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Vacaliforn(留言 | 贡献) 用史料名詞 |
Saturneric(留言 | 贡献) →基督教: 修正笔误 |
||
(未显示19个用户的40个中间版本) | |||
第7行:
{{contains Manchu text}}
{{Infobox 朝代
|名稱 =大清<div style="clear:both; height:0.3em;"></div>{{ManchuSibeUnicode|
|開始年份 = 1636年或1644年{{NoteTag|name="建立"}}
|結束年份 = 1912年{{NoteTag|清朝曾在1917年短暂[[张勋复辟|复辟]]。}}
第21行:
|後3 = 烏梁海共和國
|後4= 西藏 (1912年—1951年)
|前1文字 = 後金
|前3文字 = 大順
第31行 ⟶ 第30行:
|後3文字 = 烏梁海共和國
|後4文字 = 西藏
|地圖 = Qing dynasty in 1760.svg
|地圖說明 = 1760年至1840年的清朝地图{{NoteTag|此時清朝版图达到顶峰,奠定了现代中国的边界。}}<br/>{{legend2|#007F00|核心行政区域以及名义上统治的朝贡地区}}<br/>{{legend2|#90EE90|声称但未受实际控制的领土}}
第107行 ⟶ 第105行:
|時期1-人口3年份 =約1851年
|時期1-人口4 =402,680,000人
|時期1-人口4年份 =約1882年{{nsrefc|group=參|1={{Cite web |title=SOVEREIGNS, AREA AND POPULATION |url=https://www66.statcan.gc.ca/eng/1896/189600590045_p.%2045.pdf |accessdate=2024-03-20 |date=1896 |website=Statistics Canada |archive-date=2024-04-2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423070952/https://www66.statcan.gc.ca/eng/1896/189600590045_p.%2045.pdf |dead-url=no }}}}
|時期1-人口5 =426,000,000人
|時期1-人口5年份 =約1905年{{nsrefc|group=參|1={{Cite book |title=1905. Index|author=United States. President, James Daniel Richardson |page=66 |url=https://www.google.com/books/edition/1905_Index/aU4_AAAAYAAJ?gbpv=1&pg=PA66}}}}
第114行 ⟶ 第112行:
|時期1-宗教 = [[佛教]]、[[儒教 (宗教)|儒教]]、[[羅教]]、[[道教]]、[[中國民間信仰|中原民间信仰]]、[[萨满教]]、[[天主教]]、[[正教會|東正教]]、[[新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
|時期1-通幣 = [[清朝货币]]([[大清宝钞]]、[[方孔钱]]、[[大清银行兑换券]]等)
|今屬於={{PRC}}<br>{{RUS}}<br>{{ROC}}<br>{{PRK}}<br>{{VNM}}<br>{{MGL}}<br>{{MYA}}<br>{{IND}}<br>{{PAK}}<br>{{flag|Afghanistan|Taliban}}<br>{{KAZ}}<br>{{KYR}}<br>{{TAJ}}
}}
'''清朝'''(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6日{{NoteTag|name="建立"|1= 由於清朝建立的過程存在幾個重要的時間點,有關清朝的起始時間,存在不同的說法。主要有1616年說(後金建立)、1636年說(正式定國號為大清並稱帝)、1644年說(清軍入關並遷都北京)。{{nsrefc|group=書|name=中國歷史李國祁|1={{Cite book |title=中國歷史|author=李國祁 |location=台北|publisher=三民出版社 |ISBN=9787108015464}}}}晚清官方审定的《中国历史教科书》认为清朝建立于1644年,视为明朝后的新朝代。{{nsrefc|group=參|name="qingtextbook"|1={{Cite book|title=中国历史教科书|last=唐积诚|publisher=京华书局|year=1910|location=北京|pages=15|url=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page=15&title=File:NLC416-12jh005484-44578_%E4%B8%AD%E5%9C%8B%E6%AD%B7%E5%8F%B2%E6%95%99%E7%A7%91%E6%9B%B8.pdf|access-date=2024-07-18|archive-date=2024-08-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801042053/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page=15&title=File%3ANLC416-12jh005484-44578_%E4%B8%AD%E5%9C%8B%E6%AD%B7%E5%8F%B2%E6%95%99%E7%A7%91%E6%9B%B8.pdf|dead-url=no}}}}}}—1912年2月12日),國号'''大清'''({{lang-mnc|ᡩᠠᡳ᠌ᠴᡳᠩ<br />ᡤᡠᡵᡠᠨ |v = daicing gurun |a = daiqing gurun}}){{nsrefc|group=書|1={{Cite book |title=满汉大辞典|publisher=辽宁民族出版社 |year=1993年 |editor=安双成 |page=654}}}},并使用'''中國'''({{lang-mnc|ᡩ᠋ᡠ᠋ᠯᡳᠮᠪᠠᡳ<br />ᡤᡠᡵᡠᠨ|z= dulimbai gurun}})、'''中華大清国'''{{nsrefc|group=書|1={{Cite book |author=黃興濤 |title=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 |date=2017-10 |publisher=三聯|location=香港 |isbn=9789620438202 |pages=24-25}}}}、'''大清国'''、'''大清帝國'''等名稱{{NoteTag|1=以清朝的对外条约为例,「大清」國號見於《[[s: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等;「大清国」见於《[[s: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等、「大清帝国」首見於《[[s: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以及《[[s: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等)、「中华大清国」見於《[[s:中美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s:望厦条约|望厦条約]]》等。除部分条约(如《[[s: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正文通篇使用“[[中國]]”之称谓外,清政府通常在條約內文自稱為“中國”,視大清為政府,如《[[s: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第二款:“[[英国]]国家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准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如《[[s:南京條約|南京條約]]》中:“凡係中國人,前在英人所㨿之邑居住者,……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税後,即准由中國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過税關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價則例若干,每兩加税不過…議定英國住中國之總管大員…”《[[s: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賠款:“此欠款一切事宜,均在上海辦理如後:諸國各派銀行董事一名,會同將所有由該管之中國官員付給之本利總數收存,…由中國國家將全數保票一紙交付駐京諸國欽差領銜大臣手內,此保票以後分作零票,每票上各由中國特派之官員畫押。…今將以上條款繕定同文十二分,均由諸國、中國全權大臣畫押,諸國全權大臣各存一分,中國全權大臣收存一份”,《[[s:望厦条约|望厦条約]]》通商細項:“合眾國來中國貿易之民人所納出口、入口貨物之稅餉,…如有海關胥役需索,中國照例治罪,倘中國日後欲將稅例更變,須與合眾國領事等官議允…倘有未領牌照之先擅行起貨者,即罰洋銀五百大圓,並將擅行卸運之貨一概歸中國入官。由中國官設銀號代納,…嗣後中國民人與合眾國民人有爭鬥、詞訟、交涉事件,中國民人由中國地方官捉拿審訊,照中國例治罪。”等等,而当时西方各国亦以“China”或其它语言中的相应词汇(如[[法语]]中为“Chine”、[[俄语]]中为“Китай”等)来称呼清朝。[[日语]]中一度称清朝为“清国“,而清朝被推翻后,[[大日本帝国|日本]]亦曾长期称[[中华民国]]为“[[支那]]共和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才改变。此外故宫博物院印行的《故宫信片第五集:清代宝玺》{{nsrefc|group=書|1={{Cite web |title=BabelStone : Seals : Precious Seals of the Qing Dynasty |url=http://www.babelstone.co.uk/Manchu/QingdaiBaoxi.html |accessdate=2016-09-02 |publisher=BabelStone |archive-date=2016-06-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10054308/http://www.babelstone.co.uk/Manchu/QingdaiBaoxi.html |dead-url=no }}}}中亦收录「大清帝国之玺」。}},又称'''满清'''{{NoteTag|1=民间俗称,有时含贬义{{nsrefc|group=參|{{Cite book |url=|title=遥远的绿荫 |publisher=滿族文學 |page=2008卷2期 |author1=徐英华 |ISSN=1003-7012 |id={{CNKI|MZWE200802006|CJFD}}}}}},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曾下发《[[s:国务院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裡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在[[蒙古国]]媒体中也常见该称呼{{nsrefc|group=參|{{Cite web |title=Манж Чин гүрний 200 жилийн дарлалаас гарч, эрх чөлөөгөө тунхагласан өдөр |url=http://chuhal.mn/r/16369 |accessdate=2016-12-29 |publisher=chuhal.mn |archive-date=2020-12-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14085505/http://chuhal.mn/r/16369 |dead-url=no }}}}。}}、'''皇清''',是[[中国历史]]上由[[滿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國朝代|朝代]],亦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制[[王朝]]{{nsrefc|group=參|name="lüsimian"}},皇族为起源於[[明代]][[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自定國號大清起清朝共經歷
满人源自[[女真]],皇族愛新覺羅氏為建州女真一部,隸屬明朝[[建州卫]]管轄之部眾,而建州卫是明朝在今中國[[遼寧省]]東北部和[[吉林省]]東南部一帶设立的一个羁縻卫所,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的管辖,爱新觉罗氏則世代為明朝[[建州左衛]]之[[都指揮使]]。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可汗|汗]],建立大金(史稱[[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中国皇帝|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控制地區僅止於今[[中國東北]]及[[內札薩克蒙古|漠南]]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陷[[明清北京城|北京]]{{nsrefc|group=參|name="lüsimian"|1={{Cite book|title=中国通史|last=吕思勉|publisher=群言出版社|year=2016|isbn=978-7-5193-0020-3|location=北京|pages=507}}}},同年,[[吳三桂]]部等原明朝殘餘軍隊為對抗李自成而歸降清軍,由此清軍進入[[山海关]]内,在擊敗民變軍後遷都北京,並開始大規模南下。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擊敗华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 (政權)|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军、[[南明]]和[[明鄭]]等势力,控制[[清朝开国战争|中国全境]]。歷經[[康熙帝|康熙]]、[[雍正帝|雍正]]及[[乾隆帝|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朝贡体系|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nsrefc|group=書|1={{Cite book |title=中国家具 |date=2011 |publisher=剑桥大学出版社 |isbn=9780521186469 |page=22 |author1=张晓明}}}}{{nsrefc|group=書|1={{Cite book |title=The Essential World History |date=2018 |publisher=Wadsworth Publishing |isbn=978-1133606581 |page=411 |author1=William J. Duiker |author2=Jackson J. Spielvogel}}}}{{nsrefc|group=參|name=kqss}}{{NoteTag|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nsrefc|group=書|1={{Cite book |title=清代八旗子弟 |last=刘小萌 |location=遼寧|publisher=辽宁民族出版社 |year=2008年 |page=206}}}}{{nsrefc|group=書|1={{Cite journal |title=崇满洲——清朝的民族本位思想 |last=周敏 |year=2008 |journal=沧桑 |issue=5|page=n.p.}}}},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nsrefc|group=書|name=中國歷代政治得失|1=}}{{rp|1=第五講 清代}},亦有學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例如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nsrefc|group=書|name=清代學術概論|1={{Cite book |title=清代學術概論 |last=梁啟超 |publisher=[[上海古籍出版社]] |year=2000年}}}}。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nsrefc|group=書|1={{Cite book |title=中国学术通史 |last=陳其泰 等 |publisher=人民出版社 |year=2004年 |volume=(清代卷)}}}}}}。
第130行 ⟶ 第128行:
六、凡遇別教之人行此禮之時,入天主教之人,若要講究,恐生是非,只好在旁邊站立,還使得。
七、凡入天主教之人,不許依中國規矩留牌位在家,因有「靈位神主」等字眼,又指牌位上有靈魂。要立牌位,只許寫亡人名字。再者,牌位作法,若無異端之事,如此留在家裏可也,但牌位旁邊應寫天主教孝敬父母之道理。
以上我雖如此定奪,中國餘外還有別樣之理,毫無異端,或與異端亦毫不相似者,如齊家治國之道,俱可遵行。今有可行與不可行之禮,俱有教王之使臣定奪。有與天主教不相反者,許行,相反者,拒決斷不許行。</ref>,康熙帝大怒,乃開始禁教。康熙帝晚年,宮中爆發[[九子夺嫡|政爭]],天主教會捲入其中,於是[[雍正帝]]在位時更全面禁止傳教士東來{{NoteTag|西洋的傳教士們曾大力反對康熙皇帝的四皇子胤禎(後來的雍正皇帝)繼承帝位,惹怒了胤禎。胤禎登基後頒下禁令,不-{准}-西方人傳教,並將大多數的傳教士逐出中國,以示報復。}}{{NoteTag|雍正帝於[[雍正]]元年(1723)下詔批示:「中國有中國之教,西洋有西洋之教,而彼西洋之教,不必行於中國,一如我中國之教,豈可行於西洋?」而後,[[清朝君主列表|清朝君主]]如[[乾隆帝]]、[[嘉庆帝|嘉慶帝]]、[[道光帝]]等,皆一再查禁西洋宗教,由此可見清帝國的排外態度。}}。
== 國號 ==
第137行 ⟶ 第135行:
===對「中國」一詞的重塑===
[[File:滿蒙漢合璧教科書 (節錄).png|缩略图|620px|右|清末的滿漢蒙三語教科書——《滿蒙漢合璧教科書》的〈中國〉部分:「我中國居亞洲之東,氣候溫和,土地廣博,人民繁夥。五千年前,文化已開,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國也。自我遠祖以來,居於是,衣於是,食於是,世世相傳,以及吾身。吾既為中國之人,安可不愛中國也。」{{notetag|[[满文]]穆麟德转写:musei dulimbai gurun ya si ya jeo jubki -i dergi ergide bihebi, sukdun fonde bulukan hūyaliyasun, ba na onco ambula, niyalma irgen largin geren, sunja minggan aniyai onggolo, šu wen de emgeri neifi,ba muhaliyan -i ningguten umesi gebungge julgei gurun ombikai, musei fukjin mafa ci ebsi, ere bade teme, ere bade etume, ere bade jeme, jalan halame ulandufi, musei beyede isitala, muse dulimbai gurun -i niyalma oho manggi, ainu dulimbai gurun be hairarakūci ombini.}}]]
清朝以前“中國”的詞義基本上為[[地理]]、[[民族]]、[[政治]]區域和[[文化]]意義,而現代國體意義上的“中國”,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才首次正式出現於外交文件上{{nsrefc|group=參|吳志良〈十六世紀葡萄牙的中國觀〉,《澳門研究》,第4期,1996年,第24-42頁}}。
第202行 ⟶ 第200行:
對外方面,雍正初年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意圖復興[[和碩特汗國]]而亂,隔年年羹堯與岳鍾琪等人平定。為此雍正帝佔領部分[[西康]]地區,又在[[西寧]]與[[拉薩]]分置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區。聽從[[鄂爾泰]]建議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具自治性質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數民族。將[[喀爾喀蒙古]]併入清朝;於1727年與[[俄羅斯帝國]]簽訂[[恰克圖條約]],確立塞北疆界。1729年聽從張廷玉建議,以[[傅爾丹]]與岳鍾琪兵分二路於[[科布多]]對抗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最後於[[和通泊之戰]]戰敗。1732年噶爾丹策零東征喀爾喀蒙古,兵至[[杭愛山]],被喀爾喀親王[[策棱]]擊敗。1734年清準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西北大致和平{{nsrefc|group=書|name=中國通史|1=}}{{rp|1=104-112}}。
雍正帝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在位期間的奏摺大多由他親自批改,軍機處的諭旨也由他再三修改。他所親信的內外臣僚如[[張廷玉]]、[[鄂爾泰]]、[[田文鏡]]與[[李衛]]等人也都以幹練、刻覆著稱。他所派遣的特務遍
[[File:The Qianlong Emperor in Ceremonial Armour on Horseback.jpg|thumb|200px|left|[[郎世寧]]繪[[乾隆帝]][[南苑]]閱兵的《大閱鎧甲騎馬像》]]
第235行 ⟶ 第233行:
{{See also|中國近代史|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國|湘军南京屠城|英法联军之役|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File:Destroying Chinese war junks, by E. Duncan (1843).jpg|thumb|300x300像素|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鴉片戰爭]][[虎門之戰]]期間,英國
[[File: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f Nanking.jpg|thumb|600x600像素|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
19世紀上半葉,西方各國為使通商正常化,多次派使者前往中國協商。然而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不願與西方各國平起平坐,屢次不了了之。當時[[不列顛帝國]]對中國茶葉與絲綢的需求龐大,對華貿易成逆差狀態。為此,英國將
[[File:Regaining the Provincial Capital of Ruizhou.jpg|thumb|400x400像素|1850年至1864年太平天國政權統治區域下的景象|left]]
1850年,道光帝崩,子奕詝繼位,即[[咸豐帝]]。西方各國迫使清政府開港通商。由于清朝统治日渐腐败,
[[File:Zeng_Guo_quan_"Ninth_Marshal".jpg|thumb|[[曾国荃]],为[[曾国藩]]九弟,因率领[[湘军]]在[[湘军南京屠城|南京滥杀百姓无数]],与其兄曾国藩被称为曾剃头、曾屠户]]
第248行 ⟶ 第246行:
1864年7月,[[曾国藩]]弟[[曾国荃]]率[[湘军]]攻陷首都天京,随后[[湘军南京屠城|湘军屠城,许多当地平民和太平军人被杀]],太平天国也因此失败。[[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创所所长[[郭廷以]]在其所著《[[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国史纲]]》引[[赵烈文]]《能静居日记》记载曾国荃率[[湘軍|湘军]]攻入南京城后的情景:“湘军‘贪掠夺,颇乱伍。中军各勇留营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被戳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均被虏),老者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方。’凡此均为曾国荃幕友[[赵烈文]]目睹所记,总计死者约二、三十万人(死亡人数有争议)。”{{nsrefc|group=參|1={{cite book | author=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 author2=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title=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 year=1997 | isbn=978-7-80614-356-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70 | archive-date=2021-09-0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1065833/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dead-url=no }}}}{{nsrefc|group=參|1={{cite book | title=茹芝山房吟草 | publisher=广西人民出版社 | series=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丛书 | year=1993 | isbn=978-7-219-02581-9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fUFEAAAAM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319 | archive-date=2021-09-0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1065837/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fUFEAAAAMAAJ | dead-url=no }}}}{{nsrefc|group=參|1={{cite book | title=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publisher=中国社会出版社 | series="公民世纪"书系 | year=2005 | isbn=978-7-5087-0716-7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wGt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226 | archive-date=2021-09-0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1065843/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wGt6AAAAIAAJ | dead-url=no }}}}{{nsrefc|group=參|1={{cite book | title=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 publisher=北京出版社 | series=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第 5 卷 | year=1987 | isbn=978-7-200-00180-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HpZCAAAAY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576 | archive-date=2021-09-0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1071127/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HpZCAAAAYAAJ | dead-url=no }}}}{{nsrefc|group=參|1={{cite book | author=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 author2=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title=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 year=1997 | isbn=978-7-80614-356-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70-71 | archive-date=2021-09-0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1065833/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dead-url=no }}}}
此期間[[英国|英國]]與[[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法國]]因為和清廷修約不成
=== 改良中兴 ===
第284行 ⟶ 第282行:
{{Main|保路運動|武昌起義|辛亥革命|宣統帝退位詔書|遜清皇室小朝廷|張勳復辟|遜清皇室流亡小朝廷|}}
[[File:YuanShika Colour.jpg|thumb|200px|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 (清朝)|內閣總理大臣]]時的[[袁世凱]]]]
[[File:Xuantong.jpg|thumb|12歲的宣統皇帝[[溥儀]]像|left]]
[[File:Zhangxun.jpg|200px|thumb|忠武親王[[張勳]],[[張勳復辟]]發起者]]
第290行 ⟶ 第287行:
清廷任命北洋新軍統帥[[袁世凱]]為[[大清帝國內閣總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成立[[袁世凯内阁|內閣]]並統領清朝的[[北洋軍]]。袁世凱一方面於[[武昌起义|陽夏戰爭]]壓迫革命軍,另一方面卻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形成[[南北議和]],宣統三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12年—1913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於[[江寧]]成立,改稱[[南京市 (中華民國)|南京]],[[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臨時大總統]],宣統三年十二月初八日(1912年1月26日),[[清室優待條件]]達成,孫中山也承諾只要袁世凱贊成清帝[[退位]],自己即讓位於袁世凱,由袁世凱出任民國[[中華民國大總統|大總統]],袁世凱與革命黨人的意見達成一致,之后袁世凯开始加紧逼宫。
[[File:Qingtuiweizhaoshu.JPG|缩略图|500px|center|宣統帝[[退位詔書]]|替代=宣統帝退位詔書]]
在袁世凱授意下,[[段祺瑞]]等五十位北洋軍將領,發佈了《[[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要求[[宣統]]退位。段祺瑞不久又發《乞共和第二電》,以發動[[兵變]]要脅朝廷。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溥仪|宣統帝]]溥仪,頒布[[宣統帝退位詔書|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中華民國政府,清朝滅亡,標誌著中國五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君主制度]]正式結束。隨後孫中山讓位予袁世凱,南北統一。民國元年(1912年)3月6日,南京參議院正式決議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定都北京{{nsrefc|group=參|name=清廷的覆沒}}。
第318行 ⟶ 第317行:
[[File:Qing Dynasty 1820.png|thumb|300px|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帝授予[[木邦]]、[[孟艮]]、[[蛮莫]]三地等同缅甸地位甌脫後,清王朝形成穩定疆域,一直維持到約50年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喪失[[香港岛]]并在[[森巴戰爭]]中失去对[[拉達克]]的控制]]
[[File:China_1820_zh-hant.svg|thumb|300px|清朝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版圖]]
康熙年的《[[尼布楚條約]]》和雍正年的《[[恰克图界约]]》後清朝与俄罗斯帝国确定了北部边界,乾隆時期灭亡准噶尔後清朝的疆域最為穩定,一般將乾隆乾隆三十四年[[清缅战争#和约内容|清緬合約]]之後疆域定為清朝的最大範圍:東北與俄國分界[[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這條疆線直到[[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正北與帝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西南與印度的[[蒙兀兒帝國]]、喜馬拉雅山諸國家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與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分界相同,但清朝尚獲得[[緬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東與[[日本]]、[[琉球國]]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清朝還領有[[台灣]]、[[澎湖]]、[[海南岛|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
=== 衰退 ===
第973行 ⟶ 第972行:
{{Main|清朝經濟}}
[[File:雨下的清朝人.jpg|thumb|乾隆時期人民的雨裝]]
清朝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乾隆時期已達三億,相對應地,需要更加以多種方式提升糧食作物的產量。清朝採取開墾荒地、移民邊區及推廣新作物,改進種植技術等方式以提高生產量。由於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經濟農業也相對發達{{nsrefc|group=書|name=中國通史|1=}}{{rp|1=120}}。手工業方面改工匠的徭役制為代稅役制。產業以紡織和瓷器業為重,棉織業超越絲織業,瓷器以琺瑯畫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鎮]]為瓷器制造业中心。清朝商業發達,分成[[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支配中國的[[金融業]],[[閩商]]、[[潮商]]掌握海外貿易{{nsrefc|group=參|name=清朝商幫|1={{Cite book |title=《中国十大商帮探秘》 |last=杨涌泉 |publisher=企业管理出版社}}}}。清朝曾實施[[海禁|海禁政策]],直到消滅明鄭統治[[台灣]]後,宣佈展界開海,沿海對外貿易開始活躍,而貨幣方面則採銀銅雙本位制。康熙晚期曾為防止民變,一度推行禁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工商業的發展{{nsrefc|group=參|1={{Cite book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q6CfY3nizxoC&lpg=RA3-PA452&ots=hbGs8Rqep5&dq=%22%E5%BA%B7%E7%86%99%22%2B%22%E7%A6%81%E7%A4%A6%22&pg=RA3-PA452#v=onepage&q=%22%E5%BA%B7%E7%86%99%22+%22%E7%A6%81%E7%A4%A6%22&f=false |title=《康熙皇帝》 |last=孟昭信 |access-date=2010-03-09 |archive-date=2015-03-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26202832/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q6CfY3nizxoC&lpg=RA3-PA452&ots=hbGs8Rqep5&dq=%22%E5%BA%B7%E7%86%99%22%2B%22%E7%A6%81%E7%A4%A6%22&pg=RA3-PA452#v=onepage&q=%22%E5%BA%B7%E7%86%99%22+%22%E7%A6%81%E7%A4%A6%22&f=false |dead-url=no }}}}。到18世纪中叶,徭役劳动力的动员已大大减少,清朝统治者通过财政改革减少了这种古已有之但令人厌恶的做法,获得了民众的高度赞扬{{refGT|{{Cite book|title =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The Ch'ing Empire to 1800. Volume 9. Part 1|last = Peterson|first = Willard|publisher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year = 2002|page = 609}}}}。《[[哈佛中国史]]》等著作将晚明到整个18世纪[[康乾盛世]]时期的发展称为中华帝国的第二次商业革命,比[[宋朝]]时发生的第一次商业革命转型幅度更大,其中商业化扩散至地方乡村社会的情况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到了清朝中叶,中国被认为大概是全世界最商业化的国家{{refGT|{{cite book|author1=羅威廉|title=《中国的最后帝国--大清王朝》|series=《哈佛中国史》|volume=6|date=2016|publisher=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isbn=9789863501442|page=123-124}}}}{{refGT|{{cite web | url = https://www.sup.org/books/extra/?id=25796&i=Excerpt%20from%20the%20Introduction.html | title = Merchant Culture in the Material World of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 access-date = March 6, 2024 | archive-date = 2024-04-09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409160728/https://www.sup.org/books/extra/?id=25796&i=Excerpt%20from%20the%20Introduction.html | dead-url = no }}}}。
清朝[[中国人口史|人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最高]],其[[国内生产毛额]](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例在中国近三千年历史上也是最高的,据[[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世界各地区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的研究]],按照1990年美元价格计算,1820年清朝GDP总量为2286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32.9%,中国人均GDP为600美元,当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706美元。据他研究,即便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时代的[[宋朝]],其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宋代中国的人均GDP在450美元,略低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人均GDP(621美元);这两个地区皆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27美元){{nsrefc|group=參|name=英文参考|1={{Cite book |title=''Contours of the World Economy, 1–2030 AD. Essays in Macro-Economic History'' |last=Maddison |first=Angus |publis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ear=2007 |page=379, table A.4.M |ISBN=978-0-19-922721-1}}}}。这里仅表明[[购买力平价]],与所谓[[财政收入]]是不同的概念,英国财政年收入在1830年代至1840年代在5000万英镑以下{{nsrefc|group=參|1={{Cite book |title=Burden of Empire: An Appraisal of Western Colonialism in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first=Lewis H. |last2=Duignan |first2=Peter |accessdate=2015-07-30 |year=1967 |last1=Gann |ISBN=978-0817916923}}}};不过,清朝GDP数值在1840年前凌驾于欧洲之上,这一说法基本得到普遍认同,但部分中国学者如刘逖仍认为麦迪森高估了中国历史上的GDP总量和人均GDP{{nsrefc|group=參|1={{Cite web |title=1820年清朝GDP第一靠谱吗 专家:源于大胆估测 |url=http://rushidao.qq.com/a/20131118/015792.htm |accessdate=2015-07-30 |language=zh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11003252/http://rushidao.qq.com/a/20131118/015792.htm |archivedate=2017-07-11 |deadurl=yes }}}}。因此,刘逖对麦迪森1600至1840年数据做了调整,认为1820年中国人均GDP在325美元,而非麦迪森说的600美元{{nsrefc|group=參|1={{Cite web |title=1600—184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估算 |url=http://strongwindhk.com/pdfs/HKFax/No_HK2011-35.pdf |author=刘逖 |date=2011年6月23日 |language=zh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6062738/http://strongwindhk.com/pdfs/hkfax/no_hk2011-35.pdf |archivedate=2016年3月6日 |deadurl=yes |access-date=2015年6月5日 }}}}。
第1,112行 ⟶ 第1,111行:
双方争持不下,最后清廷下令必須遵循「[[利玛窦规矩]]」传教,不然就不准傳教,逐出中國,是為「禁教令」{{nsrefc|group=參|name=第二節:基督教}}。1722年,[[雍正帝]]徹底推行禁教令,使得清朝初年西方基督教在中国传教被终止{{nsrefc|group=參|name=第二節:基督教}},到了[[道光帝]]時,連欽天監也不任用傳教士。不過清朝皇帝對於教禁並沒有徹底禁止{{nsrefc|group=參|name=第二節:基督教}},嘉慶年間(1807年),新教教士英國人[[馬儒翰|馬禮遜]],曾藉工作之便私下在廣州進行傳教的工作{{nsrefc|group=參|name=第二節:基督教}}。
[[第一次鸦片战争|鴉片戰爭]]後,清廷雖並未正式撤銷禁令,但基督教的傳教自由已經由[[不平等條約]]獲得確認,於是歐美各地的基督教教士在西方列強的庇護下進行宗教活動,[[基督宗教]]傳播更為迅速{{nsrefc|group=參|name=第二節:基督教}}。除了傳教之外,設立醫院和學校,對於中國文化和社會的演進,發生巨大的影響{{nsrefc|group=參|name=第二節:基督教}}。不過有些西方傳教士擁有種族優越感,以爭議手法傳教{{nsrefc|group=參|name=教案|1={{Cite book |title=《中國文化史大詞典》 |editor-last=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page=第436頁}}}},如不理會傳統社會階級之分、強占土地(強行索回雍正禁教時遭沒收的土地房產)、袒護教徒干涉司法審判、下令教徒不得分攤並參與地方集體祭祀活動、直接要求北京政府撤換省級官員,甚至一些犯罪之人也藉由信教取得司法保護,引起中國人的反感,因此民教衝突不斷,許多民眾則憤而紛紛起來焚燒教堂,驅逐或甚至殺害傳教士,收回被侵占的土地財物{{nsrefc|group=參|name=教案}}。從1856年至1889年先後發生的教案多達三百多起,著名的有1870年的[[天津教案]],1900年的[[義和團之亂]]期間,有數萬
== 文化 ==
第1,148行 ⟶ 第1,147行:
當時有才華的傳教士被皇帝欣賞和重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也被推崇和應用。而在民間,民人與西方傳教士能夠互相交遊,西學在社會中得以自由傳播,由康乾皇帝敕輯的叢書《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亦收錄傳入中國的西方科學技術,當中《四庫全書》收錄了24種西方傳教士的著述{{nsrefc|group=參|李曉丹、王其亨、金瑩:《17-18世紀西方科學技術對中國建築的影響——從〈古今圖書集成〉與〈四庫全書〉加以考證》,《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1年03期}}。
康熙帝亦曾經委派傳教士閔明我返回歐洲招募人才,希望增進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nsrefc|group=參|[德]夏瑞春《德國思想家論中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四庫全書總目》以及乾隆帝亦對西方技術作出較高的評價:「西洋之學,以測量步算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於民用,視他器之徒矜工巧,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講水利者所必資也」;「歐羅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製作之巧,實逾前古」{{nsrefc|group=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
[[第一次鸦片战争|鴉片戰爭]]之後,大量西方科技與思想帶動中國近代化革新。此時學者如[[龔自珍]]、[[魏源 (清朝)|魏源]]與[[康有為]]等人繼承[[章學誠]]的說法,並進一步要求改革祖宗的法制,來應付內憂外患的局勢。龔自珍講求經世之務,志存改革,追求「更法」。魏源的《[[海國圖志]]》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馮桂芬]]的《[[校邠廬抗議]]》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康有為與[[梁啟超]]主張[[君主立憲]]。他們吸收來自西方的知識,先後推動[[自強運動]]與[[戊戌变法|維新運動]],這一波改革風潮最後引發[[清末新政]]與[[辛亥革命]]{{nsrefc|group=參|name=中國通史明清史學術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