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韦尔斯公开赛:修订间差异
内容扩充 |
小 修正笔误 |
||
第1行: | 第1行: | ||
{{Infobox joint Tennis Tournament |
|||
| Name = 法國巴黎銀行公開賽 |
| Name = 法國巴黎銀行公開賽 |
||
| Logo = |
| Logo = |
||
第104行: | 第104行: | ||
*双打 |
*双打 |
||
== 外部 |
== 外部链接 == |
||
* [http://www.pacificlifeopen.com/ 官方網站] |
* [http://www.pacificlifeopen.com/ 官方網站] |
||
2013年3月18日 (一) 09:35的版本
法國巴黎銀行公開賽 | |
---|---|
地點 | 美国 印第安維爾斯 |
場館 | Indian Wells Tennis Garden |
地面 | 硬地/ 室外 |
網站 | http://www.bnpparibasopen.org/1/home/ Official website |
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Indian Wells Masters),现在由法国巴黎银行赞助因此官方名称为法国巴黎银行公开赛(BNP Paribas Open),是每年3月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小城印第安维尔斯举办的一项网球赛事。于1987年开始举办,场地为硬地。
新业主劳伦斯·埃里森,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和CEO,于2009年12月买下了法国巴黎银行公开赛和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花园。
这项赛事是一项ATP 1000大師賽和WTA 皇冠明珠赛事,在每年的三月份举办,时长两周。女子比赛通常在星期三开始,男子比赛则通常在星期四开始。决赛通常被安排在第二周的星期日。这项比赛中男子和女子单打正赛各有96人参赛,前32个种子选手可以获得第一轮轮空的待遇。
这项赛事是除了四大满贯之外观众数量最多的的赛事,能吸引超过370,000位观众。它有世界第二大的网球馆。
位置与赛场
印第安维尔斯位于科切拉大峡谷(棕榈泉地区),洛杉矶市中心以东约125英里处。
比赛场地是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花园(建于2000年)。它拥有20块网球场,包括一个16100个座位的主网球馆,是世界第二大的为网球而建的体育馆。
历史
男子赛事曾经被命名为美国航空网球赛(American Airlines Tennis Games,1974-1978)、Congoleum Classic(1979–1980, 1982–1984)、Grand Marnier/ATP Tennis Games(1981)、百乐笔精英赛(Pilot Pen Classic,1985–1987)、新闻周刊冠军杯(Newsweek Champions Cup,1988–1999),网球大师赛系列印第安维尔斯站(Tennis Masters Series Indian Wells,2000–2001)和太平洋寿险杯(Pacific Life Open,2002–2008)。
女子赛事曾经被命名为:Virginia Slims of Indian Wells(1989–1990)、Virginia Slims of Palm Springs(1991)、Matrix Essentials Evert Cup(1992–1993)、埃弗特杯(Evert Cup,1994和1999)、State Farm Evert Cup(1995–1998)、Tennis Masters Series(2000–2001)以及太平洋寿险杯(Pacific Life Open,2002–2008)。
原本女子赛事在男子赛事前一周举办。1996年,这项赛事完全合并了职业网球联合会(ATP)和世界职业女子网球协会(WTA)的巡回赛,成为了少有的这么做的赛事之一。
法国巴黎银行公开赛已经成为了男子和女子巡回赛中最大的赛事之一,有绰号为“西部的大满贯”(Grand Slam of the West)。
过往决赛
男子
- 单打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比分 |
---|---|---|---|
2000 | 亚历克斯·科雷查 | 托马斯·恩奎斯特 | 6-4,6-4,6-3 |
2001 | 安德烈·阿加西 | 皮特·桑普拉斯 | 7–6(7–5),7-5,6-1 |
2002 | 莱顿·休伊特 | 蒂姆·亨曼 | 6–1, 6–2 |
2003 | 莱顿·休伊特 | 古斯塔沃·库尔滕 | 6–1, 6–1 |
2004 | 罗杰·费德勒 | 蒂姆·亨曼 | 6–3, 6–3 |
2005 | 罗杰·费德勒 | 莱顿·休伊特 | 6–2, 6–4, 6–4 |
2006 | 罗杰·费德勒 | 詹姆斯·布莱克 | 7–5, 6–3, 6–0 |
2007 | 拉斐尔·纳达尔 |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 6–2, 7–5 |
2008 |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 马尔迪·费什 | 6–2, 5–7, 6–3 |
2009 | 拉斐尔·纳达尔 | 安迪·穆雷 | 6–1, 6–2 |
2010 | 伊万·柳比西奇 | 安迪·罗迪克 | 7–6(7–3), 7–6(7–5) |
2011 |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 拉斐尔·纳达尔 | 4–6, 6–3, 6–2 |
2012 | 罗杰·费德勒 | 约翰·伊斯内尔 | 7–6(9–7), 6–3 |
2013 | 拉斐尔·纳达尔 | 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 | 4–6, 6–3, 6–4 |
- 双打
女子
- 单打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比分 |
---|---|---|---|
2009 | 薇拉·兹沃纳列娃 | 安娜·伊万诺维奇 | 7–6(7–5), 6–2 |
2010 | 耶莱娜·扬科维奇 | 卡罗琳·沃兹尼亚奇 | 6–2, 6–4 |
2011 | 卡罗琳·沃兹尼亚奇 | 玛丽昂·巴托莉 | 6–1, 2–6, 6–3 |
2012 |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 玛丽亚·莎拉波娃 | 6–2, 6–3 |
2013 | 玛丽亚·莎拉波娃 | 卡罗琳·沃兹尼亚奇 | 6–2, 6–2 |
- 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