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津巴多

美国心理学家(1933~2024),曾主持1971年斯坦福监狱实验

菲利普·津巴多(英語:Philip George Zimbardo;1933年3月23日—2024年10月14日[1])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以斯坦福监狱实验和编写大学心理学教材而著称,前者也因為其爭議性成為了斯坦福大学醜聞

菲利普·津巴多
津巴多于2019年
出生(1933-03-23)1933年3月23日
 美国紐約州纽约市
逝世2024年10月14日(2024歲—10—14)(91歲)
 美国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
居住地 美国
国籍 美国
母校布鲁克林学院
耶鲁大学
知名于斯坦福监狱实验
配偶克里斯蒂娜·马斯拉赫英语Christina Maslach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心理学
机构耶鲁大学
纽约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斯坦福大学

早年

编辑

1933年3月23日,菲利普·津巴多出生于美国纽约市。1954年,获得布鲁克林学院的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文学士学位,并且获得最优等拉丁文学位荣誉Summa Cum Laude)。1955年,津巴多获得耶鲁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1959年又获得该校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在耶鲁大学任教。次年,他被纽约大学聘为心理学教授。1967年,津巴多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次年,他转往斯坦福大学任教。

斯坦福监狱实验

编辑

1971年,津巴多受聘担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他在那里进行了著名的 斯坦福监狱实验,随意指派24名师范学院学生在位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的地下室内的模拟监狱内充当“囚犯”和“看守”(其中6名大学生分别作为囚犯和看守的候补,没有参加实验)。

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所扮演的角色,“看守”显示出虐待狂病态人格,而“囚犯”显示出极端被动和沮丧。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为了防止伤害扩大,原计划进行两周的实验进行了一周就不得不提前终止。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进行的。该实验发现在穿制服的权威人员命令下,路人可以将电击受试人员的电压逐渐提高到非常危险的程度而不提出异议。实验主要目的是研究人们对于权威的服从。

但後來歷經考究發現,整體實驗獄卒受到實驗主辦方明確指示,要求對囚犯實施一系列虐待舉動,嚴重影響整體實驗的客觀性,整體實驗真實性有待商榷。

其他贡献

编辑

斯坦福监狱实验之后,津巴多决定寻找利用心理学帮助人们的途径,于是他在门洛帕克 (加利福尼亚州)设立了害羞诊所(The Shyness Clinic),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害羞。津巴多将其关于害羞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几本畅销书出售。他研究的其他课题还有精神控制邪教行为。[2]

津巴多和石溪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格里格合作编写了心理学教材《心理学与生活》,这本教材被美国许多大学的心理学课程所采用。他还主持美国公共电视网 的“探索心理学”(Discovering Psychology),并被许多大学电视课程[3]所采用。

2002年,津巴多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在他的指导下,这个组织开发了网站 PsychologyMatters.o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一个已经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概略。同年,他在一个英国真人实境秀 “人类动物园”(The Human Zoo)中出现。参与者进入一个受控装置中接受观察,而津巴多和一位英国心理学家负责分析他们的行为。

2004年,津巴多出席美国国防部军事法庭,为阿布格莱布监狱的一名看守伊万·弗里德里克(Ivan Frederick)中士作证,他认为鉴于弗里德里克的情况,判刑应该从轻,他解释说很少有人能够抵御监狱强大的情境压力,尤其是在没有适当的训练和监督的情况下。显然法官没有采信津巴多的证词,判处弗里德里克最高刑期:8年徒刑。津巴多运用他在弗里德里克案件中获得的知识写了一本关于阿布格莱布监狱与监狱实验之间的联系的新书《路西法效应》。[4][5]

2006年秋天,津巴多受聘担任太平洋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学教授,为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生教授社会心理学

津巴多的著作发表在由伯克利加州大学的Greater Good科学中心出版的Greater Good 杂志上。津巴多的贡献包括解释同情心、利他主义与和平的人类关系的根源的科学研究。他在Greater Good 杂志上最近发表的文章题为“英雄主义的平凡”("The Banality of Heroism"),探讨平凡人如何能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英雄。

2007年3月7日,已经在2003年正式退休的津巴多, 又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发表其最后的“探究人性”("Exploring Human Nature")演讲,宣告他50年教学生涯的结束。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大卫 Spiegel称津巴多为“一位传奇的教师”,说“他改变了我们对于社会影响的思考方式”[6]

2008年2月,津巴多受邀参加柯伯特报告(Colbert Report)。[7]

逝世

编辑

2024年10月14日,津巴多在位于旧金山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8]。临终前,他的妻子克里斯蒂娜·马斯拉赫英语Christina Maslach与他的孩子们陪伴在他身边[1]

著作

编辑

中文出版書籍

编辑
  1. (合著)《你何時要吃棉花糖?》(The Time Paradox),2011年,繁體中文版由心靈工坊出版,ISBN 978-986-611-224-9
  2. (合著)《心理之書》(ISBN:9789571364827),2015年,時報出版,ISBN 978-957-136-482-7
  3. 《陪孩子走出害羞的角落》(The Shy Child),2007年,遠流出版,ISBN 978-957-326-226-8
  4. 《Zimbardo’s普通心理學:核心概念》(Psychology : core concepts, 6th ed),2012年,學富文化出版,ISBN 978-986-662-463-6
  5. 路西法效應:在善惡的邊緣了解人性》修訂版(The Lucifer Effect: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2014年,商周出版,ISBN 978-986-272-638-9
  6. 《心理學導論:核心概念(第二版)》(Psychology, 3th ed),2016年,學富文化出版,ISBN 978-986-571-330-0
  • Influencing Attitudes and Changing Behavior.(影响态度与改变行为) 马萨诸塞州 Reading: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 1969年,ISBN 0-07-554809-7
  • The Cognitive Control of Motivation.(动机的认知控制)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1969
  •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A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psychology of imprisonment(斯坦福监狱实验:监狱心理学仿真研究),1972年
  • The psychology of imprisonment: privation, power and pathology,斯坦福大学,1972年
  • Canvassing for Peace: A Manual for Volunteers. 密歇根州安娜堡: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学会,1970年
  • Cults go to high school: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itial stage in the recruitment process,美国家庭基金会, 1985
  • Shyness: What It Is, What to Do About It(害羞) ,Addison Wesley, 1990年,ISBN 0-201-55018-0
  •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 Change and Social Influence(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的心理学). 纽约:McGraw-Hill, 1991年,ISBN 0-87722-852-3
  • Violence Workers: Police Torturers and Murderers Reconstruct Brazilian Atrocities. 加州伯克利: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ISBN 0-520-23447-2
  • Psychology And Life(心理学与生活),第17版, Allyn & Bacon Publishing, 2005年,ISBN 0-205-41799-X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The Time Cure: Taking Our Leave | Psychology Today. www.psychologytoday.com. [2024-10-18] (英语). 
  2. ^ What messages are behind today's cul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PA Monitor, May 1997
  3.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魔鬼效应官方网站. [2022-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9). 
  5. ^ 存档副本. [200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9). 
  6. ^ Palo Alto News profile. [200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0). 
  7. ^ 津巴多在柯伯特报告会上. [200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30). 
  8. ^ Philip Zimbardo Obituary (1933 - 2024) - Legacy Remembers. Legacy.com. [2024-10-18].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