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劳恩霍夫協會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 V. | |
命名緣由 | 約瑟夫·夫琅和費 |
---|---|
成立時間 | 26 3 1949 |
類型 | 應用研究 |
法律地位 | 註冊協會 |
總部 | 慕尼黑 |
地址 | |
坐標 | 48°07′57″N 11°31′47″E / 48.132412°N 11.529767°E |
董事 | Hans-Jürgen Warnecke |
重要人物 | Reimund Neugebauer (主席) |
員工數 | 25,000 |
網站 | www |
弗劳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德語: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 V.)是德國也是歐洲最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成立於1949年3月26日,以德國科學家、發明家和企業家約瑟夫·弗劳恩霍夫的名字命名。弗劳恩霍夫協會下設80多個研究所,研究經費10億歐元,總部位於慕尼黑。
弗劳恩霍夫協會是公助、公益、非營利組織的科研機構,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協助企業解決自身創新發展中的組織、管理問題。
近15000科研人員(包含德國合作院校的教授與參與實習的學生與研究生)一年為3000多企業客戶完成約10000項科研開發專案,年經費逾10億歐元。其中2/3來自企業和公助科研委託專案,另外1/3來自聯邦和各州政府,用於前瞻性的研發工作,確保其科研水平處於領先地位。經費中會有至少40%會用於社會性,非商業化的科研工作。
弗劳恩霍夫協會致力於開展國際合作,在美國設有研究中心,在亞洲若干國家設有代表處,通過這些機構協會在世界的業務與合作正在進一步發展。
弗劳恩霍夫協會與中國科技、企業、教育界的合作至今有超過25年的歷史,其間由眾多夫琅和費協會研究所參與實施的研發專案,已經成為中德兩國科技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加強、促進弗劳恩霍夫協會與中國各界的合作,協會於1999年在北京設立了弗劳恩霍夫北京代表處。
歷史沿革
[編輯]1949年3月26日,103名德國科技工作者在慕尼黑加入公益協會「促進應用研究弗劳恩霍夫學會註冊協會」,標誌着這家政府資助/協會管理的自發組織的專門面向工業應用研究的科學研究促進機構——弗劳恩霍夫協會的正式誕生。
1952年,德國聯邦經濟部宣佈FhG為德國校外三大研究組織之一(與德國科學基金會(DFG)和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並列)。關於德國夫琅禾費學會是否應利用自身的設施對應用研究予以支援的問題引發了長時間的爭議。
1954年起,該協會成立了第一個研究所。至1956年,它與德國國防部合作建設研究設施。在1959年,FhG由9所研究機構組成,僱員135名,預算為360萬德國馬克。
1965年,FhG被確定為一個應用研究支撐機構。
至1969年,FhG擁有19個研究所和超過1200名僱員。預算為3300萬德國馬克。與此同時,「弗劳恩霍夫協會發展促進委員會」為FhG的進一步發展進行了規劃。該委員會制定了一種融資模式,使協會與自身的商業成就緊密相連。這一模式便是後來著名的「弗劳恩霍夫模式」。 該模式於1973年通過了聯邦內閣和聯邦與州委員會的批准。同年,FhG的執行委員會及其中央行政機構遷入慕尼黑Leonrodstraße 54號。 FhG的中小企業研究諮詢促進計劃設立,並在日後引起愈來愈多的關注。
1977年,FhG的部分行政所有權歸屬德國國防與研究部。
1984年,FhG擁有約3500名僱員和33所研究所,研究預算3億6000萬德國馬克。
1987年,弗劳恩霍夫集成電路研究所開始開發一種音頻壓縮演算法,成為了後來ISO-MPEG Audio Layer-3標準(ISO/IEC 11172-3和ISO/IEC 13818-3)即MP3。
至1988年,國防科研只佔FhG全部支出的10%左右。
至1989年,FhG擁有近6400名僱員,37所研究所,總預算7億馬克。
1991年,德國統一,FhG面臨將眾多前東德研究機構作為分支機構與現有研究所合併的挑戰。
1993年,FhG總預算超過10億德國馬克。
2000年,在FhG的使命聲明中,將FhG定位為以市場和客戶為導向,國家和國際化的積極的應用研究機構贊助組織。
2000與2001年間,德國數學和數據處理協會GMD(Gesellschaft für Mathematik und Datenverarbeitung)下屬的各研究所和資訊科技研究中心在德國聯邦教研部的倡議下與FhG合併。
2002年,原本隸屬萊布尼茨聯合會(WGL)的海因里希赫茲研究所柏林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劃歸FhG。該合併使FhG的預算首次超過10億歐元。
2003年,FhG總部遷至慕尼黑。 FhG制定了嚴格具體的使命聲明,聲明總結了協會的基本目標,協會「文化」所需的「價值與指導原則」也得以確立。聲明中,協會承諾將增加女性員工的機會,幫助員工認識自己並激發自身的創造潛力。
2004年,原弗劳恩霍夫集成電路研究所下屬「弗劳恩霍夫電子媒體技術工作群組」取得獨立研究所地位,成為了弗劳恩霍夫數碼媒體技術研究所IDMT。這種新的盟友和課題組,能夠幫助FhG在現有的權限下提高自身的市場運作就緒水平。
研究機構
[編輯]研究所 | 縮寫 | 所在地 |
---|---|---|
應用整合資訊保安研究所 | AISEC | 慕尼黑 |
納米電子技術中心 | CNT | 特雷斯登 |
瞬時動態研究所 | EMI | 弗賴堡 埃夫林根基興 |
電子納米系統研究所 | ENAS | 真尼沙 |
通訊技術系統研究所 | ESK | 慕尼黑 |
電子射線和等離子技術研究所 | FEP | 特雷斯登 |
電腦結構和軟件技術研究所 | FIRST | 柏林 |
應用資訊科技研究所 | FIT | 聖奧古斯丁 |
開放通訊系統研究所 | FOKUS | 柏林 |
通訊技術研究所 | HHI | 柏林 |
應用固體物理研究所 | IAF | 弗萊堡 |
智能分析和資訊系統研究所 | IAIS | 聖奧古斯丁 |
勞動經濟和組織研究所 | IAO | 史特加 |
應用聚合物研究所 | IAP | 波茲坦 |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 IBMT | 努特塔爾 聖英貝特 |
建築物理研究所 | IBP | 霍爾茨基興 史特加 |
化工技術研究所 | ICT | 普芬茨塔爾 |
數碼媒體技術研究所 | IDMT | 伊爾梅瑙 |
實驗軟件工程研究所 | IESE | 凱沙羅頓 |
生產技術和應用材料研究所 | IFAM | 不萊梅 |
風力發電研究所 | IWES | 不萊梅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工廠執行和自動化研究所 | IFF | 馬德堡 |
介面和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所 | IGB | 史特加 |
圖像數據處理研究所 | IGD | 羅斯托克 達姆施塔特 |
集成電路研究所 | IIS | 埃朗根 |
整合系統和元器件技術研究所 | IISB | 埃朗根 |
資訊和數據處理研究所 | IITB | 卡爾斯魯厄 |
陶瓷技術和燒結材料研究所 | IKTS | 特雷斯登 |
激光技術研究所 | ILT | 阿亨 |
分子生物和應用生態學研究所 | IME | 阿亨 施馬倫貝格 |
物流和後勤研究所 | IML | 多蒙特 |
微電子電路和系統技術研究所 | IMS | 杜伊斯堡 |
自然科學技術趨勢分析研究所 | INT | 奧伊斯基興 |
應用光學和精密機械研究所 | IOF | 耶拿 |
製造技術和自動化研究所 | IPA | 史特加 |
生產裝置和結構技術研究所 | IPK | 柏林 |
物理測量技術研究所 | IPM | 弗萊堡 |
光電微系統研究所 | IPMS | 特雷斯登 |
整合傳播和資訊系統研究所 | IPSI | 達姆施塔特 |
製造工藝研究所 | IPT | 阿亨 |
房屋建築資訊中心 | IRB | 史特加 |
矽酸鹽研究所 | ISC | 維爾茨堡 |
太陽能系統研究所 | ISE | 弗賴堡 |
系統技術和創新研究所 | ISI | 卡爾斯魯厄 |
矽技術研究所 | ISIT | 伊策霍 |
軟件和系統技術研究所 | ISST | 柏林 多蒙特 |
層和表面技術研究所 | IST | 賓士域 |
毒物學和實驗醫學研究所 | ITEM | 漢諾威 |
技術經濟數學研究所 | ITWM | 凱沙羅頓 |
交通和基礎設施系統研究所 | IVI | 特雷斯登 |
加工技術和包裝研究所 | IVV | 佛萊辛 |
材料力學研究所 | IWM | 哈勒 弗賴堡 |
材料和射線研究所 | IWS | 特雷斯登 |
機床和成型技術研究所 | IWU | 特雷斯登 真尼沙 |
無失真探查技術研究所 | IZFP | 特雷斯登 薩爾布魯根 |
細胞治療和免疫學研究所 | IZI | 萊比錫 |
可靠性和微整合研究所 | IZM | 真尼沙 柏林 慕尼黑 |
工作可靠性研究所 | LBF | 達姆施塔特 |
專利部 | PST | 慕尼黑 |
演算法和科學計算研究所 | SCAI | 聖奧古斯丁 |
安全資訊研究所 | SIT | 達姆施塔特 聖奧古斯丁 |
技術開發組 | TEG | 史特加 |
環境安全和能源技術研究所 | UMSICHT | 奧伯豪森 |
木材研究所 | WKI | 賓士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