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糖廠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st0129留言 | 贡献2016年11月11日 (五) 18:39 沿革簡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花蓮糖廠(今稱花蓮觀光糖廠,亦常被稱作光復糖廠)是一座位於臺灣花蓮縣光復鄉的觀光製糖工廠。

花蓮糖廠辦公室
花蓮糖廠日式建築群

沿革

1899年,賀田金三郎向臺灣總督府申請取得花蓮港至卑南一帶的土地支配權,開始其拓墾事業;建立移民村,並大規模種植甘蔗,於壽村建設改良糖廍;後因水土不服、資金政策無法有效支持等原因,併入由荒井泰治(其於1907年購得鹽水港製糖會社)新成立之臺東拓殖株式會社。

1912年,臺東拓殖株式會社更名為台東拓殖製糖株式會社,並精簡其業務內容;因官營鐵路已由花蓮港通至鳳林,1913年壽工場轉型為新式製糖工場(位於花蓮港廳花蓮郡壽庄),每日壓榨甘蔗量為1,000公噸,是東部地區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場;1919年,增設酒精工場;1914年,台東拓殖製糖株式會社正式與鹽水港製糖合併,改稱為鹽水港製糖拓殖株式會社;1920年,鹽水港製糖拓殖製糖再次更名為鹽水港製糖,並增資至2500萬日圓,使鹽水港製糖成為當時台灣東部地區最大的企業機構。隨著經營規模逐漸擴大,鹽水港拓墾事業逐漸向南擴張。1921年,於花蓮港廳鳳林區馬太鞍設立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每日壓榨甘蔗量為1,000公噸,並以鳳林的北清水溪為原料採集區界線;因大和工場設置初期原料供應不穩定,其與花蓮港製糖所壽工場經常相互支援。隨著製糖重心逐漸南移,1929年大和工場的產量開始超過壽工場,成為鹽水港製糖在花東地區的生產主力。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台各地糖廠多成美軍轟炸目標,壽工場與大和工場皆有受損。

戰後,大和工場更名為花蓮港糖廠,隸屬於台灣糖業公司第四分公司;因壽工場受損較嚴重且產量小於大和工場,故台糖決定將其廢棄;1952年,花蓮港糖廠更名為花蓮糖廠;1945年,拆除壽工場;1955年,原壽工場的酒精工場被遷至花蓮糖廠;1958年,將壽工場移交與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成立大同合作農場。1975年,花蓮糖廠擴建完成,每日壓榨甘蔗量增為2,600公噸。1978年,因公路運輸興起,廢除所有糖業鐵道。1987年9月29日,煉糖工場動土興建,並於1989年2月開工煉糖;隔年,再興建冰糖工場。2002年7月1日,因糖價長期低迷且製糖成本過高,製糖工場停產關閉,後轉型並更名為花蓮觀光糖廠。現由臺灣糖業公司花蓮區處經營管理。 [1]

參考資料

  1. ^ 台灣糖業公司,《台糖六十週年慶紀念專刊》,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南市,2006年。

參見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