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8 |
Jn1949service(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已被回退 |
||
第6行:
{{globalize|time=2014-04-24T00:29:58+00:00}}
[[File:CookedCellophaneNoodles.jpg|thumb|300px|粉絲]]
'''粉-{}-絲''',又稱冬粉、細粉、湯粉或粉條子,日治時期日人稱為春雨、豆素麵,朝鮮半島稱唐麵,是中國的傳統特產之一,也是早期人們保存雜糧的加工主食。
冬粉由各種澱粉做成,常見的製作原料有綠豆、蠶豆、豌豆、馬鈴薯、樹薯、玉米等雜糧,其中又以綠豆製作最佳。綠豆中的直鏈澱粉最多,口感好,長時間烹飪易碎;地瓜澱粉製成的冬粉更適合進行燉菜烹飪。冬粉的口感滑膩,類似細麵條狀,乾燥後販賣,食用前最好先泡水讓它柔軟。除了以
▲除了以[[綠豆]]為原料的粉絲外,[[地瓜]]、[[玉米]]、[[高粱]]、[[豌豆]]、[[蠶豆]]、[[馬鈴薯]]等[[雜糧]]粉絲亦有生產,尤以地瓜粉絲為多。絲條細勻,光潔度高,透明度強,質地韌柔,潔白,在水中浸泡48小時不變色,不發脹,食用爽口,能做多種中西菜餚,是家庭及飲食業界的熱煮涼拌之佳品。
==来源==
冬粉據史料記載,其生產歷史悠久,其來源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臏為適應軍旅作戰之需,首先調製出粉絲,後來其製作工藝在民間廣為流傳。龍口市(原黃縣)境內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秦統一六國後,在此置黃縣,屬齊郡。秦、漢時期,粉絲製作技術便在黃縣境內繁衍發展,並形成一套完整的生產工藝。至宋代,境內民間以綠豆為原料的粉絲加工已很普遍。
一般冬粉的直徑在0.5毫米左右,這也是它有「絲」之名的由來。在明代以前,直徑大於0.7毫米的統稱為粉條,小於0.7毫米的稱為冬粉。在形狀上,除了圓條之外,尚有粗、細、扁及片狀等多種。
除了
冬粉最早的盛產產地是招遠,後續逐漸發展到龍口、蓬萊、萊州、棲霞、萊陽及海陽等地。直到1916年龍口港開埠後,這些冬粉經由此運送至各地,且絕大多數賣給當地的冬粉莊,因此龍口港就成為冬粉的集散地,龍口冬粉也較廣為人知。其它還有遼寧的龍潭綠豆冬粉、安徽的臨泉紅薯冬粉、陜北的清澗馬鈴薯冬粉等。
1927年日治時代,台灣大部分的冬粉,都是由中國華北進口,一年的需求量約八十萬斤,但銷入台灣經轉數手後,價格較昂貴。有鑑於此,當時關東州粉干(冬粉)同業組合,委託台北市永樂町二丁目(現為台北市永樂市場)的金鐘公司,為台灣總代理,台南啟運商店、台北乾記商店為代理處,皆由出產地直接進口,從廉發售。除了上述兩地外,在宜蘭及基隆亦有代理處,銷路甚廣。
▲除了山東的龍口粉絲以外,其他地方亦有生產粉絲。例如:台灣最早的發展為[[中農粉絲]]、最為著名的爲龍口粉絲;而在日本的僧人都會吃粉絲,而當地的粉絲有60%都是來自[[奈良縣]]的[[櫻井市]]及[[御所市]]所出產的粉絲。不過,製造這些粉絲的原材料綠豆依然是從中國進口的。
冬粉初期由大越丸、福建丸、盛京丸進口341件,但夏季需求多,銷售極佳,售完後改由大連直航船直接進口至台灣,每趟船班都承載一百多件冬粉,接續運送進來。
1949年,王書麟先生和跟隨他的冬粉製作師傅從山東來台,傳承這份『非物質文化遺產』百年製粉工藝,以其製粉祕方與經驗設廠,這時台灣才有第一家本土製造冬粉的工廠─「中農粉絲」出現,像「中農粉絲」同樣是山東師傅來台,傳承冬粉製作工藝的冬粉,還有「龍口食品」出品的龍口冬粉,「龍口食品」主攻消費零售通路,常見於各大量販店、超市與超商;「中農冬粉」則囊括各大傳統市場及餐飲通路。
==食品安全的顾虑==
粉絲為消費者經常食用的食品,經常出現在[[火鍋]]或夏日的[[涼拌]]料理中,但製作的過程若添加含明礬的[[膨松剂]],若經常食用,長久下來則有攝入多量鋁的風險,建議消費者仍需注意,認清產品資訊<ref>{{Cite web |url=http://www.consumers.org.tw/unit412.aspx?id=1569 |title=智力殺手 6成7的甜甜圈、油條、饅頭、海帶和粉絲含鋁成分 |accessdate=2012-04-08 |work=消費者報導雜誌 第372期 第40~47頁 |publisher=[[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date=2012-04-06 |quote=3件粉絲類則均含鋁,含量介於30至130 ppm之間……攝取過多不必要的物質還是會增加身體的負擔,提醒消費者應該要避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archive-date=2012-04-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410001344/http://www.consumers.org.tw/unit412.aspx?id=1569 }}</ref><ref>{{Cite news|author=曾美惠|title=甜甜圈、油條含超量鋁 恐造成智力退化|url=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49225|date=2012-04-07|work=新聞引據:[[中國時報]]、[[聯合報]]|publisher=[[中央廣播電台]]|quote=消基會抽檢市售甜甜圈、油條、饅頭、海帶及粉絲計24件產品,多達16件含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衛生組織]]所成立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物]]委員會,已將鋁每周可容許攝取量,暫定每人每公斤為2毫克;大陸則直接規範食物鋁殘留量,不超過100ppm……預防之道就是多喝水,將鋁盡速代謝出來。}}{{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