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10个用户的14个中间版本) | |||
第3行:
| company_name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company_name_en = Dongfeng Motor Corporation
| logo =Dongfeng Motor Corporation logo.png
| logo_caption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标志,集团旗下企业以“双飞燕”标志为统一司徽,又称为“风神”标<ref>{{cite news |title=东风风神记 酝酿四年东风风神品牌进军轿车 |url=https://auto.sohu.com/20090513/n263936166.shtml |accessdate=2024-04-26 |work=《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date=2009-05-13 |archive-date=2024-04-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426140433/https://auto.sohu.com/20090513/n263936166.shtml |dead-url=no }}</ref><ref>{{cite news |author1=王超 |title=风神成为东风公司首个自主轿车品牌 |url=https://zqb.cyol.com/content/2009-03/19/content_2588136.htm |accessdate=2024-04-26 |work=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date=2009-03-19 |archive-date=2024-04-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426140435/https://zqb.cyol.com/content/2009-03/19/content_2588136.htm |dead-url=no }}</ref>
| type = [[中国中央企业]]<br>[[国有独资企业]]
| company_slogan =
第8行 ⟶ 第10行:
| local_code_name = CN
| local_code = 914200001000115161
| key_people = 董事长:[[
| fate =
| predecessor =
第14行 ⟶ 第16行:
| foundation = {{Start date|1969}}
| industry = 乘用车、商用车、客车及配件制造业
| location = {{
| owner = {{PRC}}(国家)<br>{{Small|[[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资委]]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
| website = {{URL|
| num_employees = 161,377人(2012年)<ref name="g500">{{cite web | url=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ortune/global500/2012/snapshots/11636.html | title=Global 500: 142. Dongfeng Motor Group | publisher=Cable News Network | work=CNN Money | year=2012 | accessdate=6 October 2013 | archive-date=2013-10-0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01161918/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ortune/global500/2012/snapshots/11636.html | dead-url=no }}</ref>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公司'''<ref>{{cite news |author1=蒋子文 |title=东风汽车集团持续反腐:两个月内旗下公司至少7人落马 |ur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97373 |accessdate=2024-04-29 |work=澎湃新闻 |date=2024-04-28 |archive-date=2024-04-2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429161815/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97373 |dead-url=no }}</ref>,原名'''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曾称'''东风汽车公司''',是一家[[中国大陆]][[汽车]]制造商。主要生产和组装[[客车]]、[[卡车]]、[[轿车]]和汽车零部件,使用自己的品牌或者使用与其[[合资公司|合资]]的国际性品牌。
东风是
东风顺利将总部迁至湖北省[[武汉市]]后,已实现了以“十堰、武汉”为主,全国多地为辅的产业布局。
第31行 ⟶ 第32行:
1964年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在总结一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一个专业化生产、产品系列化的现代化汽车制造厂,生产1~8吨的各种汽车,年产10万辆,将来还可翻一番达到远景规划20万辆。1964年10月下旬,[[一机部]]基建局副局长[[关祉桃]]率领一机部长春汽车工厂设计处、勘测公司和[[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人,去湖南[[沅陵]]、[[泸溪]]、[[辰溪]]一带勘察厂址。1965年2月下半月开始,饶斌、吴庆时、姜季炎、韩云岭等到四川勘察[[成渝铁路]]、[[内宜铁路]]沿线,长江边的[[泸县]]、[[纳溪]],重庆至[[达县]]铁路沿线、贵阳至[[遵义]]铁路沿线。1965年11月初,由于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川汉铁路改为不经湖南而经湖北襄樊,齐抗带队踏勘襄樊到[[安康]]沿线选址。1966年2月下旬,齐抗、姜季炎、国家建委局长[[张学儒]]踏勘武当山南北,编写了四个设置厂址方案,向上级部门作了汇报。
一机部部长[[段君毅]]确定逐步抽调一汽的1/3干部支援二汽建设,并把一机部部属汽车研究所和工厂设计处划归二汽领导。从一汽调给二汽的干部,从1964年到1969年末共1273名,其中处级37人,科级203人,技术干部549人,一般干部484人。1965年10月设五人领导小组,12月21日正式宣布:[[饶斌]]、[[齐抗]](江苏省机械厅厅长,曾任南汽厂长)、[[张庆梓]](汽研所书记,曾任南汽厂长)、[[李子政]](原一汽副厂长,工人出身)和[[陈祖涛]](工厂设计处处长)。设计和建设方法是用“老厂包建新厂”:车身厂、车架厂、车箱厂、总装配厂、车轮厂、底盘零件厂、铸造一厂、发动机厂、铸造二厂、车桥厂、锻造厂共11个前方厂以及各后方厂以一汽为主包建,以汽车附配件为主的传动轴厂、水箱厂、仪表厂、标准件厂、钢板弹簧厂由上海的专业厂包建,化油器厂由北京汽车制造厂包建,球墨曲轴设备由南京汽车制造厂包建,轴瓦厂由武汉汽配厂包建。建设进度规划为1966年搞建厂准备工作;1967年大上基建施工,开始组织中间生产,考验产品、工艺和设备;1968年是基建高潮,内外基地新老产品形成系列;1969年要进行生产调整和部分基建,内外基地结合出车;1970年达到5万辆配套能力;争取1972年建成10万辆的水平。4月5日派遣谢渊、李应堂、臧明堂3人去西欧6国考察与订购400多台设备,至1967年1月才回厂。1966年5月上旬,国家建委召开鄂西地区“三线”建设厂址讨论会,批准了[[郧县]]选址。6月6日,一机部向中央报送《关于中型载重汽车生产基地(第二汽车厂)建设方案的报告》。8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李东波]]调任二汽临时党委副书记,饶斌任临时党委书记。10月7日~26日二汽厂址审查会议在武当山下老营召开。1966年11月,《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方针十四条》定稿,随厂址方案一同上报。12月9日~24日,一机部在长春召开二汽成套设备订货会议,全国77个主要机床厂、研究所、大专院校214人参加会议;会上,二汽提出新设计试制自动线128条,确定了107条。单机制造399项;二汽成套设备制造任务,确定90%。1967年2月24日,[[一机部]]批复关于第二汽车制造厂总体布置和设计纲要。3月5日,[[郧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刘景修]]带人到二汽筹建办“支左”,成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刘任办公室主任。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建委的指示,一机部于1967年3月29日至4月25日在五堰召开二汽总体布置调整会议,决定二汽近期专业厂的建设范围是:东起[[白浪镇|白浪公社]],西抵[[堵河]]。按照国家计划要求,二汽1967年开工,建设原则是“十万规模、分期建设”,“先六后四”。即第一期工程,两吨越野车和三吨半载重车建成六万辆生产能力,余下三吨越野车和五吨载重车四万辆作为第二期工程。4月1日一
国务院业务组(行使国务院职权的班子)批准,由武汉军区直接主持的二汽建设。1969年1月武汉军区主持召开有包建厂、勘测设计院所、国务院有关部委等106个单位305人参加的现场会,要求1969年完成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70年为施工高峰,要求完成40万平方米;1971年上半年再完成22万平方米,基本结束二汽第一期建设工程。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宣布二汽建设现场总指挥部成立,指挥长为熊心乐(湖北省军区参谋长),副指挥长为周子健(一机部副部长)、苗树森(建工部副部长)、赵修(湖北省副省长)、张效增(一机部政治部副主任)、徐斌洲、刘书智、于海荣、刘守华(一汽厂长)、冯伯华、刘景修(二汽军代表)、齐抗。成员有齐能尚(湖北省军区副政委)、王春迁、张育才、贺德福、杨健、韩永昌、王子仪、王进仁等。1月15日闭幕会上,指挥长熊心乐动员各单位紧急行动起来,为二汽上马做好准备,提出“边设计、边施工、边安装、边生产”的“四边”方针,以及“先生产、后生活,先建厂房、后建宿舍”的“两先两后”建设方针。武汉军区“三线”建设领导小组决定,二汽对外称红卫厂,二汽建设总指挥部对外称红卫厂总指挥部。4月1日,二汽革委会决定,二汽所属单位除对外称红卫厂外,并启用代号,如通用铸锻厂为5720,设备修造厂5721,化油器厂5762,仪表厂5763,轴瓦厂5764等。红卫厂建设总指挥部内设指挥组、政治工作组、后勤组、办事组4个大组,大组下设小组;下属第一分部(十堰办事处,负责地材生产和供应)、第二分部(承担二汽施工单位)、第三分部(二汽自身)、第四分部(东风轮胎厂)、第五分部(公路运输)。审定二汽总投资为12亿元。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人员、物资在[[丹江口站|丹江口火车站]]卸下,在汉江丹江港装船,水运至邓湾码头(今[[郧阳区]][[茶店镇]]蔡家岭村)上岸后经20公里公路运入十堰。1971年3月襄渝铁路通车前,[[老河口|老(河口)]][[白河县|白(河)]]公路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最宽处路基7米,傍山险要处只有三四米。4月29日,只用了3个月建成丹江至二汽长170华里的11万伏的高压输电丹东线并通电。1969年9月底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北京建筑三公司,在内蒙的中建八局,在大庆的建筑五团,都奉命来建设二汽。加上安装队伍,共编十个建筑工程团。1969年10月14日~11月8日,一机部生产指挥组在北京召开二汽工厂设计审定会议,会议对设计做了调整:(1)基建总投资控制在11.5亿元,比原设计节约5000万元。(2)厂区建筑面积由137万平方米调整为123万平方米,职工生活设施(包括宿舍、学校、医院等)建筑面积为100万平方米。(3)工艺设备控制在21000台内。(4)职工总数初步控制在5.5万人左右,生产初期按70%配备。1969年12月1日,湖北省决定撤销“郧阳十堰办事处”,成立县级的十堰市,归郧阳地委领导。十堰市革委会主任刘庆祥,副主任陈明、崔毓璠、李化伦、旋敏、孟令珍。1970年2月19日红卫建设三分部(即二汽)成立临时革委会,由齐能尚、刘景修、杜清平、刘献忠、王启、赵继明、李子政、邱长银、左鼎森九人组成,除李子政外全是军代表。湖北省委决定把省工会东湖疗养院53名干部和武汉市第一医院全部调迁二汽,市一医院有院级干部9名,科级干部6名,一般干部53名,医务干部382名,计440名;另有154名工人,总计594名。
第86行 ⟶ 第87行:
*[[东风日产柴汽车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东风裕隆|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
*[[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广东惠州)
第122行 ⟶ 第123行:
[[Category:总部在武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公司]]
[[Category:1969年成立的公司]]
[[Category:
[[Category:十堰公司]]
[[Category:财富500强公司]]
|