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59行:
[[清]]初传至民间。在1729年[[雍正皇帝]]曾下令禁止鸦片,此后多位皇帝皆有禁鸦片烟命令,但未嚴格執行,[[道光帝]]在任[[親王]]的時候就喜歡抽鴉片{{來源請求}},其餘[[親王]]、[[郡王]]、[[公主]]、高級[[官員]]、高級[[文人]]都吸食鴉片。至晚清,罂粟种植遍及全国<ref>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九十八云:“咸、同以后,烟禁已宽,各省种植罂粟者,连阡接畛,农家习为故常,官吏亦以倍利也,而听之。”</ref>。[[同治]]八年《[[涪州志]]》记载:“远近有种罂粟,牟利倍蓰。”[[刘光第]]在日记《[[南旋记]]》中描述[[涪陵]]的鸦片种植盛况:“此地与忠州、丰都皆以种罂粟为要务,葫豌,菜、麦,至市他邑,故通市难觅菜油,日用则桐油,皆罂粟油也。”<ref>来庆葆等:《鸦片与近代中国》,第4页。</ref>传教士[[理雅各]]曾从北京由陆路旅行到镇江,“据他说,黄河和长江之间的土地上都布满了罂粟田”<ref>《领事麦华陀1872年度贸易报告》,见《上晦近代贸易经济发展概况:1854-1898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玖第257页。</ref>。
 
19世纪,[[英国]]為了平衡對中[[貿易逆差]],因此英國商人由[[英屬印度|印度]]走私進口鸦片至中國,造成清朝財政吃緊,國庫日益空虛。此時,除了國民健康問題外,清政府更在意進口鴉片造成的銀漏(作為[[貨幣]]的[[銀兩|白銀]]流失至外國)問題。1839年,[[林则徐]]等欽命大臣奉[[道光帝|道光皇帝]]御旨,在广东銷毀鴉片,史稱[[虎門銷煙]]。此次銷煙行動雖成功打擊在華的英國煙商,卻也激怒了英國政府,促使英國日後決定對清朝發動[[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打,清朝戰敗,道光皇帝乃命[[耆英]]、[[伊里布]]等大臣與英方代表簽署《[[南京条约|南京條約]]》。1856年,英、[[法蘭西第二帝國|法]]兩國認為清廷未確實履行《南京條約》內容,遂正式對清宣戰,史稱[[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1858年,清廷與[[俄罗斯帝国|俄]]、[[美国|美]]、英、法國簽訂《[[天津条约]]》,並被迫在該條約中將鴉片改稱「洋藥」,即允許鴉片贸易合法化。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清朝再次戰敗,遂與英、法、俄等三國簽署《[[北京条约|北京條約]]》,同意割讓[[九龍]]予英國,並使[[天津市|天津]]開港通商。之後,英國在引进中國茶葉的种植技術後,於印度種植茶葉,幾乎停止輸出鴉片至中國(已不需要藉由鴉片來避免對中貿易逆差),但此時中國已經學會大量種植鴉片,因而本土鴉片競爭也是英商被迫退出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