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朝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朝隐(665年—734年),充国,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

少年时以明法及第,授临汾尉,武则天时,至大理丞。神龙二年(706年),反對武三思构陷桓彦范,被貶为闻喜(山西省聞喜縣)縣令。歷官侍御史、长安令,宦官闾兴贵有事要朝隐徇情,朝隐將他赶出衙门,睿宗夸奖说:“卿为京县令能如此,朕复何忧。”迁为绛州刺史,兼知吏部选事。开元二年(714年),遷升為吏部侍郎,与卢从愿合称卢、李。四年(716年)春,唐玄宗召集全国新授的县令当殿进行策试,多人不及格,他与卢从愿因用人不當,被贬为滑州刺史,轉同州刺史。

不久官至河南尹,“政甚清严,豪右屏迹”,太子的舅舅赵常奴横行闾里,李朝隐把他抓起來,還說“此不绳,不可为政。”将他杖刑。开元十年(722年),升為大理卿,武强县令裴景仙裴寂的曾孙,贪污五千匹绢,事发后逃走被捉回。玄宗大怒,传旨斩首示众。李朝隐认为裴是“监临主守乞取”,依法罪不当死。後改杖一百,流放岭南。

李朝隐改调任岐州刺史。歷官扬州大督都府长史、大理卿、御史大夫、太常卿,封金城伯。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擔任岭南采访处置使,同时兼管广州,清廉自持,累著能名[1]。次年卒于广州,年七十,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注釋

[编辑]
  1. ^ 《新唐書》卷一二六《盧奂傳》載:“天寶初,爲南海太守。南海兼水陸都會,物産環怪。前守劉巨麟、彭果皆以贜敗,故以奂代之。污吏斂手,中人之市舶者亦不敢干其法,遠俗爲安。時謂自開元後四十年,治廣有清節者,宋璟、李朝隱、奂三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