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研究院
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 |||
---|---|---|---|
創辦時間 | 1909年[1] | ||
URN編碼 | 133890 | ||
學校類型 | 公立大學 | ||
校監 | HRH The Princess Royal (University of London) | ||
盧克·約翰遜[2] | |||
Chief Executive | Professor Alan Ashworth FRS | ||
職工人數 | 1,075(2011年平均)[1] | ||
學生人數 | 265 (2018/19)[3] | ||
本科生人數 | - (2018/19)[3] | ||
研究生人數 | 265 (2018/19)[3] | ||
校址 | 英國倫敦 | ||
校區 | 都市 | ||
隸屬 | 倫敦大學 | ||
網站 |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 ||
|
癌症研究院(英語: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縮寫:ICR)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專攻腫瘤學。癌症研究院是倫敦大學的成員之一。[4]作為皇家馬斯登醫院的一部份成立於1909年,2003年加入倫敦大學。包括癌症成因是DNA破壞等許多癌症理論都出自該大學的研究。[5]
癌症研究院有兩個校區,分別位於切爾西和薩頓。該大學僅提供授課和研究型碩士學位,與皇家馬斯登醫院一起算是歐洲最大的綜合癌症中心。[6]2008年科研評估中其研究水平位列全國第一。[7]
癌症研究院接受來自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惠康基金會等許多慈善組織以及公眾的捐款。
歷史
[編輯]1909年至1970年
[編輯]癌症研究院創始於1909年,當時只是與癌症醫院(Cancer Hospital,即後來的皇家馬斯登醫院)相連的實驗室大樓。第一任Director是亞歷山大·佩音(Alexander Paine)。[8]1910年羅伯特·諾克斯(Robert Knox)成為該醫院電子與放射治療部(Electrical and Radio-therapeutic Department)主任,建立了英國最早的提供診療的X射線部門。癌症醫院研究院(Cancer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在1911年由阿瑟王子主持開幕,1921年阿奇博爾德·利奇(Archibald Leitch)成為該研究院首任院長。1927年癌症醫院研究院成為倫敦大學下屬的研究生院。[8] 1931年歐內斯特·肯納韋成為研究院院長,次年肯納韋領導的團隊對煤焦油進行分餾,並製造出了苯並[a]芘。通過小鼠毒代研究,此物質被肯納韋認為是癌症的誘因之一。這是最早進行的關於純化學物質是否可致癌的研究。1939年癌症醫院研究院搬遷至切爾西的富勒姆路(Fulham Road)並更名為切爾西貝蒂研究院(Chester Beatty Research Institute)。1946年亞歷山大· 哈多爵士(Alexander Haddow)成為院長。1947年,大衛·高爾頓(David Galton)成為第一個在成人白血病治療中使用氨喋呤的醫生。[8]
1940年代哈多建立了歐洲首家臨床化療研究單位(Clinical Chemotherapy Research Unit),合作者是皇家馬斯登醫院,領導人是高爾頓博士。該單位在1950年代成功研製出了白消安、瘤可寧和美法侖三種化療藥物。[8]
1952年埃里克·柏蘭德(Eric Boyland)提出與DNA作用的特定的化學物質可以通過烴化摧毀DNA分子。1964年的進一步研究中,彼得·布魯克斯(Peter Brookes)和菲利普·勞利證明了癌症是一種基於突變的遺傳病。[8]
1970年至2000年
[編輯]癌症研究院的科學家與莊信萬豐合作發明了約300種含鉑藥物用於治療癌症,此外還有一系列的第二代化合物。[9][10]
1994年,米歇爾·斯特拉頓(Michael Stratton)教授領導的ICR團隊發現了基因BRCA2, 該基因與乳腺癌、卵巢癌以及前列腺癌都有關係。[11]此後阿什沃斯教授的團隊就此做出了進一步研究。這些研究導致了PARP抑製劑、olaparib等藥物的發明。[12]這些藥物可能會作用於一些DNA修復途徑有問題的癌症患者。[13]
1999年,切爾西的切爾西·比蒂實驗室經過重建,合併了托比·羅賓森乳腺癌突破研究中心(Breakthrough Toby Robins Breast Cancer Research Centre)。[8]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Annual Report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 2011 (PDF).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13 April 20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年9月24日).
- ^ "Luke Johnson, leading entrepreneur, takes the helm at 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7-09-05.
- ^ 3.0 3.1 3.2 Where do HE students study?.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 [1 March 2020].
- ^ University of London: Colleges/Institutes. Lon.ac.uk. 2010-03-29 [2010-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0).
- ^ Long-term Achievements.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23 Februar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1月24日).
- ^ Britain's best hospitals: A patients' guide. The Independent. 20 March 2008 [20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8).
- ^ RAE 2008: The result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18 December 2008 [20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1).
- ^ 8.0 8.1 8.2 8.3 8.4 8.5 Annual Review 2009 (PDF).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21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年11月24日).
- ^ Collaboration Yielded A New Class Of Cancer Drugs.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 [2011-10-12].
- ^ Scientific Symposium on Paraplatin (PDF). Platinum metals review. [2011-10-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1-03).
- ^ Localization of a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2, to chromosome 13q12-13. [2014-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NEJM - Inhibition of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in Tumors from BRCA Mutation Carriers. Content.nejm.org. [2010-04-29]. doi:10.1056/NEJMoa090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9).
- ^ New Drug Targeting Cancer Weakness Shows Great Promise. Icr.ac.uk. 2009-06-25 [2010-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