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瓦文化
地理范围 | 欧洲 |
---|---|
时期 | 中石器时代 |
时间 | 约前5300年-约前1750年 |
典型代表 | 纳尔瓦河 |
先前文化 | 昆达文化 |
继承文化 | 栉目文土器文化、绳纹器文化 |
纳尔瓦文化(立陶宛语:Narvos kultūra)或东波罗的海文化是在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加里宁格勒(前为东普鲁士)以及波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邻近地区发现的欧洲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以爱沙尼亚的纳尔瓦河命名。作为中石器时代昆达文化的继承者,纳尔瓦文化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的开始。纳尔瓦文化的时间跨度有争议,其中津克维丘斯将之定义为约前5300年至约前1750年[1](间接引用)。该文化发展出狩猎采集技术。
技术与文物
[编辑]纳尔瓦人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燧石,因此他们被迫进行贸易,并保护他们的燧石资源[2]。纳尔瓦文化中的燧石箭头很少,而且燧石经常被重用。纳尔瓦文化依赖于在地的物资(骨头、角、片岩)。研究人员在瓦尔代高地发现了粉红色的燧石碎片,并在尼曼文化的分布地域内发现了大量典型的纳尔瓦陶器,然而在纳尔瓦文化的分布地域内没有发现来自尼曼文化的物品,这也成为纳尔瓦人进行贸易的证据[2]。大量使用骨头和角是纳尔瓦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从前身昆达文化延续下来的骨器是纳尔瓦文化在新石器时代得以延续的证据。纳尔瓦人在被埋葬时几乎没有陪葬品[2]。纳尔瓦文化存在琥珀的使用和交易,而在尤奥德克兰特即发现了数百件琥珀物品。纳尔瓦文化著名的文物之一是在什文托伊发现的用角雕刻成雌性驼鹿头形象的仪式用手杖[3]。
纳尔瓦人主要是渔民、猎人和采集者。他们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慢慢开始发展畜牧业。纳尔瓦人不是游牧民族,并长期居住在同一个定居点,而这从大量的陶器、贝冢和建在湖泊和河流中以帮助捕鱼的构造物见得。纳尔瓦陶器与栉目文土器文化的陶器有相似之处,但具有特定的特征,其一是将粘土与其他有机物质(通常是压碎的螺壳)混合。纳尔瓦陶器的边缘由6至9厘米(2.4至3.5吋)宽的粘土条组成,周围有少量装饰。纳尔瓦陶器的内部又宽又大,其高度和宽度通常相同。纳尔瓦陶器的底部是尖的或圆的,只有晚期的陶器才有窄平的底部。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纳尔瓦陶器受到绳纹器文化的影响,并最终消亡。[2]
史学与研究
[编辑]长期以来,考古学家认为该地区的首批居民是被绳纹器文化的人推向了北方的芬兰-乌戈尔人。1931年,拉脱维亚考古学家埃杜阿尔德斯·什图尔姆斯首次注意到在拉脱维亚泽布鲁斯湖附近发现的文物与芬兰-乌戈尔人的文物有所不同,并有可能属于不同的考古文化。在1950年代初期,纳尔瓦河上的定居点被挖掘出来。莱姆比特·亚尼特斯和妮娜·尼古拉耶芙娜·古丽娜将相关发现与波罗的海东部地区的类似文物进行归类,并对纳尔瓦文化进行了描述。[4]
起初,人们认为纳尔瓦文化随着绳纹器文化的出现而结束。然而,较新的研究将纳尔瓦文化的时间跨度扩展到青铜时代[4]。由于纳尔瓦文化持续了几千年,并有广阔的分布地域,考古学家试图将文化再按地域或时期细分。例如,立陶宛有两个地区:南部(受尼曼文化影响)和西部(主要定居点在什文托伊)[5]。学术界对于纳尔瓦文化所代表的族群有所争论:一方主张为芬兰-乌戈尔人,而另一方则主张为在原始印欧人抵达欧洲前的高加索人[6]。纳尔瓦文化如何与迁徙到欧洲的印欧人(绳纹器文化和球状双耳瓶文化),以及和波罗的人的互动关系至今未明[7]。
遗传学
[编辑]根据琼斯等人在2017年发表的论文,他们检查了埋葬于约前5780年至约前5690年的纳尔瓦人男性遗骸。研究显示,该男性是父系单倍型类群R1b1b和母系单倍型类群U2e1的携带者。研究确定相较于东方狩猎采集者(EHG),纳尔瓦人和此前的昆达人与西方狩猎采集者(WHG)的遗传亲缘关系更近。[8]
根据萨格等人等人在2017年发表的论文,他们确定纳尔瓦男性均存在单倍型类群U5a2d。[9]
根据米特尼克等人在2018年发表的论文,他们对24名纳尔瓦人进行了分析。在他们提取的4份Y染色体样本中,一份属于单倍型类群I2a1a2a1a,一份属于单倍型类群I2a1b,一份属于单倍型类群I,一份属于单倍型类群R1。在他们提取的10份线粒体DNA样本中,8个属于单倍型类群U5,1个属于单倍型类群U4a1,1个属于单倍型类群H11。单倍型类群U5在西方狩猎采集者和斯堪的纳维亚狩猎采集者(SHG)中很常见。研究亦检测到来自东方狩猎采集者的遗传基因影响。[10]
根据马锡森在2015年发表的论文,他分析了大量埋葬在兹韦伊尼埃基墓葬群的人,其中大多数与昆达文化和随后的纳尔瓦文化有关。自在该墓葬群埋葬的人提取的线粒体DNA样本仅属于单倍型类群U5、U4和U2,而自在该墓葬群埋葬的人提取的Y染色体样本则有绝大多数属于单倍型类群R1b1a1a和单倍型类群I2a1。研究结果证实,昆达人和纳尔瓦人具有70%的西方狩猎采集者血统和30%的东方狩猎采集者血统。与之相反,附近的当代栉目文土人则具有约65%的东方狩猎采集者血统。研究也发现,来自继承纳尔瓦文化的绳纹人与颜那亚文化有遗传关系。[11]
参考资料
[编辑]- ^ Zinkevičius, Zigmas; Luchtanas, Aleksiejus; Česnys, Gintautas. Papildymai. Narvos kultūra. Tautos kilmė. Mokslo ir enciklopedijų leidybos institutas. 2007 [202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 (立陶宛语).
- ^ 2.0 2.1 2.2 2.3 Girininkas, Algirdas. Neolitas. Lietuvos istorija. Akmens amžius ir ankstyvasis metalų laikotarpis I. Baltos lankos. 2005: 120–128. ISBN 9955-584-90-4 (立陶宛语).
- ^ Whittle, A. W. R. Europe in the Neolithic: The Creation of New Worlds. World Archaeology Series 2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28 [2021-07-11]. ISBN 978-0-521-449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8).
- ^ 4.0 4.1 Girininkas, Algirdas. Neolitas. Lietuvos istorija. Akmens amžius ir ankstyvasis metalų laikotarpis I. Baltos lankos. 2005: 118. ISBN 9955-584-90-4 (立陶宛语).
- ^ Juodagalvis, Vygandas. Neolithic Period. Prehistoric Lithuania. Archaeology Exhibition Guide. National Museum of Lithuania. 2000: 32. ISBN 9955-415-07-X.
- ^ Bojtár, Endre. Foreword to the Past: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Baltic People. CEU Press. 1999: 45–46. ISBN 963-9116-42-4.
- ^ Mallory, J. P.; Douglas Q. Adams. Encyclopedia of Indo-European culture. Taylor & Francis. 1997: 49 [2021-07-11]. ISBN 978-1-884964-9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6).
- ^ Jones 2017.
- ^ Saag 2017.
- ^ Mittnik 2018.
- ^ Mathieson 2018.
参考期刊
[编辑]- Jones, Eppie R. The Neolithic Transition in the Baltic Was Not Driven by Admixture with Early European Farmers. Current Biology (Cell Press). 2017-02-20, 27 (4): 576–582. PMC 5321670 . PMID 28162894. doi:10.1016/j.cub.2016.12.060.
- Mathieson, Iain. The Genomic History of Southeastern Europe. Nature (Nature Research). 2018-02-21, 555 (7695): 197–203. Bibcode:2018Natur.555..197M. PMC 6091220 . PMID 29466330. doi:10.1038/nature25778.
- Mittnik, Alisa. The genetic prehistory of the Baltic Sea reg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Research). 2018-01-30, 16 (1): 442. PMC 5789860 . PMID 29382937. doi:10.1038/s41467-018-02825-9.
- Saag, Lehti. Extensive Farming in Estonia Started through a Sex-Biased Migration from the Steppe.. Current Biology (Cell Press). 2017-07-24, 27 (14): 2185–2193. PMID 28712569. doi:10.1016/j.cub.2017.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