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如何无意识保护血管
任家俊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13日67
0
4
-
一条视频让你分清心梗和脑梗
任家俊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11日77
0
2
-
如何快速判断是否患上中风了
中风,又叫卒中,也称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是脑部血管突发梗塞或者破裂,造成急性脑功能障碍。患者常常表现为突发不能言语,一侧肢体乏力麻木,甚至出现昏迷不醒。它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的“五高”疾病。一旦发生中风,越早到医疗机构治疗效果越好,但由于老百姓对中风的表现认识不足,往往不能辨识早期的中风,错过治疗中风的黄金时机。因此,国际上提出”FAST”指引,指导老百姓自己判断是否可能患上中风了。F(Face),即脸部。观察面部有没有歪斜。患者可以面对镜子或者家人做微笑或者露齿的动作,加入异常即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嘴角有一侧下移,脸部歪向一侧。A(Arm),即手臂。双手平伸,掌面向上,观察有没有一侧上肢下坠,如果有,则强烈提示下坠侧肢体有瘫痪的可能。S(Speech),即语言。与病人交谈或者让他自主说话,观察其语言是否流畅,能否理解别人说的话。中风病人常常语言模糊不清,表达困难,或者不能理解家人或其他人所说的话。T(Time),即时间。如果有上述情况,请马上拨打120电话并记住出现上述情况的时间,这对于后续医生的救治很重要。
许志恩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10日443
0
1
-
脑梗死后他汀是否需要长期用药
很多脑梗死的患者能接受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但是很难坚持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的治疗。那么,究竟脑梗死以后是否需要他汀治疗呢?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所以,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从而减少再次发生的风险。而在脑梗死发生的病因里,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动脉硬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预防脑梗死复发,需要长期他汀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从而抑制脑血管粥样硬化的进程。
赵海燕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7日266
0
0
-
脑血流图和颈部血管超声,你该选哪个?
无创检查双联手,让脑梗风险无处可藏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我常遇到患者举着检查单问:“医生,这个脑血流图和颈部超声查血管,为啥让我两个都做?”今天我们一起梳理这两项检查的“任务”差异,以及它们如何联手守护大脑健康。一、原理不同:一个监测血流,一个扫描血管 脑血流图(TCD)TCD全称“经颅多普勒超声”,它就像一台“血流监测仪”,通过超声波穿透颅骨薄弱处(如太阳穴、后枕部),实时探测颅内大血管(如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等)的血流速度和方向。它能发现什么?血管狭窄或堵塞(血流速度异常加快或减慢)血管痉挛(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抽筋”)侧支循环的建立(血流方向改变提示代偿)颈部血管超声颈部血管超声更像一个“血管扫描仪”,用高频超声波直接“扫描”颈部动脉(如颈动脉、椎动脉)的结构。它能看清什么?血管壁是否增厚(动脉硬化早期信号)斑块大小、位置和性质(软斑、硬斑、溃疡斑)血管狭窄程度(轻、中、重度)二、任务不同:一个盯“脑内”,一个查“脖子” TCD主攻颅内血管:评估颅内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颈部超声主攻颈部血管:专注于识别颈动脉系统的结构性病变,重点筛查颈部动脉斑块和狭窄。三、互补合作:1+1>2的防梗组合两项检查的“侦察范围”和“情报类型”互补,联合使用能大幅提高脑梗风险的预判精度:颈动脉严重狭窄时:颈部超声看到狭窄程度>50%,TCD可进一步评估颅内血流是否受影响(如血流速度下降提示供血不足)。TCD发现异常血流信号时:若颅内某条血管血流加快,可能是上游颈部血管狭窄导致的“代偿性加速”,需颈部超声确认狭窄位置。斑块风险评估:颈部超声发现软斑(低回声),TCD若提示血流不稳定,提示斑块易脱落,需尽快积极治疗。四、需要同时做吗?看这三类人!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者,建议两项联合筛查(颈部查斑块,TCD查血流储备)。已有症状者:如发作性单侧手脚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单眼黑矇等症状,两项检查可明确病因是颈部斑块脱落,还是颅内血管病变。体检或低风险者:一般优先做颈部超声(更易发现斑块),TCD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加做。总结TCD和颈部血管超声,一个动态监测血流,一个观察结构。是否需要同时做,取决于您的风险等级和症状。两项检查无创、无痛、无辐射,十余分钟即可完成,是性价比超高的“血管侦察兵”!希望这篇科普能帮您理解这两项检查的意义。如果有更多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本文仅为医学科普,不替代专业诊疗,个体治疗方案请以临床医生指导为准。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王雅薇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6日218
0
1
-
同型半胱氨酸超标:你必须避开的5个致命误区!
附脑梗防治全攻略,年轻人尤其要看第4条前两期我们揭示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的密切关联及其全身危害。但通过与患者沟通,我发现大家对这个陌生但重要的指标扔存在一些误区,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标者未接受治疗,很年轻人甚至从未关注过这项检测……,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直击最易被忽视的真相!误区1:"同型半胱氨酸高不用治,注意饮食就行"真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需分层管理,放任不管可能致命!轻度升高(15-30μmol/L):饮食管理,多吃深绿色蔬菜、豆类、瘦肉、动物肝脏中度升高(30-100μmol/L):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活性叶酸+维生素B6+B12。重度升高(>100μmol/L):需排除遗传代谢病,并联合甜菜碱补充治疗。误区2:"补叶酸就能降同型半胱氨酸"真相:单纯补叶酸有效率仅30%!临床推荐"黄金三联方案":活性叶酸:0.8mg/天,尤其适合中国人甲钴胺:500μg/天,促进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维生素B6:10mg/天,促进同型半胱氨酸代谢 三联治疗有效率超70%,最快2周见效!误区3:"吃够蔬菜就不缺叶酸"血淋淋的数据:蔬菜中叶酸烹饪损失高达80%(焯水1分钟保留90%,爆炒保留60%)我国居民日均叶酸摄入仅0.25mg,不足推荐量1/3!高效补充方案(举例说明,请结合自身情况,仅供参考):早餐:菠菜鸡蛋羹(200g菠菜+1个鸡蛋≈0.2mg叶酸)午餐:卤鸡肝50g+凉拌黑木耳(补叶酸+B12)加餐:猕猴桃1个+核桃3颗误区4:"年轻人不需要查同型半胱氨酸"触目惊心的现状:外卖族、熬夜党已成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主力军!长期口服避孕药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平均升高30%(避孕药需要额外更多的b6帮助代谢)建议:长期熬夜(>23点入睡)、每周外卖>5次者,每6个月检测服用避孕药满6个月者,需加查维生素B12水平误区5:"同型半胱氨酸降下来就能停药"复发管控铁律:达标后至少维持治疗6个月:叶酸0.8mg+甲钴胺500μg/+维生素B610mg/天终身监测:每半年查同型半胱氨酸每年1-2次颈动脉超声(查斑块进展)防梗行动指南1.高危人群筛查清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检测)有脑梗家族史者(加做MTHFR基因检测)长期吸烟、饮酒者(同型半胱氨酸比常人高4-6μmol/L)2.生活自救三招烹饪革命:蔬菜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叶酸保留率提升50%运动处方:每天30分钟快走,禁忌清单:腊肉/香肠(高蛋氨酸),酒精<25g/天(不饮酒者不建议饮酒)3.药物联用警示长期吃二甲双胍:需额外补充B12(药物阻碍吸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每半年监测同型半胱氨酸行动清单:翻开最近1年的体检报告,确认Hcy数值若从未检测,下周挂号"神经内科"开具检查家庭群转发此文,特别提醒父母(60岁以上Hcy超标率达61.3%)从今天开始,别让这个"代谢刺客"毁掉你和家人的血管和未来!本文仅为医学科普,不替代专业诊疗,个体治疗方案请以临床医生指导为准。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王雅薇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4日194
0
0
-
服用他汀需要监测哪些指标
血脂高、脑梗死、冠心病、颈动脉斑块或者狭窄的患者,医生往往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但是患者和家属一听到他汀,可能会有恐惧心理,举得服药就会带来副作用,尤其是肝脏损害。很抗拒服药。那么,他汀真的有这么恐怖吗?其他他汀类药物还是很安全的。出现肝功能损害的可能性并不大,只要我们定期复查,一般都可以有效避免。那么,在服用他汀期间究竟需要监测哪些指标呢?建议是完善肝功、肾功、血脂和心肌酶。监测这几项指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肝肾副作用以及肌肉损害,另一方面是为了观察疗效,血脂是否达标。
赵海燕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16日142
0
0
-
脑梗死已经恢复,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很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在医院住院,出院后医生会建议按时服药并定期到门诊复查。但很多患者心里有个疑惑,我的治疗效果这么好,出院为啥还要吃药呢?所以,有些患者出院一段时间后不再复诊,甚至不再继续服药,最终很多一部分患者几年甚至几个月后再次发生脑梗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脑梗死容易复发与它的发病机制是密切相关的。大多数脑梗死的发生是由于供应脑组织的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心脏产生易脱落的栓子或者其他病因所致,因此通常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控制这些病因,避免脑梗死的再次发生。这些药物包括起抗栓作用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起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他汀类药物和降压、降糖药物等。因此,脑梗死的治疗绝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长期用药,才能防止其卷土重来。
赵海燕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06日220
0
0
-
睡觉流口水一定是脑梗了吗?
薛素芳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15日61
0
1
-
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脚底有踩棉花感,是颈椎病还是脑卒中?
之前,为大家讲过有一类颈椎病会引起下肢走路脚底踩棉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就是感觉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脚好像踩在软绵绵的东西上,吃不上力。那有的朋友就有疑问了,“我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就是颈椎病?听别人说脑卒中也会出现这种症状,怎么区分呢?”下面,我们就请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为大家讲讲。冬季确实需要好好鉴别这两种情况!冬季是很多脑血管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果患者出现了脑卒中,需要第一时间赶往医院,若没有及时救治还可能造成生命危险,这种疾病的致残率也很高。而颈椎病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急,但是能引起下肢问题的这种也是颈椎病中最危险的一种,需要尽快就医治疗。出现脚踩棉花感,如何区分是颈椎问题,还是脑血管问题?其实鉴别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第一,您可以看看自己是两条腿无力还是一条腿无力?如果您是两条腿都无力,都有脚踩棉花感往往就是颈椎的问题。但如果您是半边身子都出现了这种无力,比如说一侧的手和胳膊,同侧的一只腿都是无力,这种往往是颅脑里面出了问题,看看是不是得脑血栓、脑缺血了。第二,看看您颈椎以上有没有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对着镜子呲牙伸舌头,看你的嘴角是不是歪向一侧。如果您真的出现了这种嘴角歪斜,一伸舌头歪向一边儿,这种往往是颅脑问题。如果您只是双侧下肢的问题,面部表情、肌肉都没问题,那么您很有可能是颈椎问题。如果是颈椎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呢?该什么治?会导致下肢走路有踩棉感的属于脊髓型颈椎病,它也是最严重最危险的一种类型。这种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了脊髓受压,而脊髓又是我们的周围神经和大脑之间传递信号的“桥梁”,一旦受压,信号传递受到干扰,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下肢症状。而更严重的患者脊髓压断坏死了,就会导致信号直接中断,出现瘫痪。所以,这类颈椎病一旦确诊,一般都建议尽早手术给脊髓减压,因为脊髓坏死后几乎没有可能再重新恢复,造成的瘫痪也是不可逆的。总之,如果大家出现了这样的下肢症状,不管是何种原因,都要引起重视。如果是脑血管问题,最好立刻赶去医院;如果是脊髓型颈椎病,也要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王作伟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1月20日280
0
0
脑梗塞相关科普号

潘栋超医生的科普号
潘栋超 主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神经外科
414粉丝7.3万阅读

余可谊医生的科普号
余可谊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骨科
6430粉丝177.1万阅读

黎杰医生的科普号
黎杰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神经内科
166粉丝1.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陈飞 副主任医师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
颈动脉狭窄 197票
脑梗塞 133票
脑血管病 39票
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支架治疗;房颤,卵圆孔未闭导致的脑栓塞;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 颈动脉斑块,高脂血症的强化治疗。 颈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基底动脉闭塞,烟雾病,夹层等脑血管闭塞的造影评价 急性脑梗死的取栓,溶栓治疗 -
推荐热度4.7王子高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 53票
颈动脉狭窄 26票
脑血管病 9票
擅长: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脑静脉窦狭窄的药物及介入治疗。 -
推荐热度4.6杨中华 主任医师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病学中心
脑梗塞 61票
脑血管病 29票
颈动脉狭窄 10票
擅长:脑血管病及危重症,脑梗塞,脑出血,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脑动脉狭窄,脑白质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开颅术后或者血管内介入术后的管理,重症脑血管病;重症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手术后颅内感染,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重症格林巴利和无力,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促醒管理等;神经危重症脱机困难,并发症管理包括高颅压、脑水肿等各种神经危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