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汇 | 如何“撞”进青年怀抱?
亚洲农业科教创新联盟2024年会在泰国举行
南农环境生态学首次跻身ESI全球前千分之一
教育部党组第五巡视组巡视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工作动员会...
“十百千万”工程:以人才“新智”助力农业“新质”
“南农方案”连续三届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前沿|植保学院刘泽文课题组在植食性昆虫对杀虫剂和植...
我校在第二届江苏大学生读书文化节活动中再创佳绩
我校体育教师张东宇荣获中国武术八段称号
日本三重大学副校长访问我校
学校召开2024年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暨实验室安全月开幕...
我校获2024年江苏省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江苏科技报】迄今世界最大植物基因组发布
【新华社】南京农业大学:“农”字号大咖领衔,绘金秋大地“丰”景
【江苏教育新闻】“职”面未来!南农大举办第十一届模拟面试大赛
【现代快报】农业新质人才如何培养?南农这场活动来支招
【交汇点新闻】我们的大思政|“秾味”十足!构建“南农品质”的思政工作“...
【科技日报】大语言模型与非遗“共舞”
“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工作简报第1期
“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丨校长办公室专题学习
关于开展“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第二阶段集中研讨的通知
1950年9月,航行在太平洋的“克利夫兰总统号”上,有一批怀抱报国理想的科学家,南京农学院小麦...
1979年,历经磨难的盛彤笙先生从兰州调回南京,任职于江苏省农科院。同年,南京农学院从扬州回到...
“他和三个技工一路风尘仆仆,皮肤黝黑,衣衫褴褛。而他们身后,澳洲老马背着美国火鸡,英国约克...
金善宝先生的《实用小麦论》中这样记载,“在大胜关农场观察者,八种小麦所有开之花,共计1349朵...
80年代初,70多岁的南京农学院院长樊庆笙每天早上7点从丁家桥家中出发,乘坐学校交通车上下班。...
1989年底,年轻的沈其荣博士拿到了人生第一个有经费的科研项目——鸡粪资源化利用和商品有机肥研究...
初秋,距离南京60公里的安徽当涂县,87岁的盖钧镒院士走进绿油油的大豆田,挽起裤腿、拨动枝叶、...
“我从1991年开始研究‘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难题,这成了团队延续30年的科研梦想。”在万建民...
1999年,留学归国的张绍铃来到南京农业大学。当时学校没有人研究梨,也找不到采样点和试验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