雖偶有所當非仁人君子之通明者也〉其道百舉而百陷也
〈言偶中之道百舉而百陷無一可免也〉故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
盜勇則必為賊云能則必為亂〈云能自言其能〉察
則必為怪〈惠施鄧析之比〉辨則必為誕人有師有法
而知則速通勇則速威云能則速成察則
速盡辨則速論〈察則速盡謂有聰察之性則能速盡物理速論謂能速論是非也〉
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寳也無師法者人之
大殃也人無師法則隆情矣有師法則隆
性矣〈隆厚也厚於情謂恣其情之所欲厚於性謂本於善也〉而師法者所得
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獨立而治〈情謂喜怒愛惡〉
〈外物所感者也言師法之於人得於外情非天性所受故性不足獨立而治必在因外情而化之或曰情當為積所〉
〈得乎積習非受於天性既非天性則不可獨立而治必在化之也〉性也者吾所不能
為也然而可化也〈言天性非吾自能爲也必在化而為之一也〉情也者
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為乎〈言情非吾天性所有然可以外物誘而為〉
〈之或曰情亦當為積積習與天然有殊故曰非吾所有雖非所有然而可為之也〉注錯習俗所
以化性也〈注錯猶措置也錯千故反〉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積也
〈并讀為併一謂師法二謂異端〉習俗移志安久移質〈習以為俗則移〉
〈其志安之既久則移本質〉并一而不二則通於神明參於
天地矣故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旦暮
積謂之嵗至高謂之天至下謂之地宇中
六指謂之極〈六指上下四方也盡六指之逺則為六極言積近以成逺〉涂之人百姓
積善而全盡謂之聖人彼求之而後得為
之而後成積之而後髙盡之而後聖故聖
人也者人之所積也〈言其徳行委積〉人積耨耕而為
農夫積斵削而為工匠積反貨而為商賈
〈反讀為販〉積禮義而為君子工匠之子莫不繼
事而都國之民安習其服〈安習其土風之衣服〉居楚而
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夏中夏〉是非天性也
積靡使然也〈靡順也順其積習故能然〉故人知謹注錯愼
習俗大積靡則為君子矣〈大積靡謂以順積習為也〉縱情
性而不足問學則為小人矣為君子則常
安榮矣為小人則常危辱矣凡人莫不欲
安榮而惡危辱故唯君子為能得其所好
小人則日徼其所惡〈徼與邀同招也一堯反〉詩曰維此
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民之
貪亂寧為荼毒此之謂也〈詩大雅桑柔之篇迪進也言厲王有此善〉
〈人不求而進用之忍害為惡之人反顧念而重復之故天下之民貪亂安然為荼毒之行由王使之然也〉
人論〈論人之善惡論盧困反〉志不免於曲私而冀人之以
已為公也行不免於汙漫而冀人之以已
為脩也〈汙穢也漫欺誑也漫莫叛反〉甚愚陋溝瞀而冀人之
以已為知也是衆人也〈溝音寇愚也溝瞀無知也衆人謂衆庶人也〉
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脩〈忍謂〉
〈矯其性行下孟反〉知而好問然後能才〈其智慮不及常好問然後能有〉
〈才藝〉公脩而才可謂小儒矣〈皆矯其不及故為小儒也〉志安公
行安脩知通統類如是則可謂大儒矣大
儒者天子三公也〈其才堪王者之佐也〉小儒者諸侯大夫
士也衆人者工農商賈也禮者人主之所
以為羣臣寸尺尋丈檢式也人倫盡矣〈檢束〉
〈也式法也度也尺寸尋丈所以知長短也檢束所以制放佚大儒可為天子三公小儒可為諸侯大夫禮可以緫統羣臣人主〉
〈之柄也倫當為論或曰倫等也言人道荖盡於禮也〉
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累土為壇宇屋〉
〈邊也防隄防表標也言有壇宇謂有所尊高也行有防表謂有標准也一隆謂厚於一不以異端亂之也〉言道
徳之求不下於安存〈此道徳或當為政治以下有道徳之求故誤重寫耳故下〉
〈云諸侯問政不及安存則不告也謂人以政治來求則以安存國家已上之事語之也〉言志意之求
不下於士〈以脩其志意來求則語為士已上之事〉言道徳之求不二
後王〈道徳教化也人以教化來求則言當時之切所宜施行之事不二後王師告而不以逮古也舎後王〉
〈而言逺古是二也〉道過三代謂之蕩〈道過三代已前事已久逺則為浩蕩〉
〈難信也〉法二後王謂之不雅〈雅正也其治法不論當時之事而廣説逺古則〉
〈為不正也〉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是矣〈臣當為巨雖高〉
〈下小大不出此壇宇防表也〉是君子之所以騁志意於壇
宇宫庭也〈宫謂之室庭門屏之内也君子雖騁志意論説不出此壇宇宫庭之内也是時百家異説〉
〈多妄引前古以亂當世故荀卿屢有此言也〉故諸侯問政不及安存則
不告也匹夫問學不及為士則不教也百
家之説不及先王則不聽也〈百家雜説不及先王之道妄起異端〉
〈則君子不聽之也〉夫是之謂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
表也
荀子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