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微光”
——殷夫烈士之其人其事其诗其文”
报告会顺利举行
12月20日下午,由同济大学校史馆协办,《东方的微光——殷夫烈士之其人其事其诗其文》报告会,在上海市浦东中学顺利举行。同济大学校史馆学生讲解团代表与来自上海市浦东中学、上海市民立中学的师生共聚浦东中学,共同参加“承殷夫之志,担青年使命”报告会,对殷夫的光荣事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回顾和学习。
一.缘起·殷夫的母校聚集
殷夫(1910年6月11日-1931年2月7日),男,原名徐白,又名白莽,浙江象山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
同为殷夫的母校,上海民立中学、浦东中学、同济大学三所学校因这位优秀烈士结缘,也从未忘记他为革命活动所做出的诸多贡献。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场关于殷夫的探寻之旅在浦东中学拉开了帷幕。
二.梦寻·故事的孕育之地
【两座丰碑】
同济大学校史馆讲解团跟随浦东中学校史博物馆张老师的步伐,在浦中的校园里找寻殷夫的足迹。矗立着两座丰碑——五卅惨案纪念碑和校友烈士纪念碑,诞生了殷夫等40余位革命烈士,他们用青春热血、报国壮志,谱写了一曲曲最崇高的生命之歌。
【身临其境】
More
同济师生在不同场馆的转化中、在浦中师生合力的讲解中,对浦中历史进行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欣赏于万里桥铭的字字铿锵,惊叹于校史馆藏的丰富多彩,赞赏于斯盛故居的中西合璧,感佩于浦中学子的人才辈出。在这里,同济师生对殷夫故事的孕育之地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不解之缘】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行中,我校讲解团发现,除了同为殷夫的母校以外,同济大学和浦东中学还有着许多不解之缘。比如,两校都创办于1907年、同济大学首任华人校长阮尚介曾任浦东中学顾问、同济大学往届数学教研室主任樊映川教授曾在浦东中学任教、浦中校友夏坚白院士曾任同济大学校长、浦中校友费启能毕业于同济大学后成为我国铸造机械化工程的开拓者……可以说,两校于不同阶段都在为培育国家所需的优秀人才心手相牵、贡献教育力量。
三.根生·烈士的精神永存
在对浦东校史博物馆的参观结束后,三校师生在浦东中学报告厅聆听了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郭莹老师关于殷夫的讲座。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郭老师对殷夫其人、其事、其诗、其文娓娓道来,分别对应作为“庭前柏树子”“职业革命家”“红色鼓动诗人”“中国革命歌手”等身份的殷夫,带领众人走进这位烈士波澜起伏的生平:经过早年爱国教育的浸染,在“四进三出”的入狱和保释过程中,殷夫始终坚定信念、不改初心、一腔热血,坚持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燃烧着拳拳报国之心。
讲座进行过程中,在老师的邀请下,三个学校的同学分别为师生们朗诵了一首殷夫的诗歌,同学们参与度提升的同时也让现场气氛更加融洽且热烈。其中,同济大学校史馆讲解员周幸用昂扬的声调、饱满的激情为众人诵读殷夫诗作《别了,哥哥》的片段,赢得掌声不断。作为同济大学校史馆讲解团代表,周幸同学还向浦东中学、民立中学学生代表赠送了文创纪念品。
More
【纪念品互赠环节】
【关于传承烈士精神,
同济学子有话说】
“上海市浦东中学是著名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曾经的母校,曾经的校园旧址已在战火中被日军炸毁,新校舍在原址涅槃重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殷夫是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诗人,一生以笔为戈、铸诗成剑,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年轻的诗人’。他对待革命无涯的热情和顽强的意志使我深深触动。他坚定不移献身革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徐婧童
“来到浦东中学的下午阳光晴好,小讲解员团依次专业生动地介绍了浦中校史博物馆内的丰富板块,章老师也带领我们发现了许多与同济校史交织的历史足迹。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三所学校的学生依次朗诵了殷夫同志的诗歌。从杨公‘毁家兴学’到五卅碑铭,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朱静仪
岂曰无碑,热血为碑;何须留名,人心即名。同为革命烈士殷夫的母校,三所学校在本次短暂相聚中回首优秀校友殷夫的故事。回首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师生们共同接受殷夫精神的洗礼,凝聚坚定信仰的共识,传承烈士不屈的品格。期待在更多深入的学习中,同济学子能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用行动礼赞不朽的丰碑,这也是对英烈最好的致敬。
文案| 师棋
排版 | 周幸
审核 | 邹晓磊 章华明 杜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