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西藏攝影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藏攝影史從19世紀開始。西藏攝影史指以學界定義的「西藏」地區為主題或是藏人的攝影作品。[1]

1863年8月19日英國軍人菲利普·亨利·艾格頓在西藏阿里地區拍攝了西藏的第一張照片,但在1903年木龍年戰爭爆發前僅有很少量照片拍攝於西藏。當地藏人從19世紀開始接觸攝影,到了1910年代攝影已經融入藏人生活,第九世班禪喇嘛第十三世達賴喇嘛都會攝影,第十世德木活佛德木·丹增嘉措是最早廣為人知的藏族攝影家。1920年代拉薩開始有專業攝影師,之後有攝影工作室從事人像攝影。

在1950年前,一些歐美探險家與英國官員在西藏拍攝了許多照片,漢族攝影家則以1930-1940年代的莊學本較為著名。藍志貴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西藏官方攝影的代表人物,澤仁多吉則用相機紀錄了文革時的西藏。

隨着攝影技術的普及,西藏成為很多攝影愛好者喜愛的拍攝地。

1903年以前

[編輯]
1863年8月19日在西藏阿里地區拍攝的照片。

實用攝影的歷史從1839年開始,當年路易·達蓋爾公佈了銀版攝影法,但是此技術有無法複印照片、曝光時間長達半小時等缺點。[2][3]19世紀下半時期,攝影在世界各地逐漸普及,但是西藏當時與世隔絕,外界對其所知不多。此時期的西藏攝影主要有兩個動機,一個是紀錄當時在世界地圖上的空白地區,一個是當地居民的神秘宗教儀式。[4]此時期的攝影因此有三個主題:藏族藏傳佛教的儀式,以及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風景。[5]

1850年代火棉膠攝影法英語Collodion process發明後解決了達蓋爾銀版攝影法的缺點,逐漸取而代之,這是最早在西藏應用的攝影技術。1863年8月19日英國軍人菲利普·亨利·艾格頓(Philip Henry Egerton)從英屬印度跨過國境數英里,進入西藏阿里地區拍攝了照片,但是他被當局發現後驅逐。這是歷史上第一張在西藏拍攝的照片。現存的該照片是用蛋白印相術英語albumen print負片英語Negative (photography)印在相紙上。[6]但是這張照片並不出名,西方曾長期將奧爾良的亨利王子英語Prince Henri of Orléans邦瓦洛特英語Gabriel Bonvalot於1889-1890年拍攝的照片誤當做最早在西藏拍攝的照片。[7]

薩拉特·錢德拉·達斯為了替英國蒐集情報,1879年獲得扎什倫布寺攝政第四世生欽活佛的邀請前往西藏,1881年再次入藏,在拉薩見到了第十三世達賴喇嘛[8][9]他於1902年出版的《Journey to Lhasa and Central Tibet》(《拉薩和衛藏之旅》)中的照片包括人物、藏傳佛教、風景以及天葬[10]皮特·里弗斯博物館亞洲館館長克萊爾·哈里斯教授將其與倫敦皇家地理學會的照片對比,認為由於達斯匆促離開西藏,難以攜帶玻璃版底片英語Photographic plate,書中照片可能是編輯柔克義藏學家,後任美國駐大清公使)從檔案中找到在西藏之外拍的照片。[11]書中唯一確定在西藏拍的照片是布達拉宮,由尼泊爾駐北京使團成員拍攝。[12]

在所有的西方新技術中,從十九世紀傳入西藏的攝影可能是最早傳入的,而且從一開始就非常受歡迎。[13]1879年第四世生欽活佛請薩拉特·錢德拉·達斯看他收藏的幾百張立體投影照片是哪個國家(法國),並評論幻燈片投影機可以多人觀看,優於立體投影,希望達斯幫他製作幻燈片供班禪喇嘛觀賞。達斯還將攝影手冊翻成藏文供他閱讀。據說達斯還教他火棉膠攝影法英語Collodion process[14]

奧爾良的亨利王子英語Prince Henri of Orléans邦瓦洛特英語Gabriel Bonvalot於1889-1890年穿過青藏高原,他在藏北高原和西藏東部拍攝的照片常被認為是歐洲人最早在西藏拍攝的照片。這些照片於1891年出版的《Across Thibet》中以插圖形式出現。[15][16][17]這是首次在純粹藏族的地區對藏人的攝影紀錄。[18]

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於1893年起三度前往西藏,在其西部與北部拍攝了大量的照片,但他在1900年與1901年兩次企圖前往拉薩都被拒,最早拍攝拉薩的歐洲人是兩個俄國人崔比科夫奧夫舍·諾爾祖諾夫法語Ovché Narzounof[19]

1900年的布達拉宮。崔比科夫攝。

布里亞特人崔比科夫奧夫舍·諾爾祖諾夫法語Ovché Narzounof於1900年到達拉薩,他們拍攝了布達拉宮、桑耶寺、扎什倫布寺等的照片,分別於1903年與1901年發表[20][21][22]。他們為俄羅斯帝國地理學會寫的報告中五十張照片現由美國地理學協會圖書館收藏[23]。這是西方人最早在拉薩拍攝的照片。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於1905年1月精選了其中一些照片出版,結果十分成功,使得該雜誌此後以出版照片為主。[24][25]

1903-1950年

[編輯]
1904年的崗巴宗懷特攝。

1903-1904年的木龍年戰爭使英國人大量進入西藏,西藏攝影作品的數量大為增加。[27]當時業餘攝影師開始使用柯達公司的小型手持照相機,因此許多參戰的英軍能帶相機在西藏拍照。雖然隨軍記者在發新聞稿時也用普通士兵拍的照片,但是軍官拍的照片在數量與品質上更有影響力。[28]英方高層對於此役出版了五本著作,其中《泰晤士報》隨軍記者佩爾斯瓦·蘭登英語Perceval Landon的書《The Opening of Tibet》(西藏的開放)首先出版,《業餘攝影家》雜誌編輯稱讚它刻意以照片敘事;勞倫斯·瓦德爾英語Laurence Waddell的書《Lhasa and Its Mysteries》(拉薩及其謎團)強調高品質的彩色照片;首任英國駐錫金政務官約翰·克勞德·懷特榮赫鵬使團的官方攝影師,其《Tibet and Lhasa》(西藏與拉薩)中西藏照片的特色是重風景而輕人物,呈現出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西藏風情。[29]珠穆朗瑪峰也首次被威廉·海曼上尉拍攝。[30]

滿洲正白旗全紹清於1906年隨清廷駐藏大臣入藏任醫官。[31]1906-1907年間,他拍攝了許多照片。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成立民國,《國家地理雜誌》10月號是中國專輯,發表了全紹清拍攝的60幅拉薩照片。[32][33]他是第一個在外國發表西藏照片的中國人。[34]

木龍年戰爭也導致西藏對西方開放,更多藏人接觸到攝影器材與知識。到了1910年代,攝影已經進入了藏人的生活。[13]第九世班禪喇嘛於1905年時拍攝的照片至今仍在。[35][36]在第四世生欽因協助達斯被處決後,攝影在什倫布寺發展的情形不明,不過當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於1907年訪問扎什倫布寺時,他遇到了一位僧人替他照像留念,並在寺中自己的暗房裡沖洗底片。這位僧人是在1906年與第九世班禪喇嘛一起到印度時學會攝影。[27]第十三世達賴喇嘛於1904年出走到蒙古時,帶著他的柯達布朗尼相機英語Brownie (camera)[37]他於1912年時親手拍攝沖洗的照片至今仍在。[35][36]御前大臣博迪蘇奉命勸達賴喇嘛回藏,護送的清軍馬隊軍官李廷玉於1906年曾替他拍照,但是此照片並沒有傳世。[38][39]十三世達賴喇嘛1910年因川軍入藏而被迫逃離西藏赴英屬印度駐錫金政務官查爾斯·阿爾弗雷德·貝爾因此迅速同達賴喇嘛相熟,拍攝了達賴喇嘛第一張傳世的相片。[40]貝爾也於1921年拍攝了達賴喇嘛在夏宮羅布林卡的第一張照片。[41][42]台克滿英語Eric Teichman1918年調解康藏邊界糾紛時遇到的一位藏軍代本柯達相機迷,替他們照相,代本當天晚上將底片沖洗出來,結果非常好。[43]

1912年9月8日,被日本京都西本願寺選派到西藏留學的日本藏學家青木文教由印度入境前往拉薩,他在西藏生活了近5年,於1916年離藏。青木文教在進藏途沿途以及在拉薩生活的三年中,用自己攜帶的相機拍攝了大量西藏風光、民俗、宗教、人物等紀實照片。1920年,青木文教將其在西藏的經歷整理為《西藏遊記》出版,選用的151幅照片中僅個別源自受贈。1927年,日本「亞細亞寫真大觀社」出版《亞細亞大觀》中還收錄有青木文教進藏途中拍攝的60張照片。[44][45][46][47]

擦絨家族成員是早期藏人攝影愛好者。擦絨·旺秋傑布於1907年從加爾各答買回相機,他於1910年拍攝了剛出生的女兒仁欽卓瑪法語Rinchen Dolma Taring與妻子的照片。[48][13]仁欽卓瑪還曾把自己的照片送給自己曾就讀的寄宿學校校長留念。擦絨·達桑占堆於1910年將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相片裝在紅漆相框中送給查爾斯·阿爾弗雷德·貝爾[49]巴茲爾·古德於1936年請藏族藝術家繪製了以布達拉宮為主題的耶誕卡分寄西藏與英國,收到耶誕卡的達桑占堆於次年藏曆新年寄給古德賀年卡,卡片正面貼了達桑占堆所攝的(包含布達拉宮)紅山全景,如此將攝影用於社交活動具有跨文化的創意。[50]

第十世德木活佛德木·丹增嘉措是最早廣為人知的藏族攝影家,1925年開始攝影,拍攝了西藏大量的僧俗人物、社會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活動等照片。[51][52]他在文革時以反革命罪名被鬥的照片顯示他脖子上掛著萊卡相機,作為他的罪證。[35]死後他的照片由其子德木·旺久多吉整理成書,由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53]

美籍奧地利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從1920年代起在康區等地考察,他在康區拍攝的彩色照片部份於1931年發表在《國家地理雜誌》上,內容包括納西人、藏族舞蹈的閻羅王等。[54][55][56]這些文章可能是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香格里拉的原型。[57][58]

1924年6月喬治·馬洛里安德魯·歐文在嘗試登頂珠穆朗瑪峰途中喪生,兩人是否曾經登頂成為登山歷史上著名的「馬歐之謎」。他們攜帶的柯達背心口袋照相機至今未被發現,如果照相機被發現,現有的技術可以將膠捲沖洗出來,有可能揭開「馬歐之謎」。[59][60]

法國女探險家亞歷山大·大衛·尼爾因為是潛入西藏,不便攜帶相機,她的著作《我的拉薩之旅》中1924年四張在拉薩的照片是由藏族攝影師拍攝,[61]她也成為第一位在布達拉宮前留影的西方女性。[62][63]拉薩最早的專業攝影師可能是一位來自拉達克的穆斯林,名叫伊斯梅爾拉(Ishmael-la)。他1924年拍攝了一個男嬰的照片。他會到顧客家裡拍照,相機是用那種用一塊黑布蓋在上面的老式木製相機。他不一定成立了工作室,但是一定有暗房來沖洗照片。後來,內瓦爾族攝影師巴頗那地(Bhalpo Nadi)在拉薩市中心開設了一家工作室,顧客可以在有風景的背景前擺姿勢拍照。內瓦爾族攝影師不只一位,如達賴喇嘛在1933年11月就要拉薩的一位內瓦爾族攝影師替他拍照。[13]次登扎西是錫金最早的攝影師,他除了在拉薩開業,還在噶倫堡甘托克成立了錫金最早的攝影工作室。[13][64]他在《西藏鏡報》上1939年登的廣告包括蔡司Ikon相機、底片等。[65][66]他也是錫金卻嘉不丹國王的御用攝影師。南嘉藏學研究所英語Namgyal Institute of Tibetology曾展出其1940-1950年代的錫金照片。紐華克博物館英語Newark Museum收藏了他照的150張貴族活動的照片。[67][68]

義大利的藏學家朱塞佩·圖齊於1928年至1948年間8度入藏探險,到過阿里、衛、藏和西藏中南部,他的團隊拍攝的上萬張照片與底片中包括許多珍貴的佛教建築、經卷、壁畫、唐卡、雕像,這些作品現藏於意大利羅馬國立東方藝術博物館英語National Museum of Oriental Art等地。2018年,「未知的西藏——圖齊探險之旅及唐卡藝術」在紐約的亞洲協會博物館展出。[69][70][71][72][73]

莊學本從1934年至1942年間數次試圖進入衛藏拍攝都失敗,但此期間他在四川雲南甘肅青海藏族聚居地區拍攝了萬餘張照片,其中藏族的影像是西藏攝影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74][75]南京博物院於2010年5月展出莊學本、藍志貴的藏族攝影精品。[76][77]

西奧斯·伯納德英語Theos Casimir Bernard於1937年6月下旬從印度抵達拉薩,一直住到9月15日。[78]在此期間,他用了兩萬呎電影底片與上萬張照片來拍攝拉薩各大寺廟的活動,現由加大圖書館英語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braries與加大菲比·赫斯特人類學博物館英語Phoebe A. Hearst Museum of Anthropology收藏。[79][80]

1938年12月德國塞弗爾西藏探險隊英語1938–1939 German expedition to Tibet噶廈准許進入西藏。他們拍攝了2萬多張黑白照片,包括土地,人物,動植物等,其中約1萬7千張底片現由德國聯邦檔案館收藏,2000張照片已經上網,此外還拍了約2000張彩色照片。他們拍攝了約40,000呎的黑白影片,以及大約4,000呎的彩色影片。[81]

1942年,美國戰略情報局特工伊利亞·托爾斯泰英語Ilya Andreyevich Tolstoy上校與布魯克·多蘭二世英語Brooke Dolan II上尉作為羅斯福總統特使到西藏,拍攝了兩千多張照片。[82]

1947年至1948年,德國安納加利卡‧戈文達喇嘛英語Anagarika Govinda與印度莉‧戈塔米英語Li Gotami Govinda夫婦在《印度圖畫週報英語The Illustrated Weekly of India》贊助下到阿里地區攝影。他們拍攝過的古格王國遺址托林寺等古蹟在文革時被破壞,照片成為反映古蹟原貌的重要資料。[83][84]莉‧戈塔米拍攝的200多張黑白照片收錄在《Tibet in Pictures》中。[85]

(1936-1950年)拉魯家族德吉林卡花園中。黎吉生攝。

《西藏相簿》(Tibet Album)是皮特·里弗斯博物館牛津大學大英博物館的合作項目,收藏了1920-1950年間英國公務員在衛藏拍的超過6,000張照片,攝影師包括查爾斯·阿爾弗雷德·貝爾、亞瑟·約翰·霍普金森(英語:Arthur John Hopkinson)、伊雲·納皮恩英語Evan Nepean黎吉生斯潘塞·查普曼英語Freddie Spencer Chapman、哈利·斯丹頓(英語:Harry Staunton)、貝爾的錫金籍副官饒登·雷布查(英語:Rabden Lepcha)。[86][87]其中黎吉生拍攝的照片最多。[88]黎吉生拍攝擦絨·達桑占堆女兒的彩色照片曾在中國網站上流傳。[89][90]

1950年之後

[編輯]
2011年從西藏拍攝的珠穆朗瑪峰北側

解放軍進入西藏後,一些隨軍攝影師開始進入西藏拍攝。在此期間,中央新影拍攝了第一部反映西藏的長紀錄片《解放西藏大軍行》。對於攝影內容的分類上,中國官方媒體利用攝影描繪西藏的過去和現在,用以宣傳其意識形態。中央新影等製片廠拍攝許多以「農奴制度的消亡」和「新西藏的誕生」為主題的作品。這些作品經常將「舊西藏」與「新西藏」作鮮明對照,「舊西藏」被稱為「人間地獄」,「充滿了壓迫、落後和黑暗」,「新西藏」被描繪成一個「解放」、「民主」和「開放」的地方,獲得了「社會主義改造利益」[91],以「宣傳、維護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92]

藍志貴於1952年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的隨軍攝影記者軍入藏,領到全新的135mm長焦萊卡相機和120張祿萊福萊克斯英語Rolleiflex相機,紀錄了解放軍進軍西藏、建設康藏公路、鎮壓反抗、土地改革西藏自治區成立等歷史事件。代表作《拉薩節日的歡樂》是中國現代攝影史上第一個國際金獎作品[93][94][95]

解放軍第18軍軍官程寬德(藏名澤仁多吉)是一名業餘的攝影師,他是一名漢藏混血兒(母親是康區藏人),1950年代中期用兩年的工資購置一台120張蔡司伊康相機,拍攝有大量西藏的黑白照片[96]。2006年,其女唯色將父親澤仁多吉於西藏文革期間所拍攝的近三百張照片整理入《殺劫》在台灣出版,這批照片主要拍攝於1966至1970年[97]

文化大革命之後,由於藏區大量漢族幹部被內調,造成當地缺少包括攝影師在內的專業人才,使得不少對西藏風土人情有濃厚興趣的攝影記者進藏拍攝。車剛在此期間以《西藏日報》記者的名義進入西藏,隨後便留在西藏直至退休,留下了《天路》等作品[98]

作家陳琳整理西藏黑白老照片五千餘張,2013年起編成《老照片·新西藏》系列相繼出版五輯,將千餘張西藏黑白老照片,編著成西藏「解放」、建設的若干個故事[99]

1991年8月1日,西藏自治區攝影家協會在拉薩市註冊成立。[100]

荷蘭攝影師瑪莉‧坦‧沃爾德(Marieke ten Wolde)用鏡頭記錄了西藏在二十一世紀經歷的巨變[101],於2013年整理成書出版。[102]

2021年8月25日,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和中國圖片社主辦的《西藏·70——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在拉薩布達拉宮腳下的宗角祿康公園開幕,該影像展編選了時間跨度達70年的200幅攝影作品,用以展現西藏70年來的社會發展、建設成就和人民生活[103]

註解

[編輯]
  1. ^ Harris(2016年)第11頁
  2. ^ The Michigan Technic. UM Libraries. 1882: 3 [2018-11-06]. UOM:39015021304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1). 
  3. ^ History of photograph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9-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6). 
  4. ^ Harris(2016年)第15頁
  5. ^ Harris(2016年)第25頁
  6. ^ Harris(2016年)第16頁
  7. ^ Harris(2012年),第280頁,註33
  8. ^ Das(1902年)第vi-vii頁
  9. ^ A. D. Moddie. Centuries of Travels and Tales. The Himalayan Journal. 2005年, 61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10. ^ Das(1902年)第19頁
  11. ^ Harris(2012年)第98頁
  12. ^ Das(1902年)第166頁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Jamyang Norbu. Photography and Tibet – A Historical Overview.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4. ^ Harris(2012年)第97頁
  15. ^ Harris(2012年)第280-281頁,註33
  16. ^ Gabriel Bonvalot. Across Thibet: Being a Translation of "De Paris Au Tonkin À Travers Le Tibet Inconnu". Cassell. 1891年. 
  17. ^ Bonvalot, Gabriel. De Paris au Tonkin à travers le Tibet inconnu. Paris: Hachette. 1892年10月22日 [2022年10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10月23日) –透過Google Books (法語). 
  18. ^ Harris(2016年)第54頁
  19. ^ Harris(2016年)第55-56頁
  20. ^ Joseph Deniker. La première photographie de Lhassa. La Géographie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de géographie (Masson et cie.). 1901年10月, 4: 242–247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1) (法語). 
  21. ^ G. Ts. Tsybikoff. Lhasa and Central Tibet. Annual report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for the year ending June 30, 1903.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03年: 727–746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22. ^ M. Tsybikoff's Journey to Lhassa. Nature. 1903-12-03, 69: 107 [2018-11-01]. doi:10.1038/069107a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1). 
  23. ^ Tibet - From the Collections of th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Library. 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 
  24. ^ Mary Hogarth. How To Launch A Magazine In This Digital Age. A&C Black. 2013-12-19: 135 [2018-11-01]. ISBN 978-1-4411-61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1). 
  25. ^ Anya Bernstein. Religious Bodies Politic: Rituals of Sovereignty in Buryat Buddhis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3-11-27: 49 [2018-11-01]. ISBN 978-0-226-0726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1). 
  26. ^ 她是帕拉·扎西達吉與兄弟帕拉鼐的共妻。達斯所說的重孜代本是兄弟中哪一個不明。依任代本的年份推算(帕拉·扎西達吉1876年任代本,帕拉鼐1881年後任代本,晚於拍照年份),可能指帕拉·扎西達吉。但兩人中只有帕拉鼐因幫助達斯被流放,因此也可能指帕拉鼐。
  27. ^ 27.0 27.1 Simeon Koole. Photography as Event: Power, the Kodak Camera, and Territoriality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Tibet.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April 2017, 59 (2): 310–345. 
  28. ^ Harris(2012年)第103-104頁
  29. ^ Harris(2012年)第106,108-109頁
  30. ^ Earliest haunting images of Tibet revealed: Photographs taken by British officer during controversial 1903 mission which depicted Mount Everest to Westerners for the first time. 《每日郵報》. 2013-08-02 [2019-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1). 
  31. ^ 朱建平. 近代卫生学家全绍清生平和早年成就. 《中華醫史雜誌》. 2000年, (第4期): 第205–207頁. 
  32. ^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map of China and its territories. 
  33. ^ 四年漫遊 喚醒失落的木裡王國. 華西都市報. 2017-09-18.  此文說全紹清文章標題是《香格里拉——失落的地平線》有誤。據雜誌目錄摘錄,標題是The Most Extraordinary City in the World: Notes on Lhasa--The Mecca of the Buddhist Faith
  34. ^ 圖說中國人首次把西藏介紹給世界(組圖). 中國評論通訊社. 2009-11-06 [2019-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35. ^ 35.0 35.1 35.2 Jamyang Norbu. In Focus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2019-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8). 
  36. ^ 36.0 36.1 Photography, Interviews, Meetings and a Journey to Cambridge. The Office of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2016-09-16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37. ^ Lawrence W Reed. Real Heroes. Intercollegiate Studies Institute. 2016-09-27: 138 [2018-11-01]. ISBN 978-1-5040-421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38. ^ Chuluun & Bulag(2013年)第23–24頁
  39. ^ 劉學銚(2013年)第38頁
  40. ^ Bell(1946年)
  41. ^ Harris(2016年)第76頁
  42. ^ The Thirteenth Dalai Lama on throne in Norbu Lingka. 皮特·里弗斯博物館.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6). (英文)
  43. ^ Eric Teichman. CHAPTER IV FROM CHAMDO TO BATANG BY THE MAIN ROAD VIA DRAYA AND MARKAM GARTOK. Travels of a Consular Officer in Eastern Tibet: Together with a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Tibet and India. 1922年: 121頁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9). 
  44. ^ 秦永章. 日本西本愿寺派遣的赴藏留学生——青木文教. 中國西藏網. 2019-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3). 
  45. ^ 青木文教. 西蔵遊記 : 秘密之国. 內外出版. 1920年 [大正9年] –透過國立國會圖書館 (日語). 
  46. ^ 青木文教. 《西藏遊記》. 商務印書館. 1931年. 
  47. ^ 亜細亜大観·第三輯·西藏第ㄧ~三回》第154頁起;第ㄧ~三回照片列表。《亜細亜大観·第四輯·西藏第四~六回》;第四~六回照片列表
  48. ^ Taring(1986年),第32頁
  49. ^ Portrait of the 13th Dalai Lama. 利物浦世界博物館.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4). 
  50. ^ Harris & Shakya(2003年)第61-70頁
  51. ^ 德木活佛:西藏历史上的第一位摄影师.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3). 
  52. ^ Lama loves photography: first person in history.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5). 
  53. ^ 德木·旺久多吉(2005年)
  54. ^ Coburn Dukehart. 'National Geographic' Celebrates 125 Years Of Photography.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2013-10-01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1) (英語). 
  55. ^ 1931 Color Print Tibetan Dancer Costume Queen Hell Buddhist Historical. Period Paper.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4) (英語). 
  56. ^ In the footsteps of Joseph Rock 重走洛克路. josephrock.net.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57. ^ "Could This Be the Way to Shangri-L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Timothy Carroll (29 July 2002). Electronic Telegraph. London.
  58. ^ Brahm(2017年)第256頁
  59. ^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uld a Frozen Camera Dethrone Hillary and Norgay as the First to Summit Everest?. 2010-01-26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7). 
  60. ^ Everest expedition to find Mallory's camera.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8). 
  61. ^ Braham Norwick. Alexandra David-Neel's Adventures in Tibet Fact or Fiction?. The Tibet Journal (Library of Tibetan Works and Archives): 72頁. JSTOR 43299825. 
  62. ^ David-Néel, Alexandra. Encyclopedia of World Biography.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63. ^ David-neel, Alexandra. My Journey to Lhasa.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1927年: 261頁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1). 
  64. ^ Photography salute to first two - Sikkim exhibition of father-son's Chogyal photos. Telegraph India. 2012-08-25 [2018-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65. ^ 《西藏鏡報》上一些有趣的藏文廣告. 高峰淨土. [2019-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6). 
  66. ^ 兩次廣告見Yul phyogs so soʾi gsar ʾgyur me loṅ v. 10, no. 10: Page 8 [《西藏鏡報》第10卷第10期第8頁].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 1939年7月. 《西藏鏡報》第10卷第11期第8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7. ^ The Newark Museum's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 of Tibet. 紐華克博物館.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68. ^ Who is Behind the Camera? (2005). 南嘉藏學研究所. [2018-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69. ^ Nalesini, Oscar. Pictures from a Legacy: The Tucci Photographic Archive. Orientations: 1–2. [Jan-Feb 2014] [2019-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3). 
  70. ^ 朱塞佩‧圖奇,「藏學之父」鮮為人知的行跡. [2019-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4). 
  71. ^ 未知西藏:朱塞佩‧圖齊的雪域探險與佛教繪畫. [2019-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4). 
  72. ^ Unknown Tibet: The Tucci Expeditions and Buddhist Painting. Asia Society. [2019-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4). 
  73. ^ 100年前,他發現了那個未知而迷人的西藏. [2019-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4). 
  74. ^ 中国传奇摄影家庄学本. 中國國家地理網. 2014年6月27日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75. ^ 西藏影像(系列五)庄学本 上. 《西藏人文地理》. 2009年9月. 
  76. ^ 蓝志贵和他的西藏摄影作品.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7). 
  77. ^ 回眸经典: 中国摄影大师蓝志贵, 庄学本藏族摄影作品精品展. 南京博物院. 2010年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78. ^ 周新. “白人喇嘛”——西奥斯·伯纳德. 中國西藏網.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9). 
  79. ^ Namiko Kunimoto. Traveler-as-Lama Photography and the Fantasy of Transformation in Tibet. Trans Asia Photography Review. Fall 2011, 2 (1). 
  80. ^ Photographed: yes / Collector: Theos C. Bernard / Collection place: Tibet - Hearst Museum Portal Search Results. 菲比·赫斯特人類學博物館. 
  81. ^ Engelhardt(2007年)
  82. ^ Tung(1996年),第x頁
  83. ^ Karen Swenson. Echoes of a Fallen Kingdom. New York Times. 2000-03-19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3). 
  84. ^ Lopez Jr.(2018年)第60–61頁
  85. ^ Govinda(1979年)
  86. ^ Home p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Tibet Album: British Photography in Central Tibet 1920-1950
  87. ^ Introduc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Tibet Album: British Photography in Central Tibet 1920-1950
  88. ^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collection of Hugh Richardson in the Pitt Rivers Museu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Tibet Album: British Photography in Central Tibet 1920-1950
  89. ^ Tsarong's daughter Tess or Ka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Tibet Album: British Photography in Central Tibet 1920-1950
  90. ^ 民国时期的西藏女贵族,最后一位真的美翻了!.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2). 
  91. ^ Séagh Kehoe. Imag(in)ing the Past: ‘Old Photo’ Sharing Among Tibetan Netizens in Chinese Cyberspace.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3). 
  92. ^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中央新影集團. [2018-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1). 
  93. ^ “蓝志贵摄影作品展”见证西藏民主改革. 中國美術館. 
  94. ^ 蓝志贵.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3). 
  95. ^ 拍摄西藏二十年的著名摄影师蓝志贵去世. 西藏在線. 2016-06-12 [2018-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5). 
  96. ^ 唯色. 有关西藏文革照片的拍摄者——由一次访谈继续思考文革在西藏(2). 自由亞洲電台. 2017-09-15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1). 
  97. ^ 羅四鴒. 镜头里的西藏文革(一):跟随父亲的影迹.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6年8月31日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3). 
  98. ^ 车刚:西藏摄影三十年. 藏人文化網. 2017-03-28 [2018-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3). 
  99. ^ 大型系列纪实《老照片·新西藏》(五)出版发行. 新華網. 2017-10-30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3). 
  100. ^ 社会组织 西藏自治区摄影家协会. 全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51540000519156343F 
  101. ^ James Estrin. 荷蘭攝影師眼中的西藏巨變.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3年8月6日 [2019-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5). 
  102. ^ Wolde(2013年)
  103. ^ 影像中的西藏,200幅摄影作品展现西藏70年巨变. 中國日報中文網. 2021-08-28 [2022-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2). 

參考書籍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