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治
此條目或其章節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4年8月29日) |
德國為一個議會民主制聯邦共和國,其政治體系需按照分權、區域自治、民主投票這三項基本原則維持。聯邦總統僅僅為禮儀性的國家元首(虛位元首),真正的實權掌握在聯邦總理,即政府首腦手中。
聯邦立法部門為聯邦議院,而聯邦參議院則由各联邦州代表所組成。自1949年以來,基督教民主聯盟和社會民主黨一直是德國聯邦議會中的兩大政黨。
德國司法制度獨立於行政和立法之外。而德國的政治制度是依據1949年所頒布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簡稱《德國基本法》),其地位等同於憲法。《德國基本法》強調對個人自由的保護,另外也界定聯邦與各州的權力、以及行政、立法、司法三權。
聯邦行政部門
编辑德国联邦总理為聯邦政府的領導人,由聯邦議院選出。总理对联邦议院负责。
總理在四年任期內,除非聯邦議院已決定繼任人選,否則不能免除其職務。這種建設性不信任动议是為了避免再度出現魏瑪共和國的情形--行政部門得不到立法部门的支援,無法順利執政,但立法部門太過分散無法提名繼任者。
除了1969年至1972年,以及1976年至1986年這兩段時間,威利·布朗特和赫爾穆特·施密特兩位社民黨總理是以第二大黨的身份組閣外,總理一職都是由最大黨人士出任,並且通常會有兩個政黨籌組議會多數的執政聯盟。總理會任命一位內閣官員為副總理。副總理一職的重要性不高,但通常由執政聯盟中少數政黨的重要內閣成員擔任。
相較之下,德國聯邦總統主要以代表性和禮節上的職責為主。總統由五年一度的聯邦大會於5月23日投票選出。聯邦大會由聯邦議院議員,以及16個联邦州根據其議會依比例代表制產生的同等數量的代表組成。
[註 1]基民盟一直是德國的最大黨,聯邦總統也多由基民盟人士出任。
聯邦立法部門
编辑聯邦立法權分為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聯邦議院經由全民普選產生,而聯邦參議院則代表各联邦州。憲法給予聯邦立法部門有專屬管轄權(Exclusive jurisdiction),並與各联邦州政府有共同管轄權(Concurrent jurisdiction)。
聯邦議院擁有比聯邦參議院更大的權力,只有在有關於聯邦與州政府間的利益,和增加州政府職責的立法提案時才需聯邦參議院的同意。事實上,這代表在立法過程中,常常需要聯邦參議院的同意,因為聯邦立法常常需要由州政府或地方行政機構執行。當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出現意見分歧時,將組成調解委員會尋求妥協方案。
聯邦議院
编辑聯邦議院是由普選產生,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議員任期為四年。其中,299位議員是由各選區以多數制方式選出。若是政黨所獲得的選區席次,少於政黨全國得票率所應得的席次,則由政黨名單的席次補足。相反的,若是政黨在選區所贏得的席次比其得票率所應得的席次還多,則不作變動,而這些多出來的席次稱為延伸議席(Überhangmandate)。在2009年大選中,因為產生了24個延伸議席,因此讓總席次來到622席。
政黨必須在全國得票率超過百分之五,或是贏得三個以上的選區席次,才可進入聯邦議院。這項也被稱為「百分之五門檻」(Fünfprozenthürde)的規則記載於德國選舉法之中,其目的是避免政治破碎及大量的小政黨。德國聯邦共和國的第一次聯邦議院選舉是在1949年8月14日舉行。兩德統一後的第一次全德聯邦議院選舉在1990年12月2日。在2009年9月27日。議會席次在2002年將原有的656席減少為598席,但由於有延伸議席制度,因此議員人數常多於應有席次。
聯邦參議院
编辑聯邦參議院是各联邦州在聯邦層級的代表。聯邦參議院共有69名議員,為16個联邦州的代表。16個联邦州的邦總理(Ministerpräsident)通常也都是參議院成員。每個联邦州依其人口多寡,可分得3至6票。
自從聯邦參議院的政治傾向(根據各邦選舉結果而定)逐漸與聯邦議院形成對立,造成聯邦參議院在近年來開始成為反對黨的論壇。
政黨與選舉
编辑目前德國主要有五個全國政黨,分別是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拜仁基督教社會聯盟(聯盟黨),德國社會民主黨,德國綠黨,德國左派黨和德國自由民主黨。其中基民盟(CDU)和基社盟(CSU)稱兩黨為「姐妹黨」(CDU/CSU)。他們不在同一地區運作,另外在聯邦議會組成同一政黨,基社盟主要在德國最大州巴伐利亞,自1957年一直在該州執政。
政黨 | 選區得票 | 政黨得票 | 總議席 | +/– | ||||||||||
---|---|---|---|---|---|---|---|---|---|---|---|---|---|---|
得票 | % | 議席 | 得票 | % | 議席 | |||||||||
社会民主党 (SPD) | 12,228,363 | 26.4 | 121 | 11,949,756 | 25.7 | 85 | 206 | +53 | ||||||
基督教民主联盟 (CDU) | 10,445,571 | 22.5 | 98 | 8,770,980 | 18.9 | 53 | 151 | −49 | ||||||
聯盟90/綠黨 (GRÜNE) | 6,465,502 | 14.0 | 16 | 6,848,215 | 14.8 | 102 | 118 | +51 | ||||||
自由民主黨 (FDP) | 4,040,783 | 8.7 | 0 | 5,316,698 | 11.5 | 92 | 92 | +12 | ||||||
德國另類選擇 (AfD) | 4,694,017 | 10.1 | 16 | 4,802,097 | 10.3 | 67 | 83 | −11 | ||||||
巴伐利亚基督教社会联盟 (CSU) | 2,787,904 | 6.0 | 45 | 2,402,826 | 5.2 | 0 | 45 | −1 | ||||||
左翼党 (DIE LINKE) | 2,306,755 | 5.0 | 3 | 2,269,993 | 4.9 | 36 | 39 | −30 | ||||||
南石勒苏益格选民协会 (SSW) | 34,979 | 0.1 | 0 | 55,330 | 0.1 | 1 | 1 | +1 | ||||||
其他政黨及獨立人士 | 3,335,728 | 7.1 | 0 | 4,422,900 | 9.4 | 0 | 0 | 0 | ||||||
有效票 | 46,339,602 | 98.9 | – | 46,419,448 | 99.1 | – | – | – | ||||||
無效/白票 | 499,163 | 1.1 | – | 419,317 | 0.9 | – | – | – | ||||||
總票數 | 46,838,765 | 100 | 299 | 46,838,765 | 100 | 436 | 735 | +26 | ||||||
合資格選民/投票率 | 61,168,234 | 76.6 | – | 61,168,234 | 76.6 | – | – | – | ||||||
資料來源: Bundeswahlleit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圖表
编辑各聯邦州政黨票票數分佈
编辑各州政黨名單得票率[1] | |||||||
---|---|---|---|---|---|---|---|
聯邦州 | 社会民主党 | 聯盟黨 | 聯盟90/綠黨 | 自由民主黨 | 德國另類選擇 | 左翼党 | 其他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 28.0 | 22.0 | 18.3 | 12.5 | 6.8 | 3.6 | 8.7 |
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 | 29.1 | 17.4 | 7.8 | 8.2 | 18.0 | 11.1 | 8.4 |
汉堡 | 29.7 | 15.5 | 24.9 | 11.4 | 5.0 | 6.7 | 6.8 |
下萨克森 | 33.1 | 24.2 | 16.1 | 10.5 | 7.4 | 3.3 | 5.4 |
不来梅 | 31.5 | 17.2 | 20.8 | 9.3 | 6.9 | 7.7 | 6.5 |
勃兰登堡 | 29.5 | 15.3 | 9.0 | 9.3 | 18.1 | 8.5 | 10.3 |
萨克森-安哈尔特 | 25.4 | 21.0 | 6.5 | 9.5 | 19.6 | 9.6 | 8.4 |
柏林 | 23.5 | 15.9 | 22.4 | 8.1 | 8.4 | 11.4 | 9.4 |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 29.1 | 26.0 | 16.1 | 11.4 | 7.3 | 3.7 | 6.5 |
萨克森 | 19.3 | 17.2 | 8.6 | 11.0 | 24.6 | 9.3 | 9.9 |
黑森 | 27.6 | 22.8 | 15.8 | 12.8 | 8.8 | 4.3 | 7.9 |
图林根 | 23.4 | 16.9 | 6.6 | 9.0 | 24.0 | 11.4 | 8.7 |
莱茵兰-普法尔茨 | 29.4 | 24.7 | 12.6 | 11.7 | 9.2 | 3.3 | 9.2 |
巴伐利亚 | 18.0 | 31.7 | 14.1 | 10.5 | 9.0 | 2.8 | 13.9 |
巴登-符腾堡 | 21.6 | 24.8 | 17.2 | 15.3 | 9.6 | 3.3 | 8.2 |
萨尔兰 | 37.3 | 23.6 | – | 11.5 | 10.0 | 7.2 | 10.5 |
司法部門
编辑德國司法部門的獨立,比德國民主的歷史還要久遠。傳統上,法院組織十分強勢,幾乎所有联邦州的行為都需經過司法審查。除了處理民事和刑事案件,分為四層的普通司法部門外,針對行政、稅務、勞工及社會安全各有不同的司法部門及階層系統。除了各司法部門的最高法院是聯邦層級,其餘皆是州層級,維持了司法權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另外,德國有十分權威的聯邦憲法法院。聯邦憲法法院獨特的地方在於,《德國基本法》規定任何人在基本權(特別是人權)被政府侵犯,或是已經在正常法院系統中上訴到最高層級,無法繼續上訴時,可向聯邦憲法法院提出申訴。
上訴的內容也包含立法部門所通過的法律、法院的裁定和行政行為。雖然實際上只有少部分憲法訴願是成功的,但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知名的是時常採取與立法和行政部門對立的立場。甚至有法官公開聲明,他們的決議完全依據憲法,不會受到政府、德國聯邦議會、輿論等反應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在一般大眾中享有很高的支持度。
聯邦憲法法院也處理其他程序,像是國家機關間對於憲法權力的爭議。另外,憲法法院還有權力取締牴觸憲法原則的政黨,但到目前為止,這項權力只執行過兩次,分別是1952年的德國社會主義帝國黨(Sozialistische Reichspartei Deutschlands,為納粹黨的後繼者),和1956年的德國共產黨。
現今政治
编辑1998年-2005年:「紅綠聯盟」
编辑經過基民盟赫爾穆特·科爾16年的掌權之後,社民黨與綠黨贏得1998年的大選。社民黨主席格哈特·施羅德成為總理,他將自己定位為中間派第三條道路的候選人,如同英國的托尼·布萊爾和美國的比爾·柯林頓。過去年東部地區的經濟成長緩慢,以及東西間經濟差距逐漸擴大是科爾政府失去民意支持的原因。
最後,勝選的幅度讓社民黨可以與綠黨組成「紅綠聯盟」,這也是德國綠黨第一次入主聯邦政府。
新政府最初的問題是社民黨內部溫和派及傳統左派間的政策衝突,導致部分選民不滿。1999年2月,社民黨在黑森贏得聯邦大選後的第一次邦選舉,但同時間的其他州,由社民黨或基民盟所領導的執政聯盟成功連任。2000年,科爾隱瞞收取大量政治獻金一事曝光,基民盟支持度大量滑落。由於這次危機,安格拉·梅克爾成為黨主席。
聯邦議院在2002年9月22日舉行大選。施洛德率領的紅綠聯盟以11席之差擊敗艾德蒙·施托伊伯爾(Edmund Stoiber)率領的基民盟/基社盟-自民黨聯盟。雖然在前幾個月紅綠聯盟的支持率還落後於對手,但一般認為紅綠聯盟能獲勝的三大原因是:成功處理水災、對於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堅定反對立場、以及施托伊伯爾在東部不得人心,使得基民盟失去重要的席次。不過,社民黨僅以三席領先聯盟黨,顯示聯盟黨已恢復元氣。
紅綠聯盟在第二任期中,於一些重要的邦選舉中落敗,例如施洛德曾在1990年至1998年擔任邦總理的下薩克森。自民黨因1998年失去政權而衰落,但他們在2002年的邦選舉再次獲得勝利。另一方面,一些極右派政黨也獲得了部分選民的認同。
2003年4月20日,施洛德總理宣布進行大規模的勞動市場改革,稱為議程2010,措施包括聯邦勞動局(Bundesanstalt für Arbeit)的改組、削減失業者開始工作後的補助金及津貼等等。這些變革一般以委員會主席彼得·哈茲(Peter Hartz)之名命名為哈茲一號至哈茲四號。雖然這些改革引起大規模的抗議行動,但現在認為這些措施是德國在06、07年經濟成長及失業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2004年6月13日的歐洲議會選舉,帶給社民黨巨大的挫敗。社民黨得票率只稍微超越百分之二十一,是二戰以來社民黨在全國性選舉中的新低紀錄。許多觀察家認為,這次選舉代表施洛德政府下台的開端,也意謂著社民黨的衰落。
2005年-2021年:梅克爾時代
编辑2005年-2009年:大聯合政府執政聯盟
编辑2005年5月22日,如同預測的,社民黨在該黨先前的核心地帶北萊因-西發里亞敗選。在選舉結果出爐後的半小時後,社民黨主席弗朗茨·明特費林宣布,將在聯邦議院以故意不通過信任投票的方式,提前舉行聯邦大選。
這舉動令全國感到訝異,特別是當時社民黨在選舉中的支持率不到25%。隔天,基民盟宣布由黨魁安格拉·梅克爾出馬角逐總理,冀求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
勞動和社會公平黨(WASG)和民主社會主義黨(SPD,簡稱民社黨)組成聯盟,並計畫合併(參見左派黨)。由於聯盟中有前社民黨主席奧斯卡·拉方丹和民社黨葛雷格·吉西等知名政治人物,該聯盟很快地在媒體及大眾中引起關注。他們在七月的大選中拿下12%的票數。
而基民盟在2005年5月及6月的勝利(其中在部分選舉中獲得絕對多數),似乎極有可能拿下總理寶座。但局面在接近9月18日的選舉時出現了變化,特別是傳出基民盟可能由保羅·基希霍夫出任財長一職的消息,以及在梅克爾與施洛德的電視辯論後,許多民眾轉而認為施洛德的表現較佳。
2005年9月18日的選舉結果令人感到訝異,因為與前一週所作的民意調查有著明顯的落差。與2002年相比,基民盟的支持度下滑,得票率只有35%,無法組成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黨的「黑黃」中間偏右聯合政府。自民黨贏得了優秀的10%得票率,是該黨最傑出的表現之一。但紅綠聯盟也無法取得多數,社民黨得票率滑落到34%,綠黨維持在8%。左派黨聯盟拿下8.7%的選票,成功進入聯邦議院,而極右派的國家民主黨得票率只有1.6%。「黑黃」中右聯盟和「紅綠」皆無法取得多數,而社民黨拒絕與左黨結盟,因此最有可能與聯盟黨組閣,但由於兩者議席相近,聯盟黨只以四席領先,意味需要經過長時間談判。
最有可能出線的執政組合是由基民盟和社民黨兩個最大政黨所組成的大執政聯盟,其他三個政黨(自民黨、綠黨和左黨)則為在野黨。其他可能的執政聯盟有社民黨、自民黨、綠黨所組成的紅綠燈聯盟(Ampelkoalition),和基民盟/基社盟、自民黨、綠黨所組成的牙買加聯盟(Jamaika-Koalition)。所有政黨(包括左黨本身)皆已排除與左黨共同執政的可能性。經過兩個月談判,社民黨和聯盟黨終達成協議,施羅德放棄總理一職,由默克爾出任總理,內閣社民黨佔8個席位,聯盟黨佔6個。這也是德國40年首個大聯合政府。
2005年11月22日,總理安格拉·梅克爾宣誓就職,她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第一位出身東德、第一位科學家總理,也是二戰後最年輕的德國總理。
聯邦層級的大政府也讓較小型的政黨在州地區的支持率上升。自從執政基社盟在巴伐利亞失去絕對多數,與自民黨籌組聯合州政府後,大執政聯盟也失去了在聯邦參議院的多數優勢,使得執政聯盟在重要議題上必須仰賴自民黨的支持。
2008年11月,弗朗茨·明特費林再度擔任社民黨主席,並推舉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出馬角逐2009年9月27日大選的總理寶座。
2009年-2013年:「黑黃」執政聯盟
编辑2009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的聯盟黨取得239席,得票率33.8%,雖然減少,但維持第一大黨地位:德國社會民主黨得票率是60年最低,只有23.0%,議席大減,取得146席;德國自由民主黨成績是歷來最佳,得票率14.6%,取得93席;德國綠黨也是歷來最佳,得票率10.7%,取得68席;德國左派黨也是歷來最佳,得票率11.9%,選舉後,聯盟黨和自民黨組建中間偏右聯合政府。
然而,此後執政聯盟在多個邦選舉,皆以微弱之差敗給社民黨和綠黨的「紅綠聯盟」,自民黨更因黨內權力鬥爭,支持率大跌。
2013年-2021年:第二次大聯合政府執政聯盟
编辑2013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的聯盟黨取得311席,得票率41.5%,維持第一大黨地位:德國社會民主黨得票率25.7%,議席取得193席;德國自由民主黨得票率4.8%,由於未能過5%得票門檻,未能獲任何議席;德國綠黨得票率8.4%,取得63席;德國左派黨得票率8.6%,取得64席;選舉後,聯盟黨和社民黨進行組閣談判聯合政府事宜。
經過兩個月談判,社民黨和聯盟黨終達成協議,默克爾繼續出任總理,內閣聯盟黨佔8個席位,社民黨佔6個。之後社民黨大會通過會和聯盟黨組建大聯合政府。12月17日獲得信任投票。儘管四年後的2017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兩黨皆失去不少議席,但大聯合政府獲得延續,惟默克爾宣佈不再尋求連任總理。
2020年2月的邦總理選舉中,身為圖林根邦最大黨的左翼黨波多·拉梅洛被預估將獲得多數邦議員的選票,勝出組閣,但最終,圖林根邦的最小黨自民黨推出的凱默里希(Thomas Kemmerich)竟獲得了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與基民盟(CDU)的支持選票,而以一票的差距逆轉勝。此次邦總理選舉為自二戰後,第一次有德國主流政黨被極右派拱上執政寶座。隨後,凱默里希便在被指控與極右派政黨合作的輿論壓力下辭去圖林根邦總理。[2]而時任基民盟黨主席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也負起政治責任,公開表示將於該年夏天辭去基民盟黨主席一職,並最終由北萊茵-威斯特法伦邦總理阿敏·拉舍特接任主席。[3]
2021年迄今:「紅綠燈聯盟」(第三次大聯合政府執政聯盟)
编辑2021年德國聯邦大選后,由于社会民主党与绿党的支持率不足而无法形成执政联盟,形成了红绿灯联盟。2021 年 11 月 24 日,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宣布已达成协议实施联盟,社民党候选人奥拉夫·朔尔茨将成为总理,而绿党负责外交主要基于社会民主党、绿党和自由民主党的文化观点的相似,尽管自由民主党在经济上亲近基民盟。
社民党的舒尔茨获得了总理的位置,绿党领袖罗伯特·哈贝克、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分别获得了副总理和外交部长的职位,自民党领袖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出任财政部长。内政和社区部长、联邦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国防部长由社民党获得,农业部长、联邦家庭老年妇女和青年事务部长由绿党获得,而自民党获得了交通部长、教育和研究部长、司法部长职务。
2024年11月6日,即2024年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当天,由于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多次在执政党内反对经济法案诉求财政平衡,舒尔茨解除了林德纳的职务。红绿灯联盟崩溃。德国预计将提前于2025年的大选。[4]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Bundeswahlleiter. [2021-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 ^ 德國破滅的極右封印:圖林根邦總理「被當選」的極右派禁忌.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 ^ 「梅克爾接班人」的夭折:德國基民盟主席AKK閃辭風暴與極右大亂鬥.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 ^ Scholz sets stage for German snap election as government collap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