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出自姜姓,爲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今山東省長清縣)而受姓盧氏。秦漢時代,盧氏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之後,定居涿縣。東漢末年,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盧氏從此起家。南北朝時期,范陽盧氏進一步崛起,在李沖的策劃之下,范陽盧氏與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得以與北魏皇室締結婚姻,被魏孝文帝定為四姓,范陽盧氏一族娶了三位北魏公主,當時人都認為是榮耀[1][2]。唐朝時期范陽盧氏仍是山東郡姓的一流門第,位列七姓十家,有八個宰相。
姓源
[編輯]盧氏起源於齊國的公族,是太公望的後裔。齊文公的兒子公子高以盧為采邑,後代就以此為氏。[3]田和篡齊,盧氏輾轉遷徙至燕秦之間。秦有博士敖,子孫家於涿水之上,其後以范陽作為其郡望。[4]
郡望
[編輯]盧氏郡望范陽郡涿縣。秦朝設置上谷郡,漢高祖時將上谷郡分為涿郡及廣陽國,故後漢書記載盧植:「涿郡涿人也。」三國時,魏設立範陽郡,晉分為燕、范陽二國,屬於幽州。後周置燕、范陽二郡。隋初並廢郡,隋煬帝併置涿郡。唐朝時為幽州或為范陽郡。[5]
房支
[編輯]南祖房支
[編輯]- 南祖大房,始祖不詳,唐朝盧耜、盧公弼的墓誌均記載兩人出自南祖大房
北祖房支
[編輯]北祖四房
[編輯]盧偃曾孫北魏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固安惠侯盧度世生有四子,分為四房
- 北祖大房,盧度世長子秘書監、固安懿伯盧淵的後裔,號大房
- 北祖第二房,盧度世次子議郎盧敏的後裔,號第二房
- 北祖第三房,盧度世第三子散騎常侍、鎮西將軍、雍州刺史盧昶的後裔,號第三房
- 北祖第四房,盧度世第四子前將軍、光祿大夫盧尚之的後裔,號第四房
帝師房
[編輯]禁婚家
[編輯]顯慶四年,唐高宗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范陽盧氏有三家在其中。
定著房
[編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毛漢光指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盧氏世系的條末並沒有提及「盧氏定著某某房」字樣,與其他大士族世系末尾的通例不合,毛漢光推測除北祖四房以外范陽盧氏還有定著房定著支但在唐朝未見拜相[8]。
唐朝科舉
[編輯]在唐朝興元元年(784年)至乾符二年(875年)的九十二年中,有兩年停了科舉,在剩餘的九十年中,范陽盧氏考中進士科者有116人,進士科以外的還沒算入在內。但是世人都說范陽盧氏沒有主考官,唐朝建立之後只有景雲二年(711年)的考功員外郎盧逸掌管貢舉考試,之後就沒後繼者了,韋保衡常覺得奇怪。咸通十三年(872年),盧莊為近侍次官,韋保衡打算任命他執掌禮部,可是盧莊在七月份去世。宰相盧攜當時在中書門下,認為是本族的恥辱。廣明元年(880年),盧攜下堂帖將陝州中丞盧渥追回朝主持考試。帖經考試後,黃巢攻入長安,唐僖宗逃到蜀中,侍郎韋昭度在當地代替盧渥主持,放榜十二人[9][10]。
著名族人
[編輯]宰相
[編輯]- 盧承慶,出自北祖大房,唐高宗宰相
- 盧商,出自北祖第二房,唐宣宗宰相
- 盧翰,出自北祖第二房,唐德宗宰相
- 盧邁,出自北祖第二房,唐德宗宰相
- 盧懷慎,出自北祖第三房,唐玄宗宰相
- 盧杞,出自北祖第三房,唐德宗宰相
- 盧攜,唐僖宗宰相
- 盧光啟,唐昭宗宰相
- 盧程,出自北祖第二房,後唐莊宗宰相
- 盧文紀,出自北祖第四房,後唐末帝宰相
- 盧多遜,出自北祖第四房,宋太宗趙匡義宰相
駙馬
[編輯]其他
[編輯]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度世,李氏之甥。其為濟州也,國家初平升城。無鹽房崇吉母傅氏,度世繼外祖母兄之子婦也。兗州刺史申纂妻賈氏,崇吉之姑女也,皆亡破軍途,老病憔悴。而度世推計中表,致其恭恤。每覲見傅氏,跪問起居,隨時奉送衣被食物;亦存賑賈氏,供其服膳。青州既陷,諸崔墜落,多所收贖。及淵、昶等並循父風,遠親疏屬,敘為尊行,長者莫不畢拜致敬。閨門之禮,為世所推。謙退簡約,不與世競。父母亡,然同居共財,自祖至孫,家內百口。在洛時有飢年,無以自贍,然尊卑怡穆,豐儉同之。親從昆弟,常旦省謁諸父,出坐別室,至暮乃入。朝府之外,不妄交遊。其相勖以禮如此。又一門三主,當世以為榮。淵兄弟亡,及道將卒後,家風衰損,子孫多非法,帷薄混穢,為論者所鄙。
-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度世之為濟州也,魏初平升城。無鹽房崇吉母傅,度世繼外祖母兄之子婦也,兗州刺史申纂妻賈氏,崇吉之姑女也,皆亡破,老病憔悴。而度世推計中表,致其供恤。每覲見傅氏,跪問起居,隨時奉送衣被食物;亦存賑賈氏,供其服膳。青州既陷,諸崔墜落,多所收贖。及伯源、昶等,並循父風。遠親疏屬,敘為尊行長者,莫不畢拜致敬。閨門之禮,為世所推。謙退簡約,不與世競。父母亡後,同居共財,自祖至孫,家內百口。在洛時,有飢年,無以自贍,然尊卑怡穆,豐儉同之。親從昆季,常旦省諸父,出坐別室,暮乃入內。朝府之外,不妄交遊。其相勖以禮,如此。又一門三主,當世以為榮。伯源兄弟亡,及道將卒後,家風衰損。子孫多有非法,幃薄混穢,為時所鄙。
- ^ 穆員《陜虢觀察使盧公墓誌銘》:「其先齊太公之後,公子高傒食采於盧,因以命氏。」《文苑英華‧卷九百三十九》
- ^ 《新唐書卷七十三‧宰相世系三》
- ^ 《通典‧州郡八古冀州上》:今之幽州,謂范陽郡。(古涿鹿也。應劭曰「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是也。)即燕國之都焉,謂之渤碣之間,亦一都會也。(薊縣,燕之所都。渤,渤海。碣,碣石也。)秦為上谷郡之地。漢高帝分置燕國,後又分燕置涿郡及廣陽國,有獨鹿、鳴澤。(獨鹿,山名。鳴澤,澤名。皆在於此。)後漢為涿、廣陽二郡地。魏更名范陽郡。晉為燕、范陽二國,兼置幽州。(領郡國七,理於此。)慕容俊嘗都之。後魏置幽州。北齊置東北道行臺。後周置燕、范陽二郡。隋初並廢,煬帝初併置涿郡。大唐為幽州,或為范陽郡。領縣十一:......范陽漢涿縣。(在范水之陽。漢涿郡故城亦在此。又有漢廣陽國城,亦在西南。有督亢陂,溉田膏腴,荊軻獻圖於秦。)
- ^ 《柳河東集注·卷二十四》:盧植,涿人,後漢時為尚書。植子毓,魏司空。毓子珽晉侍中。珽子志,中書監。志子諶,司空從事中郎。四代有傳。諶子偃。偃子昭。昭曾孫靖。靖三子:景裕、辯、光,皆為帝者師,號帝師房。景裕,魏國子博士,齊文襄帝師。辯,西魏侍中、尚書令,周武帝師。光,西魏侍中、將作大匠,恭帝師。詳見《元和姓纂》。
- ^ 《全唐文·卷三百十五·與表弟盧復書》:八月八日,外兄李華敬簡盧十五弟則之處:秋風漸高,路出泗上,將詣職役,如所料乎?往返勞止,當與時俱暢也。華疹疾無聊,賢姊與諸君尋常耳,福卿漸減,弟勿憂之。與弟別來十餘年,比聞在代朔之地,明時道舉出身,乃能上為寡姊,下為孤甥,求為雁門主簿,束身戎馬之間,始終無過之地,此一難也。時方艱危,動隔生死,骨肉妻子,寄在河朔,一身萬里,省姊淮南,此二難也。喪亂以來,時多苟且,松貞玉粹,亦變頹流,唯弟卓然,介立寒俗,文詞學問,守正不移,金石之聲,汵然在聽,此三難也。五姓之中,盧為峻茂,根源上古,歷世著明,降及聖唐,仁賢不絕。外家陵替稍久,弟其勉之。盧氏有諶翁祭法,又世以書聞,華恨未見,弟為廣訪求也。南祖分於何祖?帝師今有四房,誰各承後?弟為華具條流相報也。頃撰軍器舅神道碑,後其房族由來,意欲如軍器之志,廣外家之美,令萬代聞見,不復討譜牒也。華質性鈍弱,而慕汲黯、卜式之直,晚歲思夫子互鄉之見。林宗、賈淑之後,若悟此道,仁在其中。《坤·元》之說曰:「含宏光大,品物咸亨。」《大雅》曰:「既明且哲,德合天德。」老氏所宏,夫子所述,既自以為戒,亦規弟持正也。弟正直太過,不能容納時人,以是相箴,努力無忽!近有鄭五書信否?四姊處得消息無?不次,華敬簡。
- ^ 毛漢光.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上海市: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2年12月: 203. ISBN 7-80622-786-5 (中文(簡體)).
- ^ 《唐語林·卷四·企羨》:范陽盧,自興元元年癸亥德宗幸梁洋,二年甲子,鮑防侍郎知舉,至乾符二年乙未崔沆侍郎知舉,計九十二年,而二年停舉。九十年中,登進士者一百一十六人,諸科在外。而為字皆聯子。所不聯者不十數人。然而世謂盧氏不出座主。自唐來,唯景雲二年考功員外郎盧逸知舉,後無繼者。韋都尉保衡常怪之。咸通十三年,盧莊為閣長,都尉欲以知禮部,莊七月卒。盧相攜在中書,以為恥。廣明元年,乃追陝州盧渥中丞入知舉。帖經後,黃巢犯闕,天子幸蜀,韋昭度侍郎於蜀代之,放十二人。
- ^ 《南部新書·己》:范陽盧氏,自紹元元年癸亥,至乾符二年乙未,凡九十二年,登進士者一百十六人,而字皆連於子。然世稱盧家不出座主,唯景陵二年,盧逸以考功員外郎知舉,後莫有之。韋保衡頗訝之。咸通十三年,韋在相,時盧莊為閣長,決付春闡,莊七月卒。及盧攜在中書,深恥之。廣明元年,乃追陝州盧渥入典貢帖經。後巢賊犯闕,天子幸蜀,昭度於蜀代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