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民俗(粵音:man4 zuk6;英文:folklore)係一個特定群體所呈現嘅文化,包括咗嗰個文化、次文化或都係群體嘅共同傳統。民俗包括敘事、諺語或者笑話噉嘅口傳傳統,亦都包括物質文化,由傳統建築風格到嗰個族群特有嘅手工、玩具噉。
研究民俗嘅學科叫民俗學。
概觀
[編輯]「民俗」呢個詞,係由「民」同「俗」兩個字組成,喺1846年由英國人威廉·湯姆斯創造出嚟,佢想用呢個新詞取代當時流行嘅「民間古物」或者「民間文學」呢啲術語。「俗」呢個字嘅英文「lore」源自古英語「lār」,即係「教導」嘅意思。佢指嘅係某個特定群體嘅知識同傳統,通常係靠口耳相傳嚟流傳落嚟。
「民」呢個概念喺歷史上有唔同嘅理解。湯姆斯最初創造呢個詞嘅時候,「民」只係指鄉下嘅窮人同冇乜文化嘅農民。而家呢個詞嘅意思就廣闊咗,指住兩個或者以上有共同特徵嘅人組成嘅社會群體,佢哋會透過獨特嘅傳統嚟表達佢哋嘅共同身份。「民」係一個好靈活嘅概念,可以指一個國家,好似美國民俗咁,又或者可以細到得一個家庭。
呢個擴大咗嘅「民」嘅定義,令到「俗」嘅範圍都變得更加闊。而家「俗」包括「人哋用說話整出嚟嘅嘢(口頭傳統)」、「人哋用手整出嚟嘅嘢(物質傳統)」,同埋「人哋用行為整出嚟嘅嘢(習俗傳統)」。而家民俗唔再局限於舊嘅或者過時嘅嘢。呢啲民間文化嘅嘢仲係繼續以非正式嘅方式傳承落去,通常冇人知係邊個整出嚟,而且總係有唔同版本。民間群體唔係個人主義嘅,佢係以社區為本,喺社區裡面孕育佢哋嘅傳統。「當新嘅群體出現,新嘅民俗就會產生... 例如衝浪者、電單車手、電腦程序員」。同高等文化唔同,高等文化入面每一件藝術家嘅作品都受版權法保護,而民俗就係一個社會群體共同身份嘅體現。
專業嘅民俗學家一旦識別出民間文化嘅嘢,就會努力去了解呢啲信仰、習俗同物件對於呢個群體嘅意義,因為如果呢啲文化單位冇繼續嘅相關性,就唔會繼續傳承落去。不過呢個意義可以轉變同變形,例如21世紀嘅萬聖節慶祝同中世紀嘅諸聖節前夜已經好唔同,仲會產生佢自己嘅一啲都市傳說,同歷史上嘅慶祝完全冇關係。又例如猶太教嘅潔淨儀式,最初係因為缺水而衍生嘅好嘅公共衛生習慣,而家對一啲人嚟講就變成咗正統猶太教徒身份嘅象徵。相比之下,刷牙呢個平常嘅行為雖然都係喺群體入面傳承,但就只係實際嘅衛生同健康問題,唔會成為一個界定群體嘅傳統。傳統最初係一啲人記得要做嘅行為,一旦失去咗佢實際嘅用途,就冇理由再傳承落去,除非佢已經被賦予咗超越最初實用性嘅意義。呢個意義就係民俗學 - 即係研究民俗 - 嘅核心。
隨住社會科學理論嘅日益成熟,我哋發現民俗係任何社會群體自然產生同必需嘅組成部分,佢其實喺我哋身邊無處不在。民俗唔一定要係舊嘅或者過時嘅,佢仲係不斷咁創造同傳播,喺任何群體入面都會用嚟分開「我哋」同「佢哋」。
民間學嘅由來同埋點樣發展
[編輯]民間學喺歐洲浪漫民族主義嗰陣開始變成獨立嘅學科。呢個過程中有條友特別巴閉,叫做約翰·戈特弗里德·赫爾德,佢喺1770年代寫嘢嗰陣將啲口耳相傳嘅嘢形容成紮根喺本土嘅有機過程。法國佬拿破崙蝦多啲德國佬之後,好多德國友就擒晒赫爾德嘅橋,佢哋將啲民間傳統系統化咁抄低晒,仲要喺佢哋整民族建構嗰陣用埋添。芬蘭、愛沙尼亞同匈牙利呢啲細細粒想擺脫大佬控制嘅國家就好鍾意呢套。[1]
做為一個研究嘅範疇,民間學喺19世紀啲歐洲學者度繼續發展,佢哋將傳統同新出爐嘅現代化嘢擺埋一齊睇。佢哋主要關注啲鄉下佬嘅口頭民俗,覺得呢啲係以前嘅殘渣,仲喺社會底層度苟延殘喘緊。[2]格林兄弟嘅《格林童話》(1812年首次出街)係嗰陣最威水但唔係得佢一個嘅歐洲農民口頭民俗合集。對啲故仔、諺語同歌嘅興趣喺成個19世紀都冇停過,將啱啱出世嘅民俗學同文學同神話學綁埋一齊。到咗20世紀頭,歐洲同北美嘅民俗研究同民俗學家嘅數量同質素都勁到爆。歐洲民俗學家仲係淨係睇佢哋嗰度啲鄉下佬嘅口頭民俗,但美國民俗學家(以弗朗茨·博厄斯同露絲·本尼迪克特做大佬)就揀咗研究美國印第安人嘅文化,將佢哋全部嘅習慣同信嘅嘢都當做民俗。呢個分別令到美國民俗學同文化人類學同民族學夾埋,喺佢哋做田野調查嗰陣用同一套數據收集嘅方法。民俗學喺歐洲係人文學科、喺美國係社會科學呢個分別,令到成個民俗學有好多唔同嘅理論角度同研究工具,雖然佢哋而家仲喺度爭緊。[3]
「民俗學」呢個term,同另一個叫「民俗研究」嘅詞,[註 1]喺1950年代開始多人用,用嚟分開傳統文化嘅學術研究同埋民俗製品本身。1976年1月,美國國會通過咗《美國民俗保護法案》(公法94-201),[4]同美國建國200周年慶典撈埋,美國嘅民俗學就咁大個喇。
"......[民俗]即係美國唔同group共享嘅傳統表達文化:家庭、族裔、職業、宗教、地區嗰啲;表達文化包括勁多創造性同象徵性嘅形式,好似習慣、信仰、技術技能、語言、文學、藝術、建築、音樂、玩意、跳舞、演戲、儀式、巡遊、手工藝咁;呢啲表達主要靠講、跟人做或者表演嚟學,通常冇乜正式教學或者機構指導就維持到。"
除咗大把其他保護美國自然同文化遺產嘅法律之外,呢條法律都標誌住國家意識轉晒彎。佢體現咗一種慢慢多人明白嘅嘢:文化多樣性係國家嘅優勢同埋值得保護嘅資源。好神奇嘅係,佢係一個統一嘅特徵,唔係將國民分化嘅嘢。"我哋而家唔再將文化差異當做要解決嘅難題,反而覺得係一個勁大嘅機會。喺美國民俗嘅多樣性入面,我哋見到一個傳統形式同文化思想交流嘅大市場,係美國人嘅一個勁豐富嘅資源。"[5]呢種多樣性每年都喺史密森尼民俗節同成個國家其他好多民俗節度慶祝。
仲有勁多其他定義。跟據威廉·巴斯康寫嘅一篇好重要嘅文,民俗有"四個功能":[6]
「民間」嘅定義
[編輯]十九世紀嘅「民間」,即係原本「民俗學」呢個詞所指嘅社會群體,特徵係鄉下人、冇文化同埋窮。佢哋係住喺鄉下嘅農民,同城市人口係相反嘅。直到世紀尾,城市無產階級(跟住馬克思主義理論)先至同鄉下窮人一齊被歸類為「民間」。呢個擴大咗嘅定義中,「民間」嘅共同特徵就係佢哋都係社會嘅底層。[7]
到咗二十世紀,隨住社會科學嘅新思維,民俗學家都修訂同擴大咗佢哋對「民間群體」嘅概念。到咗六十年代,大家都明白到社會群體,即係民間群體,係喺我哋周圍嘅;每個人都牽涉喺好多唔同嘅身份同相應嘅社會群體入面。我哋每個人一出世就加入嘅第一個群體就係家庭,而每個家庭都有佢自己獨特嘅家庭民俗。隨住細路仔大個,佢嘅身份都會增加,包括年齡、語言、種族、職業等等。每一個呢啲群體都有佢自己嘅民俗,正如一個民俗學家指出,呢個「唔係無謂嘅猜測...幾十年嘅實地考察已經確實證明咗呢啲群體的確有佢哋自己嘅民俗。」[8]喺呢個現代理解中,民俗係任何社會群體中共同身份嘅功能。[9]
呢啲民俗可以包括笑話、諺語同埋預期嘅行為,有好多唔同版本,永遠都係以非正式嘅方式傳播。大部分時候都係通過觀察、模仿、重複或者被群體其他成員糾正嚟學習。呢啲非正式知識用嚟確認同加強群體嘅身份。可以喺群體內部用嚟表達佢哋嘅共同身份,例如新成員嘅入會儀式。又或者可以對外用嚟同外人區分開,好似喺社區節日表演民間舞蹈咁。對民俗學家嚟講,呢度有兩個相反但同樣有效嘅方法可以用嚟研究一個群體:你可以由一個已識別嘅群體開始去探索佢嘅民俗,又或者你可以識別民俗項目,然後用佢哋去識別社會群體。[10]
由六十年代開始,通過研究民俗,「民間」呢個概念進一步擴大。個別研究員識別咗之前被忽視同無視嘅民間群體。一個值得注意嘅例子係喺1975年出版嘅《美國民俗學期刊》,呢期專門刊登關於女性民俗嘅文章,採用嘅方法唔係從男性嘅角度出發。[註 2]其他喺呢個擴大咗嘅民間群體理解中被突出嘅群體包括非傳統家庭、職業群體,同埋幾代人都喺製作民間物品嘅家庭。
民俗學家Richard Dorson喺1976年解釋話,研究民俗「關注嘅係傳統文化嘅研究,或者話非官方文化」即係民間文化,「同精英文化相對,唔係為咗證明一個論點,而係為咗了解被傳統學科忽視咗嘅大眾」。[11]
睇埋
[編輯]註釋
[編輯]- ↑ Alan Dundes鍾意用「民俗學」呢個詞,仲要喺佢本書嘅標題度用添,睇Dundes 1978;Simon Bronner就定義同用「民俗研究」呢個詞,睇Bronner 1986, p. xi。
- ↑ 呢期嘅撰稿人包括Claire Farrer、Joan N. Radner、Susan Lanser、Elaine Lawless同Jeannie B. Thomas等。
引述
[編輯]- ↑ Noyes 2012, p. 20.
- ↑ Noyes 2012, pp. 15–16.
- ↑ Zumwalt & Dundes 1988.
- ↑ 〈公法94-201:點樣整個美國民俗中心出嚟〉。《美國民俗中心》。美國國會圖書館。原先內容歸檔喺2017年9月28日。喺2017年10月8日搵到。
- ↑ Hufford 1991.
- ↑ Bascom 1954.
- ↑ Dundes 1980, p. 8.
- ↑ Dundes 1980, p. 7.
- ↑ Bauman 1971.
- ↑ Bauman 1971, p. 41.
- ↑ Dorson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