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词法
概论
编辑语言是具有任意性的,一个词的形式(语音、文字)和意义(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因此同一个意义,在不同的世界语言中的声音形式是不一致的。但语言也有一定的相对的理据性。以钟表声音的拟声词为例,汉语中为“dī dā(嘀嗒)”,英语中为/tiktæk/(ticktack),这是理据性的体现;但同一事物的拟声词的形式也可以不同,这是任意性的体现。
造词法是对语言而言的,创造的新词具有新的形式和语义内容。给一个已存在、但是没有对应的文字形式的词找到一个新的书写形式,这样的行为不属于造词。
一个词的造词法,可能综合使用了语音造词、语义造词和语法造词中的几种。
汉字
编辑“六书”是造汉字的最主要的方法。
象形
编辑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以表示该物体。这是最基本的造字方法。例如,“山”字的形状像山的轮廓;其他的例子有“日”、“川”和“田”等。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制造抽象名词。
指事
编辑通过简单的符号或标记来表示抽象概念。例如,“上”和“下”分别用上下两个短横线表示。
这个概念比较难理解而且有较多争议。详见《六书》中对此方法的说明。
会意
编辑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的意思结合而成的新字,表达出新的意思。例如,“林”字由两个“木”组成,表示树林。
形声
编辑由一个表意部分(形旁)和一个表音部分(声旁)组合而成,形旁通常表示字义,声旁则提供相近(也可能毫无关系的)发音。例如,“江”(jiāng)字的“氵”表示与水有关,而“工”(gōng)表示发音。
转注
编辑两个或多个字的意义相互借用,形成新义,通常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关系。例如,“干”和“杆”在某些用法中可以互相转注。
假借
编辑使用一个字的发音来表示另一个字的意思,原字可能与新字的意思无关。例如,“借”字本义为“借用”,但在古代也用于表示“借”的含义。
其他语文
编辑此条目論述以英文区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此条目論述以華文區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派生构词(Derivation)
编辑通过词根和词缀的组合来造新词[3],是英语中最主要的造词法。如复合词“火车”、“boyfriend”,派生词“阿姨”、“worker”等。如“桌子”、“阿姨”、“unbelievable”(不可思议)等。
向后派生(Back-formation)
编辑一个词去掉一个形式上可以被重新分析为词缀的部分来造词。比如英语中的动词,可以通过加后缀/-ɚ/(书写形式为-er、-or或-ar)变成一个相关的名词、表人的新词,比如“work”(工作)可以派生为“worker”(工人),“write”(写)可以派生为“writer”(作家)。而另有一些表人的词,本身就是以/ɚ/结尾的,如“editor”(编辑,名词),因为类推机制,去掉了被误认为是后缀的-or,产生了新词“edit”(编辑,动词),这就是反派生。
拟声词(Onomatopoeia)
编辑拟音是通过模仿声音来造词,如模仿动物声音的“汪”、“喵”,象声词“哗啦”、“啪”,“娃”“蛙”英语中的tinkle(叮当声)等。除了象声词外,其他词类的词也可以通过拟音造出,如表示名称的“蛐蛐”、“铃铛”、“bomb”(炸弹)、“horse(马)”、“seagull(海鸥)”。
缩写 (Abbreviation)
编辑截取原词语的一部分产生新词。如“计算机”,本指一切能进行数学运算的机器;今特指电子计算机,是“电子计算机”的减缩。又如英语中“examnation”(考试)变为“exam”,“advertisement”(广告)变为“ad”,“influenza”(流感)变为“flu”。
抽出原词语或词组中具有代表性的语素、音节或字母来造词。如“初级中学”变为“初中”,“春节联欢晚会”变为“春晚”,“北京大学”变为“北大”,“香港大学”变为“港大”。
语义造词 (semantic derivation)
编辑语义造词是指新词通过旧词词义的引申、比喻、借代、联想等方法而产生。如汉语的“信”(诚实、信用)引申为表书信的“信”;“杜鹃”(鸟)通过联想造出新词“杜鹃”(花)、吹牛皮(说大话,来源于大家都在在用羊皮筏过黄河,有人却声称自己的皮筏子是吹的牛皮)到吹牛逼(音近,恶俗化)到牛逼(不是吹牛逼,是真牛逼)到牛(厉害,非常好)。
古英语“bock”(榉树)通过借代(用材料借代物品)引申为现代英语的“book”(书)等[2]。
音变 (phonetic change)
编辑通过改变原词的某些超音段音位来造词。如古代汉语中的名词“雨”,本读上声;改读去声则表示“下雨”。
转化(Conversion)
编辑原词在没有形式上的变化的情况下转化为另一种词性。如英语中的“phone”(电话),后来转化为动词,表示“打电话”。
复合(Compound)
编辑通过几个词语(自由语素)组合造词。这种造词方法在汉语中特别常见(因为汉语的不自由语素不多),如“身体”(词素是并列关系)、“青菜”(偏正)、“地震”(主谓)、“司机”(述宾短语)、“扩大”(补充),又如英语中的“girlfriend”(女朋友)。
专名转化(Eponym)
编辑某一个人名或其他专有名词,变成了一个普通名词。如英语中,三明治的发明人名叫“Sandwich”,后来“sandwich”就变成了表示“三明治”意义的普通名词。
融合(Blending)
编辑在几个意义相关的旧词的基础上,各取一部分语音形式,融合成新词。如汉语中的“羟”(qiǎng,指一种有氢、氧原子组成的基团),就融合了“氢”的声母“q”和氧的韵母和声调“iǎng”。又如英语中的“smog”(烟雾),就是由“smoke”(烟)和“fog”(雾)融合而成的。
外来语借词
编辑直接吸收一个外语中的词而不进行修改,包括语音、语义,往往还包括书写形式,比如英语中的 fiance(未婚夫),其音、义、形都来自法语中的 fiancé 。
借形
编辑借用一个外语词的语义和书写形式,但是语音是本来的语言中对应此书写形式的发音。比如汉语中的“电话”,书写形式和意义都是借日语中的“電話”一词,但读音仍用汉语的 diàn huà ,和日语的 でんわ denwa 相近[註 1]。日语的发音属于汉音。
音译
编辑选用纯表音的音节来翻译外来词。如“荷兰”、“彼得”、英语中的“typhoon”等。音译和拟音有区别:前者是模仿另一种语言中的语音来造词,所造词的音和词义没有直接关联;后者通过模仿自然界声音来造词,所造词的音和词义有一定关联。
仿译
编辑把一个外语中的合成词中的各个语素依次翻译来造出新词或短语,保留其构词方法和字面意思。如汉语中的“软件”,就是从英文的“software”仿译来的。又如英语中的“(to) lose face”,就是逐字翻译汉语词“丢脸”。
音义译
编辑选用音近同时也意近的语素来翻译外来词。如“基因”,音上接近于英语的“gene”,同时也有“基本的、基础的因素、因子”的含义。
义项借用
编辑语言中本来有这个词(这点和借词区分),又吸收另外的一种语言中音、义都对应的词的某个义项。比如德语中的“realisieren”只有“实现”一个含义,而英语中对应的“(to) realize”还有“意识到”的含义;后来德语就从英语中借走了这一义项。
造词法与构词法
编辑有的语言学家认为造词法和构词法不对等。造词法,或称造词方法,是关于词如何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构词法,或称造词结构,则是对已经造完的词的解剖。[1]。
比如汉语中的“橄榄球”和“棒球”,从造词结构上看,都是偏正结构的复合词;但从造词方法上看,前者是从“形状”和“球类运动”两个方面命名的,而后者是英文baseball的仿译词。
注释
编辑- ^ A
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孙常叙. 汉语词汇.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 77、78.
- ^ 2.0 2.1 岑运强等编. 语言学基础理论.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35、136. ISBN 9787303034635.
- ^ 英语兔. 英语构词法 (背单词必备)_哔哩哔哩_bilibili. www.bilibili.com. [2024-11-01] (中文(简体)).
相关文献
编辑- 孙常叙. 汉语词汇.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
- 岑运强等编. 语言学基础理论.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ISBN 9787303034635.
- 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52176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