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月贞教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958年,贝有为教授与魏月贞共同创建了航空非金属材料专业,魏月贞任教研室副主任。这是我国首批航空非金属材料专业,也是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前身。
专业创建之初,所有的本科生都是从其他专业选调过来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工专业知识严重匮乏,有些学生甚至连化学反应方程式都写不全。学生心里开始打退堂鼓。怎么教,教什么,就成了摆在所有授课教师面前的难题。
时任教研室副主任的魏月贞,针对学生薄弱点,把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断夯实基础;她还给学生“开小灶”,经常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课,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不断查漏补缺。在她的带领下,所有授课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强化课后补习,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她常说自己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她敢于开新课,几乎讲过所有的基础化学课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为了满足学科不断发展的课程需求,她坚持“改”老课,早已对课程内容烂熟于心的她,依然会在每年开课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更新课程内容,有同事不解地问:“你都讲了几十年了,课程内容都能倒背如流,为什么还要再花这么多时间备课呢?”
在她看来,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科学研究每年也都会有新的进展。“我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授课方式、重新备课。只有与学生‘同书写,同理解,同思考’,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从教以来,魏月贞的教学经历非常丰富。她为专科生讲授过“大学化学”,为本科生讲授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以及“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等核心课,还为硕博研究生讲授过学位课“高分子物理专论”。她对每一门课程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认真备课,细致讲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坚持理论联系科研实践,深受学生们的好评。
有时,学生们会“害怕”她,因为她对每一篇硕博论文和科研文章都字斟句酌地修改,对每一个实验数据都反复推敲,与她讨论课题,必须时刻全神贯注,稍有不慎,就会遭到严厉地批评。学生们也都钦佩她,若是在科研中遇到难题,与她讨论后,或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另辟蹊径,总能找到新的解决办法。她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着每一名学生,其中包括后来成为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老师张志谦、邢玉清和范太炳等。
在与记者的采访交谈中,魏月贞重复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让我的学生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绝对不能弄虚作假;平常相处我们可能更像朋友,但我受了他们父母的重托,我就有严格教导他们的责任,并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真正的人。”
从她朴实的话语中,我们也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在多年的工作生涯中,魏月贞不仅践行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她还言传身教,将校训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一名学生心中。
“专业需要,咱就得上”
1981年,魏月贞教授创建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和复合材料硕士点,开始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建之初,一穷二白,迫切地需要专业立足点和发展点,魏月贞为此殚精竭虑,敏锐地发现了界面这一复合材料的薄弱点和关键点。她不等不靠,自筹资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表征与改性的研究工作,并带领团队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界面微脱粘测试仪,填补了国内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原位测试技术的空白。
1989年,魏月贞充分认识到复合材料在新型材料中的重要地位,在复合材料硕士点的基础上,与顾震隆教授和姚忠凯教授共同创建了复合材料博士点。这是一个涉及力学计算、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综合性博士点,为我校培养复合材料领域的高级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校黄玉东教授便是该博士点的首位博士研究生。
即便在复合材料界面领域已颇有建树,但魏月贞并未将目光局限于此。她在复合材料界面表征与改性研究的基础上,率先将学科研究方向扩展到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纤维,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膜材料、工程塑料和耐高温防腐材料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制定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方针,确立了我校高分子领域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如今,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研究领域已经处于国际先进地位,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科研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其中,核心研究成果《纤维/树脂浸润增效关键技术及工程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复合材料界面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发明),并在航天复合材料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魏月贞不仅是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带头人,她还为我校化工学科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提出将复合材料界面研究扩展为材料表界面研究,并以此为核心,助推了应用化学系的电化学、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等各个专业和方向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掘材料表界面研究潜力。她倡导全系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展。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应用化学系于2000年成功获批了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后升级为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从此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
如今,学院不断发展,为我国化工行业和复合材料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魏月贞(左三)在复合材料界面微脱粘测试技术鉴定会上发言
淡泊名利,一切只为科研
魏月贞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切为了专业,一切为了学科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名学生和教师。她总是冲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但是一到职称晋级她就“消失不见”,把机会让给更年轻的教师。
她十分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不仅细心指导教学和科研每个环节,同时以公开课等形式面向学院青年教师传授经验,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独立承担与负责课程内容相关或相近的科研项目,实现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魏月贞孜孜不倦地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她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其他各界,都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第一届本科生班级8371班学生返校(二排左七)
文字 | 梁英爽整理
图片 | 采访对象本人提供
排版 | 张又元
审核 | 梁英爽 李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