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戰機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12月27日) |
鈦戰機(TIE fighter) | |
---|---|
《星際大戰》船艦 | |
製造商 | 賽納爾艦隊系統(Sienar Fleet Systems) |
型號 | 雙離子引擎生產線星際戰鬥機(Twin Ion Engine Line Starfighter) |
類別 | 輕型戰鬥機 |
長度 | 6.3公尺 |
外殼 | 鈦合金 |
武器裝備 | 2部SFS L-s1型雷射加農炮 |
護盾 | 無護盾(升級可選) |
時速 | 大氣層內1200公里/時,宇宙空間內最大加速度4100倍重力加速度 |
超空間引擎 | 無超空間引擎,只有SFS P-s4雙離子引擎 |
船員 | 駕駛員1名 (駕駛員) |
所屬立場 | 銀河帝國 第一軍團 |
載貨量 | 65公斤 |
可載乘客數 | 0-1人 |
首次出現 | 星際大戰IV:新希望 |
鈦戰機(英文:TIE fighter)是星際大戰系列中出現的一類攻擊型星際戰鬥機。它的準確全稱應該是「TIE/ln fighter」,表示的是其所屬的TIE系列生產線中這一特別的戰鬥機型[1]。這一系列飛船使用的都是雙離子引擎(Twin Ion Engine),這正是它們名稱中「TIE」的由來。也有些中譯本將「Tie」中文譯名理解為「領結」之意並參考了這種戰鬥機的外形,將它譯作「領結式戰鬥機」,這種譯法較為少見[2];而「鈦戰機」的譯名符合音譯,同時也由於這種戰鬥機的外殼是鈦合金。一般來說,鈦戰機是一種輕便快速但較為脆弱的機型,是銀河帝國的戰鬥機飛行員最常用的機種。在電影中鈦戰機只在經典三部曲《星際大戰IV:新希望》、《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和《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中有頻繁登場,而在星戰其他的衍生作品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星戰元素之一。它的造型特徵是球體的駕駛艙和六邊形的機翼,由於外形獨特而令人印象深刻[3]。
在星戰的世界觀中出現了多個鈦戰機的變種,這些鈦系列飛船包括先進型鈦戰機(TIE/Ad Advanced)、鈦轟炸機(TIE/bm Bomber)、鈦攔截機(TIE/in Interceptor)、黑武士的私人鈦戰機(鈦先進型X1原型機)、較為少見的鈦防禦者(TIE/d defander)等[1]。鈦戰機在現實世界中也有多項玩具及遊戲產業面世。
起源和設計
[編輯]鈦戰機的最初設計概念來自於工業光魔公司的科林·坎特韋爾,他為鈦戰機設計了球體的駕駛艙和六邊形的機翼。和X翼戰機一樣,鈦戰機的最初設計顏色也是藍色,同樣是由於當時製作技術的原因無法和背景的藍屏區分而改成了更顯眼的灰色;而在《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和《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中技術已經進步,可以發現鈦戰機的顏色中添加了較淡的藍色。聲效設計師本·伯特為鈦戰機設計了特別的聲響效果,它的機槍聲實際是大象的叫聲和汽車在雨天的高速路上駕駛的混音,而飛行時的轟鳴聲則類似德國容克Ju 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3]。
在《星際大戰IV:新希望》中鈦戰機與X翼戰機在死星上空激鬥的場面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鬥機纏鬥場面的再現。在製作過程中剪輯人員正是採用了二戰的空戰場面片段作為影片的拍攝腳本,而工業光魔公司則為這個場景製作了後期特效。
特點
[編輯]早期的鈦戰機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雷射炮的能源是直接取自引擎,因此在激烈纏鬥時總會導致雷射炮的威力和射程嚴重下降。 新型的標準鈦戰機加裝了獨立的武器能源產生器,而且可以在必要時將能源轉到引擎增加速度。 鈦戰機依然存在的缺點包括視野因為太陽能翼而受限、防禦力不足、空氣力學不佳等。此型鈦戰機在帝國軍中成為標準配備,服役數量最少時也有460億架以上,一艘滅星者通常可攜帶6個中隊的鈦戰機(72架)
描述
[編輯]在星際大戰的世界觀中,鈦戰機的製造商是賽納爾艦隊系統。鈦戰機的太陽能電池板能夠驅動雙離子引擎從而使機體獲得很高的速度,並且鈦戰機還具有很高的加速度和操控性。這些優越性的代價是,為了簡化設計機體組件放棄了超空間引擎、救生系統和護盾,這使得鈦戰機無法進行遠距離的航行,護盾的缺乏也使得它們相當脆弱,沒有彈射座椅的設計對帝國飛行員的生命安全更是嚴重的隱患。它們在攻擊時往往也要依賴數量上能取得優勢,幸而低廉的造價正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在帝國與叛軍聯盟的交戰中,叛軍飛行員精湛的駕駛技術和成熟的戰鬥經驗以及總體性能更為優越的X翼戰機使得帝國鈦戰機吃盡苦頭。隨著帝國內戰逐漸進入高潮,很多帝國鈦戰機兵工廠都開始製造更複雜更先進的鈦系列戰機,如先進型鈦戰機、鈦攔截機等[3]。
銀河帝國常見鈦戰機
[編輯]- 鈦先進型X1原型機(TIE Advanced x1 Prototype)
- 鈦先進型X1原型機是西納艦隊系統鈦戰機中的佼佼者,作為鈦先進型v1星際戰機的進一步發展,後來成為先進戰鬥機鈦復仇者和鈦截擊機的前身。配備更加精巧的瞄準追蹤系統,能使它更易擊潰敵方戰機護盾。此機型的典型駕駛員有黑武士。
- 鈦轟炸機(TIE/sa bomber)
- 以鈦戰機為原型,帝國工程師設計了一種通過轟炸投放炸彈的鈦轟炸機。為了滿足其增強的動力需求,轟炸機裝有加長的收集板,比標準星際戰機的表面積更大,且太陽能收集板之間有兩個圓柱形機艙。飛行員坐在右機艙,而左機艙是轟炸機的炸彈艙。這些炸彈通過機腹的投彈口被投向它們的目標。
- 鈦/br登陸太空梭(TIE/br boarding shuttle)
- 是鈦轟炸機的無武裝版本。主要用於運送大量風暴兵登入敵艦。
- 鈦截擊機(TIE/IN Interceptor)
- 鈦截擊機是隸屬於銀河帝國的高速截擊機,很晚才加入鈦戰機家族。一對有缺猶如匕首狀的機翼是它的標誌,給予它異常流線型的側面,暗示這種戰鬥機擁有令人目眩的高速。跟一般鈦戰機不同,截擊機有四門強大的雷射炮被安裝在匕首狀機翼頂端。
- 鈦防禦者原型(TIE/d Defender)
- 銀河帝國最新開發的星際戰鬥機,能向地面發射大量飛彈,對地方防禦設施造成大量傷害。與以前所生產的各式鈦戰機不同的是此種戰機配備超空間引擎、重裝炮彈及防護罩。在《星際大戰:反抗軍起義》第3季中顯示此種鈦戰機已在洛塔星上開始進行開發生產。第四季時已開始小規模量產。在第4季第11集時,因洛塔星的燃料精煉廠爆炸使建造工廠嚴重損壞令生產線停擺關閉。但其相關技術之後移轉到第一軍團鈦戰機和精銳特種鈦戰機身上
- 鈦防禦者精英型(TIE Defender Elite)
- 由鈦防禦者原型為基礎所改良升級版本。在達斯.維達測試鈦防禦者原型後建議索隆改良。比原型擁有更簡易的駕駛控制、更快速引擎和更強大火力。在《星際大戰:反抗軍起義》第四季第11集時,因洛塔星的燃料精煉廠爆炸使建造工廠嚴重損壞令生產線停擺關閉。但其相關技術之後移轉到第一軍團鈦戰機和精銳特種鈦戰機身上
- 鈦打擊者(TIE Striker)
- 於《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中登場,設計用於在大氣層內巡邏,同時也能在太空作戰。
- 鈦收割者戰機(TIE Reaper)
- 鈦收割者是鈦戰機中體型最大的,形狀類似於放大版的鈦打擊者,擁有兩門雷射炮,除此之外,它還能運送死亡風暴兵。它在星際大戰的遊戲中運載了一個執行官(inquisitor)
- 鈦/rb重型星際戰鬥機(TIE/rb heavy starfighter)
- 於《星際大戰外傳:韓索羅》中登場,與其他鈦戰機不同的是它有機器人來輔助。
礦業行會常見鈦戰機
[編輯]- 鈦礦業行會專用機
- 礦業行會專用鈦戰鬥機,在一般鈦戰機的基礎上改進,擁有醒目的黃色塗裝和缺角的六邊形機翼。這款戰機出現在《星際大戰:反抗軍起義》中登場。
第一軍團常見鈦戰機
[編輯]- 第一軍團鈦戰機(TIE/fo space superiority fighter)
- 到了第一軍團所在的時代,鈦戰機依然在被使用。 第一軍團的標準化戰鬥機即是TIE/fo太空優勢戰鬥機。 第一軍團對鈦戰機系列進行了升級,使之可以滿足現代戰鬥的標準。
- 精銳特種鈦戰機(TIE/sf space superiority fighter)
- 在第一軍團的鈦戰機中,TIE/sf太空優勢戰鬥機是一種雙座戰鬥攻擊機,由第一軍團的精銳特種部隊(Special Forces)飛行員使用。 TIE/SF的武器遠比標準鈦戰機強大,雷射炮、重型炮和彈頭發射器(warhead launcher)被結合在一起。特種部隊TIE戰鬥機擁有超空間引擎、偏導護盾和高電量電池。高電量電池能為機載系統提供額外動力。這種多功能攻擊機被用於從偵察到戰鬥的所有行動。能搭載一名機師和一名炮手。機身下方雷射炮可向後方發射。
- 鈦滅音者「沉默者」戰鬥機
- 由西納-傑穆斯艦隊系統公司生產的TIE/VN「沉默者」戰鬥機,在《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中作為凱羅·忍座機出場。該型戰鬥機外形與銀河帝國時期的鈦截擊機和鈦高級x1星際戰鬥機類似,它裝備了雷射炮和飛彈發射器。
西斯艦隊所用的鈦戰機
[編輯]- 鈦匕首太空優勢戰機(TIE/dg starfighter)
- 由銀河帝國在推翻前所秘密生產的鈦戰機,與以前的鈦戰機不同,這款戰機擁有等邊三角形的機翼,非常靈活,活力也很大,是一款不容小看的鈦戰機。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星 戰 外 傳 鈦 戰 機 家 族. 2004-02-04 [2009-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31) (中文(臺灣)).
- ^ 參見中國大陸的中譯本《星際大戰》
- ^ 3.0 3.1 3.2 Databank:TIE fighter. starwars.com. [2009-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1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