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干涉還遼

(重定向自三国干涉

三国干涉还辽(簡稱三国干涉)事件,是指俄國法國德國三国基於自身利益和國際形勢,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聯手介入中國清朝政府与大日本帝國政府間的有關協定,使日本放棄佔領中國東北辽东半岛地區的歷史事件。

1895年11月8日中日簽訂的《遼南條約

事件背景

编辑

俄羅斯帝國

编辑

俄国自19世紀60年代起向远东地区大幅擴張,其先后占领了原属中國清朝外东北库页岛等地,更兴建了纵贯欧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企图在中國東北与朝鮮半島地區建立势力范围,以實現更大的企圖,因此與同地區且同樣尋求擴張的日本齟齬不斷。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之際,俄皇尼古拉二世多次暗示日本不得侵占中国东北,然而日本仍要求清朝政府割让東北地區的辽东半岛,令俄国的利益受到挑戰。有鑑於此,俄國一直在籌謀動作制約日本。[1]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编辑

基于俄法联盟,法国同样想在东亚取得更多利益。得到中南半島后,法国开始觊觎台湾,因此支持与两国一起干涉条约之签订。

德意志帝國

编辑

甲午戰爭之初,德意志帝國原本反应冷淡。但德皇威廉二世眼见崛起的日本竟然擊敗清朝中国,深感其意圖染指东亚的野心。俄国与法国的法俄同盟因為在歐洲大陸和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結成的三國同盟敵對,令德国在欧洲之地位出現動搖之勢。因此,威廉二世尝试以干预雙方议和,將俄国的注意力和擴張由歐洲轉移到东亚。

大英帝國与美國

编辑

俄国与德国尝试拉拢英国,但英国认为马关条约对己有利,因为它规定中國开放更多商埠。而且,日本在华得到利益,可以阻挡俄国向南扩张。因此,英国在最后关头拒绝加入「干涉集团」。另一方面,日本也想寻求英美的帮助,召开国际会议解决辽东问题。但英美不敢得罪任何一方,又恐怕日本或三国在華之势力坐大,因此双双宣告中立。

三国劝告之内容

编辑

4月23日,三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发出以下通知:

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京畿之虞,也让朝鲜国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

三国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予中国,并限定在15日之内答复;三国甚至准备派出海军舰队前往东北。[1]

日本的反应

编辑

日本仍然尽努力保住在条约所得。4月30日,日本提出只占领旅顺大连两海港,加上一些赔款。但三国依然态度强硬,毫不退让。日本虽然战胜中国,但是中國的北洋水師艦隊也使日本海军損失不少。它希望英国会提供支持,但英国也只是建议日本接受三国的“劝谕”。在如此的外交压力之下,加上簽署条约的日方代表伊藤博文是主和派、新興的日本帝國還未夠實力和三個歐洲殖民帝國開戰,日本惟有在5月5日宣布放弃对辽东半岛的佔領。

10月19日,日本与三国达成协议: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予中国,而清廷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11月8日,中、日雙方簽訂了《遼南條約》(《中日交還奉天省南邊地方條約》),清廷赎回了辽东半岛。但台湾依旧割让予日本。

结果

编辑

在三國干涉之後,列強開始對中國進行全面的分區控制。清政府向日本賠款以補償日本的損失,且獨佔了諸如租賃土地和修建鐵路的權利。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马关条约》换文地点悬疑. 人民网.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5).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