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訪東京生態城 借鑑廚餘「轉廢為寶」 港回收業:期待政策加持迎曙光
2024-03-26 08:00
政府垃圾收費延至8月實施,各界仍有不少疑問,連月紛紛獻計為環保出一分力。本報記者走訪日本「東京超級生態城」,其中兩間回收廚餘及工業廢料的龍頭企業,透露當地回收工作的成功,與政府嚴格的政策、國民教育,以及對內循環的大力支持有關。本港環保園自2007年開始運作,供回收及循環再造商以相宜的價格進駐,惟多年來業界掙扎求存。多位本地回收業人士認為,垃圾徵費的實施只是「減廢之路」的第一步,期待政府推出更多政策,促進業界的健康發展,迎來真正的曙光。
距東京羽田機場20分鐘車程的臨海地區,有逾10間回收企業,分別收集塑膠、金屬、廚餘、工業廢料等,形成「東京超級生態城(Tokyo Super Eco Town)」。踏入城區,巨型煤氣鼓、電器山映入眼簾,運送廢棄物的貨車不斷進出,回收網絡有序運作。
廚餘處理設施「Bio Energy Corporation」佔地約4800多平方米,自2006年開始24小時運作,每日回收近130噸來自超市、便利店及食品工場的食物,透過發酵廚餘作沼氣發電,每天可產生逾4萬度電(kWh),完成發酵程序的渣滓也會製成肥料,供給北海道等地的農家。該公司是日本首間專門回收食物廢料的企業,其經營企劃室室長中澤孝洋指,會向收集廚餘的貨車收取每公斤30日圓(約1.5港元)的回收費。
香港2022年於堆填區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成分,家居及工商業的廚餘總佔比達29.7%;以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1期(O·PARK1)去年回收約6.08萬公噸廚餘計算,即每日需要處理167公噸廚餘,未達回收量的200公噸上限。對於香港將起步實行垃圾徵費,中澤坦言,分拆食品塑料包裝進行回收絕不容易,建議要宣揚「廚餘有用」的訊息,讓大眾明白廚餘可以「轉廢為寶」。
日收130噸廚餘產電製肥
記者踏足回收工業廢料的「高峻興業」,只見多輛工程車把廢料分門別類,部分再由人手挑選;相關儀器具智能探測,當發現有電池被誤放而引起火種,會自動噴灑氣體滅火。其東京臨海生態工廠工場長吉留清人分享,公司回收木、紙、金屬、纖維、廢膠及石膏板等建材,以今年1月的回收物重量為例,93.1%都可循環再用,僅6.9%最終送往堆填。他以能夠100%回收的木為例,工場會出售木碎給其他公司,再轉化成木產品。
香港廢塑料協會常務會長黃頴灝查看了兩間日本公司的資料,慨歎該些廠房的投資成本及規模遠超其預期。他舉例,本地塑膠回收廠也有索價約200萬港元的「近紅外線色選及材質選別機」,分類1至7號塑膠,而海外也有用相關器材回收紙、膠、鐵及玻璃,但較少用於篩選工業廢料,「他們要做到百分百回收,成本好高。」
93.1%工業廢料可循環再用
據他了解,部分本地回收廠仍在掙扎求存,更出現收不到廢料的情況,或與背後政策無法支撐業界實行「收費回收」有關,「本地建築廢料堆填費僅每公噸200元,商界寧願丟棄也不會重本投資回收,沒有市場經濟及誘因去做。」另一方面,本港也時有非法傾倒建築廢料的情況,目前最高被罰2.5萬元及監禁6個月,由於建築廢料棄置費也隨垃圾徵費增加,業界恐非法傾倒的泥頭山重現。
高峻興業的吉留指,日本也曾經歷類似情況,但法例漸趨嚴格,若然有企業違法傾倒工業廢物,不論份量多少都需要罰款3億日圓(折合逾1500萬港元)。此外,整條產業鏈必須保留單據,證明物料去向,舉例搬運公司、廢料工場、購買再造物料的企業等也要有相關存根,以便追查來源和去向,「各公司都要保存完整單據最少5年,政府會定期派人檢查,無法出示會被處罰。」
日本回收業能取得卓越成績,有賴政策「加持」。除了規管建造業,當地早在2001年實施《食品回收法》,規範食物業界減少產生廢棄物,及後規定每年產生超過100噸以上食品廢棄物的公司,需要每年繳交報告,詳細記錄食品廢棄物的產量及回收量;若未能繳交或內容造假,則會被罰款最高20萬日圓(約1萬元)。
東京建設「生態城」的概念源自2001年,政府提出5年內耗資10兆日圓的城市再生緊急計劃,並為環保企業提供廠房用地,推動循環性社會轉型。政府也為進駐的企業提供興建廠房的支援,以「Bio Energy」為例,當年收到12.79億日圓補助金,企業再自資30億日圓購買設備,補助約佔投資總額3分1。
港府有必要抱着前瞻思維
事實上,港府在2005年發表的《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2005-2014)》中,也制定了廢物管理策略,落實打造佔地約20公頃的屯門環保園。環保園自2007年開始運作,以較市價更相宜的金額長期出租用地予回收及循環再造商。
進駐環保園逾16年的倡威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回收廢置食用油業務,營運總監黃耀光憶述,當年業界進駐園區需要投標,以技術及價錢突圍,「每5年檢閱一次租金,調升幅度合理。」惟他慨歎,雖然廠房設計足以收集全港食肆的廢食油,再轉化為生物柴油,無奈多年來的回收率一直維持近20%。黃耀光坦言,現時仍有40%成品需出口海外,要達成100%內循環,必先令本地食肆更注重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減廢還有漫漫長路。
黃頴灝認為,港府有必要抱着前瞻的思維,向前部署更多步,舉例日後實施垃圾收費後,可以逐步開展「收費回收」,並進一步提高堆填費;他認為,當兩者價差拉開,丟棄及堆填的成本比回收更高,或能推動市民回收。展望未來,他希望8月實施垃圾收費只是鋪設「減廢之路」的第一步,期望日後有更多政策出台,好讓回收業界迎來真正的曙光。
玻璃回收難題非港獨有 盼突破低回收率
「收費回收」在本港也有市場,有公司早在綠在區區開遍全港前已專營上門回收服務,負責人分享,客戶不用自行分類、回收種類多,而該公司也與原材料加工廠房直接聯繫,達至一站式回收。
上門回收公司「The Loops」成立於2019年,創辦人Jorch憶述,當年流行到民間回收點進行回收,為遷就上班時間,他每隔兩個星期六就要提着回收物由藍田「遠征」至坑口回收,感到十分不便。他因而受到啟發認為,花費少量金錢解決回收問題或有出路,遂成立公司開拓上門回收服務。
該公司的服務範圍遍布全港,客戶繳交指定月費即可在指定日子交付回收物予上門回收的專員,而且不用進行分類,回收40款物料,包括冰種、酒塞及不少環團拒收的鋁質零食包裝,甚至棄置的化妝品瓶等。Jorch指,每年平均收到約200噸回收物,客戶數量按年升約10%。他補充,公司會直接與理念相同的原材料加工廠房接洽,如紙包飲品盒回收漿廠、紙廠、塑膠廠及網球廠,以達至一條龍回收。
收費上門回收有市場 客戶毋須自行分類
「收費回收」在本港也有市場,有公司早在綠在區區開遍全港前已專營上門回收服務,負責人分享,客戶不用自行分類、回收種類多,而該公司也與原材料加工廠房直接聯繫,達至一站式回收。
上門回收公司「The Loops」成立於2019年,創辦人Jorch憶述,當年流行到民間回收點進行回收,為遷就上班時間,他每隔兩個星期六就要提着回收物由藍田「遠征」至坑口回收,感到十分不便。他因而受到啟發認為,花費少量金錢解決回收問題或有出路,遂成立公司開拓上門回收服務。
該公司的服務範圍遍布全港,客戶繳交指定月費即可在指定日子交付回收物予上門回收的專員,而且不用進行分類,回收40款物料,包括冰種、酒塞及不少環團拒收的鋁質零食包裝,甚至棄置的化妝品瓶等。Jorch指,每年平均收到約200噸回收物,客戶數量按年升約10%。他補充,公司會直接與理念相同的原材料加工廠房接洽,如紙包飲品盒回收漿廠、紙廠、塑膠廠及網球廠,以達至一條龍回收。
記者:仇凱瑭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