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史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并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历史系列条目 | |
---|---|
史前时期 前200000﹣前2000 | |
巴国与蜀国 前2100﹣前316 | |
秦汉时期 前316﹣214 益州 武都郡 汉中郡 蜀郡 巴郡 广汉郡 犍为郡 越巂郡 • 成家 25﹣36 | |
蜀汉 214﹣263 | |
两晋南北朝时期 263﹣581 | |
隋唐五代时期 581 – 965 剑南道 山南西道 | |
前后蜀 892 – 965 • 前蜀 892/907 – 925 •后唐 925 – 934 • 后蜀 934 – 965 | |
两宋时期 965 – 1234 • 李蜀 994 | |
元明时期 1206 – 1660 • 明夏 1363 – 1371 | |
大西 1643 – 1644 | |
清朝时期 1646 – 1912 | |
民国时期 1912 – 1949 四川省 重庆市 • 大清 (通志政权) 1917 | |
共和国时期 1949 – 今 四川省 重庆市 | |
史前时期 前200,000 – 前2,500 | ||||||||
蜀国 约前2,500 – 前316 • 蚕丛柏灌朝(传说) 约前2500 – 前1700 • 鱼凫朝 约前1700 – 前1200 • 杜宇朝 约前1200 – 前600 • 开明朝 约前600 –前316 • 瓯雒国 ? –前207 | ||||||||
巴国前?年 – 前316 • 廪君巴国前?年 – 前?年 • 周属巴国 前?年 – 前316年 | ||||||||
秦国及秦朝 前770 – 前207 • 秦国(秦人) 前316 – 前221 • 秦朝(统一中国) 前221 – 前207 | ||||||||
楚国复国及西汉新朝更始帝刘盆子时期 前206 – 25 • 西楚诸侯汉国前206 – 前202 • 西汉(统一中国)前202 – 9 • 新朝(统一中国) 9 – 23 • 更始帝与刘盆子时期(统一中国) 23 – 27 | ||||||||
成家 25 – 36 | ||||||||
东汉 25 – 220 • 东汉(统一中国)36 – 188 • 汉献帝时益州牧(割据) 188 – 214 | ||||||||
蜀汉 214 – 263 | ||||||||
曹魏西晋时期 263 – 316 • 魏国(三国) 263 – 266 • 西晋(统一中国) 266 – 304 | ||||||||
成汉 304 – 347 | ||||||||
南朝十六国统治时期 347 – 405 • 第一次属东晋时期(南朝) 347 – 373 • 前秦(十六国,氐族) 373 – 383 • 第二次属东晋时期(南朝) 383 – 405 | ||||||||
谯蜀 405 – 413 | ||||||||
南朝时期 413 – 553 • 第三次属东晋时期(南朝) 413 – 420 • 刘宋(南朝) 420 – 479 • 萧齐(南朝) 479 – 502 • 萧梁(南朝) 502 – 552 • 萧纪(割据) 552 – 553 | ||||||||
西魏、北周、隋朝及唐朝 553 – 907 • 西魏(北朝,鲜卑) 553 – 557 • 北周(北朝,鲜卑) 557 – 581 • 隋朝(统一中国) 581 – 618 • 唐朝(统一中国) 618 – 907 • 刘辟(割据) 806 – 806 • 陈敬瑄(割据) 885 – 892 | ||||||||
王建及前蜀 892 – 925 • 王建(割据) 892 – 907 • 前蜀 907 – 925 | ||||||||
后唐及后蜀 923 – 965 • 后唐(五代,沙陀) 925 – 934 • 后蜀 934 – 965 | ||||||||
后周及宋朝951 – 1279 • 北宋(统一中国)965 – 994 • 李蜀 994 – 995 • 北宋(统一中国)995 – 1126 • 南宋(南朝)1127 – 1274 • 吴曦(割据)1207 – 1207 | ||||||||
大蒙古国及元朝 1206 – 1388 • 元朝(统一中国) 1234 – 1363 | ||||||||
明夏 1363 – 1371 | ||||||||
韩宋及明朝 1351 – 1644 • 明朝(统一中国) 1371 – 1643 | ||||||||
大西 1643 – 1660 | ||||||||
后金及清朝 1616 – 1912 • 清朝(统一中国) 1660 – 1912 | ||||||||
中华民国(官方中国) 1912 – 1949 • 熊克武(割据) 1918 – 1925 • 刘湘(割据) 1920 – 1937 • 刘文辉(割据) 1920 – 1933 • 杨森(割据) 1918 – 193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中国) 1949 – 今 | ||||||||
古蜀文明
[编辑]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有已被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四处。距今7~8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很广,目前已发现20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汉三星堆遗址、广元营盘梁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等。
约4~5千年前,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此时的古史传说内容主要关于,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动,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长苰化碧等。
商周时期,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蜀国可能与古史传说中的“三代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有关。大约在夏商之际,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时期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
战国至秦汉
[编辑]战国至秦朝
[编辑]秦国攻占巴蜀后,设蜀侯国及巴、汉中二郡,立原蜀王之子通为蜀侯,以陈壮为蜀相,将统治范围向南扩张至四川地区。秦武王元年(前310年),陈壮杀蜀侯通,秦武王命司马错、甘茂讨平蜀地,诛陈壮。秦武王三年(前308年),以蜀侯通之子辉为蜀侯。昭王六年(前301年)煇的后母在蜀侯煇进贡的食物里下毒,陷害蜀侯煇。秦昭襄王派司马错赠剑赐死蜀侯煇,蜀侯煇夫妇自杀。次年以绾为蜀侯,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疑蜀侯绾反,诛之,废蜀侯,置蜀郡,由秦王派遣的郡守直接管理蜀郡。秦昭王时蜀郡郡守李冰主持设计并建造都江堰、五尺道等水利设施及交通道路,奠定成都平原发展的基础。
两汉
[编辑]楚汉战争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辖汉中、巴国、蜀国一带,建都南郑(今陕西汉中)为对抗项羽的根据地。西汉建立后设立益州刺史部,州治在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新莽篡汉后,公孙述割据四川地区自称蜀王,公元25年自立为帝,国号“成家”,年号“龙兴”定都成都。但于龙兴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36年12月24日)败于东汉,并于该处重新设置刺史部。中平五年(188年),刘焉鉴于汉朝中央政权衰落,故向朝廷提出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听侍中广汉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并请求为益州牧,以便在天下大乱时可割据该地,以便实现自己的野心。死后由其子刘璋继任,由于其为人怯弱导致原本依附于刘焉的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号令。此后又有曹操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借此抵抗张鲁、曹操。刘备借机夺取益州以实现了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计策,并建立一个稳固的基地。后方稳定后,由于汉中接近长安三辅地区是益州出入北方的要地。为避免其被曹操攻占,故刘备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动汉中之战。此战是刘备生涯成就的最高峰,不仅仅因为汉中是极重要的战略要地,也因为以军事力量从正面击败曹操让刘备的声威如日中天,自立为汉中王。
蜀汉主政时期
[编辑]刘备听取诸葛亮的建议,进驻当今四川的地盘。形成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东伐孙吴,直迫南郡西境。旋而大败,退回蜀中。刘备死后南中益州、牂柯、越巂相继叛乱,是时蜀汉闭关息民,无暇顾及,暂置南中不管。至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益州、牂柯、越巂、永昌的叛乱,然而此后南中屡屡有乱,蜀汉在南中未能具有完全的统治力。建与六年(228年)诸葛亮北伐攻魏,陇右天水、南安、安定3郡相继投降。然街亭兵败,蜀汉军退回汉中,陇右3郡复归于魏。七年(229年),蜀汉攻魏,取得武都、阴平2郡。于是蜀汉西北边境直通曹魏陇右地区。此后诸葛亮屡屡北伐,均无攻而返,未能曹魏中取得任何寸土。
延熙三年(240年),越巂太守张嶷平定越巂郡,又平定汉嘉郡夷乱。十一年(248年)邓芝讨平涪陵夷乱。十七年(254年),姜维攻魏陇西郡河关、临洮等县,因曹魏援军到来,乃弃其地,徙民入蜀。十八年(255年),姜维在陇西洮西打败魏军,深入魏境,围攻狄道县,因魏援军到来而撤退。景耀元年(258年)姜维筹划纵敌深入加以歼灭,撤外围险要之守,诸各军屯于汉寿、乐城、汉城等地。炎兴元年(263年)魏大举攻蜀汉,汉中、武都、阴平3时一时陷落,蜀汉军退守剑阁,魏将邓艾出奇兵自阴平绕剑阁后,克涪城、绵竹,进围成都。十一月,蜀汉主刘禅投降。遂分蜀汉故地为益、梁二州,各领八郡。
西晋主政时期
[编辑]三家归晋后,晋武帝结束自东汉末年以来天下纷乱的局面,于是对疆域重新进行划分整合。虽多承袭三国时期的州制,但对于蜀汉和辽东等较难控管的地区施行进一步的划分。针对原蜀汉故地除梁、益两州外,于益州南中地区设置宁州。
成汉主政时期
[编辑]氐人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有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一部。347年为东晋所灭。
东晋主政时期
[编辑]五胡乱华后,四川地区先后受东晋,前秦,谯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隋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隋朝版图,隋朝再次统一中国的主体。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覆灭后,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
五代十国前蜀和后蜀时代
[编辑]五代十国前蜀和后蜀都是晚唐藩镇割据的产物。前蜀是唐“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温建梁后,王建不服后梁统治,建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王建在位12年,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又因长年没有战争,因此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强国。但918年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公元925年,后唐伐蜀,蜀军战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公元925年,后唐灭前蜀,孟知祥被任命为节度使。次年,后唐内乱,后唐明宗登基,孟知祥联合东川节度使董璋寻求自立,击败后唐讨伐军,迫使后唐明宗承认现状,又与后唐讲和,并消灭董璋,兼领两川,后唐封他为蜀王。公元934年,后唐闵帝登基,孟知祥拒绝其加官,自立,国号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当了7个月皇帝就去世,由其子孟昶继位。孟昶继位之初励精图治,扩展疆土,后蜀一度国势强盛,并得享三十年的和平。因中原先后发生后唐凤翔节度使李从珂起兵夺位和辽朝灭后晋等变故,一些中原节度使投靠后蜀,后蜀疆域超过了之前的前蜀。但也由于蜀境承平日久,孟昶在位后期开始贪图逸乐、不思国政,朝政变得十分腐败。公元965年,宋军攻蜀,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大败,宋军趁势进攻成都,孟昶出降,后蜀灭亡。
宋元时代
[编辑]宋朝时,四川大多数地方属于宋朝川峡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后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省名的由来,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
路 | 府(附郭县) | 属州,县 |
益州路(成都府路) | 成都府 | 邛、眉、蜀、彭、绵、汉、嘉、简、黎、雅、茂、威 |
利州路 | 兴元 | 利、洋、阆、剑、巴、文、兴、蓬、龙 |
梓州路 | 怀安县 广安县 | 梓、遂、果、资、普、昌、戎、泸、合、荣、渠 |
夔州路 | 绍庆府、咸淳、重庆 | 夔、黔、施、忠、万、达、涪、渝、开 |
元朝四川省为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
蜀地历史
[编辑]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人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以成都为西京。
张献忠屠蜀以及明末清初的大规模军事动乱,造成十室九空,大量湖广人移民四川,形成了“湖广填四川”。
多康历史
[编辑]藏地分治后,四川西部南境辖巴塘土司、理塘土司、德格土司与明正土司,通称康区四大土司;此外,嘉绒十八土司中包含明正土司在内的八土司也属于南境康区。北境安多地区则由嘉绒十八土司的另外十土司管理。
近代
[编辑]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
[编辑]宣统三年(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蒲殿俊和尹昌衡先后任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3月11日,成都、重庆两地军政府合并,成立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民国2年(1913年)6月,袁世凯任命胡景伊为四川都督。民国5年(1916年)5月22日,四川督军陈宧在四川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同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于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旋蔡锷病情恶化,于9月离川东渡日本治病。民国7年(1918年),熊克武自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并兼摄四川省之军、民两政。
川系军阀割据
[编辑]民国8年(1919年)4月,四川防区制形成,各个防区军阀割据,相互混战近十五年之久。其中逐渐形成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李家钰、罗泽洲和刘存厚等八个主要军阀派系。民国10年(1921年)6月熊克武辞职,推举刘湘就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民国13年(1924年)刘湘任川滇边防督办,四川善后督办。民国十七年(1929年)国民政府授于刘文辉为四川省政府主席。民国21年(1932年),刘湘、刘文辉交战。民国22年(1933年)刘湘邀蒋中正入川平叛。民国23年(1934年)12月刘湘任四川省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文辉任西康省主席。
川军出川抗日
[编辑]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民国28年(1939年)9月,蒋中正兼任四川省主席,同月,重庆成为一等院辖市,一个月后便再升重庆市为陪都。民国29年(1940年)11月,蒋中正辞去四川省主席职务,由张群兼任。同年12月,重庆成为永久陪都,划离四川省,四川成为战时的直隶省。
国共全面内战
[编辑]民国35年(1946年)之后,邓锡侯、王陵基先后任四川省主席。民国38年(1949年)11月30日,同样来自四川的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占领重庆。12月10日,蒋中正携其子蒋经国,从成都飞往台湾,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中国大陆。12月11日晚,刘文辉以西康省主席兼二十四军军长的名义通电投降解放军,是为彭县起义。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化装逃亡,被解放军逮捕。12月27日,解放军贺龙部进入成都[1]。
当代
[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将四川省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行署区。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全国范围内的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四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四川省人民政府由此成立,其中原川东行署所在地办公人员从重庆直辖市巴县迁往北碚,成立四川省北碚市。1954年7月,重庆市重新并入四川省,改为省辖市。1955年,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划归四川省。
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时期,一向丰衣足食的四川省除成都平原几个少数城市以外,均遭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饥荒,尤其以人口众多,耕地却较少的川东山区为甚,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达到940万人,总数居各省前列,其中最严重的达县和重庆达到642万人,占达县和重庆人口的37%,占全川人口的比例也达到13.07%,居各省第二位[2],是同期国内工农业生产和百姓生存生活受到最大损害的省份。三年灾害对于四川省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让四川省退出了中国发达地区的序列,成为排名中游的中等省份。
1964年起,四川省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之一,重庆、成都则是其中的核心。其中重庆市是全国三线建设输入人口最多的城市,从1963年至1974年,共累计输入三线建设人口达到224万人。1997年,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从四川划出成立新的重庆直辖市。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到300,000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3],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4]。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的灾区直接经济损失共8451亿元人民币,灾区的卫生、住房、校舍、通讯、交通、治安、地貌、水利、生态、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受到严重破坏。
2017年,国务院批复并成立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四川省GDP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6位,重新回到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5]。
参考文献
[编辑]- ^ 《近代四川政局和政權演變概述》. )巴蜀网:民国历史. [2010-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1) (中文(简体)).
- ^ 曹树基,《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 ^ 溫家寶:汶川地震是建國以來最大地震. 新华网. 2008-05-16 [2008-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0) (中文(繁体)).
- ^ 汶川地震破壞性波及面超唐山. 香港商报. 2008-05-17 [201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4) (中文(繁体)).
- ^ 31个省份亮经济“成绩单” 广东江苏GDP领跑全国. )新华网:财经. [2019-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3)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