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
抗生素(英语:antibiotic)又名抗菌素,是微生物(例如: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其主要用途是抑制其它种类微生物的生长(抑菌作用)或将它们杀死(杀菌作用),在定义上是一较广的概念,包括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以及对付其他微小病原之抗生素;但临床实务中,抗生素常常是指抗细菌抗生素。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1]
用途
编辑历史
编辑人类所认识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是由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于1928年偶然发现的。他从被霉菌污染的葡萄球菌培养皿中,观察到霉菌附近的细菌都无法生长,推测霉菌中可能有杀菌的物质。1929年,弗莱明将这个发现发表在《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但没有得到重视。直到1939年,牛津大学的佛罗雷(Howard Florey)和钱恩(Ernst Chain)想开发能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才在联络弗莱明取得菌株后,成功提炼出青霉素。弗莱明、佛罗雷与钱恩因此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2][3]。
人类合成的第一种抗生素是磺胺,1932~1933年间德国病理与细菌学家格哈德·多马克发现其具有体内抗菌活性,他因此获得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来源与制造方法
编辑抗生素的主要制造方法为发酵,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半合成的方法制造。先采用适当的菌种,经辐射处理,选择最具潜力的变异菌株,将其从试管转移到烧瓶再到发酵槽,在温度与通风控制的环境中培育,然后从培养基中分离、纯化、析离成抗生素的结晶。经研判化学结构、药理实验与临床试验后,才告完成。
分类
编辑作为抗菌剂使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几个主要类别: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
-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 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奎红霉素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
- 四环素类抗生素
- 天然:四环素、土霉素
- 半合成: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 氯霉素(全合成抗生素):毒性反应严重,只用于滴眼液
- 其他类抗生素:
-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 多肽类抗生素:
- 万古霉素
- 多粘菌素类
- 人工合成抗菌药:在不严格的情况下,有时候也把这两类抗菌剂并称为“抗生素”。
- 喹诺酮类抗菌药
- 第一代:萘啶酸
- 第二代:吡哌酸
- 第三代:含氟的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 第四代: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加雷沙星
- 磺胺类药
- 甲氧苄啶(黄安增效剂)
- 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痢特灵)
- 喹诺酮类抗菌药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厂牌名称 | 应用 | 副作用 |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
阿米卡星 | amikacin | Amikin |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 |
|
庆大霉素 | Gentamycin | Garamycin | ||
卡那霉素 | Kanamycin | Kantrex | ||
新霉素 | Neomycin | |||
奈替米星 | Netilmicin | Netromycin | ||
链霉素 | Streptomycin | |||
妥布霉素 | Tobramycin | Nebcin | ||
巴龙霉素 | Paromomycin | Humatin | ||
安莎霉素类 | ||||
格尔德霉素 | Geldanamycin | 用于抗肿瘤,处于实验阶段 | ||
除莠霉素 | Herbimycin | |||
碳头孢烯 | ||||
氯碳头孢 | Loracarbef | Lorabid | ||
碳青霉烯 | ||||
厄他培南 | Ertapenem | |||
亚胺培南 | Imipenem/Cilastatin | Primaxin | ||
美罗培南 | Meropenem | |||
第一代头孢菌素 | ||||
头孢羟氨苄 | Cefadroxil | Duricef | ||
头孢唑啉 | Cefazolin | Ancef | ||
头孢氨苄 | Cefalexin | Keflex | ||
头孢硫脒 | Cefathiamidine | |||
头孢拉定 | Cefradine | |||
头孢替唑钠 | Ceftezole Sodium | |||
头孢羟氨苄 | Cefadroxil | |||
第二代头孢菌素 | ||||
头孢克洛 | Cefaclor | Ceclor |
| |
头孢孟多 | Cefamandole | Mandole | ||
头孢西丁 | Cefoxitin | Mefoxin | ||
头孢丙烯 | Cefprozil | Cefzil | ||
头孢呋辛酯 | Cefuroxime Axetil | Ceftin | ||
头孢美唑 | Cefmetazole | |||
头孢替安 | Cefotiam | |||
头孢尼西 | Cedonicid | |||
头孢孟多酯 | Cefamandole Nafate | |||
第三代头孢菌素 | ||||
头孢克肟 | Cefixime |
| ||
头孢地尼 | Cefdinir | Omnicef | ||
头孢妥仑 | Cefditoren | |||
头孢哌酮 | Cefoperazone | Cefobid | ||
头孢唑肟 | Cefotaxime | Claforan | ||
头孢泊肟 | Cefpodoxime | |||
头孢他啶 | Ceftazidime | Fortum | ||
头孢布烯 | Ceftibuten | |||
头孢唑肟 | Ceftizoxime | |||
头孢曲松 | Ceftriaxone | Rocephin | ||
头孢噻肟钠 | Cefotaxime | |||
头孢地秦 | Cefodizime | |||
头孢甲肟 | Cefmenoxime | |||
头孢匹胺钠 | Cefpiramide Sodium | |||
头孢布宗 | Cefbuperazone Sodium | |||
头孢磺啶 | Cefsulodine Sodium | |||
头孢唑南钠 | Cefuzonam Sodium | |||
头孢替坦 | Cefotetan | |||
拉氧头孢 | Latamoxef | |||
氟氧头孢钠 | Flomoxef Sodium | |||
头孢米诺钠 | Cefminox Sodium | |||
头孢咪唑 | Cefpimizole | |||
头孢他美酯 | Cefetamet Pivoxil | |||
头孢泊肟酯 | Cefpodoxime Proxetil | |||
头孢托仑酯 | Cefditoren Pivoxil | |||
头孢特仑匹酯 | Cefteram Pivoxil | |||
第四代头孢菌素 | ||||
头孢吡肟 | Cefepime | Maxipime |
| |
头孢匹罗 | Cefpirome | Cefrom | ||
头孢克定 | Cefclidin | |||
头孢噻利 | Cefoselis | |||
糖肽类抗生素 | ||||
替考拉宁 | Teicoplanin | |||
万古霉素 | Vancomycin | Vancocin |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
阿奇霉素 | Azithromycin | Zithromax、Sumamed、Zitrocin | 治疗链球菌感染、梅毒、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莱姆病 |
|
克拉霉素 | Clarithromycin | Biaxin | ||
地红霉素 | Dirithromycin | |||
红霉素 | Erythromycin | |||
罗红霉素 | Roxithromycin | |||
醋竹桃霉素 | Troleandomycin | |||
单内酰环类 | ||||
安曲南 | Aztreonam | |||
青霉素类 | ||||
阿莫西林 | Amoxicillin | Novamox | 广谱抗菌、链球菌感染、梅毒、莱姆病 |
|
安比西林 | Ampicillin | |||
阿洛西林 | Azlocillin | |||
羧苄西林 | Carbenicillin | |||
邻氯西林 | Cloxacillin | |||
双氯西林 | Dicloxacillin | |||
氟氯西林 | Flucloxacillin | |||
美洛西林 | Mezlocillin | |||
乙氧萘西林 | Nafcillinum | |||
青霉素(盘尼西林) | Penicillin | |||
哌拉西林 | Piperacillin | |||
替卡西林 | Ticarcillin | |||
多肽类抗生素 | ||||
杆菌肽 | Bacitracin | 眼、耳和膀胱感染(直接用于眼或肺部吸入,很少用于注射) |
| |
粘杆菌素 | Colistin | |||
多黏菌素B | polymyxinB | |||
四环素类抗生素 | ||||
地美环素 | Demeclocycline | 梅毒、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膝立克次氏体感染、莱姆病 |
| |
强力霉素 | doxycycline | Vibramycin | ||
米诺环素 | Minocycline | Minocin | ||
土霉素 | Oxytetracycline | |||
四环素 | Tetracycline | Sumycin | ||
其他 | ||||
胂凡纳明 | Arsphenamine | Salvarsan | 螺旋体感染(已淘汰) | |
氯霉素 | Chloromycetin | 各种敏感菌(已基本不用) | ||
氯洁霉素(克林霉素) | Clinmycin | Cleocin | 革兰氏阳性菌 | |
乙胺丁醇 | Ethambutol | 结核杆菌 | ||
磷霉素 | Fosfomycin | 革兰阴性菌 | ||
夫西地酸 | Fusidic acid | 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皮肤感染) | ||
呋喃唑酮 | Furazolidone | 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兽用) | ||
异烟肼 | Isoniazid | 结核杆菌 | ||
雷奈佐利 | Linezolid | Zyvox | 革兰氏阳性菌的严重感染 | |
甲硝唑 | Metronidazole | Flagyl | 各种厌氧菌感染 | |
莫匹罗星 | Mupirocin | 革兰氏阳性球菌(外用皮肤感染) | ||
呋喃妥因 | Nitrofurantoin | Macrodantin、Macrobid | 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 | |
平板霉素 | Platensimycin | 革兰氏阳性菌(实验中) | ||
吡嗪酰胺 | Pyrazinamide | 结核杆菌 | ||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 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 Syncercid | 革兰阳性菌 | |
利福平 | Rifampin | 结核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 | ||
大观霉素 | Spectinomycin | 淋病奈瑟菌所致尿道、宫颈和直肠感染 | ||
替利霉素 | Telithromycin | Ketek | 肺炎
|
喹诺酮 | ||||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厂牌名称 | 应用 | 副作用 |
环丙沙星 | Ciprofloxacin | Ciproxin, Ciplox | 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性腹泻、淋病 |
|
伊诺沙星 | Enoxacin | |||
加替沙星 | Gatifloxacin | Tequin | ||
左氧氟沙星 | Levofloxacin | Levaquin | ||
洛美沙星 | Lomefloxacin | |||
莫西沙星 | Moxifloxacin | Avelox | ||
诺氟沙星 | Norfloxacin | |||
氧氟沙星 | Ofloxacin | Ocuflox | ||
曲氟沙星 | Trovafloxacin | Trovan | ||
磺胺类 | ||||
磺胺米隆 | Mafenide | 尿路感染(磺胺醋酰和磺胺米隆除外)、磺胺米隆用于烧伤 |
| |
百浪多息 | Prontosil (archaic) | |||
磺胺醋酰 | Sulfacetamide | |||
磺胺甲二唑 | Sulfamethizole | |||
磺胺二甲异恶唑 | Sulfanilimide (archaic) | |||
柳氮磺吡啶 | Sulfasalazine | |||
磺胺异恶唑 | Sulfisoxazole | |||
甲氧苄定 | Trimethoprim | |||
复方增效磺胺 |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Co-trimoxazole) (TMP-SMX) | Bactrim |
作用机理
编辑抗生素等抗菌剂有抑菌或杀菌作用,但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具选择性,依其作用,可分为广效或是专一。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作用机理[5]:
-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溶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 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
与细胞壁或细胞膜作用的两类抗生素,是以破坏菌体完整性的方式杀死细菌,故可称为杀菌剂(Bactericidal agent);另外两类抗生素则是靠抑制细菌大分子合成的方式,阻断其繁殖,故又可称之为抑菌剂(Bacteriostatic agent)[6]。
抗药性
编辑分级
编辑种类 | |
---|---|
第一线 | 巨环类、头孢子菌类、胺基配糖体、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其他 |
第二线 | 青霉素类、胺基配糖体、头孢子菌类 |
第三线 | 头孢子菌类、恩菎类药、青霉素类、其他 |
第四线 | 头孢子菌类、β-丙酰胺抗生素类、四环素类-胺基乙酰、其他 |
参考文献
编辑- ^ Morgun A. Uncovering effects of antibiotics on the host and microbiota using transkingdom gene networks. (PDF). Gut. 2015 [2016-02-28]. PMID 256146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30).
- ^ 卢柏梁. 抗生素與抗藥性. 高医医讯 (高雄市: 高医医讯杂志社). 2003-04-01, 22 (11) [2022-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6).
- ^ 林天送. 抗生素的研究. 科学发展 (台北市: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2010-08-10, (452): 72-75. ISSN 0250-1651.
- ^ 4.0 4.1 Berkow, Robert. The Merck manu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 Home edition. New York: Pocket Books. Sep 1999. ISBN 0-671-02727-1.
- ^ 温学义. 抗生素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吉林医学. 1982.
- ^ 蔡嘉寅. 感染性疾病和抗生素的使用. 科学月刊 (科学月刊杂志社). 1971-1, 2 (1): 19-23. ISSN 0250-33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